(2022版)社会与空间:德国城市建筑实践的历史与当代转变

(2022版)社会与空间:德国城市建筑实践的历史与当代转变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2-01
版次: 1
ISBN: 9787561865545
定价: 6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62页
分类: 工程技术
  •   “(社会)空间是社会产品。”当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提出这一论断后,社会与空间的联系自此走入空间学科的研究视野,并成为中心议题。空间不再被视为中性的、抽象的、与内容无关,或是等待被填充的空白容器,它是社会关系、生产力,它可以被生产性消费,支持着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等价物。更重要的是,身体的需求、艺术的创造、人的情感和体验同样也是社会空间的一部分,在空间生产中导向了差异空间。作为传统的空间塑造主角的建筑学科该如何应对社会与空间的主题?当建筑学的工作领域延伸至城市范围,当现代城市的复杂性向建筑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时,建筑学科又该如何回应?
      《(2022版)社会与空间:德国城市建筑实践的历史与当代转变》围绕着社会与空间这两个主题,通过对德国城市建筑实践的历史发展与当代转变的解析,对上述问题予以探讨。 第一章 城市建筑简史:连接城市与建筑的努力
    第二章 德国当代建筑实践的社会转向
    第三章 以社会公平为本的住宅与士地制度
    第四章 从建筑自治到集体价值
    第五章 场景城市
    第六章 从“景观2”到“景观3”
    第七章 社会性实践与专业伦理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社会)空间是社会产品。”当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提出这一论断后,社会与空间的联系自此走入空间学科的研究视野,并成为中心议题。空间不再被视为中性的、抽象的、与内容无关,或是等待被填充的空白容器,它是社会关系、生产力,它可以被生产性消费,支持着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等价物。更重要的是,身体的需求、艺术的创造、人的情感和体验同样也是社会空间的一部分,在空间生产中导向了差异空间。作为传统的空间塑造主角的建筑学科该如何应对社会与空间的主题?当建筑学的工作领域延伸至城市范围,当现代城市的复杂性向建筑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时,建筑学科又该如何回应?
      《(2022版)社会与空间:德国城市建筑实践的历史与当代转变》围绕着社会与空间这两个主题,通过对德国城市建筑实践的历史发展与当代转变的解析,对上述问题予以探讨。
  • 目录:
    第一章 城市建筑简史:连接城市与建筑的努力
    第二章 德国当代建筑实践的社会转向
    第三章 以社会公平为本的住宅与士地制度
    第四章 从建筑自治到集体价值
    第五章 场景城市
    第六章 从“景观2”到“景观3”
    第七章 社会性实践与专业伦理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