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21-12
版次: 1
ISBN: 978756971236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3页
字数: 350.0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7人买过
  •   2012年12月拙著《陶行知年谱长编》出版以后,对陶行知主持的中华教育改进社产生浓厚的兴趣。2014年5月,接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后改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先生电话,告知正筹划“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史”丛书的编撰工作,承嘱书写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历史。同年9月,有幸到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访学,师从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著名学者李良玉教授;两年后又到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访学,师从中国教育史研究著名学者周愚文先生。两次访学期间,得有机会了解两岸学者研究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成果,并在两位导师的指导下,专心致志于中华教育改进社历史的书写。
      中华教育改进社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其重要价值,在中国近代教育转型方面的价值尤为突出。中国近代教育史和中国近代教育转型,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以京师同文馆的创立为肇始,1861-1949年的中国教育,可以看作中国近代教育;而中国近代教育的转型,则仅仅指上述1861-1949年从传统科举教育到近代西方式教育,再到努力创立合乎本国国情的中国式教育的转变的完成过程。中华教育改进社在这一历史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教育改进社史》从该社的历史活动中,呈现其理想、努力方向和实践探索,特别是该社在第三次年会中提出要“创造合乎国情之中国式教育”“建立有根的教育”,尤应为读者所注意。 总序(田正平)
    自序

    第一章 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背景
    第一节 中国近代新教育凸现的问题
    第二节 实验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留美学生回国热潮

    第二章 中华教育改进社组建过程
    第一节 新教育共进社的创立与活动
    第二节 《新教育》杂志社编译出版概况
    第三节 实际教育调查社的成立及其活动
    第四节 合组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

    第三章 中华教育改进社的组织与运作
    第一节 宗旨与社务进行计划
    第二节 行政组织与学术委员会
    第三节 社员资格与社员概况
    第四节 办公原则和议事程序
    第五节 经济状况

    第四章 中华教育改进社四次年会
    第一节 第一次年会(济南1922年)
    第二节 第二次年会(北京1923年)
    第三节 第三次年会(南京1924年)
    第四节 第四次年会(太原1925年)
    第五节 四次年会成果检视

    第五章 中华教育改进社调查研究与实践活动
    第一节 特邀推土进行科学教育调查
    第二节 特邀麦柯推动教育心理测量
    第三节 调查全国及地方学校教育
    第四节 特约张仲述研究中学课程改造
    第五节 筹划全国教育费委员会的成立与活动
    第六节 推进平民教育运动

    第六章 中华教育改进社编译和推广工作
    第一节 续办《新教育》月刊
    第二节 创办《新教育评论》周刊
    第三节 编译丛书和丛刊
    第四节 举办全国教育品展览会
    第五节 邀请国内外专家演讲

    第七章 中华教育改进社参加国际教育会议
    第一节 参加世界教育会议(美国旧金山1923年)
    第二节 参加世界教育会联合会第-次年会(英国爱丁堡1925年)
    第三节 参加国际教育会议的意义

    第八章 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式微
    第一节 第五次年会流产
    第二节 改造乡村教育宣言和计划
    第三节 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

    第九章 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历史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丛书跋(储朝晖)
  • 内容简介:
      2012年12月拙著《陶行知年谱长编》出版以后,对陶行知主持的中华教育改进社产生浓厚的兴趣。2014年5月,接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后改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先生电话,告知正筹划“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史”丛书的编撰工作,承嘱书写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历史。同年9月,有幸到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访学,师从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著名学者李良玉教授;两年后又到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访学,师从中国教育史研究著名学者周愚文先生。两次访学期间,得有机会了解两岸学者研究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成果,并在两位导师的指导下,专心致志于中华教育改进社历史的书写。
      中华教育改进社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其重要价值,在中国近代教育转型方面的价值尤为突出。中国近代教育史和中国近代教育转型,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以京师同文馆的创立为肇始,1861-1949年的中国教育,可以看作中国近代教育;而中国近代教育的转型,则仅仅指上述1861-1949年从传统科举教育到近代西方式教育,再到努力创立合乎本国国情的中国式教育的转变的完成过程。中华教育改进社在这一历史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教育改进社史》从该社的历史活动中,呈现其理想、努力方向和实践探索,特别是该社在第三次年会中提出要“创造合乎国情之中国式教育”“建立有根的教育”,尤应为读者所注意。
  • 目录:
    总序(田正平)
    自序

    第一章 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背景
    第一节 中国近代新教育凸现的问题
    第二节 实验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留美学生回国热潮

    第二章 中华教育改进社组建过程
    第一节 新教育共进社的创立与活动
    第二节 《新教育》杂志社编译出版概况
    第三节 实际教育调查社的成立及其活动
    第四节 合组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

    第三章 中华教育改进社的组织与运作
    第一节 宗旨与社务进行计划
    第二节 行政组织与学术委员会
    第三节 社员资格与社员概况
    第四节 办公原则和议事程序
    第五节 经济状况

    第四章 中华教育改进社四次年会
    第一节 第一次年会(济南1922年)
    第二节 第二次年会(北京1923年)
    第三节 第三次年会(南京1924年)
    第四节 第四次年会(太原1925年)
    第五节 四次年会成果检视

    第五章 中华教育改进社调查研究与实践活动
    第一节 特邀推土进行科学教育调查
    第二节 特邀麦柯推动教育心理测量
    第三节 调查全国及地方学校教育
    第四节 特约张仲述研究中学课程改造
    第五节 筹划全国教育费委员会的成立与活动
    第六节 推进平民教育运动

    第六章 中华教育改进社编译和推广工作
    第一节 续办《新教育》月刊
    第二节 创办《新教育评论》周刊
    第三节 编译丛书和丛刊
    第四节 举办全国教育品展览会
    第五节 邀请国内外专家演讲

    第七章 中华教育改进社参加国际教育会议
    第一节 参加世界教育会议(美国旧金山1923年)
    第二节 参加世界教育会联合会第-次年会(英国爱丁堡1925年)
    第三节 参加国际教育会议的意义

    第八章 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式微
    第一节 第五次年会流产
    第二节 改造乡村教育宣言和计划
    第三节 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

    第九章 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历史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丛书跋(储朝晖)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含简明问答【64开红皮烫金 2024】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中华文化公开课
光明日报社 编;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64开)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中华医学影像技术学·数字X线成像技术卷(第2版)
余建明,胡鹏志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附草案说明】
法律出版社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中华眼科史
吴乐正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中华名医传世经典名著大系:马培之传世名著(全两册)
马培之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最新修订本)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国)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最新修正本)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最新修正版】
法律出版社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市公司法律法规全书(含发行监管问答)(2024年版)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理解与适用
李蕊、王园鑫、张彩彩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陶行知师德师风丛书·陶行知 : 民主之魂,教育之光
王文岭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人民至上:陶行知的立场与方向
王文岭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沸腾的晓庄——中共晓庄支部革命历史影像
王文岭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黄质夫乡村教育文集
王文岭、黄飞 编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陶行知年谱长编
王文岭 著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陶行知论创造教育
王文岭、徐志辉 编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陶行知教育文丛 陶行知论生活教育
王文岭 编;徐莹晖
中华教育改进社史
馆藏陶行知文物志
王文岭、辛国俊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