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计划-(:谁是配置资源机制的最佳选择——对思想史争论的考察)

市场与计划-(:谁是配置资源机制的最佳选择——对思想史争论的考察)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20-08
版次: 1
ISBN: 9787520343626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经济
15人买过
  •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对20世纪‘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大争论’的反思”的结项报告,并在原课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修改。“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争论”以不同的形式一再出现,历时近百年,其中涉及众多的问题。虽然争论的不同阶段聚焦的问题有差异,但实质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主义能否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问题。“兰格模式”的“竞争解决方案”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实为“新古典社会主义”。这激起哈耶克及其追随者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并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评来否定“兰格模式”的方案。多布及其精神上的追随者也否定“兰格模式”的方案,但走向的是“*计划”及相关问题的思考。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争论以不同的形式复活“兰格模式”。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在理论上迄今也没有获得彻底的解决。 杨春学,男,1962年11月生于云南新平,彝族。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冠清,研究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办公室主任、《资本论》研究室主任。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当代西方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

    谢志刚,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学术研究领域:经济思想史、当代西方经济理论。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设计…………………………………… 1

    第二节 经典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 5

      一 “新经济政策”制度 ……………………………………… 6

      二 “苏联模式” ……………………………………………… 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争论” …………………………… 12

      一 某些先驱者 ……………………………………………… 12

      二 争论的经典过程 ………………………………………… 14

      三 问题的性质 ……………………………………………… 18

      四 争论在另一个战场的持续 ……………………………… 25

    第四节 一再出现的 “兰格梦” ………………………………… 27

    第二章 公开争论的原型 ……………………………………………… 32

    第一节 米塞斯的挑战 …………………………………………… 32

      一 经济核算的本质 ………………………………………… 33

      二 经济核算的手段 ………………………………………… 35

      三 在德语世界的初步辩论 ………………………………… 37

      四 米塞斯命题的转化 ……………………………………… 39

    第二节 论战向英语世界的扩展 ………………………………… 42

      一 泰勒、迪金森等的回应 ………………………………… 43

      二 多布反对市场 …………………………………………… 48

    第三节 哈耶克的诘难 …………………………………………… 50

      一 经济问题与价值序列 …………………………………… 51

      二 复杂性论据 ……………………………………………… 52

    第四节 兰格模式的回应:均衡解与试错法 …………………… 53

      一 价格含义与经济问题解决条件 ………………………… 54

      二 竞争解决方案 …………………………………………… 55

      三 试错法 …………………………………………………… 57

      四 兰格模式的实质:“新古典社会主义” ……………… 58

    第五节 哈耶克对兰格模型的反驳 ……………………………… 59

      一 哈耶克对传统均衡观的批评 …………………………… 60

      二 分立知识与价格功能 …………………………………… 62

    第六节 当事人对论战的反思 …………………………………… 64

      一 兰格与计算机社会主义 ………………………………… 64

      二 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与均衡观 ……………………… 66

    第三章 对争论的反思 (一):对争论原型的解释与修正 ………… 72

    第一节 对争论原型的 “标准版”解释 ………………………… 73

      一 柏格森对争论的解释 …………………………………… 74

      二 新古典学派大师萨缪尔森的推动 ……………………… 76

      三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赞同 …………………… 77

      四 其他学者的支持 ………………………………………… 82

    第二节 对争论原型 “标准版”解释的修正 …………………… 83

      一 沃恩对 “标准版”解释的最初挑战 …………………… 84

      二 莫雷尔对米塞斯理论的捍卫 …………………………… 87

      三 拉沃伊对争论的重新解释 ……………………………… 89

      四 其他学者的贡献 ………………………………………… 90

    第四章 争论的再现: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与争论 ……………… 94

    第一节 南斯拉夫:走入迷途的试验 …………………………… 95

      一 “工人自治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 …………………… 95

      二 “多布们”和“兰格们”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争辩  97

      三 南斯拉夫模式的内生缺陷……………………………… 100

    第二节 匈牙利:寻求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尝试…………… 102

      一 匈牙利模式的形成……………………………………… 103

      二 匈牙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107

    第三节 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弥漫光环的探索……………… 109

      一 波兰的分权模式………………………………………… 109

      二 捷克斯洛伐克的 “市场与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 … 111

    第四节 苏联:完善计划经济的努力…………………………… 114

      一 最优化思想的发展……………………………………… 115

      二 最优计划理论…………………………………………… 117

      三 最优价格理论…………………………………………… 120

      四 简要评论………………………………………………… 124

    第五节 理论的逆转:从计划走向市场………………………… 124

    第五章 对争论的反思 (二):批评对象转换和理论重新建构 …… 127

    第一节 对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批判…………………………… 127

      一 勃特克的批判…………………………………………… 128

      二 凯泽尔的批判…………………………………………… 130

      三 罗斯巴德的批判………………………………………… 131

      四 其他学者的批判………………………………………… 132

    第二节 米塞斯们对争论原型的进一步厘清…………………… 132

      一 对核算问题的进一步证明……………………………… 133

      二 对市场过程的进一步厘清……………………………… 133

      三 关于哈耶克和米塞斯异质性问题争辩………………… 135

    第三节 兰格们寻求复兴的努力………………………………… 138

      一 试图将所有权问题与资源配置问题分离的努力……… 138

      二 设计激励相容机制的努力……………………………… 139

      三 寻求第三条道路的努力………………………………… 143

      四 完善兰格—泰勒—勒纳模型的努力…………………… 144

    第四节 多布们试图开辟新的风景线…………………………… 144

      一 利用劳动时间作为经济核算单位面临的挑战………… 145

      二 以劳动时间为核算单位的缺位回应…………………… 146

      三 对使用劳动时间作为经济核算单位的不同意见……… 147

    第五节 仍然存在的争辩………………………………………… 148

      一 关于争论原型的拓展与争辩…………………………… 148

      二 关于是否存在可行的社会主义争辩…………………… 149

      三 关于市场社会主义去向的争辩………………………… 153

      四 关于中央计划当局是否需要收集复杂信息的争辩…… 154

      五 关于经济运行机制的设计……………………………… 154

    第六章 理论遗产……………………………………………………… 156

    第一节 争论与实践……………………………………………… 156

    第二节 市场、所有制与效率…………………………………… 158

      一 第一类问题:资源配置的效率可以相对独立于所有制形式吗? 159

      二 第二类问题:公有制经济能否很好地解决激励相容的问题? 163

      三 第三类问题:社会主义经济能够充分实现其价值观吗? 164

    第三节 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知识的分散化与价格………… 167

      一 个体均衡与社会均衡…………………………………… 168

      二 价格所传递的信息的特殊性质………………………… 170

      三 市场制度有效率的非价格基础………………………… 173

    第四节 作为一个学派的重要教训……………………………… 173

    参考文献………………………………………………………………… 176
  •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对20世纪‘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大争论’的反思”的结项报告,并在原课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修改。“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争论”以不同的形式一再出现,历时近百年,其中涉及众多的问题。虽然争论的不同阶段聚焦的问题有差异,但实质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主义能否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问题。“兰格模式”的“竞争解决方案”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实为“新古典社会主义”。这激起哈耶克及其追随者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并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评来否定“兰格模式”的方案。多布及其精神上的追随者也否定“兰格模式”的方案,但走向的是“*计划”及相关问题的思考。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争论以不同的形式复活“兰格模式”。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在理论上迄今也没有获得彻底的解决。
  • 作者简介:
    杨春学,男,1962年11月生于云南新平,彝族。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冠清,研究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办公室主任、《资本论》研究室主任。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当代西方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

    谢志刚,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学术研究领域:经济思想史、当代西方经济理论。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设计…………………………………… 1

    第二节 经典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 5

      一 “新经济政策”制度 ……………………………………… 6

      二 “苏联模式” ……………………………………………… 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争论” …………………………… 12

      一 某些先驱者 ……………………………………………… 12

      二 争论的经典过程 ………………………………………… 14

      三 问题的性质 ……………………………………………… 18

      四 争论在另一个战场的持续 ……………………………… 25

    第四节 一再出现的 “兰格梦” ………………………………… 27

    第二章 公开争论的原型 ……………………………………………… 32

    第一节 米塞斯的挑战 …………………………………………… 32

      一 经济核算的本质 ………………………………………… 33

      二 经济核算的手段 ………………………………………… 35

      三 在德语世界的初步辩论 ………………………………… 37

      四 米塞斯命题的转化 ……………………………………… 39

    第二节 论战向英语世界的扩展 ………………………………… 42

      一 泰勒、迪金森等的回应 ………………………………… 43

      二 多布反对市场 …………………………………………… 48

    第三节 哈耶克的诘难 …………………………………………… 50

      一 经济问题与价值序列 …………………………………… 51

      二 复杂性论据 ……………………………………………… 52

    第四节 兰格模式的回应:均衡解与试错法 …………………… 53

      一 价格含义与经济问题解决条件 ………………………… 54

      二 竞争解决方案 …………………………………………… 55

      三 试错法 …………………………………………………… 57

      四 兰格模式的实质:“新古典社会主义” ……………… 58

    第五节 哈耶克对兰格模型的反驳 ……………………………… 59

      一 哈耶克对传统均衡观的批评 …………………………… 60

      二 分立知识与价格功能 …………………………………… 62

    第六节 当事人对论战的反思 …………………………………… 64

      一 兰格与计算机社会主义 ………………………………… 64

      二 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与均衡观 ……………………… 66

    第三章 对争论的反思 (一):对争论原型的解释与修正 ………… 72

    第一节 对争论原型的 “标准版”解释 ………………………… 73

      一 柏格森对争论的解释 …………………………………… 74

      二 新古典学派大师萨缪尔森的推动 ……………………… 76

      三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赞同 …………………… 77

      四 其他学者的支持 ………………………………………… 82

    第二节 对争论原型 “标准版”解释的修正 …………………… 83

      一 沃恩对 “标准版”解释的最初挑战 …………………… 84

      二 莫雷尔对米塞斯理论的捍卫 …………………………… 87

      三 拉沃伊对争论的重新解释 ……………………………… 89

      四 其他学者的贡献 ………………………………………… 90

    第四章 争论的再现: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与争论 ……………… 94

    第一节 南斯拉夫:走入迷途的试验 …………………………… 95

      一 “工人自治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 …………………… 95

      二 “多布们”和“兰格们”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争辩  97

      三 南斯拉夫模式的内生缺陷……………………………… 100

    第二节 匈牙利:寻求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尝试…………… 102

      一 匈牙利模式的形成……………………………………… 103

      二 匈牙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107

    第三节 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弥漫光环的探索……………… 109

      一 波兰的分权模式………………………………………… 109

      二 捷克斯洛伐克的 “市场与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 … 111

    第四节 苏联:完善计划经济的努力…………………………… 114

      一 最优化思想的发展……………………………………… 115

      二 最优计划理论…………………………………………… 117

      三 最优价格理论…………………………………………… 120

      四 简要评论………………………………………………… 124

    第五节 理论的逆转:从计划走向市场………………………… 124

    第五章 对争论的反思 (二):批评对象转换和理论重新建构 …… 127

    第一节 对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批判…………………………… 127

      一 勃特克的批判…………………………………………… 128

      二 凯泽尔的批判…………………………………………… 130

      三 罗斯巴德的批判………………………………………… 131

      四 其他学者的批判………………………………………… 132

    第二节 米塞斯们对争论原型的进一步厘清…………………… 132

      一 对核算问题的进一步证明……………………………… 133

      二 对市场过程的进一步厘清……………………………… 133

      三 关于哈耶克和米塞斯异质性问题争辩………………… 135

    第三节 兰格们寻求复兴的努力………………………………… 138

      一 试图将所有权问题与资源配置问题分离的努力……… 138

      二 设计激励相容机制的努力……………………………… 139

      三 寻求第三条道路的努力………………………………… 143

      四 完善兰格—泰勒—勒纳模型的努力…………………… 144

    第四节 多布们试图开辟新的风景线…………………………… 144

      一 利用劳动时间作为经济核算单位面临的挑战………… 145

      二 以劳动时间为核算单位的缺位回应…………………… 146

      三 对使用劳动时间作为经济核算单位的不同意见……… 147

    第五节 仍然存在的争辩………………………………………… 148

      一 关于争论原型的拓展与争辩…………………………… 148

      二 关于是否存在可行的社会主义争辩…………………… 149

      三 关于市场社会主义去向的争辩………………………… 153

      四 关于中央计划当局是否需要收集复杂信息的争辩…… 154

      五 关于经济运行机制的设计……………………………… 154

    第六章 理论遗产……………………………………………………… 156

    第一节 争论与实践……………………………………………… 156

    第二节 市场、所有制与效率…………………………………… 158

      一 第一类问题:资源配置的效率可以相对独立于所有制形式吗? 159

      二 第二类问题:公有制经济能否很好地解决激励相容的问题? 163

      三 第三类问题:社会主义经济能够充分实现其价值观吗? 164

    第三节 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知识的分散化与价格………… 167

      一 个体均衡与社会均衡…………………………………… 168

      二 价格所传递的信息的特殊性质………………………… 170

      三 市场制度有效率的非价格基础………………………… 173

    第四节 作为一个学派的重要教训……………………………… 173

    参考文献………………………………………………………………… 176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市场与计划-(:谁是配置资源机制的最佳选择——对思想史争论的考察)
市场营销学:理论、方法及应用
张初兵
市场与计划-(:谁是配置资源机制的最佳选择——对思想史争论的考察)
市场营销学(第五版)()
崔译文 周智伟 邹剑峰 李卉
市场与计划-(:谁是配置资源机制的最佳选择——对思想史争论的考察)
市场营销:理论与中国实践(第3版·数字教材版)(中国管理学系列教材;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王永贵
市场与计划-(:谁是配置资源机制的最佳选择——对思想史争论的考察)
市场营销研究中常用的66个理论
杜建刚、任星耀
市场与计划-(:谁是配置资源机制的最佳选择——对思想史争论的考察)
市场营销学(第6版)
熊国钺 吴泗宗 主编 元明顺 刘艳玲 副主编
市场与计划-(:谁是配置资源机制的最佳选择——对思想史争论的考察)
市场营销:网络时代的超越竞争 第4版
杨洪涛
市场与计划-(:谁是配置资源机制的最佳选择——对思想史争论的考察)
市场营销基础(第2版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杨丽佳 编
市场与计划-(:谁是配置资源机制的最佳选择——对思想史争论的考察)
市场营销:数字化时代的营销创新()
左仁淑
市场与计划-(:谁是配置资源机制的最佳选择——对思想史争论的考察)
市场调研
李小玲 主编 李国鑫 王锐 副主编
市场与计划-(:谁是配置资源机制的最佳选择——对思想史争论的考察)
市场营销学
刘志林
市场与计划-(:谁是配置资源机制的最佳选择——对思想史争论的考察)
市场调查方法与技术(第5版)
蒋妍 王维敏 简明 金勇进
市场与计划-(:谁是配置资源机制的最佳选择——对思想史争论的考察)
市场营销
王贵兰 著;肖红、肖红、王贵兰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