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4-02
版次: 1
ISBN: 9787122189523
定价: 2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共十一章:分析化学概论、定量分析的基本步骤、定量分析的误差及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导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含滴定分析小结)、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简介。每章都附有“本章概要”、“思考题及习题”和参考答案,内容涵盖了分析化学的有关概念以及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计算和应用。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语言简练,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度适宜。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环境、材料、食品、医药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及参考书,同时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及从事分析测试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第1章绪论
    1.1分析化学的定义
    1.2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3分析方法的分类
    1.4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
    思考题及习题
    第2章定量分析的基本步骤
    2.1分析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2.1.1气体和液体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2.1.2固体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2.2试样的分解
    2.2.1无机试样的分解
    2.2.2有机试样的分解
    2.3分析方法的选择
    2.4干扰组分的处理
    2.5测定及结果的评价
    思考题及习题
    第3章定量分析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3.1误差的基本概念
    3.1.1误差来源与分类
    3.1.2准确度与误差
    3.1.3精密度与偏差
    3.1.4公差
    3.1.5准确度与精密度
    3.2随机误差的分布
    3.2.1正态分布
    3.2.2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3.3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
    3.3.1t分布曲线
    3.3.2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3.3.3可疑测定值的取舍
    3.3.4显著性检验
    3.4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4.1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3.4.2减小测定误差
    3.4.3减小随机误差
    3.4.4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
    3.4.5正确表示分析结果
    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5.1有效数字
    3.5.2数字修约规则
    3.5.3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3.6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3.7Excel软件在分析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思考题及习题
    第4章滴定分析法引论
    4.1滴定分析法概述
    4.1.1滴定分析法中的几个常用术语
    4.1.2滴定分析法的特点
    4.2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4.2.1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4.2.2滴定分析法中的四种滴定方式
    4.3标准溶液
    4.3.1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4.3.2标准溶液的配制
    4.3.3浓度、活度与活度系数
    4.4滴定分析法中的计算
    4.4.1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之间的计量关系
    4.4.2分析结果的计算
    4.4.3滴定分析法计算
    思考题及习题
    第5章酸碱滴定法
    5.1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5.1.1酸碱质子理论
    5.1.2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5.1.3溶液中酸碱平衡处理的方法
    5.1.4酸度对弱酸(碱)各型体分布的影响
    5.1.5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5.2酸碱指示剂
    5.2.1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5.2.2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
    5.2.3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5.2.4混合指示剂
    5.3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5.3.1强酸强碱的滴定
    5.3.2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5.3.3多元酸(碱)的滴定
    5.3.4终点误差
    5.4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5.4.1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5.4.2应用示例
    5.5酸碱滴定结果示例
    思考题及习题
    第6章配位滴定法
    6.1乙二胺四乙酸及其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6.1.1EDTA的性质
    6.1.2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特点
    6.2配位平衡
    6.2.1EDTA配合物的形成常数
    6.2.2MLn型配合物的逐级形成常数和累积形成常数
    6.2.3EDTA的质子化常数和累积质子化常数
    6.2.4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与副反应系数
    6.2.5EDTA配合物的条件形成常数
    6.3金属指示剂
    6.3.1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6.3.2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6.3.3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6.4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6.4.1配位滴定曲线
    6.4.2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6.4.3单一金属离子准确滴定条件
    6.4.4单一金属离子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6.5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6.5.1控制溶液酸度
    6.5.2使用掩蔽剂
    6.5.3使用解蔽剂
    6.5.4选用其他滴定剂
    6.5.5预先分离
    6.6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6.6.1直接滴定法
    6.6.2返滴定法
    6.6.3置换滴定法
    6.6.4间接滴定法
    思考题及习题
    第7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7.1氧化还原平衡
    7.1.1可逆电对和不可逆电对
    7.1.2条件电极电位
    7.1.3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
    7.1.4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7.1.5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7.2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
    7.2.1自身指示剂
    7.2.2特殊指示剂
    7.2.3氧化还原指示剂
    7.3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7.3.1可逆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7.3.2化学计量点及滴定突跃范围
    7.3.3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7.4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7.4.1高锰酸钾法
    7.4.2重铬酸钾法
    7.4.3碘量法
    7.4.4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7.5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思考题及习题
    第8章沉淀滴定法
    8.1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8.1.1沉淀滴定法概述
    8.1.2沉淀滴定曲线
    8.2银量法的分类
    8.2.1莫尔法
    8.2.2佛尔哈德法
    8.2.3法扬司法
    8.3银量法的应用
    8.3.1银量法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8.3.2银量法的应用示例
    8.4滴定分析小结
    思考题及习题
    第9章重量分析法
    9.1重量分析法概述
    9.1.1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9.1.2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9.1.3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9.2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9.2.1溶解度、溶度积和条件溶度积
    9.2.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9.3沉淀的形成和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9.3.1沉淀的类型
    9.3.2沉淀的形成过程
    9.3.3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9.4沉淀条件的控制
    9.4.1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9.4.2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9.4.3均匀沉淀法
    9.5常用的有机沉淀剂
    9.5.1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9.5.2有机沉淀剂的类型
    9.6重量分析法的应用
    9.6.1无机沉淀剂的应用示例
    9.6.2有机沉淀剂的应用示例
    思考题及习题
    第10章吸光光度法
    10.1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0.1.1光的基本性质
    10.1.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0.1.3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10.1.4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10.2分光光度计的构成和类型
    10.2.1分光光度计的构成
    10.2.2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0.3显色反应与反应条件的选择
    10.3.1显色反应及其要求
    10.3.2常用显色剂
    10.3.3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10.4吸光度的测量及误差的控制
    10.4.1测量条件的选择
    10.4.2吸光度范围的控制
    10.5其他吸光光度法简介
    10.5.1目视比色法
    10.5.2示差吸光光度法
    10.5.3双波长光度分析法
    10.5.4导数光度分析法
    10.6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10.6.1定量分析
    10.6.2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
    思考题及习题
    第11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简介
    11.1概述
    11.2沉淀分离法
    11.2.1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
    11.2.2微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11.3液液萃取分离法
    11.3.1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11.3.2重要的萃取体系
    11.3.3萃取分离方法
    11.3.4应用
    11.4液相色谱分离法
    11.4.1吸附柱色谱法
    11.4.2薄层色谱法
    11.5离子交换分离法
    11.5.1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质
    11.5.2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
    11.5.3离子交换色谱法
    11.5.4离子交换分离法的操作
    11.5.5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
    11.6绿色分离富集技术
    11.6.1固相萃取
    11.6.2固相微萃取
    11.6.3液相微萃取
    11.6.4超临界流体萃取
    11.6.5膜分离法
    思考题及习题
    附录
    附录1常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和浓度
    附录2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
    附录3常用弱酸、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I=0)
    附录4部分金属配合物的累积形成常数(18~25℃)
    附录5部分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配合物的形成常数
    (18~25℃,
    I=0.1mol·L-1)
    附录6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18~25℃)
    附录7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
    附录8微溶化合物的活度积(18~25℃,I=0)
    附录9A与ΔpX的换算表(A=10ΔpX-10-ΔpX)
    附录10指数加减法
    附录11本书中的符号、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附录12常用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附录13几种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共十一章:分析化学概论、定量分析的基本步骤、定量分析的误差及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导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含滴定分析小结)、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简介。每章都附有“本章概要”、“思考题及习题”和参考答案,内容涵盖了分析化学的有关概念以及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计算和应用。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语言简练,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度适宜。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环境、材料、食品、医药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及参考书,同时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及从事分析测试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分析化学的定义
    1.2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3分析方法的分类
    1.4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
    思考题及习题
    第2章定量分析的基本步骤
    2.1分析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2.1.1气体和液体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2.1.2固体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2.2试样的分解
    2.2.1无机试样的分解
    2.2.2有机试样的分解
    2.3分析方法的选择
    2.4干扰组分的处理
    2.5测定及结果的评价
    思考题及习题
    第3章定量分析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3.1误差的基本概念
    3.1.1误差来源与分类
    3.1.2准确度与误差
    3.1.3精密度与偏差
    3.1.4公差
    3.1.5准确度与精密度
    3.2随机误差的分布
    3.2.1正态分布
    3.2.2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3.3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
    3.3.1t分布曲线
    3.3.2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3.3.3可疑测定值的取舍
    3.3.4显著性检验
    3.4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4.1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3.4.2减小测定误差
    3.4.3减小随机误差
    3.4.4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
    3.4.5正确表示分析结果
    3.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5.1有效数字
    3.5.2数字修约规则
    3.5.3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3.6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3.7Excel软件在分析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思考题及习题
    第4章滴定分析法引论
    4.1滴定分析法概述
    4.1.1滴定分析法中的几个常用术语
    4.1.2滴定分析法的特点
    4.2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4.2.1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4.2.2滴定分析法中的四种滴定方式
    4.3标准溶液
    4.3.1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4.3.2标准溶液的配制
    4.3.3浓度、活度与活度系数
    4.4滴定分析法中的计算
    4.4.1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之间的计量关系
    4.4.2分析结果的计算
    4.4.3滴定分析法计算
    思考题及习题
    第5章酸碱滴定法
    5.1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5.1.1酸碱质子理论
    5.1.2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5.1.3溶液中酸碱平衡处理的方法
    5.1.4酸度对弱酸(碱)各型体分布的影响
    5.1.5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5.2酸碱指示剂
    5.2.1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5.2.2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
    5.2.3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5.2.4混合指示剂
    5.3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5.3.1强酸强碱的滴定
    5.3.2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5.3.3多元酸(碱)的滴定
    5.3.4终点误差
    5.4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5.4.1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5.4.2应用示例
    5.5酸碱滴定结果示例
    思考题及习题
    第6章配位滴定法
    6.1乙二胺四乙酸及其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6.1.1EDTA的性质
    6.1.2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特点
    6.2配位平衡
    6.2.1EDTA配合物的形成常数
    6.2.2MLn型配合物的逐级形成常数和累积形成常数
    6.2.3EDTA的质子化常数和累积质子化常数
    6.2.4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与副反应系数
    6.2.5EDTA配合物的条件形成常数
    6.3金属指示剂
    6.3.1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6.3.2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6.3.3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6.4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6.4.1配位滴定曲线
    6.4.2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6.4.3单一金属离子准确滴定条件
    6.4.4单一金属离子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6.5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6.5.1控制溶液酸度
    6.5.2使用掩蔽剂
    6.5.3使用解蔽剂
    6.5.4选用其他滴定剂
    6.5.5预先分离
    6.6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6.6.1直接滴定法
    6.6.2返滴定法
    6.6.3置换滴定法
    6.6.4间接滴定法
    思考题及习题
    第7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7.1氧化还原平衡
    7.1.1可逆电对和不可逆电对
    7.1.2条件电极电位
    7.1.3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
    7.1.4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7.1.5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7.2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
    7.2.1自身指示剂
    7.2.2特殊指示剂
    7.2.3氧化还原指示剂
    7.3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7.3.1可逆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7.3.2化学计量点及滴定突跃范围
    7.3.3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7.4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7.4.1高锰酸钾法
    7.4.2重铬酸钾法
    7.4.3碘量法
    7.4.4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7.5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思考题及习题
    第8章沉淀滴定法
    8.1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8.1.1沉淀滴定法概述
    8.1.2沉淀滴定曲线
    8.2银量法的分类
    8.2.1莫尔法
    8.2.2佛尔哈德法
    8.2.3法扬司法
    8.3银量法的应用
    8.3.1银量法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8.3.2银量法的应用示例
    8.4滴定分析小结
    思考题及习题
    第9章重量分析法
    9.1重量分析法概述
    9.1.1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9.1.2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9.1.3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9.2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9.2.1溶解度、溶度积和条件溶度积
    9.2.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9.3沉淀的形成和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9.3.1沉淀的类型
    9.3.2沉淀的形成过程
    9.3.3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9.4沉淀条件的控制
    9.4.1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9.4.2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9.4.3均匀沉淀法
    9.5常用的有机沉淀剂
    9.5.1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9.5.2有机沉淀剂的类型
    9.6重量分析法的应用
    9.6.1无机沉淀剂的应用示例
    9.6.2有机沉淀剂的应用示例
    思考题及习题
    第10章吸光光度法
    10.1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0.1.1光的基本性质
    10.1.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0.1.3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10.1.4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10.2分光光度计的构成和类型
    10.2.1分光光度计的构成
    10.2.2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0.3显色反应与反应条件的选择
    10.3.1显色反应及其要求
    10.3.2常用显色剂
    10.3.3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10.4吸光度的测量及误差的控制
    10.4.1测量条件的选择
    10.4.2吸光度范围的控制
    10.5其他吸光光度法简介
    10.5.1目视比色法
    10.5.2示差吸光光度法
    10.5.3双波长光度分析法
    10.5.4导数光度分析法
    10.6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10.6.1定量分析
    10.6.2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
    思考题及习题
    第11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简介
    11.1概述
    11.2沉淀分离法
    11.2.1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
    11.2.2微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11.3液液萃取分离法
    11.3.1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11.3.2重要的萃取体系
    11.3.3萃取分离方法
    11.3.4应用
    11.4液相色谱分离法
    11.4.1吸附柱色谱法
    11.4.2薄层色谱法
    11.5离子交换分离法
    11.5.1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质
    11.5.2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
    11.5.3离子交换色谱法
    11.5.4离子交换分离法的操作
    11.5.5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
    11.6绿色分离富集技术
    11.6.1固相萃取
    11.6.2固相微萃取
    11.6.3液相微萃取
    11.6.4超临界流体萃取
    11.6.5膜分离法
    思考题及习题
    附录
    附录1常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和浓度
    附录2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
    附录3常用弱酸、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I=0)
    附录4部分金属配合物的累积形成常数(18~25℃)
    附录5部分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配合物的形成常数
    (18~25℃,
    I=0.1mol·L-1)
    附录6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18~25℃)
    附录7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
    附录8微溶化合物的活度积(18~25℃,I=0)
    附录9A与ΔpX的换算表(A=10ΔpX-10-ΔpX)
    附录10指数加减法
    附录11本书中的符号、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附录12常用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附录13几种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
徐溢;季金苟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哲学的故事
阿纳特·比莱茨基 阿纳特·马塔尔 主编;刘小涛 何朝安 译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样品制备技术(高军林 )(第二版)
高军林 主编;杨秋菊 副主编;朱屋彪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叶艳青)
叶艳青、王凯民、庞鹏飞、罗利军 主编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师评级和盈余预测信息含量研究--基于公司与行业视角
肖萌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第5版)
邸欣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5版)
邸欣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首都师范大学《分析化学实验》教材编写组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检测技术(薛晓楠)
侯卫华 主编;杜嵩松 副主编;薛晓楠;顾瑶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
刘国杰、马勇 编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债券市场分析与理解(彩图版) 王健 (四色)
王健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视域中的康德与黑格尔
孙宁
系列丛书 / 更多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
徐溢;季金苟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哲学的故事
阿纳特·比莱茨基 阿纳特·马塔尔 主编;刘小涛 何朝安 译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样品制备技术(高军林 )(第二版)
高军林 主编;杨秋菊 副主编;朱屋彪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叶艳青)
叶艳青、王凯民、庞鹏飞、罗利军 主编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师评级和盈余预测信息含量研究--基于公司与行业视角
肖萌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第5版)
邸欣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5版)
邸欣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首都师范大学《分析化学实验》教材编写组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检测技术(薛晓楠)
侯卫华 主编;杜嵩松 副主编;薛晓楠;顾瑶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
刘国杰、马勇 编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债券市场分析与理解(彩图版) 王健 (四色)
王健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视域中的康德与黑格尔
孙宁
相关图书 / 更多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
徐溢;季金苟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哲学的故事
阿纳特·比莱茨基 阿纳特·马塔尔 主编;刘小涛 何朝安 译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样品制备技术(高军林 )(第二版)
高军林 主编;杨秋菊 副主编;朱屋彪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叶艳青)
叶艳青、王凯民、庞鹏飞、罗利军 主编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师评级和盈余预测信息含量研究--基于公司与行业视角
肖萌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第5版)
邸欣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5版)
邸欣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首都师范大学《分析化学实验》教材编写组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检测技术(薛晓楠)
侯卫华 主编;杜嵩松 副主编;薛晓楠;顾瑶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
刘国杰、马勇 编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债券市场分析与理解(彩图版) 王健 (四色)
王健
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分析视域中的康德与黑格尔
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