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法化理论的汉语兼类虚词习得顺序研究

基于语法化理论的汉语兼类虚词习得顺序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9
版次: 1
ISBN: 9787516163085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4页
字数: 365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3人买过
  • 本书尝试在语法化框架下开展理论导向的汉语习得顺序研究。以17个现代汉语主要兼类虚词为对象,采取“构拟—验证”的研究方法,严格按照“基于语法化顺序构拟习得顺序→通过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多角度考察分析得出客观习得顺序→对比验证构拟顺序和客观习得顺序之间的一致性”这一操作程序,发现兼类虚词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语法化顺序与习得顺序之间存在高度的一致性。这一结论验证了兼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基本一致的假设。本书在汉语虚词二语习得顺序研究方面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视角,研究结论可以为汉语国际教育相关语法项目的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顺序提供有益参考。 高顺全,1996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研究兴趣为汉语语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汉语国际教育。已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专著《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探新》《多义副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研究》,合作主编、编著教材《拾级汉语》《当代中文》《中文广角》等。 得顺序

      3.1  “在”的意义和用法

      3.2  “在”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3.2.1  语义关联顺序

        3.2.2  历时发展顺序

        3.2.3  “在”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3.3  “在”的习得情况考察

      3.4  讨论

    4  “和”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

      4.1  意义和用法分类

        4.1.1  “和”

        4.1.2  “跟”

        4.1.3  “与”和“同”

      4.2  “和”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及其习得顺序构拟

        4.2.1  历时发展顺序

        4.2.2  “和”类虚词语法化的路径

        4.2.3  “和”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及其习得顺序构拟

      4.3  “和”类虚词的习得情况考察

        4.3.1  “和”

        4.3.2  “跟”

        4.3.3  “与”和“同”

      4.4  讨论

        4.4.1  “和”“与”

        4.4.2  “跟”“同”

        4.4.3  “和”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与习得顺序

    5  “因(为)”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

      5.1  意义和用法分类

      5.2  “因”和“因为”的语法化顺序及习得顺序构拟

        5.2.1  “因”和“因为”的历时发展

        5.2.2  “因”和“因为”的语法化顺序及其习得顺序构拟

      5.3  “因”和“因为”的习得情况考察

        5.3.1  “因”

        5.3.2  “因为”

      5.4  讨论

        5.4.1  “因”

        5.4.2  “因为”

        5.4.3  对“因”和“因为”习得顺序的解释

    6  “只是”和“不过”的语法化顺序与习得顺序

      6.1  意义和用法分类

        6.1.1  “只是”

        6.1.2  “不过”

      6.2  “只是”和“不过”的语法化顺序及其习得顺序构拟

        6.2.1  “只是”的语义关联和历时发展

        6.2.2  “不过”的语义关联和历时发展

        6.2.3  “只是”和“不过”的语法化顺序及其习得顺序构拟

      6.3  “只是”和“不过”的习得情况考察

        6.3.1  “只是”的习得情况

        6.3.2  “不过。”和“不过:”的习得情况

      6.4  “不过3”的语法化及其习得情况考察

        6.4.1  “不过3”的语法化程度及其习得顺序构拟

        6.4.2  “不过3”的习得情况考察

      6.5  讨论

        6.5.1  “只是”和“不过”的语法化顺序与习得顺序

        6.5.2  副连兼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与习得顺序

        6.5.3  兼类虚词“不过”的语法化顺序与习得顺序

    7  “可”和“可是”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

      7.1  “可”和“可是”的意义和用法

        7.1.1  “可”

        7.1.2  “可是”

      7.2  “可”和“可是”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7.2.1  “可”的各个用法之间的语义关联和历时发展顺序

        7.2.2  “可是”的各个用法之间的语义关联和历时发展顺序

        7.2.3  “可”和“可是”各个用法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7.3  “可”和“可是”的习得情况考察

        7.3.1  “可”

        7.3.2  “可是”

      7.4  讨论

    8  “尽管”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

      8.1  “尽管”的意义和用法

      8.2  “尽管”的语法化顺序及其习得顺序构拟

      8.3  “尽管”的习得情况考察

      8.4  讨论

    9  “就是”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

      9.1  “就是”的意义和用法分类

      9.2  “就是”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9.2.1  历时发展顺序

        9.2.2  “就是”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9.3  “就是”的习得情况考察

      9.4  讨论

    10  “还是”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

      10.1  “还是”的意义和用法

        10.1.1  “还是,”

        10.1.2  “还是:”

      10.2  “还是”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10.2.1  语义关联顺序

        10.2.2  历时发展顺序

        10.2.3  “还是”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10.3  “还是”的习得情况考察

      10.4  讨论

    11  “同时”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

      11.1  “同时”的意义和用法分类

      11.2  “同时”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11.3  “同时”的习得情况考察

      11.4  讨论

    12  “甚至”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

      12.1  “甚至”的意义和用法

      12.2  “甚至”的语法化顺序及其习得顺序构拟

        12.2.1  语义关联顺序

        12.2.2  历时发展顺序

        12.2.3  “甚至”的语法化顺序及其习得顺序构拟

      12.3  “甚至”的习得情况考察

      12.4  讨论

    13  “那么”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

      13.1  “那么”的意义和用法

        13.1.1  “那么,”

        13.1.2  “那么,”

      13.2  “那么”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13.2.1  语义关联顺序

        13.2.2  历时发展顺序

        13.2.3  “那么”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13.3  “那么”的习得情况考察

      13.4  讨论

    14  总结:兼类虚词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的共性与个性

      14.1  兼类虚词的语法化模式和语法化顺序

      14.2  兼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的一致性

      14.3  研究启示与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在语法化框架下开展理论导向的汉语习得顺序研究。以17个现代汉语主要兼类虚词为对象,采取“构拟—验证”的研究方法,严格按照“基于语法化顺序构拟习得顺序→通过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多角度考察分析得出客观习得顺序→对比验证构拟顺序和客观习得顺序之间的一致性”这一操作程序,发现兼类虚词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语法化顺序与习得顺序之间存在高度的一致性。这一结论验证了兼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基本一致的假设。本书在汉语虚词二语习得顺序研究方面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视角,研究结论可以为汉语国际教育相关语法项目的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顺序提供有益参考。
  • 作者简介:
    高顺全,1996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研究兴趣为汉语语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汉语国际教育。已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专著《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探新》《多义副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研究》,合作主编、编著教材《拾级汉语》《当代中文》《中文广角》等。
  • 目录:
    得顺序

      3.1  “在”的意义和用法

      3.2  “在”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3.2.1  语义关联顺序

        3.2.2  历时发展顺序

        3.2.3  “在”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3.3  “在”的习得情况考察

      3.4  讨论

    4  “和”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

      4.1  意义和用法分类

        4.1.1  “和”

        4.1.2  “跟”

        4.1.3  “与”和“同”

      4.2  “和”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及其习得顺序构拟

        4.2.1  历时发展顺序

        4.2.2  “和”类虚词语法化的路径

        4.2.3  “和”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及其习得顺序构拟

      4.3  “和”类虚词的习得情况考察

        4.3.1  “和”

        4.3.2  “跟”

        4.3.3  “与”和“同”

      4.4  讨论

        4.4.1  “和”“与”

        4.4.2  “跟”“同”

        4.4.3  “和”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与习得顺序

    5  “因(为)”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

      5.1  意义和用法分类

      5.2  “因”和“因为”的语法化顺序及习得顺序构拟

        5.2.1  “因”和“因为”的历时发展

        5.2.2  “因”和“因为”的语法化顺序及其习得顺序构拟

      5.3  “因”和“因为”的习得情况考察

        5.3.1  “因”

        5.3.2  “因为”

      5.4  讨论

        5.4.1  “因”

        5.4.2  “因为”

        5.4.3  对“因”和“因为”习得顺序的解释

    6  “只是”和“不过”的语法化顺序与习得顺序

      6.1  意义和用法分类

        6.1.1  “只是”

        6.1.2  “不过”

      6.2  “只是”和“不过”的语法化顺序及其习得顺序构拟

        6.2.1  “只是”的语义关联和历时发展

        6.2.2  “不过”的语义关联和历时发展

        6.2.3  “只是”和“不过”的语法化顺序及其习得顺序构拟

      6.3  “只是”和“不过”的习得情况考察

        6.3.1  “只是”的习得情况

        6.3.2  “不过。”和“不过:”的习得情况

      6.4  “不过3”的语法化及其习得情况考察

        6.4.1  “不过3”的语法化程度及其习得顺序构拟

        6.4.2  “不过3”的习得情况考察

      6.5  讨论

        6.5.1  “只是”和“不过”的语法化顺序与习得顺序

        6.5.2  副连兼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与习得顺序

        6.5.3  兼类虚词“不过”的语法化顺序与习得顺序

    7  “可”和“可是”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

      7.1  “可”和“可是”的意义和用法

        7.1.1  “可”

        7.1.2  “可是”

      7.2  “可”和“可是”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7.2.1  “可”的各个用法之间的语义关联和历时发展顺序

        7.2.2  “可是”的各个用法之间的语义关联和历时发展顺序

        7.2.3  “可”和“可是”各个用法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7.3  “可”和“可是”的习得情况考察

        7.3.1  “可”

        7.3.2  “可是”

      7.4  讨论

    8  “尽管”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

      8.1  “尽管”的意义和用法

      8.2  “尽管”的语法化顺序及其习得顺序构拟

      8.3  “尽管”的习得情况考察

      8.4  讨论

    9  “就是”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

      9.1  “就是”的意义和用法分类

      9.2  “就是”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9.2.1  历时发展顺序

        9.2.2  “就是”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9.3  “就是”的习得情况考察

      9.4  讨论

    10  “还是”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

      10.1  “还是”的意义和用法

        10.1.1  “还是,”

        10.1.2  “还是:”

      10.2  “还是”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10.2.1  语义关联顺序

        10.2.2  历时发展顺序

        10.2.3  “还是”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10.3  “还是”的习得情况考察

      10.4  讨论

    11  “同时”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

      11.1  “同时”的意义和用法分类

      11.2  “同时”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11.3  “同时”的习得情况考察

      11.4  讨论

    12  “甚至”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

      12.1  “甚至”的意义和用法

      12.2  “甚至”的语法化顺序及其习得顺序构拟

        12.2.1  语义关联顺序

        12.2.2  历时发展顺序

        12.2.3  “甚至”的语法化顺序及其习得顺序构拟

      12.3  “甚至”的习得情况考察

      12.4  讨论

    13  “那么”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

      13.1  “那么”的意义和用法

        13.1.1  “那么,”

        13.1.2  “那么,”

      13.2  “那么”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13.2.1  语义关联顺序

        13.2.2  历时发展顺序

        13.2.3  “那么”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构拟

      13.3  “那么”的习得情况考察

      13.4  讨论

    14  总结:兼类虚词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的共性与个性

      14.1  兼类虚词的语法化模式和语法化顺序

      14.2  兼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的一致性

      14.3  研究启示与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基于语法化理论的汉语兼类虚词习得顺序研究
基于语序类型学的汉语介词和介词框架习得研究
高顺全 著
基于语法化理论的汉语兼类虚词习得顺序研究
多义副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研究
高顺全 著
基于语法化理论的汉语兼类虚词习得顺序研究
拾级汉语:综合课本(第4级)
高顺全 著;吴中伟 编
基于语法化理论的汉语兼类虚词习得顺序研究
拾级汉语(第5级)精读课本
高顺全、吴中伟、陶炼 著
基于语法化理论的汉语兼类虚词习得顺序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探新
高顺全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