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2012-06
版次: 2
ISBN: 9787510814709
定价: 13.5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6页
字数: 134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 《中国历史研究法》系根据钱穆先生的八次演讲词整理润饰而成,1961年、1969年分别在香港和台湾出版。1987年,先生对此书又加增润,并附入《略论治史方法》《历史教育几点流行的误解》两文于后。附录中的其他六篇文章,系先生早年所作,因与本书作意相近,编辑《全集》时将其收录其中。
    本书系钱穆先生就通史、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历史人物、历史地理、文化史八部分所作之分次演讲,对中国史学大纲要义进行一番简要叙述。其后先生有关史学诸作,大体意见悉本于此,欲了解先生史学见解之本源所在,必当研读此书。
    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内容简介:这是一部填补空白的研究专著,以美国华人社会存在的“合法代表”和“独统之争”这两个核心政治问题为背景,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台湾当局40多年间的侨务政策发展和演变,并对中国大陆的侨务工作提出建设性的观点和建议。

    一 如何研究通史
    二 如何研究政治史
    三 如何研究社会史
    四 如何研究经济史
    五 如何研究学术史
    六 如何研究历史人物
    七 如何研究历史地理
    八 如何研究文化史
    附录
    略论治史方法
    如何研究中国史
    历史与教育
    历史教育几点流行的误解
    中国今日所需的新史学与新史学家
    中国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与心智修养
    中国史学之特点 
  •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研究法》系根据钱穆先生的八次演讲词整理润饰而成,1961年、1969年分别在香港和台湾出版。1987年,先生对此书又加增润,并附入《略论治史方法》《历史教育几点流行的误解》两文于后。附录中的其他六篇文章,系先生早年所作,因与本书作意相近,编辑《全集》时将其收录其中。
    本书系钱穆先生就通史、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历史人物、历史地理、文化史八部分所作之分次演讲,对中国史学大纲要义进行一番简要叙述。其后先生有关史学诸作,大体意见悉本于此,欲了解先生史学见解之本源所在,必当研读此书。
  • 作者简介:
    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内容简介:这是一部填补空白的研究专著,以美国华人社会存在的“合法代表”和“独统之争”这两个核心政治问题为背景,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台湾当局40多年间的侨务政策发展和演变,并对中国大陆的侨务工作提出建设性的观点和建议。
  • 目录:

    一 如何研究通史
    二 如何研究政治史
    三 如何研究社会史
    四 如何研究经济史
    五 如何研究学术史
    六 如何研究历史人物
    七 如何研究历史地理
    八 如何研究文化史
    附录
    略论治史方法
    如何研究中国史
    历史与教育
    历史教育几点流行的误解
    中国今日所需的新史学与新史学家
    中国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与心智修养
    中国史学之特点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