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真菌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真菌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6
版次: 2
ISBN: 9787040291315
定价: 43.2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29页
字数: 84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38人买过
  • 《普通真菌学(第2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普通真菌学》第2版。《普通真菌学(第2版)》对第1版进行了修订和改版,已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项目。改编的宗旨仍然是第1版遵循的与国际真菌学教材接轨的主旨,此外,《普通真菌学(第2版)》对真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进行集中而广泛的阐述;在注重基础的同时突出教材的创新性和启发性;在反映真菌学最新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作者对绝大部分章节进行了重新改写,并增加了真菌的系统进化、真菌基因组学的内容,以期从真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人手为学生们通往真菌世界架起一座桥梁。
    《普通真菌学(第2版)》第2版将教材内容分为两篇共22章。第一篇为“真菌生物学”,内容包括真菌的形态结构、细胞结构、细胞营养、菌体生长、真菌的生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真菌的系统进化、真菌基因组学、腐生真菌和真菌毒素、寄生真菌和捕食真菌、共生真菌和真菌病毒等;在第二篇“真菌的分类学”中,除介绍了当前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和分类概况外,仍然引用了第1版的分类系统,考虑到卵菌和根肿菌在植物病理学中的重要性,而把卵菌和根肿菌单独立门予以介绍。
    《普通真菌学(第2版)》可作为综合大学、农林院校和师范院校本科生的真菌学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硕士生的参考教材,还可供从事工、农、医方面的科研工作者参考。 第一篇真菌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真菌学的发展史
    一、古代真菌学时期(-1860)
    二、近代真菌学时期(1861-1950)
    三、真菌学全面发展时期(1951-1995)
    四、真菌基因组学时期(1996-)
    第二节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一、真菌的工业利用
    二、真菌与农业生产
    三、真菌与医疗卫生
    四、真菌与生物技术
    第三节我国真菌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真菌的营养体
    第一节丝状真菌的营养体
    一、菌丝的一般结构
    二、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
    三、菌落
    四、菌丝融合
    五、菌丝的组织
    第二节菌丝的变态和特殊营养体
    一、菌丝的变态
    二、菌丝特殊的营养体
    第三节单细胞真菌——酵母
    一、酵母的形态
    二、酵母的细胞结构
    三、酵母的出芽现象
    四、酵母的细胞循环
    复习题

    第三章真菌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细胞壁
    一、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二、真菌细胞壁的分子结构
    第二节原生质膜
    一、膜的结构
    二、物质的穿膜运输
    第三节细胞核
    一、细胞核的结构特征
    二、染色体和基因组
    三、细胞核与细胞分裂
    第四节线粒体、氢化酶体和核糖体
    一、线粒体和线粒体DNA
    二、氢化酶体
    三、核糖体
    第五节内膜系统
    一、内质网
    二、高尔基体
    三、液泡和泡囊
    四、膜边体
    第六节细胞骨架和细胞质的移动
    一、细胞骨架
    二、微管与鞭毛
    三、细胞质的移动
    第七节其他内含体
    一、微体
    二、沃鲁宁体
    三、壳质体
    复习题

    第四章真菌的营养
    第一节碳素营养
    一、单糖和双糖
    二、大分子糖类
    三、醇类
    四、脂肪酸和碳氢化合物
    五、固定氧气
    第二节氮素营养
    一、 氮源利用的一般途径
    二、硝酸盐
    三、亚硝酸盐
    四、铵
    五、尿素
    六、有机氮
    第三节无机营养
    一、镁
    二、磷
    三、钾
    四、硫
    五、钙
    六、铁
    七、铜
    八、锌
    九、锰
    第四节维生素和生长因子
    一、维生素
    二、生长因子
    复习题

    第五章真菌的生长
    第一节丝状真菌的生长
    一、丝状真菌的生长机制
    二、真菌的分支生长
    三、生长的动力学
    第二节单细胞真菌的生长
    一、酵母的生长方式
    二、酵母的出芽机制
    三、酵母的生活史
    第三节真菌的两型现象
    一、温度依赖型两型现象
    二、温度和营养依赖型两型现象
    三、营养依赖型两型现象
    四、血清诱导促发的两型现象
    第四节真菌生长的测定
    一、直线生长的测定
    二、测定菌丝干重法
    第五节环境因子对生长的影响与极端环境的耐受性
    一、水
    二、温度
    三、氢离子浓度
    四、光照
    五、通气
    第六节真菌生长的抑制剂
    一、生化特异性低的真菌抑制剂
    二、生化特异性高的真菌抑制剂
    三、小结
    复习题

    第六章真菌的生殖
    第一节无性繁殖和孢子类型
    一、游动孢子
    二、孢囊孢子
    三、分生孢子
    第二节有性生殖和孢子类型
    一、性的亲和性
    二、性细胞结合的方式
    三、有性孢子类型
    第三节生殖器官的形态建成
    一、绵霉属
    二、异水霉属
    三、毛霉目
    四、酵母
    第四节真菌的生活史
    第五节影响真菌生殖的营养条件和物理因素
    一、营养条件
    二、物理因素
    复习题

    第七章真菌的代谢
    第一节碳代谢
    一、发酵和呼吸的概念
    二、糖酵解
    三、无氧呼吸
    四、有氧呼吸
    五、真菌碳化合物的合成
    第二节氨基酸代谢
    一、脱氨和转氨反应
    二、谷氨酸的交叉途径
    三、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第三节脂代谢
    一、真菌产生的脂质
    二、脂质的分解代谢
    三、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四、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第四节次生代谢物
    一、类胡萝卜素
    二、赤霉素
    三、麦角生物碱
    四、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五、环孢菌素A
    六、黄曲霉毒素
    七、甾体转化
    复习题

    第八章真菌的遗传
    第一节真菌遗传学的特点
    第二节脉孢菌及其遗传分析
    一、脉孢菌的生活史
    二、四分体分析
    第三节利用标记基因研究染色体交换
    一、染色体交换
    二、着丝粒距离
    三、标记基因的选择
    第四节异核现象、准性生殖和营养菌丝的不亲和性
    一、异核现象
    二、准性生殖
    三、营养菌丝的不亲和性
    第五节真菌的交配系统
    一、两种交配型的繁殖系统
    二、多交配型的单因素繁殖系统
    三、双因素杂交系统
    第六节细胞质遗传
    第七节真菌的DNA转化
    一、转化的方法
    二、选择标记
    三、载体类型和转入的DNA在细胞中的归宿
    四、转化的应用
    复习题

    第九章真菌孢子的释放、传播、休眠和萌发
    第一节真菌孢子形成的营养与环境因素
    一、孢子形成与营养
    二、孢子形成的光效应
    三、孢子形成的其他因子效应
    四、孢子形成与孢子形态
    第二节孢子的释放
    一、真菌孢子的被动释放
    二、真菌孢子的主动释放
    第三节孢子的传播
    一、空气传播
    二、水传播
    三、动物传播
    第四节孢子的休眠
    一、外源性休眠
    二、内源性休眠
    第五节孢子的激活
    一、温度处理
    二、化学试剂处理
    三、后熟
    四、复合处理
    第六节孢子的萌发
    一、孢子萌发前期的代谢变化
    二、萌发期间形态学变化
    三、萌发期间代谢的改变
    四、萌发管的生长及定向
    复习题

    第十章腐生真菌和真菌毒素
    第一节分解作用
    一、物质分解的过程
    二、半纤维素的分解
    三、纤维素的分解
    四、木质素的分解
    第二节腐生真菌的群落和演替
    一、研究真菌群落的方法
    二、土壤真菌的拮抗作用
    三、土壤真菌的演替
    第三节木材腐生真菌
    一、软腐真菌
    二、褐腐真菌
    三、白腐真菌
    第四节水生真菌
    一、淡水真菌
    二、海洋真菌
    第五节真菌引起的物质腐败
    一、木材和木材制品
    二、纸张
    三、纺织品
    四、食品腐败
    第六节真菌毒素
    一、真菌在粮食和饲料中的带染
    二、真菌产毒的条件
    三、真菌毒素中毒症
    复习题

    第十一章寄生真菌和捕食真菌
    第一节人体真菌病
    一、表皮真菌病
    二、系统性真菌病
    第二节植物体寄生真菌
    一、植物感染的起始期——黏附
    二、识别现象
    三、真菌孢子在植物表面的萌发
    四、真菌对植物的入侵
    五、真菌在植物中的定居和感染
    六、对植物正常生长和生理过程的干扰
    七、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和疾病周期
    八、小结
    第三节动物体寄生真菌
    一、节肢动物寄生菌
    二、动物和鸟类寄生真菌
    三、两栖动物和鱼类的寄生真菌
    第四节捕食真菌
    一、捕虫霉目的捕食真菌
    二、丛梗孢科的捕食真菌
    三、捕食真菌的研究概况
    复习题

    第十二章共生真菌和真菌病毒
    第一节地衣
    一、地衣的生物学
    二、地衣共生体相互作用的本质
    三、地衣的分类
    第二节菌根
    一、外生菌根
    二、VA菌根
    三、兰科菌根
    四、杜鹃科菌根
    五、蜜环菌与天麻
    第三节内生真菌
    一、内生真菌的生态学
    二、内生真菌与寄主植物的生物学
    三、内生真菌的传播方式
    四、研究植物内生真菌的意义
    第四节昆虫共生真菌
    一、昆虫内共生真菌
    二、昆虫外共生真菌
    第五节真菌病毒
    一、真菌病毒的结构
    二、真菌病毒的复制
    三、病毒对寄主真菌的影响
    四、传布
    复习题

    第十三章真菌的系统进化
    第一节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一、生物各界的演变
    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三、卵菌门分类地位演变的依据
    第二节真菌的系统进化
    一、真菌各类群的系统发育树
    二、真菌界的系统进化
    三、进化真菌学提出的几个相关问题
    第三节真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一、表型特征
    二、进化指征
    三、系统树的构建
    复习题

    第十四章真菌基因组学
    第一节概述
    一、关于基因组的定义
    二、基因组学的术语
    三、数据库
    第二节全基因组测序
    一、图谱
    二、测序和装配
    三、注释
    第三节功能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
    一、功能基因组学
    二、比较基因组学
    第四节真菌基因组纵览
    一、已测序真菌的染色体和基因组信息
    二、真菌基因组纵览
    复习题

    ……
    第二篇真菌的分类学
    第十五章真菌的基本类群及其分类概况
    第十六章壶菌门
    第十七章接合菌门
    第十八章子囊菌门
    第十九章担子菌门
    第二十章半知菌类
    第二十一章菌门
    第二十二间根肿菌门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普通真菌学(第2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普通真菌学》第2版。《普通真菌学(第2版)》对第1版进行了修订和改版,已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项目。改编的宗旨仍然是第1版遵循的与国际真菌学教材接轨的主旨,此外,《普通真菌学(第2版)》对真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进行集中而广泛的阐述;在注重基础的同时突出教材的创新性和启发性;在反映真菌学最新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作者对绝大部分章节进行了重新改写,并增加了真菌的系统进化、真菌基因组学的内容,以期从真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人手为学生们通往真菌世界架起一座桥梁。
    《普通真菌学(第2版)》第2版将教材内容分为两篇共22章。第一篇为“真菌生物学”,内容包括真菌的形态结构、细胞结构、细胞营养、菌体生长、真菌的生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真菌的系统进化、真菌基因组学、腐生真菌和真菌毒素、寄生真菌和捕食真菌、共生真菌和真菌病毒等;在第二篇“真菌的分类学”中,除介绍了当前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和分类概况外,仍然引用了第1版的分类系统,考虑到卵菌和根肿菌在植物病理学中的重要性,而把卵菌和根肿菌单独立门予以介绍。
    《普通真菌学(第2版)》可作为综合大学、农林院校和师范院校本科生的真菌学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硕士生的参考教材,还可供从事工、农、医方面的科研工作者参考。
  • 目录:
    第一篇真菌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真菌学的发展史
    一、古代真菌学时期(-1860)
    二、近代真菌学时期(1861-1950)
    三、真菌学全面发展时期(1951-1995)
    四、真菌基因组学时期(1996-)
    第二节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一、真菌的工业利用
    二、真菌与农业生产
    三、真菌与医疗卫生
    四、真菌与生物技术
    第三节我国真菌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真菌的营养体
    第一节丝状真菌的营养体
    一、菌丝的一般结构
    二、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
    三、菌落
    四、菌丝融合
    五、菌丝的组织
    第二节菌丝的变态和特殊营养体
    一、菌丝的变态
    二、菌丝特殊的营养体
    第三节单细胞真菌——酵母
    一、酵母的形态
    二、酵母的细胞结构
    三、酵母的出芽现象
    四、酵母的细胞循环
    复习题

    第三章真菌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细胞壁
    一、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二、真菌细胞壁的分子结构
    第二节原生质膜
    一、膜的结构
    二、物质的穿膜运输
    第三节细胞核
    一、细胞核的结构特征
    二、染色体和基因组
    三、细胞核与细胞分裂
    第四节线粒体、氢化酶体和核糖体
    一、线粒体和线粒体DNA
    二、氢化酶体
    三、核糖体
    第五节内膜系统
    一、内质网
    二、高尔基体
    三、液泡和泡囊
    四、膜边体
    第六节细胞骨架和细胞质的移动
    一、细胞骨架
    二、微管与鞭毛
    三、细胞质的移动
    第七节其他内含体
    一、微体
    二、沃鲁宁体
    三、壳质体
    复习题

    第四章真菌的营养
    第一节碳素营养
    一、单糖和双糖
    二、大分子糖类
    三、醇类
    四、脂肪酸和碳氢化合物
    五、固定氧气
    第二节氮素营养
    一、 氮源利用的一般途径
    二、硝酸盐
    三、亚硝酸盐
    四、铵
    五、尿素
    六、有机氮
    第三节无机营养
    一、镁
    二、磷
    三、钾
    四、硫
    五、钙
    六、铁
    七、铜
    八、锌
    九、锰
    第四节维生素和生长因子
    一、维生素
    二、生长因子
    复习题

    第五章真菌的生长
    第一节丝状真菌的生长
    一、丝状真菌的生长机制
    二、真菌的分支生长
    三、生长的动力学
    第二节单细胞真菌的生长
    一、酵母的生长方式
    二、酵母的出芽机制
    三、酵母的生活史
    第三节真菌的两型现象
    一、温度依赖型两型现象
    二、温度和营养依赖型两型现象
    三、营养依赖型两型现象
    四、血清诱导促发的两型现象
    第四节真菌生长的测定
    一、直线生长的测定
    二、测定菌丝干重法
    第五节环境因子对生长的影响与极端环境的耐受性
    一、水
    二、温度
    三、氢离子浓度
    四、光照
    五、通气
    第六节真菌生长的抑制剂
    一、生化特异性低的真菌抑制剂
    二、生化特异性高的真菌抑制剂
    三、小结
    复习题

    第六章真菌的生殖
    第一节无性繁殖和孢子类型
    一、游动孢子
    二、孢囊孢子
    三、分生孢子
    第二节有性生殖和孢子类型
    一、性的亲和性
    二、性细胞结合的方式
    三、有性孢子类型
    第三节生殖器官的形态建成
    一、绵霉属
    二、异水霉属
    三、毛霉目
    四、酵母
    第四节真菌的生活史
    第五节影响真菌生殖的营养条件和物理因素
    一、营养条件
    二、物理因素
    复习题

    第七章真菌的代谢
    第一节碳代谢
    一、发酵和呼吸的概念
    二、糖酵解
    三、无氧呼吸
    四、有氧呼吸
    五、真菌碳化合物的合成
    第二节氨基酸代谢
    一、脱氨和转氨反应
    二、谷氨酸的交叉途径
    三、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第三节脂代谢
    一、真菌产生的脂质
    二、脂质的分解代谢
    三、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四、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第四节次生代谢物
    一、类胡萝卜素
    二、赤霉素
    三、麦角生物碱
    四、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五、环孢菌素A
    六、黄曲霉毒素
    七、甾体转化
    复习题

    第八章真菌的遗传
    第一节真菌遗传学的特点
    第二节脉孢菌及其遗传分析
    一、脉孢菌的生活史
    二、四分体分析
    第三节利用标记基因研究染色体交换
    一、染色体交换
    二、着丝粒距离
    三、标记基因的选择
    第四节异核现象、准性生殖和营养菌丝的不亲和性
    一、异核现象
    二、准性生殖
    三、营养菌丝的不亲和性
    第五节真菌的交配系统
    一、两种交配型的繁殖系统
    二、多交配型的单因素繁殖系统
    三、双因素杂交系统
    第六节细胞质遗传
    第七节真菌的DNA转化
    一、转化的方法
    二、选择标记
    三、载体类型和转入的DNA在细胞中的归宿
    四、转化的应用
    复习题

    第九章真菌孢子的释放、传播、休眠和萌发
    第一节真菌孢子形成的营养与环境因素
    一、孢子形成与营养
    二、孢子形成的光效应
    三、孢子形成的其他因子效应
    四、孢子形成与孢子形态
    第二节孢子的释放
    一、真菌孢子的被动释放
    二、真菌孢子的主动释放
    第三节孢子的传播
    一、空气传播
    二、水传播
    三、动物传播
    第四节孢子的休眠
    一、外源性休眠
    二、内源性休眠
    第五节孢子的激活
    一、温度处理
    二、化学试剂处理
    三、后熟
    四、复合处理
    第六节孢子的萌发
    一、孢子萌发前期的代谢变化
    二、萌发期间形态学变化
    三、萌发期间代谢的改变
    四、萌发管的生长及定向
    复习题

    第十章腐生真菌和真菌毒素
    第一节分解作用
    一、物质分解的过程
    二、半纤维素的分解
    三、纤维素的分解
    四、木质素的分解
    第二节腐生真菌的群落和演替
    一、研究真菌群落的方法
    二、土壤真菌的拮抗作用
    三、土壤真菌的演替
    第三节木材腐生真菌
    一、软腐真菌
    二、褐腐真菌
    三、白腐真菌
    第四节水生真菌
    一、淡水真菌
    二、海洋真菌
    第五节真菌引起的物质腐败
    一、木材和木材制品
    二、纸张
    三、纺织品
    四、食品腐败
    第六节真菌毒素
    一、真菌在粮食和饲料中的带染
    二、真菌产毒的条件
    三、真菌毒素中毒症
    复习题

    第十一章寄生真菌和捕食真菌
    第一节人体真菌病
    一、表皮真菌病
    二、系统性真菌病
    第二节植物体寄生真菌
    一、植物感染的起始期——黏附
    二、识别现象
    三、真菌孢子在植物表面的萌发
    四、真菌对植物的入侵
    五、真菌在植物中的定居和感染
    六、对植物正常生长和生理过程的干扰
    七、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和疾病周期
    八、小结
    第三节动物体寄生真菌
    一、节肢动物寄生菌
    二、动物和鸟类寄生真菌
    三、两栖动物和鱼类的寄生真菌
    第四节捕食真菌
    一、捕虫霉目的捕食真菌
    二、丛梗孢科的捕食真菌
    三、捕食真菌的研究概况
    复习题

    第十二章共生真菌和真菌病毒
    第一节地衣
    一、地衣的生物学
    二、地衣共生体相互作用的本质
    三、地衣的分类
    第二节菌根
    一、外生菌根
    二、VA菌根
    三、兰科菌根
    四、杜鹃科菌根
    五、蜜环菌与天麻
    第三节内生真菌
    一、内生真菌的生态学
    二、内生真菌与寄主植物的生物学
    三、内生真菌的传播方式
    四、研究植物内生真菌的意义
    第四节昆虫共生真菌
    一、昆虫内共生真菌
    二、昆虫外共生真菌
    第五节真菌病毒
    一、真菌病毒的结构
    二、真菌病毒的复制
    三、病毒对寄主真菌的影响
    四、传布
    复习题

    第十三章真菌的系统进化
    第一节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一、生物各界的演变
    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三、卵菌门分类地位演变的依据
    第二节真菌的系统进化
    一、真菌各类群的系统发育树
    二、真菌界的系统进化
    三、进化真菌学提出的几个相关问题
    第三节真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一、表型特征
    二、进化指征
    三、系统树的构建
    复习题

    第十四章真菌基因组学
    第一节概述
    一、关于基因组的定义
    二、基因组学的术语
    三、数据库
    第二节全基因组测序
    一、图谱
    二、测序和装配
    三、注释
    第三节功能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
    一、功能基因组学
    二、比较基因组学
    第四节真菌基因组纵览
    一、已测序真菌的染色体和基因组信息
    二、真菌基因组纵览
    复习题

    ……
    第二篇真菌的分类学
    第十五章真菌的基本类群及其分类概况
    第十六章壶菌门
    第十七章接合菌门
    第十八章子囊菌门
    第十九章担子菌门
    第二十章半知菌类
    第二十一章菌门
    第二十二间根肿菌门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
系列丛书 / 更多
普通真菌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育学基础(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 编
普通真菌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电工学(下册):电工学·电子技术
秦曾煌 主编
普通真菌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现代汉语 [增订五版](上)
黄伯荣、廖序东 主编
普通真菌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微生物学教程 第3版
周德庆 编著
普通真菌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建筑制图(第七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何斌、陈锦昌、王枫红 编
普通真菌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离散数学(第2版)
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 著
普通真菌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传统文化(第3版)
张岂之 编
普通真菌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美国文学选读(第3版)
陶洁 主编
普通真菌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解析几何
吕林根、许子道 编
普通真菌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4版)
阮毅、陈伯时 主编
普通真菌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外国美术简史(彩插增订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 编
普通真菌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
周维权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普通真菌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真菌学(第3版)
邢来君 李明春 喻其林
普通真菌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丛书:真菌细胞生物学
邢来君、李明春 著
普通真菌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真菌学
邢来君、李明春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