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区位与近代中国经贸发展:第二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

交通、区位与近代中国经贸发展:第二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23-01
版次: 1
ISBN: 9787522808499
定价: 16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572页
字数: 537.000千字
分类: 经济
  • 本书系第二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所论涉及近代交通体系下的中国铁路、航运的发展过程与基本功能,近代航运在竞争中的革新与成长,交通技术引入中的资本与政治因素,交通体系与产业结构、区域经贸发展、城市化进程、旅游业以及思潮传播和文教事业变迁间的复杂关系等,从侧面体现了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的研究范畴与学术水平。 丁贤勇,男,浙江省桐庐县人,现为杭州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杭师大人文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浙江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理事。

    江沛,教授,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社会兼职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中华民国史、民国时期华北农村社会和当代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成果,合著、主编的学术著作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东农村社会调查与研究》《二十世纪的中国农村社会》《民国史纪事本末》等,以及在《近代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日本《中国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杨玄博,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社会科学部教师。 第一章航运业的竞争、革新与成长

    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沿海航线上的争夺 朱荫贵

    近代中国的开港城市与东亚 吴松弟 王哲

    民国时期浙江嘉兴地区轮船航路网 〔日〕松浦章

    木帆与机械:新旧变革中的钱塘江航运(1912~1937) 徐杨

    第二章交通技术引入、资金与政治

    近代铁路技术向日本的转移

    ——兼与中国铁路技术引进的比较 祝曙光

    论邮传部的借债筑路政策 苏全有

    晚清铁路产权争议中的社会、企业与政府

    ——以株昭铁路的筹建和建设为例 朱从兵

    国民政府时期浙江公路建设经费初探

    ——兼谈蒋介石与浙江公路建设的关系 方新德 孙丽娜

    钱塘江桥兴筑、炸损与修复之探讨(1933~1953) 简笙簧

    第三章铁路体制与区位重构

    清末民初铁路国有与产权保护的缺失 尹铁

    外部商业圈与郑州区域中心地的形成

    ——基于20世纪上半叶铁路交通的考察 刘晖

    国内铁路联运制度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以1913~1933年华北各铁路为中心 熊亚平 安宝

    近代江淮地区铁路交通区位研究

    ——以津浦铁路改线为中心 马陵合

    第四章交通与城市化进程

    近代交通体系初成与华北城市变动(1881~1937) 江沛

    中东铁路(滨洲线)的修建与沿线地区的早期城市化 曲晓范

    新式交通与近代宁波城市的发展述评 成梦溪

    第五章交通与市场贸易、区域经济发展

    江河海联运与近代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城乡经济 戴鞍钢

    近代交通与乡村社会的商品流通——以浙江为中心 丁贤勇

    近代江南运河丝绸之路与市镇社会变迁——以南浔为个案 李学功

    浙江的新式交通与农村副业(1911~1937) 余涛

    西南土产外销与大后方口岸贸易变迁(1937~1945)

    ——以桐油、猪鬃、生丝和药材为中心 谭刚

    第六章交通与近代旅游业的兴起

    自行车与中国骑车人(1868~1949) 徐涛

    “经济”的旅行:沪杭线上的游览专车(1916~1937) 蒋晶晶

    新式交通与莫干山避暑地开发研究 秦熠

    民国时期杭州公共交通与都市旅游的发展 李婧

    第七章交通与思潮传播、文教事业发展

    中东铁路的地域性与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传播 黄进华

    试析沪杭甬铁路职工卫生事业的发展(1928~1937) 杨玄博

    述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民国时期交通档案述略 蔡全周 胡震亚

    附录社会史视野下的中国近代交通与社会变迁

    ——“第二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丁贤勇 刘俊峰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系第二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所论涉及近代交通体系下的中国铁路、航运的发展过程与基本功能,近代航运在竞争中的革新与成长,交通技术引入中的资本与政治因素,交通体系与产业结构、区域经贸发展、城市化进程、旅游业以及思潮传播和文教事业变迁间的复杂关系等,从侧面体现了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的研究范畴与学术水平。
  • 作者简介:
    丁贤勇,男,浙江省桐庐县人,现为杭州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杭师大人文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浙江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理事。

    江沛,教授,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社会兼职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中华民国史、民国时期华北农村社会和当代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成果,合著、主编的学术著作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东农村社会调查与研究》《二十世纪的中国农村社会》《民国史纪事本末》等,以及在《近代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日本《中国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杨玄博,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社会科学部教师。
  • 目录:
    第一章航运业的竞争、革新与成长

    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沿海航线上的争夺 朱荫贵

    近代中国的开港城市与东亚 吴松弟 王哲

    民国时期浙江嘉兴地区轮船航路网 〔日〕松浦章

    木帆与机械:新旧变革中的钱塘江航运(1912~1937) 徐杨

    第二章交通技术引入、资金与政治

    近代铁路技术向日本的转移

    ——兼与中国铁路技术引进的比较 祝曙光

    论邮传部的借债筑路政策 苏全有

    晚清铁路产权争议中的社会、企业与政府

    ——以株昭铁路的筹建和建设为例 朱从兵

    国民政府时期浙江公路建设经费初探

    ——兼谈蒋介石与浙江公路建设的关系 方新德 孙丽娜

    钱塘江桥兴筑、炸损与修复之探讨(1933~1953) 简笙簧

    第三章铁路体制与区位重构

    清末民初铁路国有与产权保护的缺失 尹铁

    外部商业圈与郑州区域中心地的形成

    ——基于20世纪上半叶铁路交通的考察 刘晖

    国内铁路联运制度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以1913~1933年华北各铁路为中心 熊亚平 安宝

    近代江淮地区铁路交通区位研究

    ——以津浦铁路改线为中心 马陵合

    第四章交通与城市化进程

    近代交通体系初成与华北城市变动(1881~1937) 江沛

    中东铁路(滨洲线)的修建与沿线地区的早期城市化 曲晓范

    新式交通与近代宁波城市的发展述评 成梦溪

    第五章交通与市场贸易、区域经济发展

    江河海联运与近代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城乡经济 戴鞍钢

    近代交通与乡村社会的商品流通——以浙江为中心 丁贤勇

    近代江南运河丝绸之路与市镇社会变迁——以南浔为个案 李学功

    浙江的新式交通与农村副业(1911~1937) 余涛

    西南土产外销与大后方口岸贸易变迁(1937~1945)

    ——以桐油、猪鬃、生丝和药材为中心 谭刚

    第六章交通与近代旅游业的兴起

    自行车与中国骑车人(1868~1949) 徐涛

    “经济”的旅行:沪杭线上的游览专车(1916~1937) 蒋晶晶

    新式交通与莫干山避暑地开发研究 秦熠

    民国时期杭州公共交通与都市旅游的发展 李婧

    第七章交通与思潮传播、文教事业发展

    中东铁路的地域性与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传播 黄进华

    试析沪杭甬铁路职工卫生事业的发展(1928~1937) 杨玄博

    述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民国时期交通档案述略 蔡全周 胡震亚

    附录社会史视野下的中国近代交通与社会变迁

    ——“第二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丁贤勇 刘俊峰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