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的始基:胡塞尔《逻辑研究》释要(内外编)-崇文学术文库·西方哲学02

现象学的始基:胡塞尔《逻辑研究》释要(内外编)-崇文学术文库·西方哲学02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3-08
版次: 1
ISBN: 9787540373016
定价: 9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4页
字数: 266.000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4人买过
  • 200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版,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23年崇文书局推出第三版。
      前两版,文中《逻辑研究》的引文,都是依据作者翻译的上海译文版;本次文中《逻辑研究》的引文,都依商务印书馆2015(“现象学文库”简装版)/2017(“胡塞尔文集”精装版)年出版的修订第三版做了修 倪梁康:1956年出生,江苏南京人;1985年获南京大学哲学硕士,1990年获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专著有:《现象学及其效应》《意识的向度》《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自识与反思》等;译著有:《逻辑研究》《现象学的观念》《形式主义的伦理学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人生等事》等。 初版绪言

    修订版绪言

    内 篇 1

    章 《逻辑研究》卷:

    心理主义的问题与理论哲学的观念 3

    一、引论 3

    二、心理主义作为问题 6

    三、心理主义论点的终归宿 9

    四、反心理主义观点的基本缺陷 13

    五、理论哲学、具体哲学、实践哲学之间的关系 17

    六、逻辑学的性质 21

    七、纯粹逻辑学的观念 24

    八、结束语 29

    第二章 逻辑研究:

    现象学如何理解符号与含义 31

    一、引论:现象学方法的一般考察? 31

    二、语言在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特殊位置 37

    三、现象学的语言分析特征 40

    四、语言陈述活动的基本现象学划分 43

    五、对“表达”和“含义”这两个概念以及

    几个相关概念的说明 45

    六、符号意识的基本要素与结构 50

    七、表达和含义的客观性、观念性 54

    八、逻辑学的定义 58

    九、结语:胡塞尔的自我批评 61

    第三章 第二逻辑研究:

    现象学如何分析观念对象和观念直观 64

    一、普遍对象与普遍意识的权利 65

    二、在个体意指中的个体观念与在种类意指中的普遍观念 68

    三、概念实在论的问题 71

    四、唯名论的问题 75

    五、传统观念论的问题 79

    六、结束语 81

    第四章 第三逻辑研究:

    什么是现象学所理解的“观念整体”和“观念部分” 84

    一、与整体和部分相关的概念对子:复合与简单、

    独立与不独立、可分与不可分,如此等等 86

    二、奠基问题作为整体和部分之纯粹形式理论的核心 90

    三、奠基关系的几种类型 93

    四、续论:单方面的奠基关系 95

    五、总结与评论 98

    第五章 第四逻辑研究:

    如何看待纯粹的含义学、语法学与逻辑学的关系 101

    一、含义规律、语法规律、逻辑规律的提出 102

    二、纯粹含义逻辑学的观念 105

    三、纯粹逻辑语法学的观念 109

    四、学科划界的术语说明与意义解释 111

    第六章 第五逻辑研究:

    感受现象学究竟意味着什么? 117

    一、从意向体验到意向感受 119

    二、感受行为的意向性问题 122

    三、感受行为的非意向性问题 127

    四、对感受行为的另一种分析 131

    五、对奠基关系的另一种理解 135

    第七章 第六逻辑研究:

    现象学如何对意识进行动态描述分析? 140

    一、引论:关于第六逻辑研究的写作历史背景说明 140

    二、现象学的动态意向分析的基本特征 144

    三、认识行为中的两种内涵:直观内涵与符号内涵 147

    四、充实的概念及其终理想 155

    五、回顾性的评价 159

    外 篇 161

    第八章 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问题

    (对第五章的展开) 163

    一、引论 163

    二、意向性概念在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核心地位 164

    三、舍勒的意向性概念 166

    四、海德格尔与意向性问题 168

    五、历史的回顾作为结语 170

    第九章 现象学与逻辑学

    ——从现象学的角度看(对、七章的展开) 172

    一、引论 172

    二、胡塞尔所理解的现象学与逻辑学关系 174

    三、附论:芬克和德里达所涉及的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关系 180

    四、海德格尔所理解的现象学(存在论)与逻辑学的关系 184

    五、结语 191

    第十章 直观的原则,还是在场的形而上学

    ——德里达《声音与现象》中的 现象学诠释与

    解构问题导论(对第六章的展开) 194

    一、引子:几个前说明 194

    二、超越论意识与超越论还原的问题 199

    三、平行论与双重性的问题 204

    四、生命与声音概念的引入 209

    五、语言、符号意识的结构、声音 212

    六、符号现象学的要素与“纯粹表达”的可能性 215

    七、向孤独心灵生活的还原与德里达的两个基本意向 219

    八、纯粹表达中的想象问题 222

    九、语言表达与意识体验的关系 225

    十、符号与观念的同一与差异 229

    十一、观念性、在场与形而上学批判 236

    十二、结语:几点概括说明 240

    第十一章 观念主义,还是语言主义

    ——对石里克、维特根斯坦与胡塞尔之间

    争论的追思(对第二、三章的展开) 243

    一、引论 243

    二、石里克、维特根斯坦与胡塞尔之间的冲突 246

    三、本质直观:方法论的差异 252

    四、立场的分歧:观念主义还是语言主义 257

    五、感想与结论 264

    第十二章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

    ——从理论理性到实践理性(对第七章的展开) 268

    上篇

    一、引论 268

    二、在本质直观中可自身显现的存在 271

    三、作为无蔽的存在 278

    四、哲学作为关于存在的科学 287

    五、结语 294

    下篇

    一、引论 296

    二、客体化行为与非客体化行为的奠基关系 297

    三、存在设定与价值设定 300

    四、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 302

    五、价值问题的困惑 303

    六、结语 307

    附 录 309

    附录一 何谓现象学精神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辑代序 311

    附录二 现象学在中国 320

    附录三 纯粹逻辑学观念与心理主义批判

    ——《逻辑研究》卷译后记 335

    附录四 一本书与一个世纪

    ——《逻辑研究》第二卷译后记 343

    引用文献索引 353

    第三版后记 363
  • 内容简介:
    200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版,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23年崇文书局推出第三版。
      前两版,文中《逻辑研究》的引文,都是依据作者翻译的上海译文版;本次文中《逻辑研究》的引文,都依商务印书馆2015(“现象学文库”简装版)/2017(“胡塞尔文集”精装版)年出版的修订第三版做了修
  • 作者简介:
    倪梁康:1956年出生,江苏南京人;1985年获南京大学哲学硕士,1990年获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专著有:《现象学及其效应》《意识的向度》《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自识与反思》等;译著有:《逻辑研究》《现象学的观念》《形式主义的伦理学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人生等事》等。
  • 目录:
    初版绪言

    修订版绪言

    内 篇 1

    章 《逻辑研究》卷:

    心理主义的问题与理论哲学的观念 3

    一、引论 3

    二、心理主义作为问题 6

    三、心理主义论点的终归宿 9

    四、反心理主义观点的基本缺陷 13

    五、理论哲学、具体哲学、实践哲学之间的关系 17

    六、逻辑学的性质 21

    七、纯粹逻辑学的观念 24

    八、结束语 29

    第二章 逻辑研究:

    现象学如何理解符号与含义 31

    一、引论:现象学方法的一般考察? 31

    二、语言在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特殊位置 37

    三、现象学的语言分析特征 40

    四、语言陈述活动的基本现象学划分 43

    五、对“表达”和“含义”这两个概念以及

    几个相关概念的说明 45

    六、符号意识的基本要素与结构 50

    七、表达和含义的客观性、观念性 54

    八、逻辑学的定义 58

    九、结语:胡塞尔的自我批评 61

    第三章 第二逻辑研究:

    现象学如何分析观念对象和观念直观 64

    一、普遍对象与普遍意识的权利 65

    二、在个体意指中的个体观念与在种类意指中的普遍观念 68

    三、概念实在论的问题 71

    四、唯名论的问题 75

    五、传统观念论的问题 79

    六、结束语 81

    第四章 第三逻辑研究:

    什么是现象学所理解的“观念整体”和“观念部分” 84

    一、与整体和部分相关的概念对子:复合与简单、

    独立与不独立、可分与不可分,如此等等 86

    二、奠基问题作为整体和部分之纯粹形式理论的核心 90

    三、奠基关系的几种类型 93

    四、续论:单方面的奠基关系 95

    五、总结与评论 98

    第五章 第四逻辑研究:

    如何看待纯粹的含义学、语法学与逻辑学的关系 101

    一、含义规律、语法规律、逻辑规律的提出 102

    二、纯粹含义逻辑学的观念 105

    三、纯粹逻辑语法学的观念 109

    四、学科划界的术语说明与意义解释 111

    第六章 第五逻辑研究:

    感受现象学究竟意味着什么? 117

    一、从意向体验到意向感受 119

    二、感受行为的意向性问题 122

    三、感受行为的非意向性问题 127

    四、对感受行为的另一种分析 131

    五、对奠基关系的另一种理解 135

    第七章 第六逻辑研究:

    现象学如何对意识进行动态描述分析? 140

    一、引论:关于第六逻辑研究的写作历史背景说明 140

    二、现象学的动态意向分析的基本特征 144

    三、认识行为中的两种内涵:直观内涵与符号内涵 147

    四、充实的概念及其终理想 155

    五、回顾性的评价 159

    外 篇 161

    第八章 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问题

    (对第五章的展开) 163

    一、引论 163

    二、意向性概念在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核心地位 164

    三、舍勒的意向性概念 166

    四、海德格尔与意向性问题 168

    五、历史的回顾作为结语 170

    第九章 现象学与逻辑学

    ——从现象学的角度看(对、七章的展开) 172

    一、引论 172

    二、胡塞尔所理解的现象学与逻辑学关系 174

    三、附论:芬克和德里达所涉及的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关系 180

    四、海德格尔所理解的现象学(存在论)与逻辑学的关系 184

    五、结语 191

    第十章 直观的原则,还是在场的形而上学

    ——德里达《声音与现象》中的 现象学诠释与

    解构问题导论(对第六章的展开) 194

    一、引子:几个前说明 194

    二、超越论意识与超越论还原的问题 199

    三、平行论与双重性的问题 204

    四、生命与声音概念的引入 209

    五、语言、符号意识的结构、声音 212

    六、符号现象学的要素与“纯粹表达”的可能性 215

    七、向孤独心灵生活的还原与德里达的两个基本意向 219

    八、纯粹表达中的想象问题 222

    九、语言表达与意识体验的关系 225

    十、符号与观念的同一与差异 229

    十一、观念性、在场与形而上学批判 236

    十二、结语:几点概括说明 240

    第十一章 观念主义,还是语言主义

    ——对石里克、维特根斯坦与胡塞尔之间

    争论的追思(对第二、三章的展开) 243

    一、引论 243

    二、石里克、维特根斯坦与胡塞尔之间的冲突 246

    三、本质直观:方法论的差异 252

    四、立场的分歧:观念主义还是语言主义 257

    五、感想与结论 264

    第十二章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

    ——从理论理性到实践理性(对第七章的展开) 268

    上篇

    一、引论 268

    二、在本质直观中可自身显现的存在 271

    三、作为无蔽的存在 278

    四、哲学作为关于存在的科学 287

    五、结语 294

    下篇

    一、引论 296

    二、客体化行为与非客体化行为的奠基关系 297

    三、存在设定与价值设定 300

    四、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 302

    五、价值问题的困惑 303

    六、结语 307

    附 录 309

    附录一 何谓现象学精神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辑代序 311

    附录二 现象学在中国 320

    附录三 纯粹逻辑学观念与心理主义批判

    ——《逻辑研究》卷译后记 335

    附录四 一本书与一个世纪

    ——《逻辑研究》第二卷译后记 343

    引用文献索引 353

    第三版后记 363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