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修订译本)(中国现象学文库 )

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修订译本)(中国现象学文库 )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22-04
版次: 1
ISBN: 9787100201049
定价: 80.00
装帧: 其他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68页
字数: 340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59人买过


  • 本书是德国有名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1927年在马堡大学开讲座课时的讲义。全书详细研究了存在与时间部第三篇的中心问题、通过提出作为存在领悟之境域的“时间”,来回答引导着此在分析论的、对存在一般之意义的基础存在论式的追问、使读者真正了解到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的实事内涵与内在体系。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有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导论

    §1.主题的阐明与大体划分

    §2.哲学之概念。哲学与世界观

    §3.哲学作为关于存在的科学

    §4.关于存在的四个论题以及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5.存在论的方法特。现象学方法的三个基本环节

    §6.讲座提纲

    部分 对若干传统存在论题现象学的-批判的讨论

    章 康德的论题:存在不是实在的谓词

    §7.康德论题的内涵

    §8.对存在或者实存概念的康德式阐释的现象学分析

    a)存在(实存、实有、现成存在)、保证肯定与知觉

    b)行知觉、被知觉者、被知觉。被知觉与现成者之现成的差别

    §9.对论题所涵问题更为根本的把握与更为的论证之必要

    a)作为实证科学的心理学不足以在存在论上阐明知觉

    b)知觉一般之存在建制;意向与

    c)意向与存在领悟;存在者之被发现(被知觉)与存在之被展示

    第二章 源于亚里士多德的中世纪存在论论题:何所是(essentia)与现成存在(estentia)属于存在者之存在建制

    §10.该论题的内涵及其传统讨论

    a)预先勾勒区分essentia[本质]与estentia[实有、实存]的传统问题情境

    b)古代与经院派领悟境域中对esse[存在、是](ens[存在者]),essentia[本质]与estentia[实有]的先行界定

    c)经院哲学(托马斯·阿奎那、邓·司各特、苏阿雷茨)对essentia与estentia所做的区别

    α)托马斯主义关于entecreato[被造的存在者]中essentia与estentia之间distinctiorealis的学说

    β)司各特主义关于entecreato中essentia与estentia之间的distinctiomodalis(formalis)[模态的(形式的)区别]的学说

    γ)苏阿雷茨关于entecreato中essentia与estentia之间的distinctiosolarationis的学说

    §11.现象学地澄清为第二论题奠基的问题

    a)追问essentia与estentia之本源

    b)回溯到作为essentia与estentia之隐涵领悟境域的此在对存在者之制作施为

    §12.处理问题的传统方式之不充分奠基的证明

    a)制作施为的意向结构与存在领悟

    b)古代的([以及]中世纪的)存在论与康德存在论之间的内在关联

    c)与转换第二命题的必要。对存在的基本分说与存在论差异

    第三章 近代存在论论题:存在的基本方式是自然之存在(resextensa)与精神之存在(rescogitans)

    §13.借助康德对问题的阐释来刻画resextensa与rescogitans之间的存在论差别

    a)近代的主体取向,它的非基本存在论动机以及它对传统存在论的依赖

    b)康德对自我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看法及其对主体之主体的规定

    α)personalitas transcendentalis[先验的人格]

    β)personalitas ychologica[心理学的人格]

    γ)personalitas moralis[道德的人格]

    c)康德对人(person)与物(sache)的存在论划分。作为自在目的自身的人(person)之存在建制

    §14.对康德式解决的批判;证明从原则上提问之必要

    a)对康德阐释personalitas moralis的批判察。在回避对其存在方式做存在论基本追问的情形下从存在论上规定道德人格

    b)对康德阐释personalitas transcendentalis的批判察。康德对我-思之存在论阐释之不可能之否证

    c)“被制作存在”意义上的存在作为(作为有限精神实体的)人格之领悟境域

    §15.原则问题:存在方式之杂多与存在概念一般之统一

    a)对此在之生存建制的初步预览;从主体-客体-关系(rescogitansres extensa之间)出发;主体-客体-关系是对“领会存在之存在者”之存在之生存建制之误解

    b)以领会存在的方式白行指向存在者;在这种自行指向中吾身之“随同被揭示存在”。实际的-常的吾身领悟是从所关切的东西反映回来

    c)为了阐明常的自身领悟而阐释意向;作为意向之基础的“在-世界-之中-存在”

    α)器具、器具关联脉络与世界;在世与世内

    γ)为何之故;作为非本真的与本真的存在领悟之根据的向来我属

    d)问题是存在方式之杂多与存在概念之统一;参照该问题所做的分析之成

    第四章 逻辑学之论题:存在者,无论其各自的存在方式如何,都可以通过“是”来称谓与谈论。系词之存在

    §16.参照逻辑史进程中几个有代表的讨论标明系词这个存在论问题

    a)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在行联结思维中的陈述之“是”这个意义上的存在

    b)霍布斯那里何所是(essentia)境域中的系词之存在

    c)j.st.穆勒那里在何所是(essentia)与现实存在(estentia)境域中的系词存在

    d)洛采那里的系词之存在与双重判断学说

    e)对系词之存在的各种阐释;需要地提出问题

    §17.作为系词的存在与现象学的陈述问题

    a)对陈述现象的不充分确认与界定

    ……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德国有名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1927年在马堡大学开讲座课时的讲义。全书详细研究了存在与时间部第三篇的中心问题、通过提出作为存在领悟之境域的“时间”,来回答引导着此在分析论的、对存在一般之意义的基础存在论式的追问、使读者真正了解到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的实事内涵与内在体系。

  •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有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 目录:


    导论

    §1.主题的阐明与大体划分

    §2.哲学之概念。哲学与世界观

    §3.哲学作为关于存在的科学

    §4.关于存在的四个论题以及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5.存在论的方法特。现象学方法的三个基本环节

    §6.讲座提纲

    部分 对若干传统存在论题现象学的-批判的讨论

    章 康德的论题:存在不是实在的谓词

    §7.康德论题的内涵

    §8.对存在或者实存概念的康德式阐释的现象学分析

    a)存在(实存、实有、现成存在)、保证肯定与知觉

    b)行知觉、被知觉者、被知觉。被知觉与现成者之现成的差别

    §9.对论题所涵问题更为根本的把握与更为的论证之必要

    a)作为实证科学的心理学不足以在存在论上阐明知觉

    b)知觉一般之存在建制;意向与

    c)意向与存在领悟;存在者之被发现(被知觉)与存在之被展示

    第二章 源于亚里士多德的中世纪存在论论题:何所是(essentia)与现成存在(estentia)属于存在者之存在建制

    §10.该论题的内涵及其传统讨论

    a)预先勾勒区分essentia[本质]与estentia[实有、实存]的传统问题情境

    b)古代与经院派领悟境域中对esse[存在、是](ens[存在者]),essentia[本质]与estentia[实有]的先行界定

    c)经院哲学(托马斯·阿奎那、邓·司各特、苏阿雷茨)对essentia与estentia所做的区别

    α)托马斯主义关于entecreato[被造的存在者]中essentia与estentia之间distinctiorealis的学说

    β)司各特主义关于entecreato中essentia与estentia之间的distinctiomodalis(formalis)[模态的(形式的)区别]的学说

    γ)苏阿雷茨关于entecreato中essentia与estentia之间的distinctiosolarationis的学说

    §11.现象学地澄清为第二论题奠基的问题

    a)追问essentia与estentia之本源

    b)回溯到作为essentia与estentia之隐涵领悟境域的此在对存在者之制作施为

    §12.处理问题的传统方式之不充分奠基的证明

    a)制作施为的意向结构与存在领悟

    b)古代的([以及]中世纪的)存在论与康德存在论之间的内在关联

    c)与转换第二命题的必要。对存在的基本分说与存在论差异

    第三章 近代存在论论题:存在的基本方式是自然之存在(resextensa)与精神之存在(rescogitans)

    §13.借助康德对问题的阐释来刻画resextensa与rescogitans之间的存在论差别

    a)近代的主体取向,它的非基本存在论动机以及它对传统存在论的依赖

    b)康德对自我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看法及其对主体之主体的规定

    α)personalitas transcendentalis[先验的人格]

    β)personalitas ychologica[心理学的人格]

    γ)personalitas moralis[道德的人格]

    c)康德对人(person)与物(sache)的存在论划分。作为自在目的自身的人(person)之存在建制

    §14.对康德式解决的批判;证明从原则上提问之必要

    a)对康德阐释personalitas moralis的批判察。在回避对其存在方式做存在论基本追问的情形下从存在论上规定道德人格

    b)对康德阐释personalitas transcendentalis的批判察。康德对我-思之存在论阐释之不可能之否证

    c)“被制作存在”意义上的存在作为(作为有限精神实体的)人格之领悟境域

    §15.原则问题:存在方式之杂多与存在概念一般之统一

    a)对此在之生存建制的初步预览;从主体-客体-关系(rescogitansres extensa之间)出发;主体-客体-关系是对“领会存在之存在者”之存在之生存建制之误解

    b)以领会存在的方式白行指向存在者;在这种自行指向中吾身之“随同被揭示存在”。实际的-常的吾身领悟是从所关切的东西反映回来

    c)为了阐明常的自身领悟而阐释意向;作为意向之基础的“在-世界-之中-存在”

    α)器具、器具关联脉络与世界;在世与世内

    γ)为何之故;作为非本真的与本真的存在领悟之根据的向来我属

    d)问题是存在方式之杂多与存在概念之统一;参照该问题所做的分析之成

    第四章 逻辑学之论题:存在者,无论其各自的存在方式如何,都可以通过“是”来称谓与谈论。系词之存在

    §16.参照逻辑史进程中几个有代表的讨论标明系词这个存在论问题

    a)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在行联结思维中的陈述之“是”这个意义上的存在

    b)霍布斯那里何所是(essentia)境域中的系词之存在

    c)j.st.穆勒那里在何所是(essentia)与现实存在(estentia)境域中的系词存在

    d)洛采那里的系词之存在与双重判断学说

    e)对系词之存在的各种阐释;需要地提出问题

    §17.作为系词的存在与现象学的陈述问题

    a)对陈述现象的不充分确认与界定

    ……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