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术棱镜译丛//理论的幽灵:文学与常识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理论的幽灵:文学与常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7-06
版次: 1
ISBN: 9787305185694
定价: 5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3页
字数: 271千字
分类: 文学
  •    本书回顾了文学理论与常识问所发生的种种冲突。理论拒斥常识所包含的成见:“文学”即本质,“作者”乃文本意义之quan威,作品以“世界”为主题,“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对话,“风格”是选择写作方式,“文学史”是逐一列举大作家,“价值”是文学经典的客观属性。理论动摇了常识,但常识也抗住了攻击。理论为了灭掉对手常有过激言论,结果有可能使自己陷入悖论。因此,我们今天有必要重新审视文学理论在法国国内外风靡一时的那个时代,并对其做个总结。     索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法国文学教授,著有《第二手资料?引述手法》(Seuil,1979)、《文学第三共和国》(Seuil,1983)、《现代性五悖论》(Seuil,1990)和《反现代者》(Gallimard,2005)等。
     
    1/序言:爱罢何所余? 
    7/理论与常识 
    10/理论与文学实践 
    13/理论、批评、历史 
    15/单一理论或多个理论 
    16/“文论”或“文学理论” 
    17/简化为要素的文学 
    21/第1章文学 
    24/文学的外延 
    27/文学的内涵:功能 
    30/文学的内涵:内容的形式 
    32/文学的内涵:表达形式 
    34/文学性或偏见 
    37/文学就是文学 
    39/第2章作者 
    41/论作者死了 
    45/“意图”(voluntas)与“行为”(actio) 
    48/寓意与文献学 
    52/文献学与阐释学 
    57/意图与意识 
    60/对齐法 
    63/“第一手信息” 
    67/意图或一致性 
    71/反对意图论的两个论据 
    76/回归意图 
    77/意思非意义 
    82/意图不同于构思 
    84/关于意图性的推定 
    89/第3章世界 
    91/破除“模仿” 
    95/蜕化的“模仿” 
    99/现实主义:反映或规约 
    102/指涉幻象与互文性 
    107/有争议的术语 
    108/反模仿论的批评 
    115/语言的任意性 
    120/辨别式模仿 
    126/虚幻世界 
    129/书的世界 
    131/第4章读者 
    132/被忽视的阅读 
    135/读者的反抗 
    138/接受与影响 
    139/隐性读者 
    145/开放的作品 
    147/期待视野(幽灵) 
    148/作为阅读模型的体裁 
    150/脚踏自由之轮的阅读 
    154/读者身后 
    156/第5章风格 
    157/风格面面观 
    164/语言、风格、写作 
    167/对风格的呵斥 
    171/标准、偏离、语境 
    175/作为思想的风格 
    178/风格归来 
    180/风格与样例 
    183/标准或范型 
    185/第6章历史 
    188/“文学史”与“文学的历史” 
    191/文学史与文学批评 
    193/观念史、社会史 
    197/文学演变 
    198/期待视野 
    203/改头换面的文献学 
    206/是历史还是文学? 
    210/历史即文学 
    213/第7章价值 
    215/诗歌大多拙劣,但仍是诗歌 
    218/美学幻象 
    222/何谓经典? 
    227/文学中的民族传统 
    229/拯救经典 
    234/对客观主义最后的辩护 
    237/价值与后世 
    240/走向温和的相对主义 
    243/结论:理论探险 
    244/理论或虚构 
    245/理论与“语言层级” 
    248/理论与困惑 
    250/致谢 
    252/参考书目 
    273/人名索引 

  • 内容简介:
       本书回顾了文学理论与常识问所发生的种种冲突。理论拒斥常识所包含的成见:“文学”即本质,“作者”乃文本意义之quan威,作品以“世界”为主题,“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对话,“风格”是选择写作方式,“文学史”是逐一列举大作家,“价值”是文学经典的客观属性。理论动摇了常识,但常识也抗住了攻击。理论为了灭掉对手常有过激言论,结果有可能使自己陷入悖论。因此,我们今天有必要重新审视文学理论在法国国内外风靡一时的那个时代,并对其做个总结。
  • 作者简介:
        索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法国文学教授,著有《第二手资料?引述手法》(Seuil,1979)、《文学第三共和国》(Seuil,1983)、《现代性五悖论》(Seuil,1990)和《反现代者》(Gallimard,2005)等。
  • 目录:

     
    1/序言:爱罢何所余? 
    7/理论与常识 
    10/理论与文学实践 
    13/理论、批评、历史 
    15/单一理论或多个理论 
    16/“文论”或“文学理论” 
    17/简化为要素的文学 
    21/第1章文学 
    24/文学的外延 
    27/文学的内涵:功能 
    30/文学的内涵:内容的形式 
    32/文学的内涵:表达形式 
    34/文学性或偏见 
    37/文学就是文学 
    39/第2章作者 
    41/论作者死了 
    45/“意图”(voluntas)与“行为”(actio) 
    48/寓意与文献学 
    52/文献学与阐释学 
    57/意图与意识 
    60/对齐法 
    63/“第一手信息” 
    67/意图或一致性 
    71/反对意图论的两个论据 
    76/回归意图 
    77/意思非意义 
    82/意图不同于构思 
    84/关于意图性的推定 
    89/第3章世界 
    91/破除“模仿” 
    95/蜕化的“模仿” 
    99/现实主义:反映或规约 
    102/指涉幻象与互文性 
    107/有争议的术语 
    108/反模仿论的批评 
    115/语言的任意性 
    120/辨别式模仿 
    126/虚幻世界 
    129/书的世界 
    131/第4章读者 
    132/被忽视的阅读 
    135/读者的反抗 
    138/接受与影响 
    139/隐性读者 
    145/开放的作品 
    147/期待视野(幽灵) 
    148/作为阅读模型的体裁 
    150/脚踏自由之轮的阅读 
    154/读者身后 
    156/第5章风格 
    157/风格面面观 
    164/语言、风格、写作 
    167/对风格的呵斥 
    171/标准、偏离、语境 
    175/作为思想的风格 
    178/风格归来 
    180/风格与样例 
    183/标准或范型 
    185/第6章历史 
    188/“文学史”与“文学的历史” 
    191/文学史与文学批评 
    193/观念史、社会史 
    197/文学演变 
    198/期待视野 
    203/改头换面的文献学 
    206/是历史还是文学? 
    210/历史即文学 
    213/第7章价值 
    215/诗歌大多拙劣,但仍是诗歌 
    218/美学幻象 
    222/何谓经典? 
    227/文学中的民族传统 
    229/拯救经典 
    234/对客观主义最后的辩护 
    237/价值与后世 
    240/走向温和的相对主义 
    243/结论:理论探险 
    244/理论或虚构 
    245/理论与“语言层级” 
    248/理论与困惑 
    250/致谢 
    252/参考书目 
    273/人名索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