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启宏文人史剧研究/新生代戏剧论丛

郭启宏文人史剧研究/新生代戏剧论丛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8-10
版次: 1
ISBN: 9787106048877
定价: 6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6页
分类: 艺术
8人买过
  •   郭启宏在中国当代剧坛享有盛誉,尤其是他的文人史剧系列,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当代历史剧创作的杰出代表,为当代历史剧及当代戏剧做出了重要贡献。《郭启宏文人史剧研究/新生代戏剧论丛》在梳理中国现当代历史剧创作和史剧观念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考察郭启宏文人史剧对现当代历史剧的继承,以及郭启宏传神史剧理论对当代史剧理论的意义和价值,并考察其文人史剧在现代文化语境中对传统和现代戏剧美学思想的汲取和借鉴。   付惠云,1971年生,河南漯河市人。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后继续深造,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9-2012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历史剧。 绪论
    一、郭启宏戏剧创作道路概述
    二、研究现状
    三、选题意义

    第一章 中国现当代历史剧创作及观念的发展嬗变
    第一节 “五四”时期的历史剧
    一、“五四”时期历史剧创作概述
    二、“五四”时期历史剧的主要创作特征
    三、“五四”时期的史剧观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历史剧
    一、抗战史剧概述
    二、抗战时期历史剧的主要创作特征
    三、抗战时期的史剧观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史剧
    一、“十七年”史剧创作概述
    二、“十七年”史剧主要创作特征
    三、“十七年”历史剧观念
    第四节 新时期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历史剧
    一、新时期与九十年代历史剧创作概述
    二、新时期与九十年代历史剧主要创作特征
    三、新时期与九十年代的史剧观念

    第二章 传神史剧论
    第一节 历史剧文学性的失衡与回归
    一、文学与历史的双重载体
    二、趋向成熟的史剧情境
    三、社会性与个性的偏离
    第二节 传神史剧论之传神三义
    一、传历史之神
    二、传人物之神
    三、传作者之神
    第三节 传神史剧论的理论价值
    一、失事求似与失料留神
    二、以“人学”为核心的史剧理论
    三、传神史剧论的隐喻性特征

    第三章 郭启宏文人史剧的形象塑造与思想意蕴
    第一节 古代文人形象的探索与发展
    一、道德评判下的古代文人形象
    二、视角转换中的古代文人形象
    三、当代意识审视下的古代文人形象
    第二节 古代文人形象的精神品格
    一、文人与世俗的冲突
    二、精神困境的深度透视
    三、古代文人形象的永恒之美
    第三节 古代文人形象的精神重构
    一、行动动机的深层思考
    二、重构理想的古代文人形象
    三、《李白》与《屈原》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

    第四章 郭启宏文人史剧的艺术特征与审美追求
    第一节 文人史剧的哲理性
    一、对立统一的人物关系设置
    二、内在冲突的外部呈现
    第二节 中国传统戏剧美学思想的吸纳
    一、转换自如的戏剧时空
    二、充满张力的戏剧场面
    三、雅俗相济的戏剧语言
    第三节 西方现代戏剧思潮的影响
    一、表现主义因素的介入
    二、存在主义的借鉴
    三、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郭启宏在中国当代剧坛享有盛誉,尤其是他的文人史剧系列,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当代历史剧创作的杰出代表,为当代历史剧及当代戏剧做出了重要贡献。《郭启宏文人史剧研究/新生代戏剧论丛》在梳理中国现当代历史剧创作和史剧观念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考察郭启宏文人史剧对现当代历史剧的继承,以及郭启宏传神史剧理论对当代史剧理论的意义和价值,并考察其文人史剧在现代文化语境中对传统和现代戏剧美学思想的汲取和借鉴。
  • 作者简介:
      付惠云,1971年生,河南漯河市人。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后继续深造,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9-2012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历史剧。
  • 目录:
    绪论
    一、郭启宏戏剧创作道路概述
    二、研究现状
    三、选题意义

    第一章 中国现当代历史剧创作及观念的发展嬗变
    第一节 “五四”时期的历史剧
    一、“五四”时期历史剧创作概述
    二、“五四”时期历史剧的主要创作特征
    三、“五四”时期的史剧观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历史剧
    一、抗战史剧概述
    二、抗战时期历史剧的主要创作特征
    三、抗战时期的史剧观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史剧
    一、“十七年”史剧创作概述
    二、“十七年”史剧主要创作特征
    三、“十七年”历史剧观念
    第四节 新时期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历史剧
    一、新时期与九十年代历史剧创作概述
    二、新时期与九十年代历史剧主要创作特征
    三、新时期与九十年代的史剧观念

    第二章 传神史剧论
    第一节 历史剧文学性的失衡与回归
    一、文学与历史的双重载体
    二、趋向成熟的史剧情境
    三、社会性与个性的偏离
    第二节 传神史剧论之传神三义
    一、传历史之神
    二、传人物之神
    三、传作者之神
    第三节 传神史剧论的理论价值
    一、失事求似与失料留神
    二、以“人学”为核心的史剧理论
    三、传神史剧论的隐喻性特征

    第三章 郭启宏文人史剧的形象塑造与思想意蕴
    第一节 古代文人形象的探索与发展
    一、道德评判下的古代文人形象
    二、视角转换中的古代文人形象
    三、当代意识审视下的古代文人形象
    第二节 古代文人形象的精神品格
    一、文人与世俗的冲突
    二、精神困境的深度透视
    三、古代文人形象的永恒之美
    第三节 古代文人形象的精神重构
    一、行动动机的深层思考
    二、重构理想的古代文人形象
    三、《李白》与《屈原》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

    第四章 郭启宏文人史剧的艺术特征与审美追求
    第一节 文人史剧的哲理性
    一、对立统一的人物关系设置
    二、内在冲突的外部呈现
    第二节 中国传统戏剧美学思想的吸纳
    一、转换自如的戏剧时空
    二、充满张力的戏剧场面
    三、雅俗相济的戏剧语言
    第三节 西方现代戏剧思潮的影响
    一、表现主义因素的介入
    二、存在主义的借鉴
    三、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郭启宏文人史剧研究/新生代戏剧论丛
朱德-中共历史上的杰出领导人
付惠云 编;魏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