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问题研究:以青海为例

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问题研究:以青海为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2022-02
版次: 1
ISBN: 9787105165988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1页
字数: 220.0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   城乡一体化作为当前公共财政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一个长期、复杂、渐进、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表现出纵向演进的阶段性,又表现出横向发展的地区差异性。因此,科学地设计城乡一体化的评价体系,通过量化的方法对我国城乡一体化以及各构成系统的动态演进和各地区间的差别进行测度和分析,有利于客观展现城乡一体化综合水平的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以及经济、社会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等在城乡一体化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有效落实公共财政政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乡一体化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对其评价既要体现整体,也要体现科学划分基础上的子系统部分:既要反映纵向动态演进过程,也要体现地区间的横向具体差异。城乡一体化不仅意味着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更意味着平等地享受国民福利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权益,其核心要求还应当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此外,还应将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政策导向、经济增长潜力以及技术创新等作为衡量城乡一体化动态发展的评价指标。
      青海地处祖国西北,北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靠西藏自治区,兰新客运专线与青藏铁路穿省而过,拥有中国矿藏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具有关系到祖国安全和西部稳定的重要战略位置。选择青海作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而言,经济欠发达程度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程度存在正相关性,青海受传统体制机制影响较深,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突出。这种体制机制已经严重制约了青海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扩散效应受到抑制,也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和“回波效应”成倍放大,从而极大地妨碍了青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因此,对青海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张爱儒,1969年生,甘肃景泰人。经济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青海大学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区域经济关系与区域发展、三江源与祁连山生态经济。系青海省委省政府法律顾问、“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四个一批”优秀人才,青海省“优秀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领军人才,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学术领军人才、青海省优秀学科带头人,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青海省首届科学成果一等奖、第四届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教育部“春晖计划”、青海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青海省智库重点项目、青海省软科学等项目负责人;先后在《兰州大学学报》《经济问题探索》《统计与决策》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30余篇被CSSCI全文收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基本认知
    第五节 城乡一体化前提条件
    第六节 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
    第七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八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方法
    第九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城乡一体化理论基础与模式经验
    第一节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第二节 城乡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第五节 区域经济辐射理论
    第六节 马克思、列宁的城乡一体化理论
    第七节 国外的城乡模式经验
    第三章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
    第一节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演进
    第二节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第三节 我国城乡一体化实践经验与启示
    第四章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第一节 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第二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
    第三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成效
    第四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障碍
    第五章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SWOT分析
    第一节 模型介绍
    第二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SWOT分析
    第六章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测度评价
    第一节 评价指标选取
    第二节 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节 指标权重计算
    第四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测度
    第五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
    第六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因素评价
    第七章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
    第一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进程
    第二节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创新研究
    第三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安排
    第四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运行机制
    第五节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的着力点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本书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附录二 青海省2009-2016年部分经济社会发展数据
  • 内容简介:
      城乡一体化作为当前公共财政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一个长期、复杂、渐进、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表现出纵向演进的阶段性,又表现出横向发展的地区差异性。因此,科学地设计城乡一体化的评价体系,通过量化的方法对我国城乡一体化以及各构成系统的动态演进和各地区间的差别进行测度和分析,有利于客观展现城乡一体化综合水平的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以及经济、社会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等在城乡一体化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有效落实公共财政政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乡一体化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对其评价既要体现整体,也要体现科学划分基础上的子系统部分:既要反映纵向动态演进过程,也要体现地区间的横向具体差异。城乡一体化不仅意味着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更意味着平等地享受国民福利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权益,其核心要求还应当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此外,还应将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政策导向、经济增长潜力以及技术创新等作为衡量城乡一体化动态发展的评价指标。
      青海地处祖国西北,北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靠西藏自治区,兰新客运专线与青藏铁路穿省而过,拥有中国矿藏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具有关系到祖国安全和西部稳定的重要战略位置。选择青海作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而言,经济欠发达程度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程度存在正相关性,青海受传统体制机制影响较深,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突出。这种体制机制已经严重制约了青海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扩散效应受到抑制,也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和“回波效应”成倍放大,从而极大地妨碍了青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因此,对青海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作者简介:
    张爱儒,1969年生,甘肃景泰人。经济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青海大学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区域经济关系与区域发展、三江源与祁连山生态经济。系青海省委省政府法律顾问、“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四个一批”优秀人才,青海省“优秀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领军人才,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学术领军人才、青海省优秀学科带头人,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青海省首届科学成果一等奖、第四届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教育部“春晖计划”、青海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青海省智库重点项目、青海省软科学等项目负责人;先后在《兰州大学学报》《经济问题探索》《统计与决策》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30余篇被CSSCI全文收录。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基本认知
    第五节 城乡一体化前提条件
    第六节 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
    第七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八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方法
    第九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城乡一体化理论基础与模式经验
    第一节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第二节 城乡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第五节 区域经济辐射理论
    第六节 马克思、列宁的城乡一体化理论
    第七节 国外的城乡模式经验
    第三章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
    第一节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演进
    第二节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第三节 我国城乡一体化实践经验与启示
    第四章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第一节 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第二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
    第三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成效
    第四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障碍
    第五章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SWOT分析
    第一节 模型介绍
    第二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SWOT分析
    第六章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测度评价
    第一节 评价指标选取
    第二节 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节 指标权重计算
    第四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测度
    第五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
    第六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因素评价
    第七章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
    第一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进程
    第二节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创新研究
    第三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安排
    第四节 青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运行机制
    第五节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的着力点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本书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附录二 青海省2009-2016年部分经济社会发展数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