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2-02
版次: 1
ISBN: 9787205103750
定价: 8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3页
分类: 历史
  •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涵盖了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研究的几十个焦点和要点问题,故谓之“要论”。该“要论”针对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问题中的两大主题内容:前者的中心是考古学文化,涉及长白山区系跨国区域几乎已确认的所有考古学文化;后者则尽可能对应已知的考古学文化,进行各自族系的讨论。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在探索长白山区系这一跨度约二干年的考古与民族研究中,或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王绵厚,字博文,号三古,1945年生,辽宁海城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1983年至1984年就读于吉林大学古文献研究生班。曾任辽宁省博物馆馆长、辽宁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先后兼任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渤海大学、大连大学客座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沈阳市文史馆馆员、辽宁省政协文史馆首批馆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论纲”首席专家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多年从事东北历史考古和古民族研究。尤致力于东北历史地理、东北亚交通史、秦汉东北史和高句丽、夫余、契丹等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研究。半个世纪以来,已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科研规划10余项,出版个人专著、专集2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边疆民族考古项目《高句丽古城研究》,曾获首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省政府奖)一等奖;文化遗产研究项目《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获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辽宁省燕秦汉长城资源调查报告》,被列为“十三五”期间中国秦汉考古学重要成果之一。 前言
    总论
    一、对“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命题的再认识
    二、长白山区系考古学文化的四系分布谱系
    三、长白山区系民族谱系的形成、分布与文化表征
    四、长白山区系地域文化在东北亚区域文化中的地位

    第一章 长白山区系是东北亚具有原生型特点的独立文化区
    一、山系
    二、水系
    三、族系
    四、考古学文化

    第二章 辽东青铜文化与高句丽起源及早期建国五部
    一、关于高句丽起源的国内外代表性观点
    二、关于长白山南系高句丽民族起源与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回顾
    三、关于高句丽早期建国史迹及与西汉玄菟郡的关系
    四、关于高句丽建国初期五部的形成及史迹

    第三章 张广才岭和牡丹岭在长白山北系文化分区上的意义
    一、橐离文化与肃慎文化在张广才岭东西两侧分区中的意义
    二、牡丹岭在肃慎文化和北减文化分区中的意义
    三、岗子遗址的考古发现及诸文化要素讨论
    四、关于长白山北系青铜文化分区特征的几点小结

    第四章 狼林山脉在西北朝鲜文化分区上的意义
    一、古朝鲜与东减时期的文化分区
    二、长白山东系若干重要地名的考证
    三、乐浪郡与第一玄菟郡仍以狼林山脉分界

    第五章 北溅、北夫余与橐离、南貊的关系
    一、夫余先世北夷橐离国存在的考古发现始末及其学术分歧
    二、对古橐离国研究有关文献依据的进一步分析
    三、由北夷橐离国南下夫余立国的三个重要地理坐标
    四、北减之夫余与辽东之南貊的文化异同和考古调查回顾

    第六章 汉代苍海郡地望与狼林山脉的文化分区
    一、对减人与苍海郡先贤及时隽诸说的再辨析
    二、从文献记载分析狼林山脉在朝鲜半岛文化分区中的标志意义
    三、狼林山脉是古朝鲜方国(汉乐浪郡)与东减部族的分界线

    第七章 长自山区系中的北溅、东漉与北夫余、东夫余
    一、北溅、东溅与北夫余、东夫余学界一直存有争论
    二、确认北溅、北夫余历史定位的文献与考古学依据
    三、简要结论

    第八章 长白山区系考古中马城子文化与西团山文化的关系
    一、两支文化各有独立的土著文化源头
    二、两者有不尽相同的主体文化内涵
    三、两支考古文化具有不同的流向传承

    第九章 长白山南系的辽东青铜短剑文化源头与族属问题
    一、对长白山南系青铜短剑问题涉论的简要回顾
    二、对中国东北青铜短剑文化族属研究主流意见的分析
    三、对林泫先生提出东北系铜剑“减貊一真番一朝鲜说”的修改和补充

    第十章 高旬丽山城的考古学分类及其文化内涵
    一、研究缘起
    二、以往学术界关于高句丽古城布局分类的主要看法
    三、高句丽古城的三大类型疏论
    四、关于高句丽山城布局分类蕴含的三大考古学特质

    第十一章 长自山区系在汉郡文化影响下趋同汉制的历史进程
    一 、长白山区系文化进入汉郡时代的标志
    二、长白山区系文化与汉四郡依托地缘关系的历史溯源
    三、汉昭帝后第二玄菟郡领属高句丽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
    四、汉郡文化与高句丽关系的又一交通地理坐标
    五、长白山区系民族从部族聚邑向汉郡、属部、侯国制度的演变

    第十二章 先秦时期中国东北三大土著族系及考古遗存再论――从长白山区系视角重看东北古代民族分布
    一、辽河中上游的先燕之“燕亳”集团
    二、长白山南系环黄渤海北岸的东北夷减貊集团
    三、长白山北系的肃慎挹娄集团
    附录
    附录1:作者历年主要从业经历和重要论著年表(1964-2022)
    附录2:高句丽渤海研究学人简介
    附录3:新世纪以来参与三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工程的二十年回忆
    三古研究六十年沧海拾贝(后记)
  • 内容简介: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涵盖了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研究的几十个焦点和要点问题,故谓之“要论”。该“要论”针对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问题中的两大主题内容:前者的中心是考古学文化,涉及长白山区系跨国区域几乎已确认的所有考古学文化;后者则尽可能对应已知的考古学文化,进行各自族系的讨论。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在探索长白山区系这一跨度约二干年的考古与民族研究中,或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作者简介:
      王绵厚,字博文,号三古,1945年生,辽宁海城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1983年至1984年就读于吉林大学古文献研究生班。曾任辽宁省博物馆馆长、辽宁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先后兼任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渤海大学、大连大学客座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沈阳市文史馆馆员、辽宁省政协文史馆首批馆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论纲”首席专家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多年从事东北历史考古和古民族研究。尤致力于东北历史地理、东北亚交通史、秦汉东北史和高句丽、夫余、契丹等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研究。半个世纪以来,已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科研规划10余项,出版个人专著、专集2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边疆民族考古项目《高句丽古城研究》,曾获首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省政府奖)一等奖;文化遗产研究项目《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获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辽宁省燕秦汉长城资源调查报告》,被列为“十三五”期间中国秦汉考古学重要成果之一。
  • 目录:
    前言
    总论
    一、对“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命题的再认识
    二、长白山区系考古学文化的四系分布谱系
    三、长白山区系民族谱系的形成、分布与文化表征
    四、长白山区系地域文化在东北亚区域文化中的地位

    第一章 长白山区系是东北亚具有原生型特点的独立文化区
    一、山系
    二、水系
    三、族系
    四、考古学文化

    第二章 辽东青铜文化与高句丽起源及早期建国五部
    一、关于高句丽起源的国内外代表性观点
    二、关于长白山南系高句丽民族起源与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回顾
    三、关于高句丽早期建国史迹及与西汉玄菟郡的关系
    四、关于高句丽建国初期五部的形成及史迹

    第三章 张广才岭和牡丹岭在长白山北系文化分区上的意义
    一、橐离文化与肃慎文化在张广才岭东西两侧分区中的意义
    二、牡丹岭在肃慎文化和北减文化分区中的意义
    三、岗子遗址的考古发现及诸文化要素讨论
    四、关于长白山北系青铜文化分区特征的几点小结

    第四章 狼林山脉在西北朝鲜文化分区上的意义
    一、古朝鲜与东减时期的文化分区
    二、长白山东系若干重要地名的考证
    三、乐浪郡与第一玄菟郡仍以狼林山脉分界

    第五章 北溅、北夫余与橐离、南貊的关系
    一、夫余先世北夷橐离国存在的考古发现始末及其学术分歧
    二、对古橐离国研究有关文献依据的进一步分析
    三、由北夷橐离国南下夫余立国的三个重要地理坐标
    四、北减之夫余与辽东之南貊的文化异同和考古调查回顾

    第六章 汉代苍海郡地望与狼林山脉的文化分区
    一、对减人与苍海郡先贤及时隽诸说的再辨析
    二、从文献记载分析狼林山脉在朝鲜半岛文化分区中的标志意义
    三、狼林山脉是古朝鲜方国(汉乐浪郡)与东减部族的分界线

    第七章 长自山区系中的北溅、东漉与北夫余、东夫余
    一、北溅、东溅与北夫余、东夫余学界一直存有争论
    二、确认北溅、北夫余历史定位的文献与考古学依据
    三、简要结论

    第八章 长白山区系考古中马城子文化与西团山文化的关系
    一、两支文化各有独立的土著文化源头
    二、两者有不尽相同的主体文化内涵
    三、两支考古文化具有不同的流向传承

    第九章 长白山南系的辽东青铜短剑文化源头与族属问题
    一、对长白山南系青铜短剑问题涉论的简要回顾
    二、对中国东北青铜短剑文化族属研究主流意见的分析
    三、对林泫先生提出东北系铜剑“减貊一真番一朝鲜说”的修改和补充

    第十章 高旬丽山城的考古学分类及其文化内涵
    一、研究缘起
    二、以往学术界关于高句丽古城布局分类的主要看法
    三、高句丽古城的三大类型疏论
    四、关于高句丽山城布局分类蕴含的三大考古学特质

    第十一章 长自山区系在汉郡文化影响下趋同汉制的历史进程
    一 、长白山区系文化进入汉郡时代的标志
    二、长白山区系文化与汉四郡依托地缘关系的历史溯源
    三、汉昭帝后第二玄菟郡领属高句丽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
    四、汉郡文化与高句丽关系的又一交通地理坐标
    五、长白山区系民族从部族聚邑向汉郡、属部、侯国制度的演变

    第十二章 先秦时期中国东北三大土著族系及考古遗存再论――从长白山区系视角重看东北古代民族分布
    一、辽河中上游的先燕之“燕亳”集团
    二、长白山南系环黄渤海北岸的东北夷减貊集团
    三、长白山北系的肃慎挹娄集团
    附录
    附录1:作者历年主要从业经历和重要论著年表(1964-2022)
    附录2:高句丽渤海研究学人简介
    附录3:新世纪以来参与三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工程的二十年回忆
    三古研究六十年沧海拾贝(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动物科普绘本——中华秋沙鸭·迁徙
陈凤华 著;王志春绘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野生鸟类图鉴(精)
周树林 编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野生飞鸟集 天空的流浪者
高维生 著;曲长军 编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野生飞鸟集 鸟儿歌唱的地方
高维生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动物科普绘本——中华秋沙鸭·安家
陈凤华 著;王志春绘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动物科普绘本——中华秋沙鸭·孵化
陈凤华 著;王志春绘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人地关系辑录·战争卷(上下册)
付永正 辑注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汇征录(精)/长白文库
[清]张凤台 著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冰雪旅游发展研究
张宪玉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地及其延伸地带青铜时代墓葬研究
唐淼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飞鸟集 寂静的森林
长白山飞鸟集 寂静的森林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动物科普绘本——中华秋沙鸭·成长
陈凤华 著;王志春绘
系列丛书 / 更多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动物科普绘本——中华秋沙鸭·迁徙
陈凤华 著;王志春绘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野生鸟类图鉴(精)
周树林 编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野生飞鸟集 天空的流浪者
高维生 著;曲长军 编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野生飞鸟集 鸟儿歌唱的地方
高维生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动物科普绘本——中华秋沙鸭·安家
陈凤华 著;王志春绘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动物科普绘本——中华秋沙鸭·孵化
陈凤华 著;王志春绘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人地关系辑录·战争卷(上下册)
付永正 辑注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汇征录(精)/长白文库
[清]张凤台 著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冰雪旅游发展研究
张宪玉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地及其延伸地带青铜时代墓葬研究
唐淼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飞鸟集 寂静的森林
长白山飞鸟集 寂静的森林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动物科普绘本——中华秋沙鸭·成长
陈凤华 著;王志春绘
相关图书 / 更多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动物科普绘本——中华秋沙鸭·迁徙
陈凤华 著;王志春绘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野生鸟类图鉴(精)
周树林 编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野生飞鸟集 天空的流浪者
高维生 著;曲长军 编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野生飞鸟集 鸟儿歌唱的地方
高维生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动物科普绘本——中华秋沙鸭·安家
陈凤华 著;王志春绘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动物科普绘本——中华秋沙鸭·孵化
陈凤华 著;王志春绘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人地关系辑录·战争卷(上下册)
付永正 辑注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汇征录(精)/长白文库
[清]张凤台 著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冰雪旅游发展研究
张宪玉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地及其延伸地带青铜时代墓葬研究
唐淼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飞鸟集 寂静的森林
长白山飞鸟集 寂静的森林
长白山区系考古与民族要论
长白山动物科普绘本——中华秋沙鸭·成长
陈凤华 著;王志春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