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12
版次: 1
ISBN: 9787503268472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97页
分类: 生活
  •   全球化和现代性的发展、交通和信息通讯技术的革新、休闲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共同推动了社会个体与群体流动性的增加,旅游作为一种时空延展性极强的流动,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旅游也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认识外部世界和追求自我价值的特殊方式。作为流动的主体,旅游者的行为被深刻嵌入于地理空间的物质表达之中,并形成了旅游通道中独特的流动现象。旅游者的体验不再局限于相对静止的目的地空间中,与交通行为相伴的流动过程也不再只是旅游者到达目的地的方式。流动成为具有丰富意义的社会实践,构成了旅游体验的核心,并重塑着旅游者行为的意义。新的流动性范式下,不同于以往强调目的地活动与在地体验的旅游方式,为什么旅游通道中的流动过程能够成为旅游的核心意义所在?在此背景下,研究者需要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旅游流动性实践,以动态的过程视角趋近于对旅游本质的再认识,着重理解流动的实践过程和流动中表征和建构的各种关系,以及流动如何对旅游者个人及地方社区产生影响,而已有研究对此是关注不足的。
      与上述背景相契合的,流动在路上的道路旅行成为当下中国社会中的一种新的旅行时尚。道路旅行与一般大众化的旅游流动有何不同,如何认识和审视这种社会现象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等问题需要关注。本研究选取川藏公路为案例和核心语境,基于新的流动性范式下的方法论,综合运用多点民族志与流动民族志、自我民族志等研究方法,分析川藏公路道路旅行者的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进而探讨其影响及意义,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是各类旅行者在道路空间中以多元的流动模式为叙事手段,完成以流动性为基本特征且融合了审美、朝圣与苦行的旅行实践。旅行者借由道路旅行获得了区隔建构与反抗日常的工具性意义,以及帮助其实现对自由的体验与完成对自我的构建的自目的性意义。
      2.流动性体验构成了道路旅行体验的核心,并涉及中介、身体与情感的融合与互动。
      3.不同于一般大众旅游情境中的关系实践,在具有高流动性的道路旅行中,主客互动及其塑造的人地关系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主客互动使得高流动性的道路节点得以成为旅行者某种程度上或某种方式的“栖居”之所。
      4.道路旅行影响下的川藏公路实现了意义转变和功能重构,道路与节点社区的关系因而引申为景观空间乃至发展中的共生关系,社区被纳入道路旅行空间,通过旅游联结和政治联结而实现“旅游中心化”及去边缘化。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基于新的流动性范式动态化的研究假设和流动方法,关注和分析旅行者流动实践的微观过程及其中的关系生产,得出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推动旅游通道和旅游体验研究在流动性视阈下的理论化,回应和对话流动性理论,拓展了既有的旅游流动性研究;此外,关注旅游流动多元化背景下兴起的道路旅行这一特殊人群在特殊地理空间中的流动现象,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流动性研究提供了中国案例和解释路径。   王学基,山东泰安人,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管理学博士,地理学博士后。英国萨里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流动性与旅游、旅游与城乡发展等,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等课题多项。 第1章 研究缘起
    1.1 流动性社会与非大众化的道路旅行
    1.2 新流动性范式下的旅游研究反思与转向
    1.3 研究问题

    第2章 流动的田野:案例地与研究方法
    2.1 案例地:川藏公路
    2.2 研究方法:流动民族志和自我民族志

    第3章 公路的重构:从交通要道到“最美国道”
    3.1 素描川藏公路:危险与美景并存
    3.2 川藏公路的历史与价值嬗变

    第4章 在路上:道路旅行者的群体特征与流动实践
    4.1 时尚制造:道路旅行的兴起与流行
    4.2 在路上的旅行者及其流动实践
    4.3 道路旅行流动的意义建构
    4.4 群体性狂欢:道路旅行亚文化

    第5章 流动性体验:道路旅行中的中介、身体与情感
    5.1 中介体验:基于人地互动的连结与分离
    5.2 身体体验:多感官且多层次的具身性实践
    5.3 情感体验:流动中复杂嬗变的心理感知

    第6章 流动的地方:道路旅行中的主客互动与人地关系
    6.1 道路节点空间中的主客互动实践
    6.2 道路旅行中流动的人地关系生产

    第7章 流动的社区:川藏公路与鲁朗的旅游中心化
    7.1 旅游联结:传统社区进人道路旅游空间
    7.2 政治联结:边缘社区进入公共政策视野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8.1 群体特征、流动性实践及其意义
    8.2 流动性体验:中介、身体与情感
    8.3 流动中的主客互动与人地关系
    8.4 道路旅行背后的公路与地方发展
  • 内容简介:
      全球化和现代性的发展、交通和信息通讯技术的革新、休闲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共同推动了社会个体与群体流动性的增加,旅游作为一种时空延展性极强的流动,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旅游也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认识外部世界和追求自我价值的特殊方式。作为流动的主体,旅游者的行为被深刻嵌入于地理空间的物质表达之中,并形成了旅游通道中独特的流动现象。旅游者的体验不再局限于相对静止的目的地空间中,与交通行为相伴的流动过程也不再只是旅游者到达目的地的方式。流动成为具有丰富意义的社会实践,构成了旅游体验的核心,并重塑着旅游者行为的意义。新的流动性范式下,不同于以往强调目的地活动与在地体验的旅游方式,为什么旅游通道中的流动过程能够成为旅游的核心意义所在?在此背景下,研究者需要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旅游流动性实践,以动态的过程视角趋近于对旅游本质的再认识,着重理解流动的实践过程和流动中表征和建构的各种关系,以及流动如何对旅游者个人及地方社区产生影响,而已有研究对此是关注不足的。
      与上述背景相契合的,流动在路上的道路旅行成为当下中国社会中的一种新的旅行时尚。道路旅行与一般大众化的旅游流动有何不同,如何认识和审视这种社会现象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等问题需要关注。本研究选取川藏公路为案例和核心语境,基于新的流动性范式下的方法论,综合运用多点民族志与流动民族志、自我民族志等研究方法,分析川藏公路道路旅行者的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进而探讨其影响及意义,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是各类旅行者在道路空间中以多元的流动模式为叙事手段,完成以流动性为基本特征且融合了审美、朝圣与苦行的旅行实践。旅行者借由道路旅行获得了区隔建构与反抗日常的工具性意义,以及帮助其实现对自由的体验与完成对自我的构建的自目的性意义。
      2.流动性体验构成了道路旅行体验的核心,并涉及中介、身体与情感的融合与互动。
      3.不同于一般大众旅游情境中的关系实践,在具有高流动性的道路旅行中,主客互动及其塑造的人地关系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主客互动使得高流动性的道路节点得以成为旅行者某种程度上或某种方式的“栖居”之所。
      4.道路旅行影响下的川藏公路实现了意义转变和功能重构,道路与节点社区的关系因而引申为景观空间乃至发展中的共生关系,社区被纳入道路旅行空间,通过旅游联结和政治联结而实现“旅游中心化”及去边缘化。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基于新的流动性范式动态化的研究假设和流动方法,关注和分析旅行者流动实践的微观过程及其中的关系生产,得出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推动旅游通道和旅游体验研究在流动性视阈下的理论化,回应和对话流动性理论,拓展了既有的旅游流动性研究;此外,关注旅游流动多元化背景下兴起的道路旅行这一特殊人群在特殊地理空间中的流动现象,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流动性研究提供了中国案例和解释路径。
  • 作者简介:
      王学基,山东泰安人,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管理学博士,地理学博士后。英国萨里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流动性与旅游、旅游与城乡发展等,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等课题多项。
  • 目录:
    第1章 研究缘起
    1.1 流动性社会与非大众化的道路旅行
    1.2 新流动性范式下的旅游研究反思与转向
    1.3 研究问题

    第2章 流动的田野:案例地与研究方法
    2.1 案例地:川藏公路
    2.2 研究方法:流动民族志和自我民族志

    第3章 公路的重构:从交通要道到“最美国道”
    3.1 素描川藏公路:危险与美景并存
    3.2 川藏公路的历史与价值嬗变

    第4章 在路上:道路旅行者的群体特征与流动实践
    4.1 时尚制造:道路旅行的兴起与流行
    4.2 在路上的旅行者及其流动实践
    4.3 道路旅行流动的意义建构
    4.4 群体性狂欢:道路旅行亚文化

    第5章 流动性体验:道路旅行中的中介、身体与情感
    5.1 中介体验:基于人地互动的连结与分离
    5.2 身体体验:多感官且多层次的具身性实践
    5.3 情感体验:流动中复杂嬗变的心理感知

    第6章 流动的地方:道路旅行中的主客互动与人地关系
    6.1 道路节点空间中的主客互动实践
    6.2 道路旅行中流动的人地关系生产

    第7章 流动的社区:川藏公路与鲁朗的旅游中心化
    7.1 旅游联结:传统社区进人道路旅游空间
    7.2 政治联结:边缘社区进入公共政策视野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8.1 群体特征、流动性实践及其意义
    8.2 流动性体验:中介、身体与情感
    8.3 流动中的主客互动与人地关系
    8.4 道路旅行背后的公路与地方发展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日志
杨林海 主编;董治宝;南维鸽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
阿来 著;熊文韵 绘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线自驾旅游研究报告(2020)
邱萍 司嵬 毛颖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研究:以八宿至林芝路段为例
杨志法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交通廊道山地灾害演化规律与工程风险
崔鹏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线上这家人-烹坝十里香传奇
余威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线旅游摄影
杨桦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铁路建设先导性施工技术隧道施工工艺工法
王同军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铁路建设的挑战与对策:2016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朱颖 编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地区节庆旅游资源与产业开发研究
张哲乐、马晓路、孙璐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线上
肖勇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公路西藏境内典型病害防治技术
朱汉华 著
系列丛书 / 更多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日志
杨林海 主编;董治宝;南维鸽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
阿来 著;熊文韵 绘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线自驾旅游研究报告(2020)
邱萍 司嵬 毛颖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研究:以八宿至林芝路段为例
杨志法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交通廊道山地灾害演化规律与工程风险
崔鹏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线上这家人-烹坝十里香传奇
余威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线旅游摄影
杨桦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铁路建设先导性施工技术隧道施工工艺工法
王同军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铁路建设的挑战与对策:2016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朱颖 编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地区节庆旅游资源与产业开发研究
张哲乐、马晓路、孙璐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线上
肖勇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公路西藏境内典型病害防治技术
朱汉华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日志
杨林海 主编;董治宝;南维鸽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
阿来 著;熊文韵 绘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线自驾旅游研究报告(2020)
邱萍 司嵬 毛颖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研究:以八宿至林芝路段为例
杨志法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交通廊道山地灾害演化规律与工程风险
崔鹏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线上这家人-烹坝十里香传奇
余威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线旅游摄影
杨桦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铁路建设先导性施工技术隧道施工工艺工法
王同军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铁路建设的挑战与对策:2016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朱颖 编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地区节庆旅游资源与产业开发研究
张哲乐、马晓路、孙璐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线上
肖勇 著
川藏公路道路旅行:流动实践与关系生产
川藏公路西藏境内典型病害防治技术
朱汉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