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1
版次: 1
ISBN: 9787305057885
定价: 1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5页
字数: 17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12人买过
  •   这本书主要论述了七个问题。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大体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人文精神;另一部分是反人文精神。第一部分以孔孟为代表,是一种重人道、尊理性的精神;第二部以韩非为代表信奉“法术势”,强调极端的帝王专制思想以及以纵横家和杨朱为代表极端的追求升官发财和私利的思想。
      第二,上述两种传统文化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同时发挥作用。它们相互交错、重叠,形成一幅复杂纷纭的局面,也使得中国社会历史呈现曲折发展的态势。
      第三,传统的人文精神创造了高度发达的中国古代文明。这种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自我调节机制和两项基本国策——重农政策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科举取士政策。这对秦汉以后统一的封建大国的形成、经济文化的发展、封建社会制度的长期延续起了巨大的作用。
      第四,揭露了封建专制社会反人文精神的主要表现形态:极端的帝王专制和政治腐败;论述了极端的帝王专制和腐败成为社会近代化的巨大阻力和近代反侵略正义斗争每战辄败的根本原因。
      第五,历史又告诉人们:封建王朝被推翻,民国建立以后,政治专制与政府腐败并不能随之消灭。这引起人们的深思:将政治专制与腐败说成是封建制度的产物是正确的,但又是不够的,还有更深刻的根源。这种根源就是人追求富贵和私利的欲望的恶性膨胀。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欲望的形成与欲望的历史作用都具有两重性。欲望的形成有社会因素,也有生理因素;欲望的社会作用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因此欲望无法消灭,也不能消灭,只能节制。古人提倡义利结合,以节制利欲的膨胀,正反映了欲望的两个两重性。义与利结合,将世俗欲望节制在不出现极端的专制独裁、极端的追求升官发财、尔虞我诈和损人利己的范围以内,这是弘扬人文精神适应时代需要的第一个两结合。
      第六,节制世俗欲望需要提高道德素质,这需要继续弘扬人文精神。继续弘扬人文精神重要的问题是使人“认识到自己是人”,而且要重视“内省”工夫和“思辨”能力。
      第七,在当前的形势下,弘扬人文精神还需要重视研究自古希腊以来西方的人文精神,吸取其精华,并寻求中西人文精神相互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人文精神的内涵,概括地说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人生价值;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和人生价值。这对中国和西方来说,都是适用的。但中西方人文精神又各有其着重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着重点是强调人道仁政和道德教化;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人文精神的着重点则是追求民主人性和科学技术。这两方面“取长补短”,将会使人类的人文精神提高到一个与时代相适应的水平。这是弘扬人文精神适应时代需要的第二个两结合。 前言——问题的提出和本书的主要内容
    一、传统文化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一)划分传统文化不同组成部分的标准
    (二)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的核心精华
    (三)反人文精神——极端的帝王专制、极端的追求升官发财和私利的思想
    (四)人文精神与反人文精神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人文精神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
    (一)体现人文精神的中国封建社会自我调节机制与两项基本政策
    (二)人文精神创造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古代文明
    (三)在不断创新、改革,不断改朝换代的过程中发展

    三、反人文精神导致封建社会政治极端专制、腐败和社会风气衰微
    (一)专制皇帝嗜杀、暴敛、享乐腐化
    (二)广大官吏昏庸、贪黩、腐败
    (三)社会风气衰敝

    四、专制与腐败成为近代化的巨大阻力
    (一)保护私有财产制度、自由贸易与自由竞争机制难以形成
    (二)近代科学技术滞后
    (三)故步自封,拒绝外来思想文化

    五、专制与腐败导致近代反侵略正义战争每战辄败
    (一)缺少科学的国防战略思想
    (二)倏和倏战,举措失当
    (三)军事指挥与管理系统僵化
    (四)官兵素质低劣,武器落后
    (五)何启与曾纪泽的辩论

    六、皇帝被推翻,专制与腐败照样存在
    (一)专制皇帝不可能放弃专制、消除腐败
    (二)革命起义与立宪运动合流,逼使封建皇帝“退位”
    (三)民国建立后的政治专制与政治腐败

    七、以人文精神节制反人文精神
    (一)反人文精神形成的基础——世俗欲望
    (二)义利结合,节制世俗欲望的恶性膨胀
    (三)“内省”的社会作用

    八、中西人文精神互补是历史的要求
    (一)古希腊以来西方人文精神的传统
    (二)中西人文精神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 内容简介:
      这本书主要论述了七个问题。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大体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人文精神;另一部分是反人文精神。第一部分以孔孟为代表,是一种重人道、尊理性的精神;第二部以韩非为代表信奉“法术势”,强调极端的帝王专制思想以及以纵横家和杨朱为代表极端的追求升官发财和私利的思想。
      第二,上述两种传统文化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同时发挥作用。它们相互交错、重叠,形成一幅复杂纷纭的局面,也使得中国社会历史呈现曲折发展的态势。
      第三,传统的人文精神创造了高度发达的中国古代文明。这种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自我调节机制和两项基本国策——重农政策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科举取士政策。这对秦汉以后统一的封建大国的形成、经济文化的发展、封建社会制度的长期延续起了巨大的作用。
      第四,揭露了封建专制社会反人文精神的主要表现形态:极端的帝王专制和政治腐败;论述了极端的帝王专制和腐败成为社会近代化的巨大阻力和近代反侵略正义斗争每战辄败的根本原因。
      第五,历史又告诉人们:封建王朝被推翻,民国建立以后,政治专制与政府腐败并不能随之消灭。这引起人们的深思:将政治专制与腐败说成是封建制度的产物是正确的,但又是不够的,还有更深刻的根源。这种根源就是人追求富贵和私利的欲望的恶性膨胀。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欲望的形成与欲望的历史作用都具有两重性。欲望的形成有社会因素,也有生理因素;欲望的社会作用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因此欲望无法消灭,也不能消灭,只能节制。古人提倡义利结合,以节制利欲的膨胀,正反映了欲望的两个两重性。义与利结合,将世俗欲望节制在不出现极端的专制独裁、极端的追求升官发财、尔虞我诈和损人利己的范围以内,这是弘扬人文精神适应时代需要的第一个两结合。
      第六,节制世俗欲望需要提高道德素质,这需要继续弘扬人文精神。继续弘扬人文精神重要的问题是使人“认识到自己是人”,而且要重视“内省”工夫和“思辨”能力。
      第七,在当前的形势下,弘扬人文精神还需要重视研究自古希腊以来西方的人文精神,吸取其精华,并寻求中西人文精神相互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人文精神的内涵,概括地说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人生价值;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和人生价值。这对中国和西方来说,都是适用的。但中西方人文精神又各有其着重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着重点是强调人道仁政和道德教化;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人文精神的着重点则是追求民主人性和科学技术。这两方面“取长补短”,将会使人类的人文精神提高到一个与时代相适应的水平。这是弘扬人文精神适应时代需要的第二个两结合。
  • 目录:
    前言——问题的提出和本书的主要内容
    一、传统文化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一)划分传统文化不同组成部分的标准
    (二)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的核心精华
    (三)反人文精神——极端的帝王专制、极端的追求升官发财和私利的思想
    (四)人文精神与反人文精神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人文精神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
    (一)体现人文精神的中国封建社会自我调节机制与两项基本政策
    (二)人文精神创造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古代文明
    (三)在不断创新、改革,不断改朝换代的过程中发展

    三、反人文精神导致封建社会政治极端专制、腐败和社会风气衰微
    (一)专制皇帝嗜杀、暴敛、享乐腐化
    (二)广大官吏昏庸、贪黩、腐败
    (三)社会风气衰敝

    四、专制与腐败成为近代化的巨大阻力
    (一)保护私有财产制度、自由贸易与自由竞争机制难以形成
    (二)近代科学技术滞后
    (三)故步自封,拒绝外来思想文化

    五、专制与腐败导致近代反侵略正义战争每战辄败
    (一)缺少科学的国防战略思想
    (二)倏和倏战,举措失当
    (三)军事指挥与管理系统僵化
    (四)官兵素质低劣,武器落后
    (五)何启与曾纪泽的辩论

    六、皇帝被推翻,专制与腐败照样存在
    (一)专制皇帝不可能放弃专制、消除腐败
    (二)革命起义与立宪运动合流,逼使封建皇帝“退位”
    (三)民国建立后的政治专制与政治腐败

    七、以人文精神节制反人文精神
    (一)反人文精神形成的基础——世俗欲望
    (二)义利结合,节制世俗欲望的恶性膨胀
    (三)“内省”的社会作用

    八、中西人文精神互补是历史的要求
    (一)古希腊以来西方人文精神的传统
    (二)中西人文精神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研究
林建辉著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思想会·军力:现代战争的胜败解释
(美)斯蒂芬·比德尔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专业故事
王彬彬,刘安凤,魏泳安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分析报告(2020~2022)
佘双好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集
张蓉, 编著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思想启蒙与社会改造:湖南第一师范的新教育研究(1919-1927)
张洪萍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思想会·本该成为女王的姐妹:都铎王朝的一段悲剧
[英]琳达·德·莱尔(Leanda de Lisle)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医药文化
许佳主编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思想纵横.2023
人民日报理论部 编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思想的丰碑:方寸天地 一代伟人
李近朱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思想的形式
张桃洲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思想会·如何在大数据时代研究生命:从哲学的观点看
(意)萨宾娜·莱昂内利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中国国民党史
茅家琦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南雍咏史
茅家琦 著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历史与思想论集
茅家琦 著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茅家琦卷
茅家琦 著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桑榆读史笔记——认识论、人生论与中国近代史
茅家琦 著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孙中山评传(上、中、下)
茅家琦 著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一代宗师布衣学者:罗尔纲先生传
茅家琦 编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实证功夫与思辨精神
茅家琦 著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中国国民党史(上下)
茅家琦、徐梁伯、马振犊、严安林 著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孙中山评传
茅家琦 著;匡亚明 编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
太平天国通史:全三册
茅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