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选评

徐霞客游记选评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3-12
版次: 1
ISBN: 9787532535132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本书作为《新世纪古代历史经典读本》之一种。从新世纪读者的阅读需求出发,精选《徐霞客游记》中的代表性篇章,以全新的视角、独到的切入点对之进行讲评。同时,为便于读者阅读,还配以提纲挈领的导言和简明扼要的注释。全书赏评深入、精当,行文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在地理学上的重要成就有:①对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3省区,他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宽度和深度的具体记载。并初步论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他是中国和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②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如否定自《尚书·禹贡》以来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导江”旧说,肯定金沙江是长江上源。正确指出河岸弯曲或岩岸近逼水流之处冲刷侵蚀厉害,河床坡度与侵蚀力的大小成正比等问题。对喷泉的发生和潜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学的解释。③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④调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及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中国也是最早的;对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包括各地的经济、交通、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和风土文物等,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记述。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上超越前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在文学上的主要特点是: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通过丰富的描绘手段,使游记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此外,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情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黄珅,1949年3月生。198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现于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从事古典文学和古籍整理教学、研究工作。著有《瓣译徐霞客游记》等。 编者的话
    导言
    一、游天台山日记
    二、游雁宕山日记
    三、游黄山日记
    四、游黄山日记(后)
    五、游武彝山日记
    六、游庐山日记
    七、游九鲤湖日记
    八、游嵩山日记
    九、游太华山日记
    十、游太和山日记
    十一、游五台山日记
    十二、游恒山日记
    十三、游北山三洞日记
    十四、游武功山日记
    十五、游麻叶洞日记
    十六、湘江遇盗日记
    十七、游九疑山日记
    十八、游七星岩日记
    十九、游象鼻山日记
    二十、游漓江日记
    二十一、游真仙岩日记
    二十二、游白石山日记
    二十三、游勾漏洞日记
    二十四、游左江日记
    二十五、游百感岩日记
    二十六、游白水河瀑布日记
    二十七、游太华山日记
    二十八、游鸡足山日记
    二十九、游丽江日记
    三十、游茈碧湖日记
    三十一、游普陀崆日记
    三十二、游大理日记
    三十三、游腾越火山热泉日记
    三十四、游石房洞山日记
  •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新世纪古代历史经典读本》之一种。从新世纪读者的阅读需求出发,精选《徐霞客游记》中的代表性篇章,以全新的视角、独到的切入点对之进行讲评。同时,为便于读者阅读,还配以提纲挈领的导言和简明扼要的注释。全书赏评深入、精当,行文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在地理学上的重要成就有:①对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3省区,他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宽度和深度的具体记载。并初步论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他是中国和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②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如否定自《尚书·禹贡》以来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导江”旧说,肯定金沙江是长江上源。正确指出河岸弯曲或岩岸近逼水流之处冲刷侵蚀厉害,河床坡度与侵蚀力的大小成正比等问题。对喷泉的发生和潜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学的解释。③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④调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及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中国也是最早的;对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包括各地的经济、交通、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和风土文物等,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记述。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上超越前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在文学上的主要特点是: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通过丰富的描绘手段,使游记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此外,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情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 作者简介:
      黄珅,1949年3月生。198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现于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从事古典文学和古籍整理教学、研究工作。著有《瓣译徐霞客游记》等。
  • 目录:
    编者的话
    导言
    一、游天台山日记
    二、游雁宕山日记
    三、游黄山日记
    四、游黄山日记(后)
    五、游武彝山日记
    六、游庐山日记
    七、游九鲤湖日记
    八、游嵩山日记
    九、游太华山日记
    十、游太和山日记
    十一、游五台山日记
    十二、游恒山日记
    十三、游北山三洞日记
    十四、游武功山日记
    十五、游麻叶洞日记
    十六、湘江遇盗日记
    十七、游九疑山日记
    十八、游七星岩日记
    十九、游象鼻山日记
    二十、游漓江日记
    二十一、游真仙岩日记
    二十二、游白石山日记
    二十三、游勾漏洞日记
    二十四、游左江日记
    二十五、游百感岩日记
    二十六、游白水河瀑布日记
    二十七、游太华山日记
    二十八、游鸡足山日记
    二十九、游丽江日记
    三十、游茈碧湖日记
    三十一、游普陀崆日记
    三十二、游大理日记
    三十三、游腾越火山热泉日记
    三十四、游石房洞山日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