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英文版中国文学<1951-1966>作品英译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英文版中国文学<1951-1966>作品英译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21-12
版次: 1
ISBN: 9787305244926
定价: 8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7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语言文字
1人买过
  • 本书从语料库中分别选取唐笙、喻瑶琴、路易・艾黎等译者的译作,从词和句子层面考察源语文本的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在译本中的翻译情况,探索其风格特点;并结合译者的成长经历、翻译观念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探索其翻译风格的成因。
        本书将首先统计高频的词汇、词块、句型及典型搭配,考察其分布规律和特征,客观呈现翻译英语的典型特征;其次根据语言搭配理论,重点分析某些典型特征的应用及语义变化,考察其语义韵特征;最后,依据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理论,结合数据统计和定性分析,对《中国文学》(1951―1966)英译作品的语言特征进行动因阐释。 韩江洪,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英语专业本科硕士学生的翻译教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社科和校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2部、译著3部,发表论文3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中国文学》(1951―1966)英译作品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书的研究意义
      1.4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中国文学》(英文版)(1951―1966)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创建
      2.1  引言
      2.2  汉英文语料的采集
      2.3  语料的处理
      2.4  语料的分词和标注
      2.5  语料的平行对齐
    第3章  《中国文学》英文版(1951―1966)译者翻译风格研究
      3.1  引言
      3.2  唐笙笔译风格研究―以《中国文学》(1951―1966)唐笙英译小说为例
      3.3  喻[琴翻译风格研究――以1951―1966年《中国文学》(英文版)中的小说为例
      3.4  《中国文学》(1951―1966)中的路易?艾黎“三吏”“三别”英译风格探究
    第4章  《中国文学》英文版(1951―1966)英译作品语言特征研究
      4.1  引言
      4.2  《中国文学》(1951―1966)小说散文英译特征研究
      4.3  《中国文学》(1951―1966)古代散文英译文语气改写研究
      4.4  《中国文学》(1951―1966)戏剧语言时代风格英译研究
      4.5  《中国文学》(1951―1966)英译本therebe句型运用研究
      4.6  《中国文学》(1951―1966)现当代小说散文的省译研究
    第5章  《中国文学》(1951―1966)英译作品的翻译规范研究
      5.1  引言
      5.2  《中国文学》(1951―1966)小说散文粗俗语英译的翻译规范研究
      5.3  《中国文学》(1951―1966)现当代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规范研究
      5.4  《中国文学》(1951―1966)现当代作品中政治词汇英译的意识形态规范研究
      5.5  《前赤壁赋》杨、戴译本的翻译规范研究
    第6章  《中国文学》(英文版)(1951―1966)英译作品的翻译策略和技巧研究
      6.1  引言
      6.2  《中国文学》(1951―1966)现当代作品中话语标记语的英译研究――以“可是”“当然”为例
      6.3  《中国文学》(1951―1966)现当代作品中称呼语的英译研究
      6.4  《中国文学》(1951―1966)明喻英译策略研究
      6.5  《中国文学》(1951―1966)英译文本中草原文化的传播
      6.6  《中国文学》(1951―1966)作品中虚化动词“搞”的英译研究
      6.7  毛泽东诗词1958年英译版翻译研究――与1976年官方英译修订版对比
      6.8  《警世通言》两译本韵文翻译对比
    第7章  结论
      7.1  本书研究的主要成果
      7.2  本书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 内容简介:
    本书从语料库中分别选取唐笙、喻瑶琴、路易・艾黎等译者的译作,从词和句子层面考察源语文本的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在译本中的翻译情况,探索其风格特点;并结合译者的成长经历、翻译观念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探索其翻译风格的成因。
        本书将首先统计高频的词汇、词块、句型及典型搭配,考察其分布规律和特征,客观呈现翻译英语的典型特征;其次根据语言搭配理论,重点分析某些典型特征的应用及语义变化,考察其语义韵特征;最后,依据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理论,结合数据统计和定性分析,对《中国文学》(1951―1966)英译作品的语言特征进行动因阐释。
  • 作者简介:
    韩江洪,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英语专业本科硕士学生的翻译教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社科和校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2部、译著3部,发表论文3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中国文学》(1951―1966)英译作品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书的研究意义
      1.4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中国文学》(英文版)(1951―1966)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创建
      2.1  引言
      2.2  汉英文语料的采集
      2.3  语料的处理
      2.4  语料的分词和标注
      2.5  语料的平行对齐
    第3章  《中国文学》英文版(1951―1966)译者翻译风格研究
      3.1  引言
      3.2  唐笙笔译风格研究―以《中国文学》(1951―1966)唐笙英译小说为例
      3.3  喻[琴翻译风格研究――以1951―1966年《中国文学》(英文版)中的小说为例
      3.4  《中国文学》(1951―1966)中的路易?艾黎“三吏”“三别”英译风格探究
    第4章  《中国文学》英文版(1951―1966)英译作品语言特征研究
      4.1  引言
      4.2  《中国文学》(1951―1966)小说散文英译特征研究
      4.3  《中国文学》(1951―1966)古代散文英译文语气改写研究
      4.4  《中国文学》(1951―1966)戏剧语言时代风格英译研究
      4.5  《中国文学》(1951―1966)英译本therebe句型运用研究
      4.6  《中国文学》(1951―1966)现当代小说散文的省译研究
    第5章  《中国文学》(1951―1966)英译作品的翻译规范研究
      5.1  引言
      5.2  《中国文学》(1951―1966)小说散文粗俗语英译的翻译规范研究
      5.3  《中国文学》(1951―1966)现当代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规范研究
      5.4  《中国文学》(1951―1966)现当代作品中政治词汇英译的意识形态规范研究
      5.5  《前赤壁赋》杨、戴译本的翻译规范研究
    第6章  《中国文学》(英文版)(1951―1966)英译作品的翻译策略和技巧研究
      6.1  引言
      6.2  《中国文学》(1951―1966)现当代作品中话语标记语的英译研究――以“可是”“当然”为例
      6.3  《中国文学》(1951―1966)现当代作品中称呼语的英译研究
      6.4  《中国文学》(1951―1966)明喻英译策略研究
      6.5  《中国文学》(1951―1966)英译文本中草原文化的传播
      6.6  《中国文学》(1951―1966)作品中虚化动词“搞”的英译研究
      6.7  毛泽东诗词1958年英译版翻译研究――与1976年官方英译修订版对比
      6.8  《警世通言》两译本韵文翻译对比
    第7章  结论
      7.1  本书研究的主要成果
      7.2  本书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