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

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10
版次: 1
ISBN: 9787301143360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7页
字数: 30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35人买过
  •   2005年3月,中国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标志着资产证券化在中国从理论开始走向实践。经过3年的实践,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并且还在继续健康发展。而与此同时,爆发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现已演变成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市场正经历激烈动荡。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说明了什么?中国的成功经验在哪里?这是许多人希望了解的,也是本书所力图解答的。
      本书并不侧重于系统论述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而是重点阐释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内容。它以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为主线,通过介绍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背景、剖析试点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分析各类试点项目的不同特点和做法,试图向人们说明下列相关问题:中国为什么要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中国是怎样建立资产证券化相关法律制度的;中国的不良贷款证券化与美国的次级按揭贷款证券化区别在哪里;二者为什么不能简单作类比;中国的资产证券化的主体产品为什么是ABS而不是MBS;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前景究竟如何。   沈炳熙,浙江省人。1952年出生,1978年10月至1990年7月,先后在杭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就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年10月至2000年4月,在东京大学做客座研究员。曾任杭州大学助教、讲师,1990年7月进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任金融体制改革司副处长,政策研究室、研究局处长,中国人民银行驻东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现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先后出版过《公开市场操作原理和方法》、《中央银行国际惯例》、《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等多部著作,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贸经济》、《改革》等杂志上发表了《通货紧缩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与信贷政策》、《日本金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做法与经验》等一百多篇学术文章。 导言
    第一部分 从研究到试点
    第一章 前期研究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概念的引入
    第二节 运用性研究的开始
    第三节 操作性研究的进行

    第二章 三年试点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第一阶段试点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扩大试点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的立法研究

    第二部分 制度建设
    第三章 基本规则
    第一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发起机构与特定目的信托
    第三节 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
    第四节 贷款服务机构
    第五节 资金保管机构
    第六节 保护投资人的权益
    第七节 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与交易

    第四章 抵押权变更
    第一节 抵押权变更登记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解决抵押权变更问题的基本思路
    第三节 住房抵押权变更登记问题的解决

    第五章 信息披露
    第一节 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信息披露的责任人
    第三节 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 信用评级
    第一节 证券化信用评级的特殊性
    第二节 证券化信用评级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证券化信用评级的管理

    第七章 会计处理
    第一节 资产“出表”的会计标准
    第二节 特定目的信托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 其他证券化相关机构的会计处理

    第八章 税收处理
    第一节 关于印花税的免征
    第二节 关于营业税的区别对待
    第三节 关于所得税的征管
    第四节 税收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第九章 监督管理
    第一节 参与机构的市场准入管理
    第二节 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第三节 证券化项目的申报和审批

    第十章 投资管理
    第一节 不同投资者的特点
    第二节 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状况
    第三节 扩大投资者群体的措施

    第三部分 证券化实例
    第十一章 一般贷款证券化
    第一节 一般贷款证券化发展较快的原因
    第二节 ABS的基本模式
    第三节 国家开发银行的ABs
    第四节 其他银行的ABs

    第十二章 小企业贷款证券化
    第一节 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重要性
    第二节 小企业贷款证券化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三节 浙商银行的小企业贷款证券化

    第十三章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第一节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起因与困惑
    第二节 RMBs的基本交易结构
    第三节 两单RMBs试点

    第十四章 商用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
    第一节 商用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
    第二节 商用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特点
    第三节 民生银行的CMBs项目
    第四节 cMBs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十五章 汽车贷款证券化
    第一节 汽车金融公司的重要融资渠道
    第二节 汽车贷款证券化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上汽通用的汽车贷款证券化

    第十六章 不良资产证券化
    第一节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第二节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
    第三节 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证券化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
    第五节 尚需继续探索的问题

    第十七章 企业资产证券化
    第一节 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第二节 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探索
    第三节 企业资产证券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四部分 前景展望
    第十八章 前景展望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巨大需求
    第二节 证券化产品的广阔市场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新局面的开创

    第五部分 附录
    附录一 相关政策制度
    1.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3.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规则
    4.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5号
    5.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7]第16号
    6.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7]第21号
    7.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工作的通知

    附录二 本书作者相关论文
    论文一 资产证券化:让更多的资产流动起来
    论文二 资产证券化与金融改革
    论文三 从投融资体系看资产证券化
    论文四 次贷危机与证券化
    论文五 关于我国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几点认识
    附录三 资产证券化大事记
    后记
  • 内容简介:
      2005年3月,中国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标志着资产证券化在中国从理论开始走向实践。经过3年的实践,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并且还在继续健康发展。而与此同时,爆发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现已演变成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市场正经历激烈动荡。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说明了什么?中国的成功经验在哪里?这是许多人希望了解的,也是本书所力图解答的。
      本书并不侧重于系统论述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而是重点阐释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内容。它以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为主线,通过介绍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背景、剖析试点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分析各类试点项目的不同特点和做法,试图向人们说明下列相关问题:中国为什么要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中国是怎样建立资产证券化相关法律制度的;中国的不良贷款证券化与美国的次级按揭贷款证券化区别在哪里;二者为什么不能简单作类比;中国的资产证券化的主体产品为什么是ABS而不是MBS;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前景究竟如何。
  • 作者简介:
      沈炳熙,浙江省人。1952年出生,1978年10月至1990年7月,先后在杭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就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年10月至2000年4月,在东京大学做客座研究员。曾任杭州大学助教、讲师,1990年7月进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任金融体制改革司副处长,政策研究室、研究局处长,中国人民银行驻东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现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先后出版过《公开市场操作原理和方法》、《中央银行国际惯例》、《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等多部著作,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贸经济》、《改革》等杂志上发表了《通货紧缩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与信贷政策》、《日本金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做法与经验》等一百多篇学术文章。
  •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从研究到试点
    第一章 前期研究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概念的引入
    第二节 运用性研究的开始
    第三节 操作性研究的进行

    第二章 三年试点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第一阶段试点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扩大试点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的立法研究

    第二部分 制度建设
    第三章 基本规则
    第一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发起机构与特定目的信托
    第三节 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
    第四节 贷款服务机构
    第五节 资金保管机构
    第六节 保护投资人的权益
    第七节 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与交易

    第四章 抵押权变更
    第一节 抵押权变更登记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解决抵押权变更问题的基本思路
    第三节 住房抵押权变更登记问题的解决

    第五章 信息披露
    第一节 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信息披露的责任人
    第三节 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 信用评级
    第一节 证券化信用评级的特殊性
    第二节 证券化信用评级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证券化信用评级的管理

    第七章 会计处理
    第一节 资产“出表”的会计标准
    第二节 特定目的信托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 其他证券化相关机构的会计处理

    第八章 税收处理
    第一节 关于印花税的免征
    第二节 关于营业税的区别对待
    第三节 关于所得税的征管
    第四节 税收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第九章 监督管理
    第一节 参与机构的市场准入管理
    第二节 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第三节 证券化项目的申报和审批

    第十章 投资管理
    第一节 不同投资者的特点
    第二节 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状况
    第三节 扩大投资者群体的措施

    第三部分 证券化实例
    第十一章 一般贷款证券化
    第一节 一般贷款证券化发展较快的原因
    第二节 ABS的基本模式
    第三节 国家开发银行的ABs
    第四节 其他银行的ABs

    第十二章 小企业贷款证券化
    第一节 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重要性
    第二节 小企业贷款证券化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三节 浙商银行的小企业贷款证券化

    第十三章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第一节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起因与困惑
    第二节 RMBs的基本交易结构
    第三节 两单RMBs试点

    第十四章 商用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
    第一节 商用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
    第二节 商用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特点
    第三节 民生银行的CMBs项目
    第四节 cMBs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十五章 汽车贷款证券化
    第一节 汽车金融公司的重要融资渠道
    第二节 汽车贷款证券化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上汽通用的汽车贷款证券化

    第十六章 不良资产证券化
    第一节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第二节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
    第三节 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证券化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
    第五节 尚需继续探索的问题

    第十七章 企业资产证券化
    第一节 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第二节 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探索
    第三节 企业资产证券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四部分 前景展望
    第十八章 前景展望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巨大需求
    第二节 证券化产品的广阔市场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新局面的开创

    第五部分 附录
    附录一 相关政策制度
    1.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3.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规则
    4.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5号
    5.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7]第16号
    6.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7]第21号
    7.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工作的通知

    附录二 本书作者相关论文
    论文一 资产证券化:让更多的资产流动起来
    论文二 资产证券化与金融改革
    论文三 从投融资体系看资产证券化
    论文四 次贷危机与证券化
    论文五 关于我国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几点认识
    附录三 资产证券化大事记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
资产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王明涛;王凯涛
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
资产评估——全案模拟与操作
作者
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
资产评估
陈林荣;周春喜
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
资产评估学教程(第八版)()
乔志敏
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
资产评估学(第三版)
黄英 主编;何雨谦
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
资产攻击向量
[美]莫雷·哈伯(Morey Haber) (加)布拉德·希伯特(Brad Hi
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
资产评估原理(第三版)(新编21世纪金融学系列教材)
马海涛 李小荣 刘玉平
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
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合规手册(2023年)
中国证监会会计部;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
资产评估基础全国大模考(2023)
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编写组
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
资产评估实务(二)精讲精练(2023)
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编写组
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
资产负债表、经济周期与证券投资
傅雄广
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
资产建设视角下的我国新型社会救助供给方式研究
何振锋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