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法] ,
2008-01
版次: 1
ISBN: 9787300088020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6页
字数: 34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15人买过
  •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的经典作品,是在美国人埃尔希·克鲁斯·舶森斯女士的英译本基础上翻译而来的。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他最有影响力的观点:模仿是先天的,是我们生物特征的一部分,人们通过模仿而使行为一致。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是社会进步的根源,对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书内容深入浅出,译文流畅生动,而且,为便于读者理解,增加了大量的中译者注释。   塔尔德(GabrielcTarde,11843—1904)是法国社会学三大创始人之一,他的研究范围横跨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和犯罪学。
      他有十余种社会科学著作传世:《比较犯罪学》、《模仿律》、《社会规律》、《权力的变迁》、《社会学纲要》、《社会心理学研究》、《舆论与群众》等。
      其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是“社会模仿说”。他认为,不存在任何超越个人心理体验的实体,一切社会过程无非是个人之间的互动。每一种人的行动都在重复某种东西,是一种模仿。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社会就是由互相模仿的个人组成的群体。社会事实是由模仿而传播和交流的个人情感与观念。由于存在着许多可模仿的模式,做出不同选择的个人不可避免地发生对立和冲突。冲突的结果是双方调节以互相适应,从而实现社会均衡。这样,塔尔德便把社会规律还原为支配约束模仿的规律,把社会互动还原为个人之间的心理联系。他认为,社会学即是研究这种心理联系的“精神间的心理”的学问,发明是一切进步的源泉,创新就是模仿,冲突产生适应,适应的本身也是发明。 英文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第一章普遍的重复性
    一、从社会事实的角度来审视被人忽略的规律性。社会事实与自然事实的类比性。普遍重复的三种形式:波动、生成和模仿。
    社会科学与社会哲学。动物社会。
    二、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三条相似的规律。为何万物可以用数字和计量来表现。
    三、三种重复形式的相似性。三种重复形式隐含着共同的几何级数增长趋势。
    四、重复在语言、神话等方面的折射。模仿忧喜参半的干扰;冲突干扰与复合干扰(发明)。社会逻辑概要。
    五、三种重复形式的区别。生殖是无条件的波动。模仿是远程的生殖。胚胎期的简缩。

    第二章社会相似性与模仿
    一、不由模仿产生的社会相似性,不由生殖产生的生命相似性。
    比较社会学区分的相似性(analogies)和同源性(homologies)——与比较解剖学相似的一个区别。
    从重大发明推演出来的发明谱系树。即使在静止和封闭的人口中,也存在缓慢但必然的范本(example)传播。
    二、各种文明自身是否受一个规律的约束,这个规律是否决定了它们的共同方向、共同目标呢?
    换句话说,即使不存在互相模仿的情况,是不是有一个文明相似性日益增长的规律呢?相反的证据。

    第三章什么是社会?
    一、经济学概念甚至法理学概念之不足:动物社会。民族(nation)和社会不容混淆。社会之定义。
    二、社会类型的定义。
    三、完美的社会性(sociality)。生物学类比。普遍重复潜隐的或原初的动因。
    四、泰纳的一个构想。范本和暗示的接触传播。社会状态和催眠状态的相似性。伟人。胁迫是初生的社会状态。

    第四章什么是历史?考古学与统计学
    一、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区别。考古学家无意之间与我所见略同。原始时代特有的现象:发明的荒原。
    二、从远古时代起模仿就是客观的、广泛流布的。考古学给我们的教益。
    三、说到底,统计学家像考古学家一样地看待事物。统计学家专注于一切古今模仿的版本。相似性与差别性。
    四、统计学应该是什么?统计学的不足。
    五、统计曲线的解释,用笔者观点来解释统计曲线的上升、平走和下降。一切思想和欲求以几何级数增长的趋势。
    这些趋势的相会、结合与竞争。范本。父权欲望及其变体。自由欲望和其他欲望。
    一个普遍的经验定律;这个定律的三个阶段;第二阶段的重要性。
    六、统计曲线与鸟飞轨迹。眼睛和耳朵是以太和声波振动的数字记录器,以太和声波的振动是表征宇宙的统计数字。
    统计学未来可能扮演的角色。
    七、历史的定义。

    第五章逻辑模仿律
    为什么有一些发明被人模仿,另一些发明却没有被人模仿?其中有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社会原因之中又有逻辑的原因和超逻辑的影响。一个语言范例。
    一、被模仿的东西是信念或欲望,信念或欲望构成一个基本的对子。斯宾塞的公式。
    社会进步与个人思想。发明的需求和批评的需求具有同样的源头。通过发明的替代而实现的进步和通过发明的积累而实现的进步。
    二、逻辑决斗。历史上的一切东西都是发明的决斗或联合(urfion)。一个总要说“是”,另一个总要说“非”。
    艺术、立法、司法、政治、产业、艺术的决斗。发展。每一场决斗都有两个方面,每一个对立面在否定对方的论题时,同时又在肯定对方的论题。
    对立双方角色互换的时刻。个别的决斗与社会的决斗。结局:三种可能的结果。
    三、逻辑联合。积累时期走在替代时期之前,前者与后者不容混淆。
    语言、宗教、政治等的语法和词典有何区别。词典容易在容量上增加,语法容易在质量上改进。其他考虑因素。

    第六章超逻辑的影响
    模仿的不同特征:(1)越来越精确的趋势;仪式和程序。(2)模仿的自觉性与非自觉性。模仿演进(advance)的情况细说如下。
    一、从内心到外表的模仿。用可传递性(transmissibility)的观点来比较不同的生理功能,并举例说明。
    原始的服从与轻信(credulity)。教义的传递走在仪式的传递之前。钦佩走在嫉妒之前。
    思想的传播走在表达的传播之前;目的的传播走在手段的传播之前。用这个规律来解释遗存(survivals)。
    这个顺序的普遍性。这个普遍性可以用来分析女性的模仿。
    二、从高位到低位辐射的范本。这条规律的例外;这条规律的真实情况好比是热传导的规律。

    第七章超逻辑的影响(续):风俗与时尚古老的模式占压倒优势的时代,是风俗的时代,古老的模式可能是父权的模式或爱国的模式;优势常常站在新颖、奇异的模式一边时,那就是时尚的时代。
    通过时尚,模仿就在生成的过程中得到释放。模仿与生成的关系就像生成与波动的关系。
    风俗向时尚过渡,然后又回归更加广泛的风俗。这个超逻辑可以用来分析本章的几个问题。
    一、语言。习语传播的节律。罗曼语的形成。上述转化的特征和结果。
    二、宗教。一切宗教都是从排他性走向劝说性;然后又逐渐内敛。重构自远古以来的宗教三阶段。
    远古以来的崇拜不仅有对祖先的崇拜,还有对异乡人的崇拜。对异乡野蛮人(beast)的崇拜。为何远古的神灵颇像动物。神性的动物。动物崇拜是一种高级的驯化(superiordomestication)。
    宗教的灵化(spiritualization)通过时尚来传播。宗教的道德影响(effects)。宗教的社会意义。
    三、政治。国家的双重起源:家庭与部落群体。从远古开始,每一个国家都有两党人:风俗党和时尚党。皇族常常有外国血统的现象。
    人的执著使采邑这个发明得到推广;封建君主制也因为人的执著而得到推广;现代君主制同样是因为执著而得到推广的。
    自由主义与世界主义(cosinopolitanism)。域外引进物最终将实现民族化。美国是如何形成的。
    奥古斯都(Augustus)、路易十六与伯里克利(Pericles)。
    斯宾塞军事主义、产业主义对立论批判,斯宾塞此论与托克维尔贵族政治与民主政治对立论的比较。
    四、立法。司法演进。习惯法与制定法。风俗时代的法律是形态非常多样、非常稳定的,时尚时代的法律是非常一致、容易变化的。
    契约(charter)从乡间走向城市。萨姆纳·梅恩的《古代法》。
    用三阶段节律说来分析刑法演变的程序。法律的传承性特征。法律分类。
    五、成例和需求(政治经济学)。成例的多形态与稳定性。继起的统一性与快速的变化。生产与消费,普遍适用的区分方式。
    消费需求的传播速度总是比生产需求快。这种非对等的传递速度产生的后果。风俗时代隐蔽的排遣渠道,时尚时代外在的排遣渠道。
    中世纪的产业。规模产业相继出现的顺序。时尚的代价和风俗的代价。
    模仿在变迁的过程中从经济领域和其他社会领域相继借用的特征,这两种特征的比较。这些变迁的原因。
    六、道德与艺术。义务起初是原创性的发明。道德公众与艺术公众的规模逐渐增大。
    风俗艺术诞生于手工艺;风俗艺术是专业艺术和民族艺术。时尚艺术是非功利的艺术和新奇的艺术。
    时尚—道德与风俗—道德。未来的可能走向。道德复兴和审美复兴的历史现象。
    第八章结语和结论
    总结和结语。以同样的眼光来审视所有的模仿规律。结论。
    一、从单向模仿到双向模仿的过渡。举例说明:从命令到合约;从教条到自由思想;从猎头到战争;从宫廷礼节到市井礼节。
    上述过渡的必然性。
    二、历史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的区别。模仿律后果的不可逆性,发明律后果的不可逆性。
    发明律不可逆性简述。风俗移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可逆转的。
    未来的大帝国。最后的个人主义。
    索引
    译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的经典作品,是在美国人埃尔希·克鲁斯·舶森斯女士的英译本基础上翻译而来的。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他最有影响力的观点:模仿是先天的,是我们生物特征的一部分,人们通过模仿而使行为一致。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是社会进步的根源,对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书内容深入浅出,译文流畅生动,而且,为便于读者理解,增加了大量的中译者注释。
  • 作者简介:
      塔尔德(GabrielcTarde,11843—1904)是法国社会学三大创始人之一,他的研究范围横跨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和犯罪学。
      他有十余种社会科学著作传世:《比较犯罪学》、《模仿律》、《社会规律》、《权力的变迁》、《社会学纲要》、《社会心理学研究》、《舆论与群众》等。
      其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是“社会模仿说”。他认为,不存在任何超越个人心理体验的实体,一切社会过程无非是个人之间的互动。每一种人的行动都在重复某种东西,是一种模仿。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社会就是由互相模仿的个人组成的群体。社会事实是由模仿而传播和交流的个人情感与观念。由于存在着许多可模仿的模式,做出不同选择的个人不可避免地发生对立和冲突。冲突的结果是双方调节以互相适应,从而实现社会均衡。这样,塔尔德便把社会规律还原为支配约束模仿的规律,把社会互动还原为个人之间的心理联系。他认为,社会学即是研究这种心理联系的“精神间的心理”的学问,发明是一切进步的源泉,创新就是模仿,冲突产生适应,适应的本身也是发明。
  • 目录:
    英文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第一章普遍的重复性
    一、从社会事实的角度来审视被人忽略的规律性。社会事实与自然事实的类比性。普遍重复的三种形式:波动、生成和模仿。
    社会科学与社会哲学。动物社会。
    二、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三条相似的规律。为何万物可以用数字和计量来表现。
    三、三种重复形式的相似性。三种重复形式隐含着共同的几何级数增长趋势。
    四、重复在语言、神话等方面的折射。模仿忧喜参半的干扰;冲突干扰与复合干扰(发明)。社会逻辑概要。
    五、三种重复形式的区别。生殖是无条件的波动。模仿是远程的生殖。胚胎期的简缩。

    第二章社会相似性与模仿
    一、不由模仿产生的社会相似性,不由生殖产生的生命相似性。
    比较社会学区分的相似性(analogies)和同源性(homologies)——与比较解剖学相似的一个区别。
    从重大发明推演出来的发明谱系树。即使在静止和封闭的人口中,也存在缓慢但必然的范本(example)传播。
    二、各种文明自身是否受一个规律的约束,这个规律是否决定了它们的共同方向、共同目标呢?
    换句话说,即使不存在互相模仿的情况,是不是有一个文明相似性日益增长的规律呢?相反的证据。

    第三章什么是社会?
    一、经济学概念甚至法理学概念之不足:动物社会。民族(nation)和社会不容混淆。社会之定义。
    二、社会类型的定义。
    三、完美的社会性(sociality)。生物学类比。普遍重复潜隐的或原初的动因。
    四、泰纳的一个构想。范本和暗示的接触传播。社会状态和催眠状态的相似性。伟人。胁迫是初生的社会状态。

    第四章什么是历史?考古学与统计学
    一、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区别。考古学家无意之间与我所见略同。原始时代特有的现象:发明的荒原。
    二、从远古时代起模仿就是客观的、广泛流布的。考古学给我们的教益。
    三、说到底,统计学家像考古学家一样地看待事物。统计学家专注于一切古今模仿的版本。相似性与差别性。
    四、统计学应该是什么?统计学的不足。
    五、统计曲线的解释,用笔者观点来解释统计曲线的上升、平走和下降。一切思想和欲求以几何级数增长的趋势。
    这些趋势的相会、结合与竞争。范本。父权欲望及其变体。自由欲望和其他欲望。
    一个普遍的经验定律;这个定律的三个阶段;第二阶段的重要性。
    六、统计曲线与鸟飞轨迹。眼睛和耳朵是以太和声波振动的数字记录器,以太和声波的振动是表征宇宙的统计数字。
    统计学未来可能扮演的角色。
    七、历史的定义。

    第五章逻辑模仿律
    为什么有一些发明被人模仿,另一些发明却没有被人模仿?其中有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社会原因之中又有逻辑的原因和超逻辑的影响。一个语言范例。
    一、被模仿的东西是信念或欲望,信念或欲望构成一个基本的对子。斯宾塞的公式。
    社会进步与个人思想。发明的需求和批评的需求具有同样的源头。通过发明的替代而实现的进步和通过发明的积累而实现的进步。
    二、逻辑决斗。历史上的一切东西都是发明的决斗或联合(urfion)。一个总要说“是”,另一个总要说“非”。
    艺术、立法、司法、政治、产业、艺术的决斗。发展。每一场决斗都有两个方面,每一个对立面在否定对方的论题时,同时又在肯定对方的论题。
    对立双方角色互换的时刻。个别的决斗与社会的决斗。结局:三种可能的结果。
    三、逻辑联合。积累时期走在替代时期之前,前者与后者不容混淆。
    语言、宗教、政治等的语法和词典有何区别。词典容易在容量上增加,语法容易在质量上改进。其他考虑因素。

    第六章超逻辑的影响
    模仿的不同特征:(1)越来越精确的趋势;仪式和程序。(2)模仿的自觉性与非自觉性。模仿演进(advance)的情况细说如下。
    一、从内心到外表的模仿。用可传递性(transmissibility)的观点来比较不同的生理功能,并举例说明。
    原始的服从与轻信(credulity)。教义的传递走在仪式的传递之前。钦佩走在嫉妒之前。
    思想的传播走在表达的传播之前;目的的传播走在手段的传播之前。用这个规律来解释遗存(survivals)。
    这个顺序的普遍性。这个普遍性可以用来分析女性的模仿。
    二、从高位到低位辐射的范本。这条规律的例外;这条规律的真实情况好比是热传导的规律。

    第七章超逻辑的影响(续):风俗与时尚古老的模式占压倒优势的时代,是风俗的时代,古老的模式可能是父权的模式或爱国的模式;优势常常站在新颖、奇异的模式一边时,那就是时尚的时代。
    通过时尚,模仿就在生成的过程中得到释放。模仿与生成的关系就像生成与波动的关系。
    风俗向时尚过渡,然后又回归更加广泛的风俗。这个超逻辑可以用来分析本章的几个问题。
    一、语言。习语传播的节律。罗曼语的形成。上述转化的特征和结果。
    二、宗教。一切宗教都是从排他性走向劝说性;然后又逐渐内敛。重构自远古以来的宗教三阶段。
    远古以来的崇拜不仅有对祖先的崇拜,还有对异乡人的崇拜。对异乡野蛮人(beast)的崇拜。为何远古的神灵颇像动物。神性的动物。动物崇拜是一种高级的驯化(superiordomestication)。
    宗教的灵化(spiritualization)通过时尚来传播。宗教的道德影响(effects)。宗教的社会意义。
    三、政治。国家的双重起源:家庭与部落群体。从远古开始,每一个国家都有两党人:风俗党和时尚党。皇族常常有外国血统的现象。
    人的执著使采邑这个发明得到推广;封建君主制也因为人的执著而得到推广;现代君主制同样是因为执著而得到推广的。
    自由主义与世界主义(cosinopolitanism)。域外引进物最终将实现民族化。美国是如何形成的。
    奥古斯都(Augustus)、路易十六与伯里克利(Pericles)。
    斯宾塞军事主义、产业主义对立论批判,斯宾塞此论与托克维尔贵族政治与民主政治对立论的比较。
    四、立法。司法演进。习惯法与制定法。风俗时代的法律是形态非常多样、非常稳定的,时尚时代的法律是非常一致、容易变化的。
    契约(charter)从乡间走向城市。萨姆纳·梅恩的《古代法》。
    用三阶段节律说来分析刑法演变的程序。法律的传承性特征。法律分类。
    五、成例和需求(政治经济学)。成例的多形态与稳定性。继起的统一性与快速的变化。生产与消费,普遍适用的区分方式。
    消费需求的传播速度总是比生产需求快。这种非对等的传递速度产生的后果。风俗时代隐蔽的排遣渠道,时尚时代外在的排遣渠道。
    中世纪的产业。规模产业相继出现的顺序。时尚的代价和风俗的代价。
    模仿在变迁的过程中从经济领域和其他社会领域相继借用的特征,这两种特征的比较。这些变迁的原因。
    六、道德与艺术。义务起初是原创性的发明。道德公众与艺术公众的规模逐渐增大。
    风俗艺术诞生于手工艺;风俗艺术是专业艺术和民族艺术。时尚艺术是非功利的艺术和新奇的艺术。
    时尚—道德与风俗—道德。未来的可能走向。道德复兴和审美复兴的历史现象。
    第八章结语和结论
    总结和结语。以同样的眼光来审视所有的模仿规律。结论。
    一、从单向模仿到双向模仿的过渡。举例说明:从命令到合约;从教条到自由思想;从猎头到战争;从宫廷礼节到市井礼节。
    上述过渡的必然性。
    二、历史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的区别。模仿律后果的不可逆性,发明律后果的不可逆性。
    发明律不可逆性简述。风俗移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可逆转的。
    未来的大帝国。最后的个人主义。
    索引
    译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传播学概论(第二版)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威廉·波特(William E.Porter) 著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传播与劝服:关于态度转变的心理学研究
[美]卡尔·霍夫兰、欧文·贾尼斯 著;张建中 译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帝国与传播
[加]伊尼斯、何道宽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模仿与超越(东莞展览馆藏中日伊万里风格外销瓷鉴赏与研究)(精)/东莞展览馆丛书
黎娜 编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模仿罪(具有高度仪式感的模仿犯罪!紫金陈、周浩晖、九滴水、蔡骏、蔡必贵等悬疑名家力荐!)
发威 著;新华先锋 出品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模仿老鹰的乌鸦
法)拉封丹编文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模仿
[加拿大]彼得·沃茨 著;理想国 出品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模仿律
[法]塔尔德(Gabriel Tarde) 著;[美]埃尔希·克鲁斯·帕森斯、何道宽 译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模仿人类的小鸟(聪明豆.蒋一谈原创绘本馆)
蒋一谈 著;郭婧绘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模仿、竞合到自主图强
白让让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模仿荷马:以《使徒行传》中的四个故事为例
[美]丹尼斯˙麦克唐纳 著;叶友珍 译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模仿者的生活
帕蒂古丽 著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模仿天才
《故事会》编辑部 编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模仿欲望
柏柳康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模仿与虚拟——技术现象学视域下文艺理论基本问题研究
王妍、张大勇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不归路之门(《灵魂兄弟》作者达维德·迪奥普新作,根据法国博物学家生平经历撰写的非洲故事,呈现启蒙时代的另一侧面)
[法]达维德·迪奥普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德勒兹哲学词汇
[法]弗朗索瓦·祖拉比什维利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追慕与练笔(哲学家齐奥朗为博尔赫斯、贝克特、圣—琼·佩斯、亨利·米肖等十一作家画肖像,字里行间充满赞赏、友情或冲动)
[法]齐奥朗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肌肉健美训练解析(强化篇)
[法]弗雷德里克·德拉威尔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生而不称意(哲学家齐奥朗广为人称道的随笔集,以格言式写作体悟生而为人的困境与解脱,以拈花微笑的姿态重获自由与幸福)
[法]齐奥朗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阿尔班?米歇尔:一个出版人的传奇(他从书摊学徒做起,研究每本书的特点和读者的心理,逐渐悟出了卖书做书的奥秘,从而成为一位全能的出版人)
[法]埃玛纽艾尔·艾曼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我和我的妇科指南
[法]珠珠医生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壮游欧洲:作家和艺术家的世纪之旅(跟随透纳的画笔,尼采的哲思,雨果的文字,柴可夫斯基的旋律漫游黄金时代的欧罗巴。)
[法]克洛 德·布埃莱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为什么我们会被愚弄
[法]托马·C.迪朗(Thomas C. Durand)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你喜欢在哪儿阅读?
[法]热拉尔迪纳·科莱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海底两万里: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 儿童文学无障碍有声伴读世界名著童话故事
[法]儒勒:凡尔纳
模仿律: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世界名人名传:马尔罗传:幻梦与真实
[法]夏尔-路易·弗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