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列教材——科技考古学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列教材——科技考古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8
版次: 1
ISBN: 9787301140383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167人买过
  • 本书以考古遗存的勘探、人类及其文化起源和进化年表的建立、冶金考古、陶瓷考古、古环境复原以及农业和畜牧业的起源等考古学内容为脉络体系,论述自然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在考古学的学科研究与发展中的作用。这种论述体系有助于考古人员的把握。而对科技内容则着重于规范、通俗地介绍其基本原理,以利于文科读者的理解,并通过综述、比较和前后引证。使分散在各章节中相互关联的科技内容尽量整体化。写作特点在于辨证分析各种科技测量技术的优点和缺点、成果、前景和局限性,着重介绍学界正在探讨的热点课题和有争议的观点,以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并反映最新的成果、论述思路清晰、文字流畅、可读性强。
      
      
      读者对象除考古、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外,对从事古人类学和第四纪研究的人员也有参考价值。希望本书能激发其他学科的读者对属于文理结合的科技考古学的兴趣,希望有助于对考古学感兴趣的科技人员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找到介入考古学研究课题的切入点。 陈铁梅,男,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1973—1999年任考古系科技考古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科技考古和定量考古的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14C、不平衡铀系和电子顺磁共振测年,古陶瓷的产地溯源研究和考古资料的定量研 第一章 绪论

     1.1 科技考古学的学科归属、发展简史和研究对象

     1.2 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科技考古工作者的知识结构

     1.3 学科的理论基础

     1.4 学科方法论的一些特点 

     1.5 科技考古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6 科技考古研究人员的培养方法

    第二章 考古遗存的科技勘探方法

     2.1 遥感考古勘探 

     2.2 地面的地球物理勘探 

     2.3 全球定位系统和考古地理信息系统

    第三章 研究人类诞生和进化的时间标尺——上新世界和更新世的测年

     3.1 人科早期成员在非洲的进化及其时间标尺

     3.2 钾氩测年和氩-氩测年方法

     3.3 裂变径迹测年方法

     3.4 古地磁测年方法 

     3.5 中更新世时段的人类进化有和研究现代人起源的时间标尺

     3.6 不平衡铀系测年方法 

     3.7 释光测年方法

     3.8 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方法

     3.9 基于第四纪全球气候变化的时间标尺和天文学时间标尺 

     3.10 研究人类进化的分子生物学时间标尺

     3.11 10Be和A1等宇宙成因核素应用于上新世和早、中更新世测年的前景

     3.12 我国境内人类进化的年代学问题

    第四章 全新世新石器文化和历史时期考古遗存的测年

    第五章 冶金考古概述 

    第六章 古陶瓷的科技研究

    第七章 古代人类生活环境的复原

    第八章 农业起源和古人食物结构研究中的科技方法

    第九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

    第十章 有关的理化基础知识简介

    索引
  • 内容简介:
    本书以考古遗存的勘探、人类及其文化起源和进化年表的建立、冶金考古、陶瓷考古、古环境复原以及农业和畜牧业的起源等考古学内容为脉络体系,论述自然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在考古学的学科研究与发展中的作用。这种论述体系有助于考古人员的把握。而对科技内容则着重于规范、通俗地介绍其基本原理,以利于文科读者的理解,并通过综述、比较和前后引证。使分散在各章节中相互关联的科技内容尽量整体化。写作特点在于辨证分析各种科技测量技术的优点和缺点、成果、前景和局限性,着重介绍学界正在探讨的热点课题和有争议的观点,以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并反映最新的成果、论述思路清晰、文字流畅、可读性强。
      
      
      读者对象除考古、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外,对从事古人类学和第四纪研究的人员也有参考价值。希望本书能激发其他学科的读者对属于文理结合的科技考古学的兴趣,希望有助于对考古学感兴趣的科技人员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找到介入考古学研究课题的切入点。
  • 作者简介:
    陈铁梅,男,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1973—1999年任考古系科技考古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科技考古和定量考古的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14C、不平衡铀系和电子顺磁共振测年,古陶瓷的产地溯源研究和考古资料的定量研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科技考古学的学科归属、发展简史和研究对象

     1.2 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科技考古工作者的知识结构

     1.3 学科的理论基础

     1.4 学科方法论的一些特点 

     1.5 科技考古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6 科技考古研究人员的培养方法

    第二章 考古遗存的科技勘探方法

     2.1 遥感考古勘探 

     2.2 地面的地球物理勘探 

     2.3 全球定位系统和考古地理信息系统

    第三章 研究人类诞生和进化的时间标尺——上新世界和更新世的测年

     3.1 人科早期成员在非洲的进化及其时间标尺

     3.2 钾氩测年和氩-氩测年方法

     3.3 裂变径迹测年方法

     3.4 古地磁测年方法 

     3.5 中更新世时段的人类进化有和研究现代人起源的时间标尺

     3.6 不平衡铀系测年方法 

     3.7 释光测年方法

     3.8 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方法

     3.9 基于第四纪全球气候变化的时间标尺和天文学时间标尺 

     3.10 研究人类进化的分子生物学时间标尺

     3.11 10Be和A1等宇宙成因核素应用于上新世和早、中更新世测年的前景

     3.12 我国境内人类进化的年代学问题

    第四章 全新世新石器文化和历史时期考古遗存的测年

    第五章 冶金考古概述 

    第六章 古陶瓷的科技研究

    第七章 古代人类生活环境的复原

    第八章 农业起源和古人食物结构研究中的科技方法

    第九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

    第十章 有关的理化基础知识简介

    索引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列教材——科技考古学
北京胡同
赵敦 著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列教材——科技考古学
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案例(第五辑)——教学成果奖
柳长安,刘霄,林万龙 编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列教材——科技考古学
北京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涉外法治保障研究
张建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列教材——科技考古学
北京中医医院医生说科普:膝关节痛那些事儿
刘清泉,李树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列教材——科技考古学
北京协和医院误吸多学科诊疗
施举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列教材——科技考古学
北京中医医院医生说科普:心血管那些事儿
刘清泉,刘红旭,尚菊菊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列教材——科技考古学
北京围棋史话
北京棋院 编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列教材——科技考古学
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疑难病例精粹(第2辑)
乔杰,王建六,杨慧霞 等 编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列教材——科技考古学
北京日语学习者历时语料库与日语教学
林洪,徐一平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列教材——科技考古学
北京繁华录 (《北京烟树》作者侯磊新书)
侯磊 著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列教材——科技考古学
北京常见鸟类100种 2485
关翔宇,曹吉鑫,杨欣宇 著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列教材——科技考古学
北京蓝皮书:北京城市更新研究报告(2023)
北京市发展改革政策研究中心 主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列教材——科技考古学
百幅名画欣赏课程
陈铁梅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列教材——科技考古学
陈铁梅科技考古与定量考古文集
陈铁梅 著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列教材——科技考古学
简明考古统计学
陈铁梅、陈建立 著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列教材——科技考古学
美术教育的真谛:审美人生教育让生命绚丽成长
陈铁梅 著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列教材——科技考古学
定量考古学
陈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