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译注(精编本)国学经典 朱永新及各地省级教育专家审定推荐

孟子译注(精编本)国学经典 朱永新及各地省级教育专家审定推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15-01
版次: 1
ISBN: 9787100112420
定价: 17.8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25人买过
  •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作家传户诵的书。
      【名家导学3-2-1】
      3个阅读要点
       ◎重点体会孟子重“仁义”、轻“功利”的思想主张。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在思想上时时刻刻体现“仁爱”,主张把“仁义”放在首位,“功利”放在其次。孟子从“仁、义、礼、智”四方面出发,认为我们在为人处世上应有四种德行:恻隐之心是“仁”的开端,羞恶之心是“义”的开端,辞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做到这四种德行,才可称得上道德世界的崇高与伟大。
       ◎着重阅读孟子有关修身的观点与方法,理解孟子有关“性善论”的主张。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仁义礼智是先天固有的,人们的内心都拥有一种先天固有的道德意识,假如人有不善,是后天环境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对这种善的本心加以培养——专心致志地修身养性,“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真正的仁人、君子,不论地位如何,经过一番痛苦的修炼与磨砺,终究会成大器。
       ◎联系现实,深入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立足于现实,劝导统治者施行“仁政”,即“以民为本”的“保民”政策。然而,“仁政”的施行,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仁义是相辅相成的。人性本善,但人性却容易受到外界欲望的干扰,从而走上歧路,因此,为了达到“友善和仁义”,我们必须排除私欲的蒙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仁政”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孟子这种“重民本”“讲仁爱”的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相契合,具有普世价值,对构建我国“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2个知识要点
       ◎《孟子》长于论辩,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增强文章气势;灵活运用类比推理,欲擒故纵,层层推进,反复诘难,迂回地将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第一章》,孟子不急于宣道,而是采取请君入瓮的策略,先提出两个问题:“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使宣王顺着自己的思路,得出“与民同乐”的答案。
       ◎为了将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孟子还经常使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如《告子上·第九章》,为了阐明舍生取义的道理,孟子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通过“鱼与熊掌”“生与义”的对比,阐述了“义”的重要性。
      1个成长要点
       ◎《孟子》有着对人性的肯定和引导、对社会的深思和主张。孟子积极推行“德”“善”“仁”等思想,注重人们对品德的自身修养。孟子善于论辩,长于思考,探索人性、人生、社会、政治等诸多问题,是要告诉我们:要时刻谨记保持美好的品德,经常通过自省等方式修养自身,将人性中的善发扬光大,做一个善良、正直、勤奋修身,勇于挖掘自身缺点并改正的人。 孟子(约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鲁国人。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总策划简介:徐国静,孔子基金会全球文化大使,著名教育专家、演说家。

    译注者简介:王琪,西安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陕西省语言学会及中国训诂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训诂学和文化语言学,出版专著《上古汉语称谓研究》一部。主持并完成课题多项。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

    本书经典名句记忆

    本书相关名言链接

    读后感

    孟子:求真好学的谦逊和刚正不阿的傲骨
  • 内容简介: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作家传户诵的书。
      【名家导学3-2-1】
      3个阅读要点
       ◎重点体会孟子重“仁义”、轻“功利”的思想主张。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在思想上时时刻刻体现“仁爱”,主张把“仁义”放在首位,“功利”放在其次。孟子从“仁、义、礼、智”四方面出发,认为我们在为人处世上应有四种德行:恻隐之心是“仁”的开端,羞恶之心是“义”的开端,辞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做到这四种德行,才可称得上道德世界的崇高与伟大。
       ◎着重阅读孟子有关修身的观点与方法,理解孟子有关“性善论”的主张。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仁义礼智是先天固有的,人们的内心都拥有一种先天固有的道德意识,假如人有不善,是后天环境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对这种善的本心加以培养——专心致志地修身养性,“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真正的仁人、君子,不论地位如何,经过一番痛苦的修炼与磨砺,终究会成大器。
       ◎联系现实,深入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立足于现实,劝导统治者施行“仁政”,即“以民为本”的“保民”政策。然而,“仁政”的施行,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仁义是相辅相成的。人性本善,但人性却容易受到外界欲望的干扰,从而走上歧路,因此,为了达到“友善和仁义”,我们必须排除私欲的蒙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仁政”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孟子这种“重民本”“讲仁爱”的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相契合,具有普世价值,对构建我国“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2个知识要点
       ◎《孟子》长于论辩,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增强文章气势;灵活运用类比推理,欲擒故纵,层层推进,反复诘难,迂回地将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第一章》,孟子不急于宣道,而是采取请君入瓮的策略,先提出两个问题:“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使宣王顺着自己的思路,得出“与民同乐”的答案。
       ◎为了将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孟子还经常使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如《告子上·第九章》,为了阐明舍生取义的道理,孟子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通过“鱼与熊掌”“生与义”的对比,阐述了“义”的重要性。
      1个成长要点
       ◎《孟子》有着对人性的肯定和引导、对社会的深思和主张。孟子积极推行“德”“善”“仁”等思想,注重人们对品德的自身修养。孟子善于论辩,长于思考,探索人性、人生、社会、政治等诸多问题,是要告诉我们:要时刻谨记保持美好的品德,经常通过自省等方式修养自身,将人性中的善发扬光大,做一个善良、正直、勤奋修身,勇于挖掘自身缺点并改正的人。
  • 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鲁国人。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总策划简介:徐国静,孔子基金会全球文化大使,著名教育专家、演说家。

    译注者简介:王琪,西安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陕西省语言学会及中国训诂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训诂学和文化语言学,出版专著《上古汉语称谓研究》一部。主持并完成课题多项。
  • 目录: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

    本书经典名句记忆

    本书相关名言链接

    读后感

    孟子:求真好学的谦逊和刚正不阿的傲骨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孟子译注(精编本)国学经典 朱永新及各地省级教育专家审定推荐
孟子(古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杨伯峻
孟子译注(精编本)国学经典 朱永新及各地省级教育专家审定推荐
孟子研究·第三辑
陈晓霞
孟子译注(精编本)国学经典 朱永新及各地省级教育专家审定推荐
孟子学(第一辑)
邵逝夫
孟子译注(精编本)国学经典 朱永新及各地省级教育专家审定推荐
孟子集成(全二册)(汉籍合璧精华编)
(元)吴真子 撰 辛智慧、刘端 校点
孟子译注(精编本)国学经典 朱永新及各地省级教育专家审定推荐
孟子本原
黄瑞云 注评
孟子译注(精编本)国学经典 朱永新及各地省级教育专家审定推荐
孟子
(战国)孟子著
孟子译注(精编本)国学经典 朱永新及各地省级教育专家审定推荐
孟子新注新译(第二版)杨逢彬教授作品
杨逢彬 著
孟子译注(精编本)国学经典 朱永新及各地省级教育专家审定推荐
孟子话语的论证刻画研究
闫林琼
孟子译注(精编本)国学经典 朱永新及各地省级教育专家审定推荐
孟子注疏 《儒藏》精华编选刊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东汉]赵岐 注;[北宋]孙奭 疏
孟子译注(精编本)国学经典 朱永新及各地省级教育专家审定推荐
孟子译注 国民阅读经典(典藏版)
杨伯峻 译注
孟子译注(精编本)国学经典 朱永新及各地省级教育专家审定推荐
孟子与早期中国思想
信广来
孟子译注(精编本)国学经典 朱永新及各地省级教育专家审定推荐
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
文敏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