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与沉沦

觉醒与沉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1997-04
版次: 1
ISBN: 9787534720116
定价: 6.3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65页
字数: 110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34人买过
  •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加以区分不行;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曾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交流、碰撞与融合,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没有纵览古今、通观世界的眼光不行。我们抱着历史的态度、分析的态度、前瞻的态度、开放的态度,从事发掘与研究工作。这种态度也力求贯彻到本丛书中。然而,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的选题只能侧重于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那些目前尚未充分注意的学科如法律思想史等,也适当予以注意。
      
      
      从选题和内容来看,这套丛书可分为文学、语言、历史、哲学、考古、法律、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若干系列,每个系列都由研究中心聘请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担任主编,每部书稿都经同行专家审阅。因此,中心不再对丛书作统一的审定工作。 一 礼崩乐坏的时代 

     (一)从统一到分化 

     (二)“党人之议”与“党锢之祸’ 

     (三)士人的觉醒 

    二 魏晋玄风 

     (一)玄学的产生 

     (二)有无之争 

     (三)言意之辩 

     (四)性情与养生 

     (五)名教与自然 

    三 人物品藻的兴起 

     (一)“察举征辟”与“乡闾评议’ 

     (二)从“唯才是举”到“九品中正’ 

     (三)清玄世风与人物品藻 

     (四)出身寒微的士人们

    四 魏晋风度与竹林七贤 

     (一)嵇康 

     (二)阮籍 

     (三)其他 

    五 气韵与风骨 

     (一)文学的自觉

     (二)奇绝飘逸的书法艺术 

     (三)绘画——从“传神写照”到 “气韵生动” 

    六 寄情山水 

     (一)自然美的发现 

     (二)山水诗人谢灵运 

     (三)田园诗人陶渊明 

    七 玄理与佛理 

     (一)佛教的传播 

     (二)名僧与名士 

     (三)碰撞与融合
  •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加以区分不行;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曾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交流、碰撞与融合,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没有纵览古今、通观世界的眼光不行。我们抱着历史的态度、分析的态度、前瞻的态度、开放的态度,从事发掘与研究工作。这种态度也力求贯彻到本丛书中。然而,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的选题只能侧重于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那些目前尚未充分注意的学科如法律思想史等,也适当予以注意。
      
      
      从选题和内容来看,这套丛书可分为文学、语言、历史、哲学、考古、法律、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若干系列,每个系列都由研究中心聘请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担任主编,每部书稿都经同行专家审阅。因此,中心不再对丛书作统一的审定工作。
  • 目录:
    一 礼崩乐坏的时代 

     (一)从统一到分化 

     (二)“党人之议”与“党锢之祸’ 

     (三)士人的觉醒 

    二 魏晋玄风 

     (一)玄学的产生 

     (二)有无之争 

     (三)言意之辩 

     (四)性情与养生 

     (五)名教与自然 

    三 人物品藻的兴起 

     (一)“察举征辟”与“乡闾评议’ 

     (二)从“唯才是举”到“九品中正’ 

     (三)清玄世风与人物品藻 

     (四)出身寒微的士人们

    四 魏晋风度与竹林七贤 

     (一)嵇康 

     (二)阮籍 

     (三)其他 

    五 气韵与风骨 

     (一)文学的自觉

     (二)奇绝飘逸的书法艺术 

     (三)绘画——从“传神写照”到 “气韵生动” 

    六 寄情山水 

     (一)自然美的发现 

     (二)山水诗人谢灵运 

     (三)田园诗人陶渊明 

    七 玄理与佛理 

     (一)佛教的传播 

     (二)名僧与名士 

     (三)碰撞与融合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