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谈艺录》读本

钱锺书《谈艺录》读本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3-03
版次: 1
ISBN: 9787511715555
定价: 8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80页
字数: 500千字
分类: 文学
33人买过
  •   本书成为当代显学的“钱学”的名著之一,为读者所爱读。但对一般读者说来,阅读这本书,还需要作些辅导,因此,我们编这本〈谈艺录〉读本,我们粗略地分为:1、鉴赏论,2、创作论3、作家作品论,4、文学评论、,5、文体论,6、修辞,7、风格。每类不中各选若干则,加上小标题,以便检阅。每则后加简注及说明,以便阅读。 周振甫(1911年—2000年),浙江平湖人。中华书局编审,著名学者,古典诗词,文论专家,资深编辑家。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随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先生学习治学,1933年,上海开明书店招录朱起凤《辞通》的校对,从此开始了他的校对、编辑生涯。进开明书店帮助宋云彬校对了《辞通》后,又校对了王伯祥主编的《二十五史补编》。有《周振甫文集》10卷。
    冀勤:原名冀旭天,笔名季晴、季静等,女,山东青州人。九三学社成员,195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后一直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编纂的作品有《元稹集》、《朱淑真集注》等。 前言

    附记

    一、鉴赏论

    (一)钱先生的“擘肌分理”

    (二)论“一字之差,词气迥异”

    (三)论诗注引文

    (四)论注诗要识作者手眼

    (五)论引后注前

    (六)论纠正误注

    (七)元好问论黄庭坚诗解

    (八)元好问评苏诗

    (九)注明诗旨

    (一○)注诗要识用典意

    (一一)理趣诗解

    (一二)理趣和理语解

    (一三)婉曲和理趣解

    (一四)折柳解

    (一五)想与因的结合解

    (一六)断章取义与破除执著解

    (一七)论言为心声

    (一八)论“观物不切,体物不亲”

    (一九)论诗词的寄托说

    (二○)李贺《恼公》诗赏析

    (二一)李商隐《锦瑟》诗赏析

    二、创作论

    (一)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

    (二)“选春梦”的创作论

    (三)谈灵感

    (四)谈“活法”

    (五)谈妙语

    (六)抓“诗思”

    (七)创作前的精神准备

    (八)“即物生情”与“执情强物”

    (九)心以应物,意到笔随

    (一○)“以俗为雅,以故为新”

    (一一)写实尽俗,别饶姿致

    (一二)论若即而离

    (一三)行布

    (一四)水清石见与水中着盐

    (一五)设想与同感

    (一六)写景手法

    (一七)写水中倒影

    (一八)作对仗以不类为类

    (一九)对仗和用韵的因难见巧

    (二○)避免词意重出

    (二一)引申

    三、作家作品论

    (一)论陶渊明

    (二)历代论陶渊明诗

    (三)论唐宋人推陶诗

    (四)论庾信诗赋

    (五)论张籍诗

    (六)论白居易诗

    (七)评李贺诗及学李贺诗

    (八)论李贺诗的风格

    (九)李贺诗以玉石作喻

    (一○)李贺诗在飞动中含坚凝

    (一一)李贺诗的朴健疏爽

    (一二)李贺感流年而驻急景

    (一三)评司空图《诗品》

    (一四)论梅尧臣诗

    (一五)论黄庭坚诗

    (一六)论杨万里、陆游诗

    (一七)论赵孟頫诗

    (一八)论竟陵派诗

    (一九)竟陵派诗论

    (二○)论阮大铖诗

    (二一)论叶燮诗

    (二二)论方苞

    (二三)论钱载诗

    (二四)论学人之诗

    (二五)论赵翼诗

    (二六)论田雯尊宋诗

    (二七)论诗文之累

    (二八)评黄遵宪诗

    (二九)评严复诗

    (三○)评王国维诗和论

    (三一)评苏曼殊论诗人

    四、文学评论

    (一)以文拟人,形神一贯

    (二)好诗似曾相识

    (三)论圆

    (四)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五)论水月镜花

    (六)诗有别才别趣

    (七)以禅喻诗

    (八)论神韵、性灵、格调

    (九)性灵与学力

    (一○)神韵与典、远、谐、则

    (一一)活法与死法

    (一二)活路与死门

    (一三)诗中理语

    (一四)评袁枚诗论

    (一五)评《红楼梦评论》

    (一六)消纳

    (一七)附录

    五、文体论

    (一)论诗乐离合

    (二)文体递变

    (三)诗文的侵入与扩充

    (四)以文为诗与以诗为词

    (五)柏梁体

    (六)章咒气与偶颂气

    (七)以诗品作诗

    (八)传记通于小说

    (九)八股文通于戏曲

    六、修辞

    (一)博喻

    (二)曲喻

    (三)曲喻和双关

    (四)喻之二柄

    (五)喻之二柄异边

    (六)通感与摹状

    (七)仿拟

    (八)比拟不当

    (九)以目拟文

    (一○)反仿

    (一一)拟人与借代

    (一二)言用与借代

    (一三)对偶

    (一四)当句对

    (一五)翻案

    (一六)出处

    (一七)练字

    (一八)“丧”字异读

    (一九)改词

    (二○)“鸭先知”辩

    (二一)窠臼

    (二二)修辞疵累

    (二三)句式变化

    (二四)章法

    七、风格

    (一)南北文学风格之别

    (二)唐宋诗风格之别

    (三)杜律的雄浑与韧瘦

    (四)公安竟陵与前后七子

    (五)王士禛论专名助远神

    (六)钱载的幽修漏与瘦透皱
  • 内容简介:
      本书成为当代显学的“钱学”的名著之一,为读者所爱读。但对一般读者说来,阅读这本书,还需要作些辅导,因此,我们编这本〈谈艺录〉读本,我们粗略地分为:1、鉴赏论,2、创作论3、作家作品论,4、文学评论、,5、文体论,6、修辞,7、风格。每类不中各选若干则,加上小标题,以便检阅。每则后加简注及说明,以便阅读。
  • 作者简介:
    周振甫(1911年—2000年),浙江平湖人。中华书局编审,著名学者,古典诗词,文论专家,资深编辑家。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随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先生学习治学,1933年,上海开明书店招录朱起凤《辞通》的校对,从此开始了他的校对、编辑生涯。进开明书店帮助宋云彬校对了《辞通》后,又校对了王伯祥主编的《二十五史补编》。有《周振甫文集》10卷。
    冀勤:原名冀旭天,笔名季晴、季静等,女,山东青州人。九三学社成员,195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后一直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编纂的作品有《元稹集》、《朱淑真集注》等。
  • 目录:
    前言

    附记

    一、鉴赏论

    (一)钱先生的“擘肌分理”

    (二)论“一字之差,词气迥异”

    (三)论诗注引文

    (四)论注诗要识作者手眼

    (五)论引后注前

    (六)论纠正误注

    (七)元好问论黄庭坚诗解

    (八)元好问评苏诗

    (九)注明诗旨

    (一○)注诗要识用典意

    (一一)理趣诗解

    (一二)理趣和理语解

    (一三)婉曲和理趣解

    (一四)折柳解

    (一五)想与因的结合解

    (一六)断章取义与破除执著解

    (一七)论言为心声

    (一八)论“观物不切,体物不亲”

    (一九)论诗词的寄托说

    (二○)李贺《恼公》诗赏析

    (二一)李商隐《锦瑟》诗赏析

    二、创作论

    (一)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

    (二)“选春梦”的创作论

    (三)谈灵感

    (四)谈“活法”

    (五)谈妙语

    (六)抓“诗思”

    (七)创作前的精神准备

    (八)“即物生情”与“执情强物”

    (九)心以应物,意到笔随

    (一○)“以俗为雅,以故为新”

    (一一)写实尽俗,别饶姿致

    (一二)论若即而离

    (一三)行布

    (一四)水清石见与水中着盐

    (一五)设想与同感

    (一六)写景手法

    (一七)写水中倒影

    (一八)作对仗以不类为类

    (一九)对仗和用韵的因难见巧

    (二○)避免词意重出

    (二一)引申

    三、作家作品论

    (一)论陶渊明

    (二)历代论陶渊明诗

    (三)论唐宋人推陶诗

    (四)论庾信诗赋

    (五)论张籍诗

    (六)论白居易诗

    (七)评李贺诗及学李贺诗

    (八)论李贺诗的风格

    (九)李贺诗以玉石作喻

    (一○)李贺诗在飞动中含坚凝

    (一一)李贺诗的朴健疏爽

    (一二)李贺感流年而驻急景

    (一三)评司空图《诗品》

    (一四)论梅尧臣诗

    (一五)论黄庭坚诗

    (一六)论杨万里、陆游诗

    (一七)论赵孟頫诗

    (一八)论竟陵派诗

    (一九)竟陵派诗论

    (二○)论阮大铖诗

    (二一)论叶燮诗

    (二二)论方苞

    (二三)论钱载诗

    (二四)论学人之诗

    (二五)论赵翼诗

    (二六)论田雯尊宋诗

    (二七)论诗文之累

    (二八)评黄遵宪诗

    (二九)评严复诗

    (三○)评王国维诗和论

    (三一)评苏曼殊论诗人

    四、文学评论

    (一)以文拟人,形神一贯

    (二)好诗似曾相识

    (三)论圆

    (四)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五)论水月镜花

    (六)诗有别才别趣

    (七)以禅喻诗

    (八)论神韵、性灵、格调

    (九)性灵与学力

    (一○)神韵与典、远、谐、则

    (一一)活法与死法

    (一二)活路与死门

    (一三)诗中理语

    (一四)评袁枚诗论

    (一五)评《红楼梦评论》

    (一六)消纳

    (一七)附录

    五、文体论

    (一)论诗乐离合

    (二)文体递变

    (三)诗文的侵入与扩充

    (四)以文为诗与以诗为词

    (五)柏梁体

    (六)章咒气与偶颂气

    (七)以诗品作诗

    (八)传记通于小说

    (九)八股文通于戏曲

    六、修辞

    (一)博喻

    (二)曲喻

    (三)曲喻和双关

    (四)喻之二柄

    (五)喻之二柄异边

    (六)通感与摹状

    (七)仿拟

    (八)比拟不当

    (九)以目拟文

    (一○)反仿

    (一一)拟人与借代

    (一二)言用与借代

    (一三)对偶

    (一四)当句对

    (一五)翻案

    (一六)出处

    (一七)练字

    (一八)“丧”字异读

    (一九)改词

    (二○)“鸭先知”辩

    (二一)窠臼

    (二二)修辞疵累

    (二三)句式变化

    (二四)章法

    七、风格

    (一)南北文学风格之别

    (二)唐宋诗风格之别

    (三)杜律的雄浑与韧瘦

    (四)公安竟陵与前后七子

    (五)王士禛论专名助远神

    (六)钱载的幽修漏与瘦透皱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钱锺书《谈艺录》读本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朱淑真集注(典藏本)
冀勤 校;[宋]朱淑真、[宋]魏仲恭、[宋]郑元佐 注
钱锺书《谈艺录》读本
杂拌儿集
冀勤 著
钱锺书《谈艺录》读本
金元明人论杜甫
冀勤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