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

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2002-01
版次: 1
ISBN: 9787105047833
定价: 2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04页
字数: 320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22人买过
  • 本书围绕“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这一主题,从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大背景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总进程中审视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型;从对最近20年中国社会转折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复杂问题的理性分析中廓清当代哲学研究的现实境遇;从哲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和“三个面向”的视野中估价中国目前哲学研究的实绩与困境;在“三足鼎立”的格局和态势中把握当代哲学问题演进的轨迹、逻辑以及未来走向。本书是作者长期思考的结果,没有提供人人可以认同的答案,但留下了作者特续追问和求索的足迹。 聂锦芳,1966年8月生于山西寿阳,先后于1989、1993、1996年在山西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著有《哲学原论——经典哲学观的现代阐释》(1998)、《经邦济世——周恩来评传》(2000)等。 引言 建构当代中国的哲学形态:可能与基础

    第一章 叩问哲学本体

      第一节 主体自我意识论

        一、引言

        二、主体自我意识的静态结构及其形成机制

        三、主体自我意识本质的确立

        四、主体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演变

        五、认识系统中的主体自我意识

      第二节 哲学文化问题省思

        一、我国哲学文体现状反思

        二、西方文体学理论本质探讨

        三、哲学文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四、哲学文体问题研究一般图景的补步勾勒

      第三节 科学活动中的价值渗透

        一、引言

        二、作为系统存在的结构与过程

        三、科学活动的结构与过程

        四、价值因素对科学活动的渗 透与影响

      第四节 哲学学:一门亟等建构的新学科

      第五节 神的户籍在人间

      第六节 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三足鼎立”格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回归本真与把握特征

        二、中国传统哲学:“复兴”梦幻与“原生”优势

        三、西方哲学:现代性与异质性

    第二章 探幽元典理论

      第一节 《贫困的哲学》与《哲学的分困》

        一、“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法典”

        二、“论战性”地“表达”具有决定意义的论点

      第二节 《历史学笔记》:一部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马克思晚年的重要著述

        一、马克思晚年思想研究中的一些偏颇的观点

        二、《历史学笔记》的写作动机

        三、《历史学笔记》的主要内容

        四、《历史学笔记》对唯物史观普适性的检验

      第三节 穿越思想的迷障——恩格斯的哲学史研究

        一、贯穿一生的学术主题

        二、哲学史意义揭橥

        三、哲学史研究方法的变革

        四、哲学史研究的实绩:历程流理与个案评说

        五、历史影响、现实价值与启示

      第四节 独特乐章的二重协奏——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观比较分析

        一、绝妙而完美的合作历程

        二、对一个特殊现象的新解释

        三、原因追索:阅历·气质·志趣·习性

      第五节 生命黄昏的最后沉思——马克思与列宁晚年思想比较分析

        一、扑朔迷离的晚年著述

        ……

    第三章 聚焦中国现状

    第四章 冷眼观照世界

    附录一:《关于哲学发展道路的思考》

    附录二:《哲学的价值》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这一主题,从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大背景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总进程中审视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型;从对最近20年中国社会转折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复杂问题的理性分析中廓清当代哲学研究的现实境遇;从哲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和“三个面向”的视野中估价中国目前哲学研究的实绩与困境;在“三足鼎立”的格局和态势中把握当代哲学问题演进的轨迹、逻辑以及未来走向。本书是作者长期思考的结果,没有提供人人可以认同的答案,但留下了作者特续追问和求索的足迹。
  • 作者简介:
    聂锦芳,1966年8月生于山西寿阳,先后于1989、1993、1996年在山西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著有《哲学原论——经典哲学观的现代阐释》(1998)、《经邦济世——周恩来评传》(2000)等。
  • 目录:
    引言 建构当代中国的哲学形态:可能与基础

    第一章 叩问哲学本体

      第一节 主体自我意识论

        一、引言

        二、主体自我意识的静态结构及其形成机制

        三、主体自我意识本质的确立

        四、主体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演变

        五、认识系统中的主体自我意识

      第二节 哲学文化问题省思

        一、我国哲学文体现状反思

        二、西方文体学理论本质探讨

        三、哲学文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四、哲学文体问题研究一般图景的补步勾勒

      第三节 科学活动中的价值渗透

        一、引言

        二、作为系统存在的结构与过程

        三、科学活动的结构与过程

        四、价值因素对科学活动的渗 透与影响

      第四节 哲学学:一门亟等建构的新学科

      第五节 神的户籍在人间

      第六节 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三足鼎立”格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回归本真与把握特征

        二、中国传统哲学:“复兴”梦幻与“原生”优势

        三、西方哲学:现代性与异质性

    第二章 探幽元典理论

      第一节 《贫困的哲学》与《哲学的分困》

        一、“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法典”

        二、“论战性”地“表达”具有决定意义的论点

      第二节 《历史学笔记》:一部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马克思晚年的重要著述

        一、马克思晚年思想研究中的一些偏颇的观点

        二、《历史学笔记》的写作动机

        三、《历史学笔记》的主要内容

        四、《历史学笔记》对唯物史观普适性的检验

      第三节 穿越思想的迷障——恩格斯的哲学史研究

        一、贯穿一生的学术主题

        二、哲学史意义揭橥

        三、哲学史研究方法的变革

        四、哲学史研究的实绩:历程流理与个案评说

        五、历史影响、现实价值与启示

      第四节 独特乐章的二重协奏——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观比较分析

        一、绝妙而完美的合作历程

        二、对一个特殊现象的新解释

        三、原因追索:阅历·气质·志趣·习性

      第五节 生命黄昏的最后沉思——马克思与列宁晚年思想比较分析

        一、扑朔迷离的晚年著述

        ……

    第三章 聚焦中国现状

    第四章 冷眼观照世界

    附录一:《关于哲学发展道路的思考》

    附录二:《哲学的价值》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
哲学猫:不可思议的哲学旅行(掌握学习与成长的底层逻辑,学会选择与表达)
蔡志芹 著;猫十六 绘
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
哲学的困惑--克里普克哲学论文选辑
(美)索尔·克里普克(Saul A. kripke)著,刘叶涛 雒自新 刘东 等 译
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
哲学原理(全译本)
笛卡尔
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
哲学进化论 : 一场关于世界、意识、道德的无止境追问(蒙曼、喻丰、沈奕斐、张志强、郭沂倾情推荐;奇葩说人气辩手、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幽默讲述)
李浩然 著;天喜文化 出品
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
哲学的二十个夜晚
徐英瑾
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
哲学评鉴(第二辑): 证据、视角和模态
《哲学评鉴》编辑委员会 编
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
哲学与现实政治
(英)雷蒙德·戈伊斯
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
哲学精要二十讲
贺志勇、宁晚枚、刘丽娜
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美]弗罗斯特(Bryan-Paul Frost) 编;[美]伯恩斯(Timothy W. Burns)
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
哲学通论(第三版)
孙正聿
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
哲学思维 清晰思考的12条关键原则 朱利安?巴吉尼 汇集当代哲学家精粹 生活哲学 思维框架 中信出版社图书
Julian Baggini朱利安·巴吉尼
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
哲学家都爱了谁?(哲学博士黄鼎元力作,趣写苏格拉底 卢梭 叔本华 尼采等大哲学家不为人知的故事)
黄鼎元 著,酷威文化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