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解读与重构

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解读与重构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6-04
版次: 1
ISBN: 9787030475718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7页
字数: 38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1人买过
  •   我国地域广袤,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城镇化在空间上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出现了诸多不同类型的城镇化区域。与东南沿海高度城镇化区域形成明显反差的是,我国西部地区依然存在较大面积的低度城镇化区域。高寒民族地区因海拔较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较差,少数民族聚集,贫困人口较多,扶贫任务艰巨,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地区”;同时,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但生态功能重要,产业形态以农牧业为主导,工业化和城镇化基础薄弱,发展与保护之间矛盾突出,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难点地区”。当前,急需解读高寒民族地区城镇发展的历史轨迹、现状特征及支撑力,探索符合区情的城镇化路径,选择富有地域特色的城镇化模式,重构城镇体系,不断释放高寒民族地区的发展潜力。这不仅是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和谐社会、稳步走向“小康”的战略要求,更是确保国家生态安全、经济安全乃至战略安全的需求。   李巍,西北师范大学城市规划与旅游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旅游景区设计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筑厅及甘肃省旅游局项目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甘肃省社科成果三等奖3项及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二等奖2项。
      
      赵雪雁,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主要从事生态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多项甘肃省社科成果奖及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
      
      王录仓,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寒区、旱区人居环境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王生荣,兰州文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城乡规划研究。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厅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3项。 前言
    上篇 解读篇
    区域特征及区域地位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二节 区域地位
    城镇发展的历史基础
    第一节 城镇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 历史时期城镇发展的特征
    第三节 历史时期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
    城镇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第一节 城镇化水平
    第二节 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
    第三节 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
    第四节 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
    城镇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第一节 城镇发展的生态承载力
    第二节 城镇发展的资源承栽力
    城镇发展的社会经济支撑力
    第一节 城镇发展的社会支撑力
    第二节 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撑力

    下篇 重构篇
    城镇化路径选择与模式重构
    第一节 城镇化路径选择
    第二节 城镇化模式重构
    城镇体系组织结构重构
    第一节 城镇发展潜力评价
    第二节 等级规模结构重构
    第三节 职能类型结构重构
    第四节 地域空间结构重构
    城乡一体化格局重构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第二节 城乡一体化路径与模式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重构
    空间管治
    第一节 城镇发展的空间管治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空间管治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我国地域广袤,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城镇化在空间上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出现了诸多不同类型的城镇化区域。与东南沿海高度城镇化区域形成明显反差的是,我国西部地区依然存在较大面积的低度城镇化区域。高寒民族地区因海拔较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较差,少数民族聚集,贫困人口较多,扶贫任务艰巨,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地区”;同时,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但生态功能重要,产业形态以农牧业为主导,工业化和城镇化基础薄弱,发展与保护之间矛盾突出,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难点地区”。当前,急需解读高寒民族地区城镇发展的历史轨迹、现状特征及支撑力,探索符合区情的城镇化路径,选择富有地域特色的城镇化模式,重构城镇体系,不断释放高寒民族地区的发展潜力。这不仅是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和谐社会、稳步走向“小康”的战略要求,更是确保国家生态安全、经济安全乃至战略安全的需求。
  • 作者简介:
      李巍,西北师范大学城市规划与旅游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旅游景区设计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筑厅及甘肃省旅游局项目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甘肃省社科成果三等奖3项及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二等奖2项。
      
      赵雪雁,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主要从事生态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多项甘肃省社科成果奖及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
      
      王录仓,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寒区、旱区人居环境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王生荣,兰州文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城乡规划研究。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厅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3项。
  • 目录:
    前言
    上篇 解读篇
    区域特征及区域地位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二节 区域地位
    城镇发展的历史基础
    第一节 城镇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 历史时期城镇发展的特征
    第三节 历史时期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
    城镇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第一节 城镇化水平
    第二节 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
    第三节 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
    第四节 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
    城镇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第一节 城镇发展的生态承载力
    第二节 城镇发展的资源承栽力
    城镇发展的社会经济支撑力
    第一节 城镇发展的社会支撑力
    第二节 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撑力

    下篇 重构篇
    城镇化路径选择与模式重构
    第一节 城镇化路径选择
    第二节 城镇化模式重构
    城镇体系组织结构重构
    第一节 城镇发展潜力评价
    第二节 等级规模结构重构
    第三节 职能类型结构重构
    第四节 地域空间结构重构
    城乡一体化格局重构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第二节 城乡一体化路径与模式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重构
    空间管治
    第一节 城镇发展的空间管治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空间管治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解读与重构
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
李巍、王亚莉、刘延金 著
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解读与重构
苏轼评传/中国历代书法家评传
李巍、何炳武 著
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解读与重构
贵州科学技术发展史纲要
李巍、缪坤和 著
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解读与重构
裙带资本主义
李巍、石岩、王寅 译
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解读与重构
大学生创业基础/“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应用型规划教材
李巍、黄磊 著
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解读与重构
二战武库+装甲雄风:二战十大坦克
李巍、周明 著
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解读与重构
漫画遗传·宋小鸭的烦恼
李巍、亚丁 著
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解读与重构
藏区旅游小城镇社会空间结构与演化
李巍、刘润 著
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解读与重构
战略环境评价中环境空气污染居民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及应用
李巍、谢元博、陈娟 著
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解读与重构
人民币的崛起:全球货币新体系的兴起
李巍、苏晗、欧威廉、马国南、罗祥国 著;李巍、苏晗 译
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解读与重构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2013版)
李巍、项晓培 编
高寒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解读与重构
汽车空调系统维修实例精选及剖析
李巍、张丽君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