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斯道集

乌斯道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明]
2012-11
版次: 1
ISBN: 9787807159759
定价: 11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8页
字数: 22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浙江文丛
21人买过
  •   乌斯道,字继善,号春草,慈谿(今属浙江)人。元明之际诗人。明洪武五年(一三七二)徵为石龙(今属广东)县令,八年(一三七五)改永新(今属江西)令,有惠政。坐事调戍定远,寻放还。卒于一三九〇年之后。着有《秋吟稿》(已佚)、《春草斋集》等。
      乌斯道诗文寄兴高远,一扫元人过巧之弊。宋濂为其集作序云:『为文俊洁如明月珠,起伏如春江涛。』《四库全书总目》云:『鸟斯道诗寄托深远,吐属清华,能剗涤元人繁缚之弊,文亦雅令不为剑拔弩张之状,夷犹淡宕,颇近自然。』。
      《春草斋集》现存最早版本为明崇祯二年萧基刻本,计诗集五卷、文集五卷,另附《名公赞春草集歌咏》一卷。康熙年间,鸟斯道后裔鸟震刻了一个选评本,选文集六卷、诗集(含附录)一卷,由熊伯龙选、黄敬修评。其后《四库全书》和《四明丛书》均收录《春草斋集》,于卷次之分合、序跋之增删有所差异,后者又辑补了若干集外诗文。
      《浙江文丛:乌斯道集》以萧基刻本为底本,参校《四库全书》本和《四明丛书》本。整理者辑得集外诗九首、集外文十一篇作为补道,另附录序跋、传记、唱和、轶事等资料。 烏斯道,字繼善,號春草,慈谿(今屬浙江)人。元明之際詩人。明洪武五年(一三七二)徵爲石龍(今屬廣東)縣令,八年(一三七五)改永新(今屬江西)令,有惠政。坐事調戍定遠,尋放還。卒於一三九○年之後。著有《秋吟稿》(已佚)、《春草齋集》等。
    烏斯道詩文寄興高遠,一掃元人過巧之弊。宋濂爲其集作序云:“爲文俊潔如明月珠,起伏如春江濤。”《四庫全書總目》云:“烏斯道詩寄託深遠,吐屬清華,能剗滌元人繁縟之弊,文亦雅令不爲劍拔弩張之狀,夷猶淡宕,頗近自然。”又工書畫,楷書、行草尤妙。《明畫録》稱其所作山水“蒼勁秀遠,在大癡、雲林之間”。 卷一
    五言古诗
    松溪渔隐
    答胡徵君舜咨还山
    咏史
    病中兴感因成七诗寄蒲庵老禅
    题寒林速岫图
    叶国谅赴兰亭书院山长
    与揭伯防先生桂彦良重游东山分韵得乌字
    野人居为陈则颜赋
    邀友人胡舜咨姚晋道刘庸道北郊
    夜坐
    送薛彦仁之京
    答胡徵士
    饮天游室夜大雨移席有作
    题坦腹江亭图
    蔡节妇诗
    中秋迟云林先生不至越五日见访有感
    大生堂
    遇西山访章愿学钟声伯二隐者兼与同游诸公分韵得深字
    题江阁燕坐图
    石龙人日山行
    力农三诗
    徐梅涧先生授余琴予写曲调之意赋
    诗九章
    修禊
    忘机
    碧桃
    玉树临风
    泽畔
    皎月
    白雪
    春江
    潇湘水云
    送丘文浞之西凉
    寄友胡舜咨
    为贵朽石法师赋竹窗诗
    春草杂言
    山居杂言
    送刘庸道之闽
    东山燕集
    送舒汝临参军秩满归
    送无作禅师住保福院
    送赵以衡归钱塘
    自然斋诗为周原夫作
    松轩
    重过东山分韵得嘉字
    野庵为姜敬章监丞赋
    读书楼为天台张隐士赋
    盘隐我沈子俊赋
    晚年病目诗
    集杏花下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补遗
    附录一文集序跋
    附录二传记材料
    附录三友朋唱和
    附录四轶事
  • 内容简介:
      乌斯道,字继善,号春草,慈谿(今属浙江)人。元明之际诗人。明洪武五年(一三七二)徵为石龙(今属广东)县令,八年(一三七五)改永新(今属江西)令,有惠政。坐事调戍定远,寻放还。卒于一三九〇年之后。着有《秋吟稿》(已佚)、《春草斋集》等。
      乌斯道诗文寄兴高远,一扫元人过巧之弊。宋濂为其集作序云:『为文俊洁如明月珠,起伏如春江涛。』《四库全书总目》云:『鸟斯道诗寄托深远,吐属清华,能剗涤元人繁缚之弊,文亦雅令不为剑拔弩张之状,夷犹淡宕,颇近自然。』。
      《春草斋集》现存最早版本为明崇祯二年萧基刻本,计诗集五卷、文集五卷,另附《名公赞春草集歌咏》一卷。康熙年间,鸟斯道后裔鸟震刻了一个选评本,选文集六卷、诗集(含附录)一卷,由熊伯龙选、黄敬修评。其后《四库全书》和《四明丛书》均收录《春草斋集》,于卷次之分合、序跋之增删有所差异,后者又辑补了若干集外诗文。
      《浙江文丛:乌斯道集》以萧基刻本为底本,参校《四库全书》本和《四明丛书》本。整理者辑得集外诗九首、集外文十一篇作为补道,另附录序跋、传记、唱和、轶事等资料。
  • 作者简介:
    烏斯道,字繼善,號春草,慈谿(今屬浙江)人。元明之際詩人。明洪武五年(一三七二)徵爲石龍(今屬廣東)縣令,八年(一三七五)改永新(今屬江西)令,有惠政。坐事調戍定遠,尋放還。卒於一三九○年之後。著有《秋吟稿》(已佚)、《春草齋集》等。
    烏斯道詩文寄興高遠,一掃元人過巧之弊。宋濂爲其集作序云:“爲文俊潔如明月珠,起伏如春江濤。”《四庫全書總目》云:“烏斯道詩寄託深遠,吐屬清華,能剗滌元人繁縟之弊,文亦雅令不爲劍拔弩張之狀,夷猶淡宕,頗近自然。”又工書畫,楷書、行草尤妙。《明畫録》稱其所作山水“蒼勁秀遠,在大癡、雲林之間”。
  • 目录:
    卷一
    五言古诗
    松溪渔隐
    答胡徵君舜咨还山
    咏史
    病中兴感因成七诗寄蒲庵老禅
    题寒林速岫图
    叶国谅赴兰亭书院山长
    与揭伯防先生桂彦良重游东山分韵得乌字
    野人居为陈则颜赋
    邀友人胡舜咨姚晋道刘庸道北郊
    夜坐
    送薛彦仁之京
    答胡徵士
    饮天游室夜大雨移席有作
    题坦腹江亭图
    蔡节妇诗
    中秋迟云林先生不至越五日见访有感
    大生堂
    遇西山访章愿学钟声伯二隐者兼与同游诸公分韵得深字
    题江阁燕坐图
    石龙人日山行
    力农三诗
    徐梅涧先生授余琴予写曲调之意赋
    诗九章
    修禊
    忘机
    碧桃
    玉树临风
    泽畔
    皎月
    白雪
    春江
    潇湘水云
    送丘文浞之西凉
    寄友胡舜咨
    为贵朽石法师赋竹窗诗
    春草杂言
    山居杂言
    送刘庸道之闽
    东山燕集
    送舒汝临参军秩满归
    送无作禅师住保福院
    送赵以衡归钱塘
    自然斋诗为周原夫作
    松轩
    重过东山分韵得嘉字
    野庵为姜敬章监丞赋
    读书楼为天台张隐士赋
    盘隐我沈子俊赋
    晚年病目诗
    集杏花下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补遗
    附录一文集序跋
    附录二传记材料
    附录三友朋唱和
    附录四轶事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乌斯道集
千甓亭古砖图释
[清]陆心源 编
乌斯道集
臧懋循集
臧懋循 编
乌斯道集
林和靖集
[宋]林逋 著;沈幼征 译
乌斯道集
思复堂文集
邵廷采 编
乌斯道集
许景衡集(精)/浙江文丛
[宋]许景衡 著
乌斯道集
浙江文丛 徐一夔集(繁体竖排)
[明]徐一夔 著;徐永恩 校
乌斯道集
皕宋楼藏书志(套装共7册)
陆心源 编者;许静波 注释
乌斯道集
鲍廷博题跋集
[清]鲍廷博 著
乌斯道集
黄尊素集(精装繁体竖排)
浙江古籍出版社 编
乌斯道集
赵孟頫集
[元]赵孟頫 编
乌斯道集
萬斯大集
浙江古籍出版社 编
乌斯道集
毛际可集(套装上下册)/浙江文丛
[清]毛际可 著;程君 校
相关图书 / 更多
乌斯道集
乌斯宾斯基结构诗学理论与批评方法研究
管月娥 著
乌斯道集
乌斯茶宗 : 藏文
边宗 编
乌斯道集
乌斯季·伊万诺夫卡靺鞨墓葬2016年考古发掘报告/中俄联合考古发掘报告与研究
俄罗斯阿穆尔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乌斯道集
少年读典籍 呀!本草纲目
[明]李时珍 著;布克熊 出品
乌斯道集
传习录译注
[明]王阳明 著;黎业明 译注
乌斯道集
夜航船(足本精校,4000+古代文化常识,尘封300多年的小百科,掌故查阅案头书,中国古人眼中的大千世界)
[明]张岱 著,黎福安 整理,创美工厂 出品
乌斯道集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精装典藏全5册,足本无删节,礼盒版,三言两拍)
[明]冯梦龙 凌濛初 著
乌斯道集
春秋集传大全(上中下)《儒藏》精华编选刊
[明]胡广 等 奉敕撰,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吴长庚、苏敏、管正平 等 校点
乌斯道集
大家小绘系列:黄飞虎勇闯五关
[明] 许仲琳
乌斯道集
大家小绘系列:姬昌解围进妲己
[明] 许仲琳
乌斯道集
大家小绘系列:哪吒出世闹东海
[明] 许仲琳
乌斯道集
泾野先生文集(上中下)《儒藏》精华编选刊
[明]吕柟 撰, 陈俊民 校点,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乌斯道集
沈周九段锦册:墨林典藏
[明]沈周
乌斯道集
广方言馆明实录
[明]胡广
乌斯道集
水浒传
[明] 施耐庵 著,弘毅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