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风险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6-10
版次: 1
ISBN: 9787560938455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2页
字数: 14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 当就,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取得积极进展。然而,股改上市并不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最终目标,建立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是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商业银行风险研究》以国有商业银行为样本,对商业银行风险的现状、成因、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风险治理策略。《商业银行风险研究》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接着深入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和风险管理的现状及特点。从产权代理关系、上下级代理关系、银企代理关系三个方面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对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通货膨胀效应和通货紧缩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并分析了银行间的风险传染效应。最后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策略。 石汉祥,1956年生,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高级经济师。曾任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长、党委委员,现任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中国投资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辽宁省银行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
    2002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6年当选为2005年度辽宁省十大财经人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振兴辽宁经济的金融创新选择与金融支持战略》获得辽宁省金融学会2004-2005年度优秀金融论文一等奖,《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在辽宁省政府等组织的有奖征文活动中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参与《银行信贷管理学》、《固定资产技术经济管理》等教材的编撰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多次获奖,其中,“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获得湖北金融学会2002年度科研课题二等奖,“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研究”获得中国投资学会2003年度科研课题一等奖,“各国金融创新与中间业务发展问题比较研究”获得中国投资学会2004年度科研课题三等奖。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有关研究综述
    三、本书研究的脉络及主要观点
    第一章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商业银行风险的理论界定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内涵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三、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
    第二节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状况分析
    一、国有商业银行风险表现
    二、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特点
    第三节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分析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述
    二、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任务
    第二章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分析
    第一节委托代理风险及控制
    一、委托代理关系
    二、委托代理风险
    三、委托代理成本
    第二节产权代理成因分析
    一、政府主导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异化
    二、双重目标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评价虚化
    三、双重目标下激励约束不足
    第三节层级委托代理成因分析
    一、委托代理层次过多导致效率损耗
    二、委托代理层次过多导致内部人控制
    三、委托代理层次过多导致“棘轮效应”和成本外溢
    第四节银企委托代理成因分析
    一、银企信息不对称与银行风险
    二、预算软约束与银行信贷风险
    三、银企双方激励约束机制失效
    第三章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宏观效应分析
    第一节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通货膨胀效应
    一、基于货币数量理论的分析
    二、商业银行风险通货膨胀效应的形成分析
    三、银行不良贷款通货膨胀效应的非线性模型
    第二节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通货紧缩效应
    一、银行风险通货紧缩效应的理论分析
    二、商业银行风险通货紧缩效应的形成路径
    三、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通货紧缩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四章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传染效应分析
    第一节国有商业银行风险传染途径分析
    一、债权债务关系是银行之间风险传染的现实基础
    第五章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当就,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取得积极进展。然而,股改上市并不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最终目标,建立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是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商业银行风险研究》以国有商业银行为样本,对商业银行风险的现状、成因、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风险治理策略。《商业银行风险研究》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接着深入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和风险管理的现状及特点。从产权代理关系、上下级代理关系、银企代理关系三个方面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对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通货膨胀效应和通货紧缩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并分析了银行间的风险传染效应。最后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策略。
  • 作者简介:
    石汉祥,1956年生,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高级经济师。曾任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长、党委委员,现任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中国投资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辽宁省银行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
    2002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6年当选为2005年度辽宁省十大财经人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振兴辽宁经济的金融创新选择与金融支持战略》获得辽宁省金融学会2004-2005年度优秀金融论文一等奖,《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在辽宁省政府等组织的有奖征文活动中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参与《银行信贷管理学》、《固定资产技术经济管理》等教材的编撰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多次获奖,其中,“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获得湖北金融学会2002年度科研课题二等奖,“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研究”获得中国投资学会2003年度科研课题一等奖,“各国金融创新与中间业务发展问题比较研究”获得中国投资学会2004年度科研课题三等奖。
  •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有关研究综述
    三、本书研究的脉络及主要观点
    第一章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商业银行风险的理论界定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内涵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三、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
    第二节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状况分析
    一、国有商业银行风险表现
    二、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特点
    第三节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分析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述
    二、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任务
    第二章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分析
    第一节委托代理风险及控制
    一、委托代理关系
    二、委托代理风险
    三、委托代理成本
    第二节产权代理成因分析
    一、政府主导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异化
    二、双重目标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评价虚化
    三、双重目标下激励约束不足
    第三节层级委托代理成因分析
    一、委托代理层次过多导致效率损耗
    二、委托代理层次过多导致内部人控制
    三、委托代理层次过多导致“棘轮效应”和成本外溢
    第四节银企委托代理成因分析
    一、银企信息不对称与银行风险
    二、预算软约束与银行信贷风险
    三、银企双方激励约束机制失效
    第三章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宏观效应分析
    第一节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通货膨胀效应
    一、基于货币数量理论的分析
    二、商业银行风险通货膨胀效应的形成分析
    三、银行不良贷款通货膨胀效应的非线性模型
    第二节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通货紧缩效应
    一、银行风险通货紧缩效应的理论分析
    二、商业银行风险通货紧缩效应的形成路径
    三、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通货紧缩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四章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传染效应分析
    第一节国有商业银行风险传染途径分析
    一、债权债务关系是银行之间风险传染的现实基础
    第五章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