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春秋:一本书读懂春秋战国文明

鼎盛春秋:一本书读懂春秋战国文明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2015-11
版次: 1
ISBN: 9787802569201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1页
字数: 26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18人买过
  •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春秋时代是因鲁国史书《春秋》而得名。

      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这个时期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秦、齐、楚、魏、赵、韩、燕七个大国割据一方,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奠定时期。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星空中,春秋战国的文化发展甚为耀眼。这一时期,群星灿烂,大家辈出,诸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孙子、荀子……等等。诸侯争霸、各自为政的政治环境造就了中国文化一个快乐而自由的时代。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有许多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被总结,并上升至理论,结集成学术性的著作。

      春秋、战国时期,基于新型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型社会生活,也逐步奠定和形成。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土地国有制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小农经济为特色的经济形式,成为中国以后2000多年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式,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长期超稳定运行的经济基础。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全面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欲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就必须首先了解春秋、战国动荡纷乱、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这也是我们编写此书的主要目的。

      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具体包括:春秋战国农业文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诸子人物及其著作、政治变革、商业、交通、文学等。本书内容立足当时的现实,在内容上也有一些新见解,值得广大历史研究者参考阅读。



      姜越,江苏人,大学文化,长期从事文化事业工作。曾成功策划出版了“青春有约”系列、“青少年心灵绿茶”系列、“青春少年样样红”系列、“青少年读史尝鲜”系列,著有《找对婆家嫁对郎》、《正儿八经地生活》、《顺势者昌》等。现供职于北京图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一章 铁器牛耕——中华农业文明新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普遍使用铁器和牛耕技术。新的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在此基础上各国纷纷变法,其中商鞅变法在秦国取得了成功,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被运用于农业生产、牛耕获得初步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文明新纪元:冶铁的兴起002

    铁农具开启新文明征途005

    文明时代的标志:牛耕007

    战国的农田新技术:粪肥010

    造福后世的水利工程013

    华夏文明的瑰宝:都江堰016

    扩展阅读 都江堰水文化018

    第二章 百家争鸣——华夏思想文明的“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灿烂辉煌、群星层现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他们的思想和学术见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

    “百家争鸣”战士:士阶层020

    “百家争鸣”的基地:稷下学宫024

    百家中的阴阳五行派028

    纵横捭阖之“纵横家”031

    兼收并蓄杂合百家034

    老子开启玄妙之道037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042

    庄子:逍遥游044

    墨子与“兼爱”天下048

    儒学大师:荀况050

    扩展阅读 列子射箭053

    第三章 变法建制——春秋战国的政治文明变革

    公元前475年至221年,各诸侯国为了巩固地主阶级政权,加强对农民的控制与剥削,赢得兼并战争的胜利,纷纷进行社会政治经济改革,掀起了变法的运动。变法措施的推行,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也使社会经济呈现繁荣的景象。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家056

    变法先驱李悝与《法经》060

    华夏文明的大变革:商鞅变法063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067

    燕昭王招贤励志图强070

    扩展阅读 五张羊皮换相国074

    第四章 天时携地利——春秋战国的商业文明

    自春秋后期以来,铁制农具的推广,牛力垦种的使用,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灌溉的发展……这些,都使农业生产力有极大的提高。农业劳动者由奴隶转为农奴,再由农奴升为个体小农,生产积极性也极大增长,由此带来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商业大发展。

    商业发展新契机078

    国际贸易的“大贾”:管仲081

    一代儒商:子贡085

    承前启后的郑国商业089

    商圣范蠡的商业智谋092

    商业祖师:白圭097

    扩展阅读 大冶铁主郭纵101

    第五章 车马如龙——春秋占国的水陆交通网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农业手工业与商业都兴盛起来。春秋大国争霸,战国七雄对峙,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大规模的军事外交活动,大规模的人员物资聚散……都极大地促进了水陆交通网的建设。

    春秋争霸与交通的发展104

    楚国霸业与交通105

    春秋时期的道路交通干线110

    战国时期的交通工具115

    春秋战国的邮驿118

    春秋战国的旅馆与传舍121

    扩展阅读 泛舟之役124

    第六章 争奇斗艳——春秋战国的文学成就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个时代的文学艺术也呈现出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繁荣景象。

    华夏文明的文化基因:《诗经》128

    中华文明的阶梯:《楚辞》131

    华夏文明的史学典籍:《左传》133

    《乐记》中的礼乐文明137

    科技文明的标志:《考工记》140

    “战略思想”的鼻祖:《孙子兵法》145

    著名军事著作:《尉缭子》150

    赋诗促使外交文明的盛行153

    扩展阅读 屈原其人156

    第七章 流光溢彩——开创后世艺术之大门

    春秋战国时期持续了几百年,各诸侯国独立发展,形成了诸如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吴越文化圈、巴蜀滇文化圈等不同的文化氛围。学术上诸子勃起、百家争鸣,各种艺术形式蓬勃发展,有声有色。春秋战国除了有硝烟战火、名将贤君,在艺术方面的成就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春秋战国之交,多功能的青铜器、栩栩如生的帛画、乐舞等闻名于世。

    中国画的文明起源:帛画160

    春秋战国时的民间音乐162

    春秋战国的乐舞文明165

    “心平德和”的音乐教育168

    突飞猛进的漆器与漆画艺术172

    春秋战国的铜器画文明176

    先秦的魅力:陶器文明178

    扩展阅读 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183

    第八章 铁戈兵马——春秋战国的军事文明

    春秋以后,新的军事思想开始形成。进入战国时期,周礼几近废弛,对军事文化的束缚基本消失,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再加上新的冶铁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军事,推动了兵器装备的发展进步,作战样式推陈出新,步战、骑战、水战全面发展,车战日趋没落。

    探寻古文明的遗迹:车马186

    穿梭于文明之间的利器——战车189

    交战礼仪渐趋成熟194

    春秋战国的“辎重”部队197

    春秋战国的战车列阵201

    胡服骑射:骑兵的引入205

    闪电式的攻击:骑战208

    攻城器械与守城器械212

    战国时期各兵种协同作战214

    扩展阅读 车阵厮杀216

    第九章 梦回故朝——春秋战国的文明遗物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也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重要时期。随着现代考古的兴起,一些这一时期的精美物品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春秋战国时期的铜禁220

    祭祀时用具:俎221

    精美绝伦的楚式漆案、漆几223

    独具特色的楚式小屏风227

    巧夺天工的青铜家具230

    春秋战国精美玉制品233

    战国文明遗迹:古玺235

    战国时期的笛与篪237

    延伸阅读 战国时期的折叠床240

  • 内容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春秋时代是因鲁国史书《春秋》而得名。

      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这个时期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秦、齐、楚、魏、赵、韩、燕七个大国割据一方,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奠定时期。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星空中,春秋战国的文化发展甚为耀眼。这一时期,群星灿烂,大家辈出,诸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孙子、荀子……等等。诸侯争霸、各自为政的政治环境造就了中国文化一个快乐而自由的时代。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有许多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被总结,并上升至理论,结集成学术性的著作。

      春秋、战国时期,基于新型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型社会生活,也逐步奠定和形成。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土地国有制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小农经济为特色的经济形式,成为中国以后2000多年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式,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长期超稳定运行的经济基础。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全面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欲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就必须首先了解春秋、战国动荡纷乱、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这也是我们编写此书的主要目的。

      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具体包括:春秋战国农业文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诸子人物及其著作、政治变革、商业、交通、文学等。本书内容立足当时的现实,在内容上也有一些新见解,值得广大历史研究者参考阅读。



  • 作者简介:
      姜越,江苏人,大学文化,长期从事文化事业工作。曾成功策划出版了“青春有约”系列、“青少年心灵绿茶”系列、“青春少年样样红”系列、“青少年读史尝鲜”系列,著有《找对婆家嫁对郎》、《正儿八经地生活》、《顺势者昌》等。现供职于北京图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目录:
    第一章 铁器牛耕——中华农业文明新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普遍使用铁器和牛耕技术。新的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在此基础上各国纷纷变法,其中商鞅变法在秦国取得了成功,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被运用于农业生产、牛耕获得初步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文明新纪元:冶铁的兴起002

    铁农具开启新文明征途005

    文明时代的标志:牛耕007

    战国的农田新技术:粪肥010

    造福后世的水利工程013

    华夏文明的瑰宝:都江堰016

    扩展阅读 都江堰水文化018

    第二章 百家争鸣——华夏思想文明的“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灿烂辉煌、群星层现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他们的思想和学术见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

    “百家争鸣”战士:士阶层020

    “百家争鸣”的基地:稷下学宫024

    百家中的阴阳五行派028

    纵横捭阖之“纵横家”031

    兼收并蓄杂合百家034

    老子开启玄妙之道037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042

    庄子:逍遥游044

    墨子与“兼爱”天下048

    儒学大师:荀况050

    扩展阅读 列子射箭053

    第三章 变法建制——春秋战国的政治文明变革

    公元前475年至221年,各诸侯国为了巩固地主阶级政权,加强对农民的控制与剥削,赢得兼并战争的胜利,纷纷进行社会政治经济改革,掀起了变法的运动。变法措施的推行,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也使社会经济呈现繁荣的景象。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家056

    变法先驱李悝与《法经》060

    华夏文明的大变革:商鞅变法063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067

    燕昭王招贤励志图强070

    扩展阅读 五张羊皮换相国074

    第四章 天时携地利——春秋战国的商业文明

    自春秋后期以来,铁制农具的推广,牛力垦种的使用,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灌溉的发展……这些,都使农业生产力有极大的提高。农业劳动者由奴隶转为农奴,再由农奴升为个体小农,生产积极性也极大增长,由此带来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商业大发展。

    商业发展新契机078

    国际贸易的“大贾”:管仲081

    一代儒商:子贡085

    承前启后的郑国商业089

    商圣范蠡的商业智谋092

    商业祖师:白圭097

    扩展阅读 大冶铁主郭纵101

    第五章 车马如龙——春秋占国的水陆交通网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农业手工业与商业都兴盛起来。春秋大国争霸,战国七雄对峙,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大规模的军事外交活动,大规模的人员物资聚散……都极大地促进了水陆交通网的建设。

    春秋争霸与交通的发展104

    楚国霸业与交通105

    春秋时期的道路交通干线110

    战国时期的交通工具115

    春秋战国的邮驿118

    春秋战国的旅馆与传舍121

    扩展阅读 泛舟之役124

    第六章 争奇斗艳——春秋战国的文学成就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个时代的文学艺术也呈现出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繁荣景象。

    华夏文明的文化基因:《诗经》128

    中华文明的阶梯:《楚辞》131

    华夏文明的史学典籍:《左传》133

    《乐记》中的礼乐文明137

    科技文明的标志:《考工记》140

    “战略思想”的鼻祖:《孙子兵法》145

    著名军事著作:《尉缭子》150

    赋诗促使外交文明的盛行153

    扩展阅读 屈原其人156

    第七章 流光溢彩——开创后世艺术之大门

    春秋战国时期持续了几百年,各诸侯国独立发展,形成了诸如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吴越文化圈、巴蜀滇文化圈等不同的文化氛围。学术上诸子勃起、百家争鸣,各种艺术形式蓬勃发展,有声有色。春秋战国除了有硝烟战火、名将贤君,在艺术方面的成就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春秋战国之交,多功能的青铜器、栩栩如生的帛画、乐舞等闻名于世。

    中国画的文明起源:帛画160

    春秋战国时的民间音乐162

    春秋战国的乐舞文明165

    “心平德和”的音乐教育168

    突飞猛进的漆器与漆画艺术172

    春秋战国的铜器画文明176

    先秦的魅力:陶器文明178

    扩展阅读 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183

    第八章 铁戈兵马——春秋战国的军事文明

    春秋以后,新的军事思想开始形成。进入战国时期,周礼几近废弛,对军事文化的束缚基本消失,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再加上新的冶铁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军事,推动了兵器装备的发展进步,作战样式推陈出新,步战、骑战、水战全面发展,车战日趋没落。

    探寻古文明的遗迹:车马186

    穿梭于文明之间的利器——战车189

    交战礼仪渐趋成熟194

    春秋战国的“辎重”部队197

    春秋战国的战车列阵201

    胡服骑射:骑兵的引入205

    闪电式的攻击:骑战208

    攻城器械与守城器械212

    战国时期各兵种协同作战214

    扩展阅读 车阵厮杀216

    第九章 梦回故朝——春秋战国的文明遗物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也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重要时期。随着现代考古的兴起,一些这一时期的精美物品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春秋战国时期的铜禁220

    祭祀时用具:俎221

    精美绝伦的楚式漆案、漆几223

    独具特色的楚式小屏风227

    巧夺天工的青铜家具230

    春秋战国精美玉制品233

    战国文明遗迹:古玺235

    战国时期的笛与篪237

    延伸阅读 战国时期的折叠床240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鼎盛春秋:一本书读懂春秋战国文明
鼎盛与革新: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
陈少峰 著
鼎盛春秋:一本书读懂春秋战国文明
鼎盛三十六家图卷
张天翼 绘
鼎盛春秋:一本书读懂春秋战国文明
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
河南博物院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