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研究

青年学生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9-08
版次: 1
ISBN: 9787040514520
定价: 5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0页
分类: 社会文化
6人买过
  •   《青年学生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研究》是作者汇聚十余年的生命意义理论研究和生命教育实践成果而撰写的一部学术专著。通过横断研究与追踪研究相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青年学生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研究》全面且深入地探讨了青年学生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的关键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青年学生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开展生命教育实践,证实了生命教育对提升青年学生生命意义的作用,为系统且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实践参考。
      《青年学生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研究》既可作为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中学和大学教师设计生命教育课程的参考用书。 第1篇 青年学生生命意义的实证研究
    第1章 生命意义概述
    1 生命意义的内涵
    2 生命意义的理论
    3 生命意义的测量
    第2章 青年学生生命意义缺失的后果
    1 生命意义的功能
    2 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3章 青年学生生命意义的来源
    1 生命意义来源的测量与内涵
    2 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和研究过程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4章 青年学生生命意义的影响因素
    1 研究一 寻求生命意义与拥有生命意义的关系
    2 研究二 中学生和大学生生命意义的影响因素分析
    3 研究三 事件认知与生命意义关系的日记式追踪研究
    第5章 不同程度寻求生命意义和拥有生命意义个体的
    认知加工偏向研究
    1 认知加工偏向的研究和理论解释
    2 实验一 不同程度寻求生命意义和拥有生命意义个体的注意偏向研究
    3 实验二 不同程度寻求生命意义和拥有生命意义个体的记忆偏向研究
    4 实验三 不同程度寻求生命意义和拥有生命意义个体的解释偏向研究
    5 结论

    第2篇 青年学生生命教育实践
    第6章 青年学生生命教育概述
    1 生命教育的源起和发展
    2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取向
    3 生命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4 生命教育的组织形式
    第7章 青年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1 生命教育实践的相关研究
    2 当前我国生命教育的特点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4 生命教育课程方案的设计
    5 结果与分析
    6 讨论
    7 结论
    8 生命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
    9 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生命意义来源编码记录表
    附录2 生命意义来源编码词典
    附录3 注意和记忆偏向实验材料举例
    附录4 解释偏向的测量
    附录5 前测、后测及延迟测量问卷
    附录6 单元反馈单
    附录7 总反馈单
    附录8 “生命的成长”课程承诺书
    附录9 “生命的成长”中学生生命教育课程方案(修订前)
    附录10 “生命的成长”初中生生命教育课程方案(修订后)
    附录11 “生命的成长”高中生生命教育课程方案(修订后)
    附录12 “生命的成长”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方案
    索引
    后记
  • 内容简介:
      《青年学生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研究》是作者汇聚十余年的生命意义理论研究和生命教育实践成果而撰写的一部学术专著。通过横断研究与追踪研究相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青年学生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研究》全面且深入地探讨了青年学生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的关键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青年学生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开展生命教育实践,证实了生命教育对提升青年学生生命意义的作用,为系统且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实践参考。
      《青年学生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研究》既可作为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中学和大学教师设计生命教育课程的参考用书。
  • 目录:
    第1篇 青年学生生命意义的实证研究
    第1章 生命意义概述
    1 生命意义的内涵
    2 生命意义的理论
    3 生命意义的测量
    第2章 青年学生生命意义缺失的后果
    1 生命意义的功能
    2 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3章 青年学生生命意义的来源
    1 生命意义来源的测量与内涵
    2 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和研究过程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4章 青年学生生命意义的影响因素
    1 研究一 寻求生命意义与拥有生命意义的关系
    2 研究二 中学生和大学生生命意义的影响因素分析
    3 研究三 事件认知与生命意义关系的日记式追踪研究
    第5章 不同程度寻求生命意义和拥有生命意义个体的
    认知加工偏向研究
    1 认知加工偏向的研究和理论解释
    2 实验一 不同程度寻求生命意义和拥有生命意义个体的注意偏向研究
    3 实验二 不同程度寻求生命意义和拥有生命意义个体的记忆偏向研究
    4 实验三 不同程度寻求生命意义和拥有生命意义个体的解释偏向研究
    5 结论

    第2篇 青年学生生命教育实践
    第6章 青年学生生命教育概述
    1 生命教育的源起和发展
    2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取向
    3 生命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4 生命教育的组织形式
    第7章 青年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1 生命教育实践的相关研究
    2 当前我国生命教育的特点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4 生命教育课程方案的设计
    5 结果与分析
    6 讨论
    7 结论
    8 生命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
    9 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生命意义来源编码记录表
    附录2 生命意义来源编码词典
    附录3 注意和记忆偏向实验材料举例
    附录4 解释偏向的测量
    附录5 前测、后测及延迟测量问卷
    附录6 单元反馈单
    附录7 总反馈单
    附录8 “生命的成长”课程承诺书
    附录9 “生命的成长”中学生生命教育课程方案(修订前)
    附录10 “生命的成长”初中生生命教育课程方案(修订后)
    附录11 “生命的成长”高中生生命教育课程方案(修订后)
    附录12 “生命的成长”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方案
    索引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