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美] ,
2022-05
版次: 1
ISBN: 9787214249005
定价: 7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360页
字数: 240.000千字
分类: 历史
130人买过
  • 中国封建末期的贞女现象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与女德激烈、持久的意识形态论争。
      本书从家庭冲突、国家政策、地方历史、学术论争以及贞女个人的主观观点等角度,对中国封建末期贞女的生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旨在对贞女现象及其与当时社会制度、文化、经济、思想变迁的关系进行全面的了解,探讨女性与其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勾勒贞女现象之形成、发展轨迹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它的反应,通过判析围绕着贞女现象的矛盾冲突,揭示这种行为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本书的根本目的在于探索贞女的心理、情感、理想和生活历程,并由此解释是什么影响了这一时期女性的性别身份,以及她们如何看待和表达尊严、责任和爱情,从而为了解中国封建末期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 卢苇菁(Weijing Lu),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系教授。复旦大学学士、硕士,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历史学博士。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妇女史、清代社会和文化史。除本书外,还著有《游鉴明采茶:儒家道德模式之外的妇女生产》(Arranged Companions:Marriage and Intimacy in Qing China,2021)等。

     

    秦立彦,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学士、硕士,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研究方向包括中美文学关系研究、中英文学关系、英美现代诗歌、中国电影。著有《理想世界及其裂隙——华兹华斯叙事诗研究》;译有《我孤独地漫游,如一朵云——华兹华斯抒情诗选》《华兹华斯叙事诗选》等;并从事诗歌创作,出版有诗集《各自的世界》《可以幸福的时刻》《地铁里的博尔赫斯》。 致 谢 1

    引 言 1

      贞女现象的背景与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 3

      贞女现象与明清历史 8

      贞女与明清的家庭 11

      “为什么”的问题 14

      本书的资料问题 17

    部分 历史 23

    章 道德英雄主义与崇尚:明朝(1368—1644) 25

      “贞”和“贞女” 26

      早期故事 28

      话语变化:宋元时期 32

      明朝的国家政策 37

    追求新奇与的文化 44

      政治动荡与道德英雄主义 47

      女性的忠贞与男性的忠诚 53

    第二章 聚焦于贞女:17世纪 58

      赞美殉死 59

      清初文人对贞女的赞美 63

      雪棠纪 64

      宋典事件 65

      王秀文传奇 67

      朝代危机和贞女象征 67

      不合作者 69

      复明分子在行动 72

      效忠清廷 76

    第三章 表彰贞女的国家和社会网络:18—19世纪 79

      旌表和满族的民族身份 80

      禁殉政策及其妥协 83

      对贞女的旌表 87

      地方政府的奖励 95

      文人歌咏和征文 100

      建祠 105

      地区差异 112

    第二部分 选择 119

    第四章 劝阻:贞女的母家与夫家 121

     守贞———的出路? 122

    贞女的阶级与教育背景 125

      父母—女儿的冲突 126

      矛盾的责任:贞与孝 129

      面对“抗命”的女儿 132

      父母威逼的问题 136

      应对不寻常的“儿媳” 140

      立嗣 144

      务实的新策略 148

    第五章 为理念而献身:选择殉节 151

      选择死亡 152

      风光的自杀:奔殉 159

     为名而自杀? 161

      自杀行为的文化象征 163

      义:不容推卸的责任 169

      幼年订婚的心理影响 177

      包办订婚中的“情” 179

      相聚于另一个世界 185

      “美丽的想法”从何而来 186

    第六章 年轻的生命,漫长的旅程:贞女的生活 197

      婚礼 198

      特殊的儿媳 203

      “处女母亲” 207

      贞女的行为规范 212

      枯井波澜 223

      性的问题 229

      伸张正义 234

    当地精英和贞女的娘家 240

    第三部分 意识形态 245

    第七章 古礼与新解:关于贞女的争论 247

      归有光与明朝的贞女争论 248

      清初的争论 254

      著名的乾嘉学者加入讨论 261

      在考据圈子之外 267

      儒家经典注释中的争论 269

      合葬的问题 273

      中庸之道———平衡道义与礼仪 275

      父兄笔下的贞女 278

    结 论 287

    附录 《钦定大清一统志》中所录的贞女 295

    参考书目 299

    索 引 317

    译后记 330
  • 内容简介:
    中国封建末期的贞女现象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与女德激烈、持久的意识形态论争。
      本书从家庭冲突、国家政策、地方历史、学术论争以及贞女个人的主观观点等角度,对中国封建末期贞女的生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旨在对贞女现象及其与当时社会制度、文化、经济、思想变迁的关系进行全面的了解,探讨女性与其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勾勒贞女现象之形成、发展轨迹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它的反应,通过判析围绕着贞女现象的矛盾冲突,揭示这种行为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本书的根本目的在于探索贞女的心理、情感、理想和生活历程,并由此解释是什么影响了这一时期女性的性别身份,以及她们如何看待和表达尊严、责任和爱情,从而为了解中国封建末期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
  • 作者简介:
    卢苇菁(Weijing Lu),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系教授。复旦大学学士、硕士,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历史学博士。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妇女史、清代社会和文化史。除本书外,还著有《游鉴明采茶:儒家道德模式之外的妇女生产》(Arranged Companions:Marriage and Intimacy in Qing China,2021)等。

     

    秦立彦,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学士、硕士,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研究方向包括中美文学关系研究、中英文学关系、英美现代诗歌、中国电影。著有《理想世界及其裂隙——华兹华斯叙事诗研究》;译有《我孤独地漫游,如一朵云——华兹华斯抒情诗选》《华兹华斯叙事诗选》等;并从事诗歌创作,出版有诗集《各自的世界》《可以幸福的时刻》《地铁里的博尔赫斯》。
  • 目录:
    致 谢 1

    引 言 1

      贞女现象的背景与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 3

      贞女现象与明清历史 8

      贞女与明清的家庭 11

      “为什么”的问题 14

      本书的资料问题 17

    部分 历史 23

    章 道德英雄主义与崇尚:明朝(1368—1644) 25

      “贞”和“贞女” 26

      早期故事 28

      话语变化:宋元时期 32

      明朝的国家政策 37

    追求新奇与的文化 44

      政治动荡与道德英雄主义 47

      女性的忠贞与男性的忠诚 53

    第二章 聚焦于贞女:17世纪 58

      赞美殉死 59

      清初文人对贞女的赞美 63

      雪棠纪 64

      宋典事件 65

      王秀文传奇 67

      朝代危机和贞女象征 67

      不合作者 69

      复明分子在行动 72

      效忠清廷 76

    第三章 表彰贞女的国家和社会网络:18—19世纪 79

      旌表和满族的民族身份 80

      禁殉政策及其妥协 83

      对贞女的旌表 87

      地方政府的奖励 95

      文人歌咏和征文 100

      建祠 105

      地区差异 112

    第二部分 选择 119

    第四章 劝阻:贞女的母家与夫家 121

     守贞———的出路? 122

    贞女的阶级与教育背景 125

      父母—女儿的冲突 126

      矛盾的责任:贞与孝 129

      面对“抗命”的女儿 132

      父母威逼的问题 136

      应对不寻常的“儿媳” 140

      立嗣 144

      务实的新策略 148

    第五章 为理念而献身:选择殉节 151

      选择死亡 152

      风光的自杀:奔殉 159

     为名而自杀? 161

      自杀行为的文化象征 163

      义:不容推卸的责任 169

      幼年订婚的心理影响 177

      包办订婚中的“情” 179

      相聚于另一个世界 185

      “美丽的想法”从何而来 186

    第六章 年轻的生命,漫长的旅程:贞女的生活 197

      婚礼 198

      特殊的儿媳 203

      “处女母亲” 207

      贞女的行为规范 212

      枯井波澜 223

      性的问题 229

      伸张正义 234

    当地精英和贞女的娘家 240

    第三部分 意识形态 245

    第七章 古礼与新解:关于贞女的争论 247

      归有光与明朝的贞女争论 248

      清初的争论 254

      著名的乾嘉学者加入讨论 261

      在考据圈子之外 267

      儒家经典注释中的争论 269

      合葬的问题 273

      中庸之道———平衡道义与礼仪 275

      父兄笔下的贞女 278

    结 论 287

    附录 《钦定大清一统志》中所录的贞女 295

    参考书目 299

    索 引 317

    译后记 330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海外中国研究·寻找六边形: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四辑)
[美]施坚雅 著;徐秀丽 译;史建云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海外中国研究·明清中国的经济结构
(日) 足立启二 著,杨缨 译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海外华人语言使用调查研究
何洪霞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海外中国研究·云南禄村: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四辑)
[加拿大]宝森(Laurel Bossen) 著;胡玉坤 译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海外中国研究·纠纷与秩序:徽州文书中的明朝(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四辑)
(日)中岛乐章 著,郭万平 译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海外公共安全与合作评估报告.2022
张蕴岭,张洁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海外中国研究·古代中华观念的形成
[日]渡边英幸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海外中国研究·以竹为生: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四辑)
[德]艾约博(Jacob Eyferth) 著;韩巍 译;吴秀杰 校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海外中国研究·高丽与中国的海上交流(918—1392)
(韩)李镇汉 著,宋文志、李廷青 译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海外工程项目文档管理手册
严峰 编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海外中国研究·山东台头:一个中国村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四辑)
杨懋春 著;秦美珠 译;张雄;沈炜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海外中国研究·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四辑)
[美]杜赞奇 著;王福明 译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明信片(《断背山》作者又一力作,荣获福克纳文学奖,49张明信片背后是100种离奇人生)
[美]安妮·普鲁 著;黄宜思 译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欲望行星:人类时代的地球
[美]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 著;侯深 译;汉唐阳光 出品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物理设计:从图分割到时序收敛(原书第2版) [美国]安德·B.卡恩
[美]安德·B.卡恩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海外中国研究·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四辑)
[美]杜赞奇 著;王福明 译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了不起的建筑师扎哈 传奇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绘本传记 4-9岁
[美]维多利亚·滕特勒-克 雷洛夫 著绘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全新正版图书 改变世界的6种力亨利·波卓斯基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9787573910929
[美] 亨利·波卓斯基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守望者·传记)身体的疯狂朝圣:田纳西·威廉斯传
[美]约翰·拉尔 著;张敏 凌建娥 译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哥白尼
[美]欧文·金格里奇(Owen Gingerich)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加缪
[美]奥利弗·格洛格(Oliver Gloag)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数学侦探 珠宝行里的X劫匪
[美]丹尼尔·肯尼 艾米丽·博艾尔 著 刘玙婧、王婧 译;小博集出品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十大经济学家
[美]约瑟夫·熊彼特
海外中国研究·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古代女性研究著作。获美国伯克希尔女性史会议书籍奖“著作奖”。探究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性别问题的经典之作。)
闲散一些也无可厚非
[美]艾莉森·孙 著;李昂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