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作品:迦陵谈诗

叶嘉莹作品:迦陵谈诗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1
版次: 1
ISBN: 9787020136094
定价: 6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页数: 342页
字数: 220千字
分类: 文学
75人买过
  • 本书共收录十二篇文章,是叶嘉莹先生钻研中国古典诗歌多年的成果结集。这些文章既有对中国诗歌发展的宏观梳理,又有对具体诗人诗歌的内部研读,按照论述对象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跨度从汉末的《古诗十九首》到近代的《人间词话》。本书将感性的评赏与知性的分析结合,将中国传统的诗歌品鉴美学与西方近代的文学批评理论结合,更做了以现代观点看古诗和从古典视角评论现代诗的大胆尝试。 
    叶嘉莹先生谈诗,并不着意将诗歌内容与诗人经历一一对应,也并不拘泥于死板的字面解说,而是依托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诗心。深入探索诗人的精神世界,寻找诗歌中蕴含的能激起人类永恒共鸣的情感点。本书文风典雅考究,兼采古典文言、现代白话与西式表达之长,读来齿颊留香。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自言“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数十年来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桃李满门,著作等身。曾在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任教讲学,享誉海内外。2018年和2019年,叶嘉莹先后向南开大学捐献财产三千余万元,建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国古典文化研究。2018年,叶嘉莹入选“感动中国”年度候选人。2019年,叶嘉莹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和首届南开大学教育教学奖终身成就奖。 

    中国诗体之演进       
    谈《古诗十九首》之时代问题――兼论李善注之三点错误       
    一组易懂而难解的好诗          
    从“豪华落尽见真淳”论陶渊明之“任真”与“固穷”          
    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代序》    
    说杜甫《赠李白》诗一首――谈李杜之交谊与天才之寂寞      
    从义山《嫦娥》诗谈起          
    旧诗新演:李义山《燕台》四首         
    从比较现代的观点看几首中国旧诗      
    序《还魂草》         
    几首咏花的诗和一些有关诗歌的话       
    由《人间词话》谈到诗歌的欣赏 

  •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十二篇文章,是叶嘉莹先生钻研中国古典诗歌多年的成果结集。这些文章既有对中国诗歌发展的宏观梳理,又有对具体诗人诗歌的内部研读,按照论述对象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跨度从汉末的《古诗十九首》到近代的《人间词话》。本书将感性的评赏与知性的分析结合,将中国传统的诗歌品鉴美学与西方近代的文学批评理论结合,更做了以现代观点看古诗和从古典视角评论现代诗的大胆尝试。 
    叶嘉莹先生谈诗,并不着意将诗歌内容与诗人经历一一对应,也并不拘泥于死板的字面解说,而是依托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诗心。深入探索诗人的精神世界,寻找诗歌中蕴含的能激起人类永恒共鸣的情感点。本书文风典雅考究,兼采古典文言、现代白话与西式表达之长,读来齿颊留香。 

  •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自言“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数十年来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桃李满门,著作等身。曾在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任教讲学,享誉海内外。2018年和2019年,叶嘉莹先后向南开大学捐献财产三千余万元,建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国古典文化研究。2018年,叶嘉莹入选“感动中国”年度候选人。2019年,叶嘉莹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和首届南开大学教育教学奖终身成就奖。 

  • 目录:
    中国诗体之演进       
    谈《古诗十九首》之时代问题――兼论李善注之三点错误       
    一组易懂而难解的好诗          
    从“豪华落尽见真淳”论陶渊明之“任真”与“固穷”          
    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代序》    
    说杜甫《赠李白》诗一首――谈李杜之交谊与天才之寂寞      
    从义山《嫦娥》诗谈起          
    旧诗新演:李义山《燕台》四首         
    从比较现代的观点看几首中国旧诗      
    序《还魂草》         
    几首咏花的诗和一些有关诗歌的话       
    由《人间词话》谈到诗歌的欣赏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