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意] (Susan Petrilli) , , , ,
2019-10
版次: 1
ISBN: 9787569027884
定价: 8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8页
分类: 文学
10人买过
  •   维多利亚・维尔比夫人,一位英国女性独立学者、哲学家、符号学家、表意学家,她独立建立了“表意学”(significs)理论体系,力图探索符号、意义与价值之间相互关系,是早期符号学理论探索的重要源头之一,对现代符号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从而使她与皮尔斯索绪尔一道,视为现代符号学的共同奠基人。
      在《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中,意大利符号学家苏珊・佩特丽莉致力于梳理再现维尔比夫人的表意学体系,并对其理论学说展开详细论述。   苏珊・佩特丽莉(Susan Petrilli),符号学家、语言哲学家、翻译家,意大利巴里大学教授,美国符号协会第七位“西比奥克学者”(Sebeok Fellow),代表性著作有《文学符号学诸见解》(2003)、《符号无边:开放性符号网络的解释进路》(2005)、《表意与理解:解读维多利亚・维尔比和意义学运动》(2009)、《语言中的表达与阐释》(2011)、《作为符号的自我,世界和他者:活的符号学》(2013)等。
      
      宋文,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文理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英国现当代文学。
      
      薛晨,山西太原人,文学博士。现为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四川大学符号学一传媒学研究所成员,CSSCI集刊《符号与传媒》副主编,中国符号传播学研究委员会理事,国际符号学协会(IASS)会员。研究方向为传播符号学,表意学理论研究。 引言 符号研究的前瞻和发展

    第一部分 表意学方向下的符号研究
    1 表意学:符号和语言研究新方法
    1.1 表意学范围或“符号伦理学”范围
    1.2 语言和术语问题
    1.3 表意学与意义理论
    1.4 语言与知识的像似性与翻译过程
    1.5 地球符号学、太阳符号学、宇宙符号学
    1.6 母性感知、建模、逻辑
    1.7 爱与主体性
    2 解释的横向性
    2.1 宗教、哲学、科学之间的解释路线
    2.2 关于光的隐喻,维尔比作品节选
    3 理解和误解
    3.1 表意学和“语言弊病”
    3.2 歧义和“定义的万能药”
    3.3 “意象批评”:走向“表意教育”
    3.4 “通用语言”和共有言语的谬误
    3.5 批评共同感知主义和实效主义
    3.6 模糊性和一般性
    3.7 语言和教育
    4 对话中的生命科学和人文科学
    4.1 表意学的跨学科旅程
    4.2 进化论视角下的感知问题
    4.3 新哥白尼革命
    4.4 人类表意过程和理解力发展
    4.5 感知、意义和意味的生物基础
    4.6 意义的相似性和修辞性
    4.7 母性感知,原始感知,种族感知
    5 翻译,解释和共同意义:从维多利亚・维尔比的表意学视角
    5.1 翻译作为方法
    5.2 解释翻译过程中的意味
    5.3 维尔比、皮尔斯、巴赫金及维特根斯坦的翻译理论和语言
    5.4 可译性和共同意义
    5.5 符号过程和进化发展中翻译的中心地位
    5.6 翻译、解释、意味
    5.7 表意学和翻译(1905―1911)维尔比手稿
    6 建模新世界:意义、隐喻、解释
    6.1 隐喻、意义和他者
    6.2 隐喻,建模和语言创造力
    6.3 意义和真知
    6.4 “人是一个词”
    6.5 意象,意义和解释
    6.6 相似性批判
    6.7 比喻、像似性和符号伦理学
    6.8 《何为意义》(1903)的更多节选
    6.9 《表意学和语言》(1911)节选

    第二部分 符号研究的路标
    7 维多利亚・维尔比与查尔斯・S.皮尔斯:表意学、符号学、符号伦理学
    7.1 维尔比书信网
    7.2 理论框架:从“符码符号学”到“解释符号学”
    7.3 感知、意义及意味
    7.4 解释,翻译以及表意过程中的价值
    7.5 表意学,语义学,符号学
    8 维尔比与乔凡尼・瓦伊拉蒂:语言批判
    8.1 知识分子联盟
    8.2 语言歧义性及定义
    8.3 修辞语、类比以及交际
    9 维多利亚・维尔比与查尔斯・K.奥格登:他们之间的通信
    9.1 维尔比、奥格登与其他人:一个通信网
    9.2 维多利亚・维尔比与查尔斯・K.奥格登之间的通信
    9.3 表意学以及《意义的意义》
    9.4 意义、指称物以及语言产物
    10 玛丽・艾弗瑞斯特・布尔以及苏珊・K.朗格:人性化符号
    10.1 玛丽・艾弗瑞斯特・布尔及其与维尔比的通信:爱、逻辑、主体性
    10.2 苏珊・K.朗格:符号、象征及意味
    11 维多利亚・维尔比与米哈伊尔・巴赫金:意义的活力
    11.1 智者传
    11.2 语言与文化
    11.3 同一性和他性
    11.4 意识形态、语言、意识
    11.5 维尔比、皮尔斯、巴赫金的符号理论
    12 维多利亚・维尔比与吉纳维夫・沃恩:送礼与交流
    12.1 送礼、表意学、符号伦理学
    12.2 总体性交流以及生命质量
    12.3 他性、总体符号学以及符号伦理学
    12.4 送礼的地方,一种符号伦理学的角度
    12.5 将母性拉回哲学中

    附录1 表意学(1911)
    附录2 表意学运动
    术语表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维多利亚・维尔比夫人,一位英国女性独立学者、哲学家、符号学家、表意学家,她独立建立了“表意学”(significs)理论体系,力图探索符号、意义与价值之间相互关系,是早期符号学理论探索的重要源头之一,对现代符号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从而使她与皮尔斯索绪尔一道,视为现代符号学的共同奠基人。
      在《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中,意大利符号学家苏珊・佩特丽莉致力于梳理再现维尔比夫人的表意学体系,并对其理论学说展开详细论述。
  • 作者简介:
      苏珊・佩特丽莉(Susan Petrilli),符号学家、语言哲学家、翻译家,意大利巴里大学教授,美国符号协会第七位“西比奥克学者”(Sebeok Fellow),代表性著作有《文学符号学诸见解》(2003)、《符号无边:开放性符号网络的解释进路》(2005)、《表意与理解:解读维多利亚・维尔比和意义学运动》(2009)、《语言中的表达与阐释》(2011)、《作为符号的自我,世界和他者:活的符号学》(2013)等。
      
      宋文,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文理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英国现当代文学。
      
      薛晨,山西太原人,文学博士。现为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四川大学符号学一传媒学研究所成员,CSSCI集刊《符号与传媒》副主编,中国符号传播学研究委员会理事,国际符号学协会(IASS)会员。研究方向为传播符号学,表意学理论研究。
  • 目录:
    引言 符号研究的前瞻和发展

    第一部分 表意学方向下的符号研究
    1 表意学:符号和语言研究新方法
    1.1 表意学范围或“符号伦理学”范围
    1.2 语言和术语问题
    1.3 表意学与意义理论
    1.4 语言与知识的像似性与翻译过程
    1.5 地球符号学、太阳符号学、宇宙符号学
    1.6 母性感知、建模、逻辑
    1.7 爱与主体性
    2 解释的横向性
    2.1 宗教、哲学、科学之间的解释路线
    2.2 关于光的隐喻,维尔比作品节选
    3 理解和误解
    3.1 表意学和“语言弊病”
    3.2 歧义和“定义的万能药”
    3.3 “意象批评”:走向“表意教育”
    3.4 “通用语言”和共有言语的谬误
    3.5 批评共同感知主义和实效主义
    3.6 模糊性和一般性
    3.7 语言和教育
    4 对话中的生命科学和人文科学
    4.1 表意学的跨学科旅程
    4.2 进化论视角下的感知问题
    4.3 新哥白尼革命
    4.4 人类表意过程和理解力发展
    4.5 感知、意义和意味的生物基础
    4.6 意义的相似性和修辞性
    4.7 母性感知,原始感知,种族感知
    5 翻译,解释和共同意义:从维多利亚・维尔比的表意学视角
    5.1 翻译作为方法
    5.2 解释翻译过程中的意味
    5.3 维尔比、皮尔斯、巴赫金及维特根斯坦的翻译理论和语言
    5.4 可译性和共同意义
    5.5 符号过程和进化发展中翻译的中心地位
    5.6 翻译、解释、意味
    5.7 表意学和翻译(1905―1911)维尔比手稿
    6 建模新世界:意义、隐喻、解释
    6.1 隐喻、意义和他者
    6.2 隐喻,建模和语言创造力
    6.3 意义和真知
    6.4 “人是一个词”
    6.5 意象,意义和解释
    6.6 相似性批判
    6.7 比喻、像似性和符号伦理学
    6.8 《何为意义》(1903)的更多节选
    6.9 《表意学和语言》(1911)节选

    第二部分 符号研究的路标
    7 维多利亚・维尔比与查尔斯・S.皮尔斯:表意学、符号学、符号伦理学
    7.1 维尔比书信网
    7.2 理论框架:从“符码符号学”到“解释符号学”
    7.3 感知、意义及意味
    7.4 解释,翻译以及表意过程中的价值
    7.5 表意学,语义学,符号学
    8 维尔比与乔凡尼・瓦伊拉蒂:语言批判
    8.1 知识分子联盟
    8.2 语言歧义性及定义
    8.3 修辞语、类比以及交际
    9 维多利亚・维尔比与查尔斯・K.奥格登:他们之间的通信
    9.1 维尔比、奥格登与其他人:一个通信网
    9.2 维多利亚・维尔比与查尔斯・K.奥格登之间的通信
    9.3 表意学以及《意义的意义》
    9.4 意义、指称物以及语言产物
    10 玛丽・艾弗瑞斯特・布尔以及苏珊・K.朗格:人性化符号
    10.1 玛丽・艾弗瑞斯特・布尔及其与维尔比的通信:爱、逻辑、主体性
    10.2 苏珊・K.朗格:符号、象征及意味
    11 维多利亚・维尔比与米哈伊尔・巴赫金:意义的活力
    11.1 智者传
    11.2 语言与文化
    11.3 同一性和他性
    11.4 意识形态、语言、意识
    11.5 维尔比、皮尔斯、巴赫金的符号理论
    12 维多利亚・维尔比与吉纳维夫・沃恩:送礼与交流
    12.1 送礼、表意学、符号伦理学
    12.2 总体性交流以及生命质量
    12.3 他性、总体符号学以及符号伦理学
    12.4 送礼的地方,一种符号伦理学的角度
    12.5 将母性拉回哲学中

    附录1 表意学(1911)
    附录2 表意学运动
    术语表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维尔梅侯爵
[法]桑(Sand, G.) 著;王聿蔚 译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维尔·阿雷兹
李沐菲;马西莫・法费瑞;陈曦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维尔沃斯花园案
[英]约翰·布德 著;张靖敏 译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维尔纽斯传——琥珀之城
[立陶宛]莱蒙纳斯·布里迪斯 著;胡爱博 译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维尔沃斯花园案
约翰·布德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维尔纳·海森伯传
大卫·卡西迪 著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维尔德费尔庄园的主人
安妮・勃朗特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维尔·阿雷兹:世界著名建筑师系列(4)--
C3设计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图说奥运(漫画式科普,奥运知识的幽默宝典、启蒙图鉴、趣味百科。体教融合,从奥运会感知体育的魅力)
[意] 维鲁斯卡·莫塔[意] 卢卡·波利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梵高画传:为画画而活的人(彩色刷边,浓缩梵高热烈而坎坷的一生,以热爱对抗世间所有孤独)
[意]埃内斯托·安德勒编绘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看不见的大象:学会用长远思维预测未来》(警惕黑天鹅,防备灰犀牛,驯服看不见的大象 构建长远思维,读懂耐心资本)
[意]卢西亚诺·卡诺瓦(Luciano Canova)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90岁,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意大利网红奶奶的人生哲思 宝藏奶奶莉西亚从不内耗的快意人生,无论迷茫还是焦虑,总能从中找到答案!
[意]莉西亚·菲尔茨 (意)埃马努埃莱·乌萨伊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上下颠倒的一天 (别让“常规思维”限制了孩子的创造力! 打破常规,帮孩子多层次、多维度的思考问题)
[意]丹尼尔·莫瓦雷利/著 (意)安德烈亚·安蒂诺里 绘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全新正版图书 丈量世界的7种方式皮耶罗·马丁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9787573910936
[意]皮耶罗·马丁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恐惧心理学 从绘画中读懂孩子的内心
[意]埃维·克罗蒂(Evi Crotti)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笑话和创新行动:一种改变的逻辑
[意]保罗·维尔诺 著;吴頔 译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慢慢来米凯莱
[意]艾莱娜·莱维 著;[意]茱莉娅·帕思童礼诺 绘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如果大自然是一只老虎
[意]大卫·卡利 改编;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声音
[意]达契亚·玛拉依尼/著陈英、徐赓薪/译
维尔比夫人与表意学:符号学的形成
海上钢琴师
[意]亚历山德罗·巴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