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

当代中国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5
版次: 1
ISBN: 9787520128018
定价: 7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小16开
页数: 236页
字数: 219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10人买过
  • 本论题除了导论和结语之外,全文共分五章,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公益精神的内涵阐释与价值分析。所谓公益精神就是公益主体基于一定的关怀和利他意识,受主体偏好影响而面向特定社会群体或人类发展共同关注问题的行为的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质。在内容上,它涵盖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团结互助意识、参与精神和社会文化精神。在内涵上,现代公民健全人格的建构是公益精神的核心,道德精神是公益精神的本质,公共关怀是公益精神的精髓。因此,公益精神是作为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呈现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它对于社会实践的主体(个体抑或社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公益精神的历史流变。从历史的进程来看,现代公益精神的发展和绵延,所依赖的正是不同时代公益精神、慈善观念难以割舍的联系,在中国表现的是蕴于以儒家、道家、墨家、佛教等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中积淀着的对于公益事业关注的思想资源。在西方,关于公益精神的理论建构比较系统且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流派主要有中世纪的宗教公益伦理、近代人文主义公益观和基于正义理论与社群主义的现代公益观。因而从传统慈善文化到现代公益文明的转型,从扶危济困的传统救助型慈善向多元开放的公益转变,必须要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作“历史”与“现实”的实质性联结。
    第三,当代中国公益精神缘起的现实基础。作为社会现代性生成的精神积淀和重要内容,公益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动因在于民间社会自我保护;内在动力在于利他的价值取向;目标指向在于对组织的更高拥有度以及在此基础上自我价值的多元赋予与实现。由市场经济推动着的作为介于个体与国家之间的中间领域——公民社会与公益精神在公民公共生活中有着同源互构的关系,一方面公益精神是公民参与公民社会建设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公民社会为现代公益精神的生成提供承载体。
    第四,当代中国公益精神的现状考析。虽然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公益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为扶贫、救灾、教育、医疗、环保等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我国公益事业发展总体上缓慢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很大改变。究其原因,当前国民公益精神的缺失是重要因素,表现为人本权利观的缺失、公民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匮乏、非理性的社会财富观等。造成当前中国社会公益精神的缺失和困境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原因,表现为新中国以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公益精神的缺失将造成人们对自我生存发展能力的迷失、对社会矛盾和公共领域的冷漠,在人、社会、自然的三维系统中导致人文关怀沉沦、社会问题凸显、生态安全隐忧。
    第五,当代中国公益精神的培育。公益精神的培育必须同中国社会进步和公益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紧密结合,坚持普适性和实践性原则。而现代社会中公益精神的生成与培育需要政府提供外部良好的制度保障;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独立经济主体角色担当中责任的实现——“经济人”与“公益人”角色的自洽合一;需要公益组织为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公信力提升而加强核心能力的建设,这是公益精神得以广泛传播和生成的社会动力与生长条件。因此,力求把公益精神化为公益行动、争取被动公益变为主动行善、努力做到由旁观到参与的转变,需要强化公民教育功效、创新公益行动激励机制、夯实公益文化基础。
      卓高生,浙江省乐清市人,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入选2010年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温州市“5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学术兼职有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理事、温州市社会工作协会常务理事,温州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化理论与人的发展、公益理论与实务等。 导 论/001
    第一章 公益精神内涵阐释及价值分析/015
      一 公益精神概念理性审视/015
      二 公益精神内涵阐述/036
      三 公益精神价值厘析/042
    第二章 公益精神的历史演变及现代转型/057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益精神/057
      二 西方公益精神的历史嬗变/070
      三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益观评析/092
    第三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公益精神生成的现实基础/110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主体性的张力/110
      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精神生成的多维审视/118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精神的特征/128
    第四章 当代中国公益精神现状考析/134
      一 公益事业与公益精神的当代考察/134
      二 公益精神困境原因分析/156
      三 公益精神缺失的影响/165
    第五章 当代中国公益精神的培育/176
      一 公益精神培育的原则/176
      二 公益精神的生长条件/183
      三 公益精神的养成路径/195
    附 录 公民公益观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208
    参 考文献/213
    后 记/226
  • 内容简介:
    本论题除了导论和结语之外,全文共分五章,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公益精神的内涵阐释与价值分析。所谓公益精神就是公益主体基于一定的关怀和利他意识,受主体偏好影响而面向特定社会群体或人类发展共同关注问题的行为的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质。在内容上,它涵盖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团结互助意识、参与精神和社会文化精神。在内涵上,现代公民健全人格的建构是公益精神的核心,道德精神是公益精神的本质,公共关怀是公益精神的精髓。因此,公益精神是作为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呈现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它对于社会实践的主体(个体抑或社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公益精神的历史流变。从历史的进程来看,现代公益精神的发展和绵延,所依赖的正是不同时代公益精神、慈善观念难以割舍的联系,在中国表现的是蕴于以儒家、道家、墨家、佛教等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中积淀着的对于公益事业关注的思想资源。在西方,关于公益精神的理论建构比较系统且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流派主要有中世纪的宗教公益伦理、近代人文主义公益观和基于正义理论与社群主义的现代公益观。因而从传统慈善文化到现代公益文明的转型,从扶危济困的传统救助型慈善向多元开放的公益转变,必须要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作“历史”与“现实”的实质性联结。
    第三,当代中国公益精神缘起的现实基础。作为社会现代性生成的精神积淀和重要内容,公益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动因在于民间社会自我保护;内在动力在于利他的价值取向;目标指向在于对组织的更高拥有度以及在此基础上自我价值的多元赋予与实现。由市场经济推动着的作为介于个体与国家之间的中间领域——公民社会与公益精神在公民公共生活中有着同源互构的关系,一方面公益精神是公民参与公民社会建设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公民社会为现代公益精神的生成提供承载体。
    第四,当代中国公益精神的现状考析。虽然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公益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为扶贫、救灾、教育、医疗、环保等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我国公益事业发展总体上缓慢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很大改变。究其原因,当前国民公益精神的缺失是重要因素,表现为人本权利观的缺失、公民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匮乏、非理性的社会财富观等。造成当前中国社会公益精神的缺失和困境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原因,表现为新中国以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公益精神的缺失将造成人们对自我生存发展能力的迷失、对社会矛盾和公共领域的冷漠,在人、社会、自然的三维系统中导致人文关怀沉沦、社会问题凸显、生态安全隐忧。
    第五,当代中国公益精神的培育。公益精神的培育必须同中国社会进步和公益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紧密结合,坚持普适性和实践性原则。而现代社会中公益精神的生成与培育需要政府提供外部良好的制度保障;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独立经济主体角色担当中责任的实现——“经济人”与“公益人”角色的自洽合一;需要公益组织为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公信力提升而加强核心能力的建设,这是公益精神得以广泛传播和生成的社会动力与生长条件。因此,力求把公益精神化为公益行动、争取被动公益变为主动行善、努力做到由旁观到参与的转变,需要强化公民教育功效、创新公益行动激励机制、夯实公益文化基础。
     
  • 作者简介:
    卓高生,浙江省乐清市人,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入选2010年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温州市“5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学术兼职有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理事、温州市社会工作协会常务理事,温州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化理论与人的发展、公益理论与实务等。
  • 目录:
    导 论/001
    第一章 公益精神内涵阐释及价值分析/015
      一 公益精神概念理性审视/015
      二 公益精神内涵阐述/036
      三 公益精神价值厘析/042
    第二章 公益精神的历史演变及现代转型/057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益精神/057
      二 西方公益精神的历史嬗变/070
      三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益观评析/092
    第三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公益精神生成的现实基础/110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主体性的张力/110
      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精神生成的多维审视/118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精神的特征/128
    第四章 当代中国公益精神现状考析/134
      一 公益事业与公益精神的当代考察/134
      二 公益精神困境原因分析/156
      三 公益精神缺失的影响/165
    第五章 当代中国公益精神的培育/176
      一 公益精神培育的原则/176
      二 公益精神的生长条件/183
      三 公益精神的养成路径/195
    附 录 公民公益观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208
    参 考文献/213
    后 记/226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当代中国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
当代精神分析场论
(意)朱塞佩·奇维塔雷斯(Giuseppe Civitarese)
当代中国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
当代天体物理学导论(原书第二版)
(美)布拉德利 W.卡罗尔等著;姜碧沩等译
当代中国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总第32辑)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编
当代中国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
当代国家公务员制度:理论与实践(新编21世纪)
胡春艳
当代中国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
当代巴基斯坦研究 第1辑
宋志辉
当代中国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
当代恐怖主义犯罪防范与治理
李恒
当代中国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
当代中国乡村文化传播的多维视角
王鲁美 著
当代中国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
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空间研究 光明社科文库·文学与艺术
孔海龙
当代中国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8版·数字教材版)
李景治 罗天虹
当代中国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
当代公共政策研究路径:理论、议题与视角
(美)B.盖伊·彼得斯,(法)菲利普·齐图恩
当代中国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理论内核与实践路向
王玉梅 著
当代中国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二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方雷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