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的“诗与真”

文学史的“诗与真”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11
版次: 1
ISBN: 9787301232996
定价: 5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51页
字数: 48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26人买过
  •   《博雅文学论丛·文学史的“诗与真”: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校读论集》在校读文献的基础上,对茅盾、冰心、老舍、沈从文、胡风、卞之琳等作家的文学行为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进而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现代文学史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如冰心三四十年代的创作转型及其散文艺术的成熟,胡风派主观战斗精神的得失与左翼文学分歧之症结,沈从文现代时期一以贯之的爱欲情结在其创作中的不断变形及其40年代末的“疯与死”之原因,等等。这些从文献校读中生发出的新看法,或有助于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解志熙,1961年10月出生于甘肃环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先后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河南大学中文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著有《生的执著——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美的偏至——中国现代唯美一颓废主义文学思潮研究》《摩登与现代——中国现代文学的实存分析》《考文叙事录——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校读论丛》及《欲望的文学风旗——沈从文与张爱玲文学行为考论》等。 爱欲抒写的“诗与真”
    ——沈从文现代时期的文学行为叙论
    一部田园牧歌背后的爱欲隐衷:且从《边城》表里的“不凑巧”说起
    从“爱欲的压抑”到“情绪的体操”:沈从文的爱欲观与文学观之回溯
    从苦闷的“自叙传”到抒情的“爱欲传奇”:沈从文二三十年代创作的“变”与“转”
    理想的人性乐园和愉快的抒情美学:沈从文30年代乡土抒写的得与失
    “抽象的抒情”之底色和“最后的浪漫”之背后:沈从文40年代“新爱欲传奇”的“诗与真”
    “余响”费猜详:关于沈从文40年代末的“疯与死
    “诗与真”的纠结之归结:新的与旧的浪漫性之统一

    沈从文佚文废邮再拾
    废邮存底·致丁玲
    废邮存底·辛·第廿九号
    旱的来临
    读书随笔
    梦和呓
    文字
    敌与我
    新废邮存底·关于《长河》问题,答复一个生长于吕家坪的军官(残)
    新废邮存底·致莫千(残)
    给一个出国的朋友
    诗人节题词
    新书业和作家
    纪念诗人节

    遗文疑问待平章
    ——新发现的沈从文佚文废邮考略
    友谊与爱情的遗迹:沈从文致丁玲的信和给张兆和的情书
    爱国与爱欲的焦虑:沈从文抗战及40年代的佚文废邮

    沈从文佚文辑补
    人的重造——从重庆和昆明看到将来
    《(断虹)引言》附函
    一个理想的美术馆

    “最后一个浪漫派”的人文理想之重申
    ——沈从文佚文辑校札记
    从《立言画刊》上的《废邮存底补》说起
    《世界晨报》上的沈从文文章书简
    人的重造:“最后一个浪漫派”的人文理想之重申

    相濡以沫在战时
    ——现代文学互动行为及其意义例释
    相濡以沫在战时:沈从文给李健吾的慰问信及其他
    海上羁客有所思:李健吾对林徽因、沈从文的感怀
    临风寄意怀远人:柯灵组编《作家笔会》的苦心
    文人交往有深致:文学互动行为的文学史意义

    关于《春蚕》评价的通信
    ——从吴组缃和余连祥的分歧说起


    ……
    补遗与复原
    人与文的成熟
    惟其是脆嫩何必是讥嘲
    “献上我们的智与力”
    “风雨八年晦,贞邪一念明”
    卞之琳佚文佚简辑校录
    灵气雄心开新面
    胡风的问题及左翼的分歧之反思
    后记
  • 内容简介:
      《博雅文学论丛·文学史的“诗与真”: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校读论集》在校读文献的基础上,对茅盾、冰心、老舍、沈从文、胡风、卞之琳等作家的文学行为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进而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现代文学史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如冰心三四十年代的创作转型及其散文艺术的成熟,胡风派主观战斗精神的得失与左翼文学分歧之症结,沈从文现代时期一以贯之的爱欲情结在其创作中的不断变形及其40年代末的“疯与死”之原因,等等。这些从文献校读中生发出的新看法,或有助于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 作者简介:
      解志熙,1961年10月出生于甘肃环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先后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河南大学中文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著有《生的执著——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美的偏至——中国现代唯美一颓废主义文学思潮研究》《摩登与现代——中国现代文学的实存分析》《考文叙事录——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校读论丛》及《欲望的文学风旗——沈从文与张爱玲文学行为考论》等。
  • 目录:
    爱欲抒写的“诗与真”
    ——沈从文现代时期的文学行为叙论
    一部田园牧歌背后的爱欲隐衷:且从《边城》表里的“不凑巧”说起
    从“爱欲的压抑”到“情绪的体操”:沈从文的爱欲观与文学观之回溯
    从苦闷的“自叙传”到抒情的“爱欲传奇”:沈从文二三十年代创作的“变”与“转”
    理想的人性乐园和愉快的抒情美学:沈从文30年代乡土抒写的得与失
    “抽象的抒情”之底色和“最后的浪漫”之背后:沈从文40年代“新爱欲传奇”的“诗与真”
    “余响”费猜详:关于沈从文40年代末的“疯与死
    “诗与真”的纠结之归结:新的与旧的浪漫性之统一

    沈从文佚文废邮再拾
    废邮存底·致丁玲
    废邮存底·辛·第廿九号
    旱的来临
    读书随笔
    梦和呓
    文字
    敌与我
    新废邮存底·关于《长河》问题,答复一个生长于吕家坪的军官(残)
    新废邮存底·致莫千(残)
    给一个出国的朋友
    诗人节题词
    新书业和作家
    纪念诗人节

    遗文疑问待平章
    ——新发现的沈从文佚文废邮考略
    友谊与爱情的遗迹:沈从文致丁玲的信和给张兆和的情书
    爱国与爱欲的焦虑:沈从文抗战及40年代的佚文废邮

    沈从文佚文辑补
    人的重造——从重庆和昆明看到将来
    《(断虹)引言》附函
    一个理想的美术馆

    “最后一个浪漫派”的人文理想之重申
    ——沈从文佚文辑校札记
    从《立言画刊》上的《废邮存底补》说起
    《世界晨报》上的沈从文文章书简
    人的重造:“最后一个浪漫派”的人文理想之重申

    相濡以沫在战时
    ——现代文学互动行为及其意义例释
    相濡以沫在战时:沈从文给李健吾的慰问信及其他
    海上羁客有所思:李健吾对林徽因、沈从文的感怀
    临风寄意怀远人:柯灵组编《作家笔会》的苦心
    文人交往有深致:文学互动行为的文学史意义

    关于《春蚕》评价的通信
    ——从吴组缃和余连祥的分歧说起


    ……
    补遗与复原
    人与文的成熟
    惟其是脆嫩何必是讥嘲
    “献上我们的智与力”
    “风雨八年晦,贞邪一念明”
    卞之琳佚文佚简辑校录
    灵气雄心开新面
    胡风的问题及左翼的分歧之反思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文学史的“诗与真”
文学纪念碑 拜伦传:传记与传奇 以全面的视角探索拜伦复杂的一生 勾勒何为拜伦主义及其对欧洲的多维影响
(英)菲奥娜·麦卡锡 译者:董伊
文学史的“诗与真”
文学与恶
(法)乔治·巴塔耶 著,柏颖婷 译,陶听蝉 校
文学史的“诗与真”
文学的位置:挑战与博弈
张帆
文学史的“诗与真”
文学史与阅读史之间: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十五讲
赵普光
文学史的“诗与真”
文学概论讲义 大家学术文库 难得一见的老舍文学理论观著作 充分展现其作品中隐含的文学理念 研究老舍的案头材料
老舍
文学史的“诗与真”
文学研究与数学思想方法
陈大康
文学史的“诗与真”
文学海岸线.荒野特工1:护蜂行动(神秘岛)
著者:(英)珍妮弗·贝尔 绘者:(英)爱丽丝·利肯斯 译者:王扬
文学史的“诗与真”
文学文化学:文学研究的终结
金惠敏
文学史的“诗与真”
文学纪念碑 阅读《失乐园》:亚历山大讲座 一次客观而深入浅出的导读 研读弥尔顿《失乐园》的指路石
(英)海伦·加德纳
文学史的“诗与真”
文学海岸线.荒野特工(全3册)(神秘岛)
著者:(英)珍妮弗·贝尔 绘者:(英)爱丽丝·利肯斯 译者:王扬
文学史的“诗与真”
文学纪念碑 法国革命 女权主义先驱亲历现场而成的勇气之书 兼具史学与社会学的思辨
(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著,李博婷 译
文学史的“诗与真”
文学的一生:阿瑟·米勒自传(阿瑟·米勒作品系列)
阿瑟·米勒 著,蓝玲 林倍加 梁彦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