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

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07
版次: 1
ISBN: 9787301243022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1页
字数: 24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31人买过
  •   《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从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所突显出来的文学艺术合法性命题出发,认为自柏拉图以来,真理性一直被指认为文学艺术成为可能的精神本质。然而,无论是从这一命题的普适性上还是从真理这一概念使用的含混性上都不能令人信服地证明其为正当。《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将权力视角引入到对文学艺术合法性的研究。《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文学权力的概念,并结合资本的概念,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它的构成条件及其作用方式;第二部分,作者结合传播媒介的历史,考察了文学权力的历史演变,得出文学权力决定于文学作为符号资本在表征领域里所占据的比重的结论;第三部分集中讨论了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如何侵入到文学领域,并在何种层面上构成了文学的合法性危机。《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紧密结合文学与权力的关系,对文学合法性问题的历史与现实做出了深刻的剖析,在文学社会学层面上有较大的推进。   朱国华,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秘书长兼法人代表。2009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现任《文艺理论研究》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出版学术专著《权力的文化逻辑》《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乌合的思想》等,译著《海德格尔的政治存在论》,随笔集《兄弟在美国的日子》。 序一序二导言从权力的逻辑看艺术终结论一黑格尔的预言与求真意志二真理观的困境三权力视角的可能性四权力观的深度展开上篇 文学权力:一个社会学的阐明第一章 权力的逻辑:对文学神圣光晕的祛魅一人性的自恋:文学对权力观的拒斥二权力:资本与话语第二章 文学的文化资本(一):文学的叙事一福科:权力与话语二文学 叙事与符号权力第三章文学的文化资本(二):话语秩序中的位置一稀缺性:文学符号资本的构成条件二控制表征系统:文学符号资本的实现途径余论
    中篇 文学权力的历史演变第四章 传播媒介与文学观念第五章 口传时代的文学权力一口传文学:作为元叙事的符号权力二口传诗人的符号资本三智慧:口传文学的基本观念四口传文学:卡里斯玛型权力第六章 文字印刷时代的文学权力一文字的出场与元叙事的解体二书籍的稀缺性与文学话语的垄断地位三文学家与统治者的同谋(一):诗言志四文学家与统治者的同谋(二):摹仿说五传统性权力与话语霸权第七章 大众媒介时代的文学权力一大众媒介与文学的危机二艺术自主性的发明: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三合理性的权力与文学场的兴起四20世纪中国文学场与文学权力余论
    下篇 作为权力表意策略的文学第八章 权力对文学的作用方式第九章 政治权力与文学:区隔的逻辑一元权力的运作策略二文化等级秩序中的文学三文学的符号秩序(一):正统的文学四文学的符号秩序(二):异端的文学五政治权力与文学合法性第十章 经济权力与文学:文学场的符号斗争一文学场:切入点与解题策略二文学场:颠倒的经济三经济资本的暴政:文学的写作姿态四大众媒介的入侵与文学自主性的失守五驯服的文学:城头变幻主义旗六文学合法性的危机: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余论结束语 文学终结的权力症候
    附录附录一 文学与符号权力:对中唐古文运动的另一种解读一二三四五附录二大众文学的系谱一二三附录三电影:文学的终结者?一二三四五附录四认识与智识:跨语境视阈下的艺术终结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引用书目后记修订版后记
  • 内容简介:
      《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从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所突显出来的文学艺术合法性命题出发,认为自柏拉图以来,真理性一直被指认为文学艺术成为可能的精神本质。然而,无论是从这一命题的普适性上还是从真理这一概念使用的含混性上都不能令人信服地证明其为正当。《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将权力视角引入到对文学艺术合法性的研究。《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文学权力的概念,并结合资本的概念,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它的构成条件及其作用方式;第二部分,作者结合传播媒介的历史,考察了文学权力的历史演变,得出文学权力决定于文学作为符号资本在表征领域里所占据的比重的结论;第三部分集中讨论了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如何侵入到文学领域,并在何种层面上构成了文学的合法性危机。《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紧密结合文学与权力的关系,对文学合法性问题的历史与现实做出了深刻的剖析,在文学社会学层面上有较大的推进。
  • 作者简介:
      朱国华,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秘书长兼法人代表。2009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现任《文艺理论研究》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出版学术专著《权力的文化逻辑》《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乌合的思想》等,译著《海德格尔的政治存在论》,随笔集《兄弟在美国的日子》。
  • 目录:
    序一序二导言从权力的逻辑看艺术终结论一黑格尔的预言与求真意志二真理观的困境三权力视角的可能性四权力观的深度展开上篇 文学权力:一个社会学的阐明第一章 权力的逻辑:对文学神圣光晕的祛魅一人性的自恋:文学对权力观的拒斥二权力:资本与话语第二章 文学的文化资本(一):文学的叙事一福科:权力与话语二文学 叙事与符号权力第三章文学的文化资本(二):话语秩序中的位置一稀缺性:文学符号资本的构成条件二控制表征系统:文学符号资本的实现途径余论
    中篇 文学权力的历史演变第四章 传播媒介与文学观念第五章 口传时代的文学权力一口传文学:作为元叙事的符号权力二口传诗人的符号资本三智慧:口传文学的基本观念四口传文学:卡里斯玛型权力第六章 文字印刷时代的文学权力一文字的出场与元叙事的解体二书籍的稀缺性与文学话语的垄断地位三文学家与统治者的同谋(一):诗言志四文学家与统治者的同谋(二):摹仿说五传统性权力与话语霸权第七章 大众媒介时代的文学权力一大众媒介与文学的危机二艺术自主性的发明: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三合理性的权力与文学场的兴起四20世纪中国文学场与文学权力余论
    下篇 作为权力表意策略的文学第八章 权力对文学的作用方式第九章 政治权力与文学:区隔的逻辑一元权力的运作策略二文化等级秩序中的文学三文学的符号秩序(一):正统的文学四文学的符号秩序(二):异端的文学五政治权力与文学合法性第十章 经济权力与文学:文学场的符号斗争一文学场:切入点与解题策略二文学场:颠倒的经济三经济资本的暴政:文学的写作姿态四大众媒介的入侵与文学自主性的失守五驯服的文学:城头变幻主义旗六文学合法性的危机: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余论结束语 文学终结的权力症候
    附录附录一 文学与符号权力:对中唐古文运动的另一种解读一二三四五附录二大众文学的系谱一二三附录三电影:文学的终结者?一二三四五附录四认识与智识:跨语境视阈下的艺术终结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引用书目后记修订版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
博雅:中西之间——武汉大学基础通识课优秀论文集(自然卷)
桑建平 主编
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
博雅经典阅读文丛·国富论
[英]斯密 著;贯丽丽 译
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
博雅汉语读写中级冲刺篇I
杨德峰、成宁 著
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
博雅汉语听说·高级飞翔篇Ⅲ
刘立新、雷雯、池玮敏 著
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
博雅汉语 初级起步篇I(第三版)博雅国际汉语精品教材
李晓琪 主编, 任雪梅,徐晶凝 编著
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
博雅英语写作教程(3)
吴松江、陈琳、周春秀 编
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
博雅汉语.高级飞翔篇III(第2版)
金舒年;陈莉
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
博雅英语听说教程(4)
吴松江、陈琳、王冰、肖传芬 编
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
博雅英语阅读教程(2)
吴松江、陈琳、洪梅、陈君、陈颖 编
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
博雅经典阅读文丛君主论
[意]马基雅维利 著;李静 译
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
博雅:中西之间——武汉大学基础通识课优秀论文集(人文卷)
李建中 主编
博雅文学论丛·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
博雅英语写作教程(2)
吴松江、陈琳、周春秀、黄翠芬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