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

佛教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6-01
版次: 1
ISBN: 9787214041364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24页
字数: 5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宗教
639人买过
  •   《佛教史》是一部佛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佛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佛教产生前的古印度社会状况,止于近现代佛教在西方的流传和影响。所记内容按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南传佛教、北传佛教(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展开,广泛涉及各教派和宗派的教义、经籍、人物、僧制、僧职等等,同时兼及佛教的节日、礼俗、典故、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佛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佛教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重大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第一章佛教的起源与早期的发展(前6—前1世纪)
    第一节佛教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释迦牟尼与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早期佛教的分派
    第四节佛教对质外传播与早期佛教经典

    第二章佛教大乘和小乘的确立(公元前1世纪—3世纪)
    第一节大乘思想的酝酿和形成
    一、案达罗王朝与斯里兰卡的大乘思潮
    二、大乘佛教在西域的兴起
    第二节犍陀罗和迦湿弥罗的佛教及说一切有部
    一、犍陀罗和罽宾的佛教一般
    二、说一切有部的哲学体系
    第三节天竺佛教和龙树提婆的大乘中观学
    一天竺佛教概况
    二、《般若经》类及其思想特点
    三、龙树与提婆
    四、中观思想的基础结构
    第四节大乘佛教的一般特征及其与小乘的对立
    一、大小乘的称谓
    二、大乘经典及其基本特点
    第五节佛教向中国内地的传播与初传期的中国佛教
    一、佛救向中国内地的传播
    二、佛教向交州的传播
    三、初传期的佛教译著

    第三章佛教的黄金时代(上)(公元4—6世纪)
    第一节印度的笈多王朝和佛教的发展
    一、印度社会与文化概况
    二、北印佛教
    三、中印和东印佛教
    四、斯里兰卡佛教
    五、南洋群岛诸古国佛
    六、厨宾(迦湿弥罗)佛教
    七、扶南佛教
    第二节印度小乘的新发展
    一、经部与《成实论》
    二、新有部与《俱舍论》
    三、正量部的发展
    第三节大乘佛经的续出与瑜伽行派的确立
    一、华严经类
    二、大集经类
    三、大涅槃经类
    四、胜矍经类
    五、唯识诸经
    六、瑜伽行派及其始祖弥勒
    七、无著与世亲
    八、无著与世亲的著作及其传承
    九、唯识古学
    十、唯识今学
    十一、量论与因明

    第四章佛教的黄金时代(4—6世纪)(下)
    第四节佛教在中国魏晋南北朝的急剧发展
    一、魏晋南北朝历史概况
    二、魏晋南北朝佛教的流传
    (一)三国、西晋佛教
    (二)东晋、十六国佛教
    (三)东晋佛教
    1.佛教概貌
    2.般若学的盛行和六家七宗
    3.慧远的庐山僧团
    (四)南北朝佛教
    1.佛教与政治
    2.佛教续传与西行求法,中国佛教与域外佛教的联系
    3.佛经翻译
    4.南北朝的多种佛教师说
    三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涉
    (一)南方的儒释道论战
    (二)北朝的三教斗争与排佛运动
    (三)本时期的中国著述

    第五章佛教中心的转移(7-10世纪)(上)
    第一节印度佛教的经院化和密教化
    一、7-10世纪的天竺社会
    二、印度及其邻国佛教变化大势
    三、佛教理论的经院化和大乘两派
    四、佛教的密教化
    第二节隋唐五代佛教的昌盛与发展
    一、概述
    二、隋代佛教
    (一)佛教宗派的形成
    (二)天台宗的创立及其教义
    (三)三论宗的思想体系
    (四)三阶教概述

    第六章佛教中心的转移(7一10世纪)(下)
    三、唐代佛教
    (一)唐王朝与佛教
    (二)唐代的寺院经济
    (三)玄奘与法相宗
    第七章朝鲜佛教和日本佛教的建立(7—11世纪)
    第八章藏传佛教的再兴及其向国内外的传播(11—18世纪)
    第九章佛教的消长变化和多元化发展(11世纪—)(上)
    第十章佛教的消长变化和多元化发展(11世纪—)(下)
    第十一章佛教在西方的流传和影响
    附录
    后记
    新版后记
  • 内容简介:
      《佛教史》是一部佛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佛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佛教产生前的古印度社会状况,止于近现代佛教在西方的流传和影响。所记内容按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南传佛教、北传佛教(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展开,广泛涉及各教派和宗派的教义、经籍、人物、僧制、僧职等等,同时兼及佛教的节日、礼俗、典故、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佛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佛教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重大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 目录:
    第一章佛教的起源与早期的发展(前6—前1世纪)
    第一节佛教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释迦牟尼与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早期佛教的分派
    第四节佛教对质外传播与早期佛教经典

    第二章佛教大乘和小乘的确立(公元前1世纪—3世纪)
    第一节大乘思想的酝酿和形成
    一、案达罗王朝与斯里兰卡的大乘思潮
    二、大乘佛教在西域的兴起
    第二节犍陀罗和迦湿弥罗的佛教及说一切有部
    一、犍陀罗和罽宾的佛教一般
    二、说一切有部的哲学体系
    第三节天竺佛教和龙树提婆的大乘中观学
    一天竺佛教概况
    二、《般若经》类及其思想特点
    三、龙树与提婆
    四、中观思想的基础结构
    第四节大乘佛教的一般特征及其与小乘的对立
    一、大小乘的称谓
    二、大乘经典及其基本特点
    第五节佛教向中国内地的传播与初传期的中国佛教
    一、佛救向中国内地的传播
    二、佛教向交州的传播
    三、初传期的佛教译著

    第三章佛教的黄金时代(上)(公元4—6世纪)
    第一节印度的笈多王朝和佛教的发展
    一、印度社会与文化概况
    二、北印佛教
    三、中印和东印佛教
    四、斯里兰卡佛教
    五、南洋群岛诸古国佛
    六、厨宾(迦湿弥罗)佛教
    七、扶南佛教
    第二节印度小乘的新发展
    一、经部与《成实论》
    二、新有部与《俱舍论》
    三、正量部的发展
    第三节大乘佛经的续出与瑜伽行派的确立
    一、华严经类
    二、大集经类
    三、大涅槃经类
    四、胜矍经类
    五、唯识诸经
    六、瑜伽行派及其始祖弥勒
    七、无著与世亲
    八、无著与世亲的著作及其传承
    九、唯识古学
    十、唯识今学
    十一、量论与因明

    第四章佛教的黄金时代(4—6世纪)(下)
    第四节佛教在中国魏晋南北朝的急剧发展
    一、魏晋南北朝历史概况
    二、魏晋南北朝佛教的流传
    (一)三国、西晋佛教
    (二)东晋、十六国佛教
    (三)东晋佛教
    1.佛教概貌
    2.般若学的盛行和六家七宗
    3.慧远的庐山僧团
    (四)南北朝佛教
    1.佛教与政治
    2.佛教续传与西行求法,中国佛教与域外佛教的联系
    3.佛经翻译
    4.南北朝的多种佛教师说
    三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涉
    (一)南方的儒释道论战
    (二)北朝的三教斗争与排佛运动
    (三)本时期的中国著述

    第五章佛教中心的转移(7-10世纪)(上)
    第一节印度佛教的经院化和密教化
    一、7-10世纪的天竺社会
    二、印度及其邻国佛教变化大势
    三、佛教理论的经院化和大乘两派
    四、佛教的密教化
    第二节隋唐五代佛教的昌盛与发展
    一、概述
    二、隋代佛教
    (一)佛教宗派的形成
    (二)天台宗的创立及其教义
    (三)三论宗的思想体系
    (四)三阶教概述

    第六章佛教中心的转移(7一10世纪)(下)
    三、唐代佛教
    (一)唐王朝与佛教
    (二)唐代的寺院经济
    (三)玄奘与法相宗
    第七章朝鲜佛教和日本佛教的建立(7—11世纪)
    第八章藏传佛教的再兴及其向国内外的传播(11—18世纪)
    第九章佛教的消长变化和多元化发展(11世纪—)(上)
    第十章佛教的消长变化和多元化发展(11世纪—)(下)
    第十一章佛教在西方的流传和影响
    附录
    后记
    新版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佛教史
道教史
卿希泰、唐大潮 著;任继愈 编
佛教史
伊斯兰教史
金宜久、任继愈 著
佛教史
基督教史
王美秀 著;段琦、文庸、任继愈 编
佛教史
基督教史
王美秀、段琦、文庸、乐峰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佛教史
佛教义学研究(第3辑)
周贵华 编
佛教史
佛教格义研究
唐嘉 著
佛教史
佛教与民俗(第3辑)/佛教中国化研究系列/普贤文库
段玉明 编
佛教史
佛教史六讲(“教育援青”人文学科基础建设系列)
王邦维
佛教史
佛教文化十八讲
孙英刚
佛教史
佛教义学(基于佛教本位的学问)
周贵华 著
佛教史
佛教文化研究(第七辑)
洪修平 著
佛教史
佛教与宋代笔记小说
李华云
佛教史
佛教圣地文化巡礼(精)
宸韧祦 编
佛教史
佛教影响下的敦煌文学(敦煌研究院学术文库)
王志鹏 著
佛教史
佛教经典释义(共2册)
翟艳春、张庆华 译
佛教史
佛教文化与人文关怀
吴小丽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佛教史
安般守意经
杜继文 著
佛教史
科学与无神论文集(学部委员专题文集)
杜继文 著
佛教史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
杜继文 著
佛教史
中国佛教的多民族性与诸宗派的个性
杜继文 著
佛教史
佛教史
杜继文 编
佛教史
中国禅宗通史
杜继文、魏道儒 著
佛教史
中国禅宗通史
杜继文、魏道儒 著
佛教史
佛教小辞典(修订版)
杜继文、黄明信 编
佛教史
中国佛教学者文集: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化
杜继文 著
佛教史
中国禅宗通史
杜继文;魏道儒
佛教史
佛教史
杜继文 主编;业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