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美辞”关联考论:比较语义学试案/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中日“美辞”关联考论:比较语义学试案/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9-09
版次: 1
ISBN: 9787519452643
定价: 9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9页
分类: 文学
17人买过
  •   《中日“美辞”关联考论:比较语义学试案/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研究的是对事物加以审美评价的用词,认为一些“美辞”经长期反复使用就会成为“审美概念”。全书在中日古代美学与文论文献中提炼选取了十八组美辞,包括“文““道”“心”“气”“诚”“情·人情”“理·理窟”“慰”“幽玄”“物哀·感物”“物纷”“寂”“侘”“俳谐”“意气”“风姿·风体·风情”“调·韵”等,运用“比较语义学”方法,以“考”(文献学上的考据、考证)为基础,以“论”(理论分析与建构)为旨归,揭示中日“美辞”在各层面上的复杂关联与民族特性,并有助于建构作为区域美学的“东亚美学”和“东方美学”,也为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之一的“比较语义学”提供了一个研究实践上的尝试性案例(试案)。   王向远,生于1962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师大东方学研究中心主任,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已发表论文260余篇,著书20余种计600万字,译作20册约400万字。著作结集有《王向远著作集》全10卷(2007年),论文结集有《王向远教授学术论文选集》全10卷(2017年)。
      治学成果为“七史五论三学”。“七史”即《东方文学史通论》《东方文学译介研究史》《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日本文学汉译史》《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研究的学术史》《“笔部队”及日本侵华文化史》,皆为填补空白的首部史著;“五论”即《日本右翼历史观驳论》《翻译文学导论》《比较文学学科论》《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中日“美辞”关联考论》,提出了一系列新见新论;“三学”即《宏观比较文学》《译文学》《东方学》(即出),建构了三个学科范型与理论体系。 绪论
    一、比较文学与“比较语义学”
    二、比较语义学与中日古代文论范畴考论
    三、“美辞”与中日“美辞”关联考论

    第一章 中日“文”辨
    ——中日“文”“文论”范畴的成立与构造
    一、哲学意义上的“文”
    二、文学意义上的“文”
    三、“文”“论文”与“文论”

    第二章 “道”通为一
    ——日本古代文论中的“道”、“艺道”与中国之“道”
    一、具象与抽象的“道”
    二、“道”与“艺道”
    三、“艺道”与“佛道”“神道”

    第三章 “心”照神交
    ——日本古代文论中的“心”范畴与中国之“心”
    一、中日之“心”的关联
    二、“心”与“人心”,“心”与“词”
    三、“歌心”
    四、“有心”与“无心”

    第四章 “气”之清浊
    ——中日古代文学与文论中的“气”
    一、中国之“气”“氯”与日本之“氖”
    二、日本古代语言文学中的“气”
    三、日本古代文论中的“气”

    第五章 修辞立“诚”
    ——日本古代文论的“诚”范畴及中国之“诚”
    一、“诚”的早期形态:“实”与“真”
    二、俳论中“诚”范畴的确立与“风雅之诚”论
    三、日本之“诚”与中国之“诚”

    第六章 “情”见乎辞
    ——作为中日古代文论中的“情”和“人情”
    一、日语的“情け”与汉语的“情”
    二、“人情”概念与日本文论中的“人情主义”
    三、中日“情”与“人情”范畴的复杂性与单纯性

    第七章 “理”与“理窟”
    ——日本的“理”论、“理窟”论与中国之“理”
    一、汉语的“理”与日语的“理”(ことゎり)
    二、中日两国哲学思想史上的“理”
    三、日本文论对“理”“义理”的排斥及“理窟”说

    第八章 以“慰”为事
    ——日本的“慰”论与中国文论的文学功能论
    一、“慰”的发现与日本文学功能论
    二、日本古代文论史上的“慰”及“慰”论
    三、“慰”论的确立及对中国载道教化论的批判
    四、“慰”论与中国“娱”“寄”的关联

    第九章 “幽玄”之境
    ——日本文论范畴“幽玄”语源语义考论
    一、“幽玄”概念的成立
    二、“幽玄”的功能
    三、“幽玄”的构造特征
    四、日本文学与“幽玄”之美

    第十章 审美之“哀”
    ——“哀”“物哀”“知物哀”的形成流变与语义分析
    一、“哀”
    二、“物哀”
    三、“知物哀”

    第十一章 “物哀”感物
    ——本居宣长的“物哀论”及与中国之关联
    一、本居宣长对“物哀”的阐发
    二、“物哀”论与宣长的中日诗歌比较
    三、“物哀”论与“汉意”的去除
    四、“物哀”与中国文论及世界文论的相关范畴

    第十二章 原态“物纷”
    ——从“源学”用语到美学概念
    一、《源氏物语》与“物纷”
    二、“物纷”:讽谕与“以物讽谕”
    三、“物纷”与“物哀”
    四、荻原广道的“物纷”论
    五、“物纷”论的价值与意义

    第十三章 风雅之“寂”
    ——日本俳谐美学中的“寂”范畴与中国文化
    一、“寂”的三个层面:“寂声”“寂色”“寂心”
    二、“寂心”的四对范畴:虚实、雅俗、老少、不易与流行
    三、“寂”与“枝折”(しねり)
    四、“寂”的理论构造

    第十四章 宅人之“侘”
    ——日本的“侘”“侘茶”与“侘寂”的美学
    一、“侘”(わび):孤独凄凉的心态与生态
    二、从“わ扣び”到“侘”:“人在宅中”之意与“屋人”解
    三、“侘茶”之“侘”是人问和谐相处的伦理学与诗意栖居的美学

    第十五章 喜感“俳谐”
    ——日本文论的“俳谐”及“狂”范畴与中国的“俳谐”
    一、表达喜感的固有词汇“哦可嘻”
    二、来自汉语的“俳谐”及其次级概念“狂”“滑稽”
    三、中日“俳谐”观念的关联与差异

    第十六章 “意气”风发
    ——日本古代美学范畴“意气”语义流变考论
    一、“色道”与身体审美
    二、“通”与“粹”
    三、作为核心概念的“意气”
    四、“意气”的内涵与外延
    五、意气的组织构造
    六、“意气”之于传统和现代

    第十七章 姿清风正
    ——“风·体·姿”“风姿·风体·风情”论及与中国文论之关联
    一、和歌论中的“样”“体”“姿”
    二、连歌论、俳谐论中的“风姿”与“风情”“风体”
    三、世阿弥的“风”及“风姿”“风体”论

    第十八章 诗韵歌调
    ——和歌的“调”论与汉诗的“韵”论
    一、套用汉诗而形成的“韵”论及“歌病”论
    二、对和歌之“调”的理论探索
    三、香川景树“歌调”论的完成
    参考书目举要
    本书各章初出一览表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日“美辞”关联考论:比较语义学试案/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研究的是对事物加以审美评价的用词,认为一些“美辞”经长期反复使用就会成为“审美概念”。全书在中日古代美学与文论文献中提炼选取了十八组美辞,包括“文““道”“心”“气”“诚”“情·人情”“理·理窟”“慰”“幽玄”“物哀·感物”“物纷”“寂”“侘”“俳谐”“意气”“风姿·风体·风情”“调·韵”等,运用“比较语义学”方法,以“考”(文献学上的考据、考证)为基础,以“论”(理论分析与建构)为旨归,揭示中日“美辞”在各层面上的复杂关联与民族特性,并有助于建构作为区域美学的“东亚美学”和“东方美学”,也为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之一的“比较语义学”提供了一个研究实践上的尝试性案例(试案)。
  • 作者简介:
      王向远,生于1962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师大东方学研究中心主任,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已发表论文260余篇,著书20余种计600万字,译作20册约400万字。著作结集有《王向远著作集》全10卷(2007年),论文结集有《王向远教授学术论文选集》全10卷(2017年)。
      治学成果为“七史五论三学”。“七史”即《东方文学史通论》《东方文学译介研究史》《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日本文学汉译史》《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研究的学术史》《“笔部队”及日本侵华文化史》,皆为填补空白的首部史著;“五论”即《日本右翼历史观驳论》《翻译文学导论》《比较文学学科论》《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中日“美辞”关联考论》,提出了一系列新见新论;“三学”即《宏观比较文学》《译文学》《东方学》(即出),建构了三个学科范型与理论体系。
  • 目录:
    绪论
    一、比较文学与“比较语义学”
    二、比较语义学与中日古代文论范畴考论
    三、“美辞”与中日“美辞”关联考论

    第一章 中日“文”辨
    ——中日“文”“文论”范畴的成立与构造
    一、哲学意义上的“文”
    二、文学意义上的“文”
    三、“文”“论文”与“文论”

    第二章 “道”通为一
    ——日本古代文论中的“道”、“艺道”与中国之“道”
    一、具象与抽象的“道”
    二、“道”与“艺道”
    三、“艺道”与“佛道”“神道”

    第三章 “心”照神交
    ——日本古代文论中的“心”范畴与中国之“心”
    一、中日之“心”的关联
    二、“心”与“人心”,“心”与“词”
    三、“歌心”
    四、“有心”与“无心”

    第四章 “气”之清浊
    ——中日古代文学与文论中的“气”
    一、中国之“气”“氯”与日本之“氖”
    二、日本古代语言文学中的“气”
    三、日本古代文论中的“气”

    第五章 修辞立“诚”
    ——日本古代文论的“诚”范畴及中国之“诚”
    一、“诚”的早期形态:“实”与“真”
    二、俳论中“诚”范畴的确立与“风雅之诚”论
    三、日本之“诚”与中国之“诚”

    第六章 “情”见乎辞
    ——作为中日古代文论中的“情”和“人情”
    一、日语的“情け”与汉语的“情”
    二、“人情”概念与日本文论中的“人情主义”
    三、中日“情”与“人情”范畴的复杂性与单纯性

    第七章 “理”与“理窟”
    ——日本的“理”论、“理窟”论与中国之“理”
    一、汉语的“理”与日语的“理”(ことゎり)
    二、中日两国哲学思想史上的“理”
    三、日本文论对“理”“义理”的排斥及“理窟”说

    第八章 以“慰”为事
    ——日本的“慰”论与中国文论的文学功能论
    一、“慰”的发现与日本文学功能论
    二、日本古代文论史上的“慰”及“慰”论
    三、“慰”论的确立及对中国载道教化论的批判
    四、“慰”论与中国“娱”“寄”的关联

    第九章 “幽玄”之境
    ——日本文论范畴“幽玄”语源语义考论
    一、“幽玄”概念的成立
    二、“幽玄”的功能
    三、“幽玄”的构造特征
    四、日本文学与“幽玄”之美

    第十章 审美之“哀”
    ——“哀”“物哀”“知物哀”的形成流变与语义分析
    一、“哀”
    二、“物哀”
    三、“知物哀”

    第十一章 “物哀”感物
    ——本居宣长的“物哀论”及与中国之关联
    一、本居宣长对“物哀”的阐发
    二、“物哀”论与宣长的中日诗歌比较
    三、“物哀”论与“汉意”的去除
    四、“物哀”与中国文论及世界文论的相关范畴

    第十二章 原态“物纷”
    ——从“源学”用语到美学概念
    一、《源氏物语》与“物纷”
    二、“物纷”:讽谕与“以物讽谕”
    三、“物纷”与“物哀”
    四、荻原广道的“物纷”论
    五、“物纷”论的价值与意义

    第十三章 风雅之“寂”
    ——日本俳谐美学中的“寂”范畴与中国文化
    一、“寂”的三个层面:“寂声”“寂色”“寂心”
    二、“寂心”的四对范畴:虚实、雅俗、老少、不易与流行
    三、“寂”与“枝折”(しねり)
    四、“寂”的理论构造

    第十四章 宅人之“侘”
    ——日本的“侘”“侘茶”与“侘寂”的美学
    一、“侘”(わび):孤独凄凉的心态与生态
    二、从“わ扣び”到“侘”:“人在宅中”之意与“屋人”解
    三、“侘茶”之“侘”是人问和谐相处的伦理学与诗意栖居的美学

    第十五章 喜感“俳谐”
    ——日本文论的“俳谐”及“狂”范畴与中国的“俳谐”
    一、表达喜感的固有词汇“哦可嘻”
    二、来自汉语的“俳谐”及其次级概念“狂”“滑稽”
    三、中日“俳谐”观念的关联与差异

    第十六章 “意气”风发
    ——日本古代美学范畴“意气”语义流变考论
    一、“色道”与身体审美
    二、“通”与“粹”
    三、作为核心概念的“意气”
    四、“意气”的内涵与外延
    五、意气的组织构造
    六、“意气”之于传统和现代

    第十七章 姿清风正
    ——“风·体·姿”“风姿·风体·风情”论及与中国文论之关联
    一、和歌论中的“样”“体”“姿”
    二、连歌论、俳谐论中的“风姿”与“风情”“风体”
    三、世阿弥的“风”及“风姿”“风体”论

    第十八章 诗韵歌调
    ——和歌的“调”论与汉诗的“韵”论
    一、套用汉诗而形成的“韵”论及“歌病”论
    二、对和歌之“调”的理论探索
    三、香川景树“歌调”论的完成
    参考书目举要
    本书各章初出一览表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日“美辞”关联考论:比较语义学试案/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中日建筑意象差异比较研究
刘灵芝
中日“美辞”关联考论:比较语义学试案/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中日古典文学关系十六讲
郭雪妮 著
中日“美辞”关联考论:比较语义学试案/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中日汉字词比较研究
何华珍
中日“美辞”关联考论:比较语义学试案/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中日手工艺文化保护及传承经验比较研究
钟朝芳
中日“美辞”关联考论:比较语义学试案/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中日史学史脞论
李军 著
中日“美辞”关联考论:比较语义学试案/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中日外交史·缅甸纪略
陈博文、[清]冯光熊 撰
中日“美辞”关联考论:比较语义学试案/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中日比较文学视域下的尾崎红叶文学研究
张秀强
中日“美辞”关联考论:比较语义学试案/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中日战争(全七册)
中国史学会 著;中国史学会 编
中日“美辞”关联考论:比较语义学试案/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中日银行业对外开放比较研究
倪东明
中日“美辞”关联考论:比较语义学试案/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中日汉籍关系论考(精)/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
葛继勇 著
中日“美辞”关联考论:比较语义学试案/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中日否定与否定极性副词的研究
葛金龙
中日“美辞”关联考论:比较语义学试案/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中日佛教书法交流研究
纯一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