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03
版次: 1
ISBN: 9787301280447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22页
字数: 336千字
分类: 文学
66人买过
  •   六朝隋唐是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将诗律考察与史实考证相结合,首先对永明声律说形成过程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细致考辨,纠正了学界的一些偏误,又集中考察了五言诗单句律化的重要阶段--大同句律的产生背景及五言诗单句韵律结构的变化轨迹。其次,《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在唐诗体式的溯源和辨析方面,也颇多创获。如从诗歌艺术风貌和格律特征两方面阐释了唐代"齐梁体"诗的内涵,从体格律等方面比较了唐代"齐梁体"与齐梁"永明体"之异同;探讨了唐代诗体观念的变化与政治风气迁移之关系;以日藏旧抄本《白氏文集》为中心,辨析了唐代"古体诗""古调诗""新乐府""格诗"等诗体概念。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是作者所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诗歌声律数据库的建立及中近古时期诗歌律化过程研究"(批准号:04BZW022,已结项,鉴定等级:优秀)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唐诗体格律问题研究"(批准号:13YJA751010,在研)的研究成果,体现了目前六朝声律和唐代诗体研究的新突破。   杜晓勤,男,1967年生,江苏如皋人。199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杜晓勤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北京 

     

     

    内容提要 

    六朝诗律和唐诗体式研究是学界最近的热点和难点,作者沉潜此领域二十余年,本书即为其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思考的结晶。 

    本书首先对五言诗律形成和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作实证性的考据和辨析,厘清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流行观点,指出永明声病说与吴声西曲的流行没有直接的关系,齐梁人并非“四声说”的首创者,梁大同年间诗律的显著发展与当时五言诗单句韵律结构变化之间关系密切,论证细密,观点新警。其次,本书还对唐代诗歌的体格律问题作了比较全面而专深的探讨,如抓住“齐梁体”在唐代诗体涵义的演变,考察了“齐梁体”与“永明体”、“格诗”、“吴体”之间的体式异同,深入分析了开成年间“齐梁体”流行的政治文化因素。再次,本书还结合日藏汉籍还原唐本《白氏文集》的编撰旧貌,研究唐人编撰文集时的诗体分类观念,辨析了白居易、元稹等人所用“古体”、“古调诗”、“讽谕诗”、“新乐府”、“格诗”、“半格诗”等概念的确切内涵,材料赡富,逻辑谨严,观点新颖,结论信实。本书最后还介绍了作者本人主持研制的计算机辅助研究工具软件“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的,该系统技术先进,功能实用,也具有很高的学术应用价值。 

    总之,本书无论是在具体问题的考辨方面,还是在方法论的思考方面、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方面,都对本学科的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体现了目前中国古代诗歌体格律研究的新方向。 

     

    目录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目录 

     

     

    序葛晓音(1) 

     

    绪论(1) 

     

    一五言诗律化问题的研究现状(2) 

     

    二唐诗体式研究的现状(14) 

     

    三本课题研究可完善和推进之处(27) 

     

    四本书的主要思路和研究内容(33) 

     

    上编六朝诗律史诸问题考辨 

     

    第一章沈约所赏魏晋五言诗的诗律标准(42) 

     

    一永明诗律与近体诗律之异同(42) 

     

    二沈约所赏魏晋诸作的诗律情况(47) 

     

    三结语(55) 

     

    第二章吴声西曲与永明诗律形成之关系(57) 

     

    一吴声西曲的诗律分析(58) 

     

    二晋宋齐五言四句诗的诗律分析(66) 

     

    三晋宋齐五言四句诗与永明诗律之关系(71) 

     

    四小结(81) 

     

    第三章“王斌首创四声说”辨误(84) 

     

    一相关研究观点分歧之检讨(84) 

     

    二王斌、王份、王彬关系辨(87) 

     

    三《四声论》作者考(93) 

     

    四结语(98) 

     

    第四章大同句律形成过程及与五言诗 

     

    单句韵律结构变化之关系(99) 

     

    一由二五异声到二四异声:五言诗单句 

     

    律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101) 

     

    二汉代五言诗单句韵律结构的 

     

    常见类型及分布情况(105) 

     

    三谢灵运诗句式分布情况及与韵律特点之关系(109) 

     

    四永明三大诗人对单句韵律结构的不同趣尚(116) 

     

    五大同句律产生的创作背景(121) 

     

    六五言诗单句律化进程与表意功 

    能发展的关联性(126) 

     

    附录(132) 

     

    中编唐代“齐梁体”诗考论 

     

    第一章盛唐“齐梁体”诗及相关问题(154) 

     

    一岑参“效齐梁体”诗的格律特征(154) 

     

    二“齐梁调诗”与“齐梁调声”(161) 

     

    三“吴体”非“齐梁体”辨(167) 

     

    四结语(180) 

     

    第二章唐开成年间齐梁格诗考论(183) 

     

    一白居易、刘禹锡所作“齐梁体”诗的体格特点(183) 

     

    二白集中“格诗”与“齐梁格诗”之关系(189) 

     

    三开成试诗变体之诗律学考察(198) 

     

    四开成年间“齐梁格诗”兴盛之原因(203) 

     

    第三章唐开成试诗变体与文宗朝党争之关系(207) 

     

    一牛李党争及其文学观(207) 

     

    二牛李党争对省试诗体格之影响(216) 

     

    三开成试诗变体的诗学意义(226) 

     

    四开成试诗改依“齐梁体格”之原因(233) 

     

    五结语(236) 

     

    第四章晚唐五代“齐梁体”诗歌的体格特征(237) 

     

    一晚唐五代“齐梁体”诗的题材内容(237) 

     

    二晚唐五代“齐梁体”诗的诗律特点(239) 

     

    三《才调集》所选温庭筠“齐梁体”诗的体格特征(250) 

     

    附录(258) 

     

    下编唐集诗体分类研究 

     

    ——以《白氏文集》为考察中心 

    第一章从日藏旧抄本考《白氏文集·前集》 

    的编撰体例(268) 

     

    一日藏白集旧抄本的文献价值(269) 

     

    二日藏旧抄本与白集刊本编次形式之差异(276) 

     

    三《白氏文集·前集》前十二卷卷首旧貌之还原(280) 

     

    第二章《白氏文集》“古体”与“古调诗”之关系(284) 

     

    一《白氏文集》中“古体”与 

    “古调诗”的编次问题(284) 

     

    二梁陈隋唐人对“古体”、“古调诗” 

    诗体涵义之理解(289) 

     

    三《白集》“古体”概念与元稹诗体分 

    类观念之关系(294) 

     

    第三章《秦中吟》非“新乐府”考论 

     

    ——兼论白居易新乐府诗的体式特征和 

    后人之误解(302) 

     

    一从白集旧抄本编撰体例看《秦中吟》 

    与新乐府之关系(303) 

     

    二《秦中吟》与新乐府篇制写法之异(307) 

     

    三郭茂倩对元白“新乐府”概念的借用与引申(316) 

     

    四唐宋元明人对“古调诗”与乐府诗之别的认识(322) 

     

    五清人对《秦中吟》诗体的误判(326) 

     

    六现当代学者对中唐“新乐府” 

    创作活动的主观误读(336) 

     

    七综论(346) 

     

    附录(351) 

     

    附编“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 

     

    的研发过程和学术价值 

    第一章“中国古代诗歌声律分析系统” 

     

    开发缘起和研制过程(356) 

     

    一软件开发缘起(356) 

     

    二“中国中上古汉字音韵数据库”的建立(358) 

     

    三“中国古典诗歌文本数据库”的建立(361) 

     

    四“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的研制(362) 

     

    第二章“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的学术功能(366) 

     

    一先秦两汉诗歌的声律分析(366) 

     

    二魏晋南北朝诗歌声律分析(367) 

     

    三唐五代近体诗声律分析(379) 

     

    第三章“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 

     

    的独特创新和使用技巧(385) 

     

    参考文献(387) 

     

    后记(407)
  • 内容简介:
      六朝隋唐是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将诗律考察与史实考证相结合,首先对永明声律说形成过程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细致考辨,纠正了学界的一些偏误,又集中考察了五言诗单句律化的重要阶段--大同句律的产生背景及五言诗单句韵律结构的变化轨迹。其次,《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在唐诗体式的溯源和辨析方面,也颇多创获。如从诗歌艺术风貌和格律特征两方面阐释了唐代"齐梁体"诗的内涵,从体格律等方面比较了唐代"齐梁体"与齐梁"永明体"之异同;探讨了唐代诗体观念的变化与政治风气迁移之关系;以日藏旧抄本《白氏文集》为中心,辨析了唐代"古体诗""古调诗""新乐府""格诗"等诗体概念。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是作者所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诗歌声律数据库的建立及中近古时期诗歌律化过程研究"(批准号:04BZW022,已结项,鉴定等级:优秀)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唐诗体格律问题研究"(批准号:13YJA751010,在研)的研究成果,体现了目前六朝声律和唐代诗体研究的新突破。
  • 作者简介:
      杜晓勤,男,1967年生,江苏如皋人。199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
  • 目录: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杜晓勤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北京 

     

     

    内容提要 

    六朝诗律和唐诗体式研究是学界最近的热点和难点,作者沉潜此领域二十余年,本书即为其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思考的结晶。 

    本书首先对五言诗律形成和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作实证性的考据和辨析,厘清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流行观点,指出永明声病说与吴声西曲的流行没有直接的关系,齐梁人并非“四声说”的首创者,梁大同年间诗律的显著发展与当时五言诗单句韵律结构变化之间关系密切,论证细密,观点新警。其次,本书还对唐代诗歌的体格律问题作了比较全面而专深的探讨,如抓住“齐梁体”在唐代诗体涵义的演变,考察了“齐梁体”与“永明体”、“格诗”、“吴体”之间的体式异同,深入分析了开成年间“齐梁体”流行的政治文化因素。再次,本书还结合日藏汉籍还原唐本《白氏文集》的编撰旧貌,研究唐人编撰文集时的诗体分类观念,辨析了白居易、元稹等人所用“古体”、“古调诗”、“讽谕诗”、“新乐府”、“格诗”、“半格诗”等概念的确切内涵,材料赡富,逻辑谨严,观点新颖,结论信实。本书最后还介绍了作者本人主持研制的计算机辅助研究工具软件“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的,该系统技术先进,功能实用,也具有很高的学术应用价值。 

    总之,本书无论是在具体问题的考辨方面,还是在方法论的思考方面、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方面,都对本学科的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体现了目前中国古代诗歌体格律研究的新方向。 

     

    目录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目录 

     

     

    序葛晓音(1) 

     

    绪论(1) 

     

    一五言诗律化问题的研究现状(2) 

     

    二唐诗体式研究的现状(14) 

     

    三本课题研究可完善和推进之处(27) 

     

    四本书的主要思路和研究内容(33) 

     

    上编六朝诗律史诸问题考辨 

     

    第一章沈约所赏魏晋五言诗的诗律标准(42) 

     

    一永明诗律与近体诗律之异同(42) 

     

    二沈约所赏魏晋诸作的诗律情况(47) 

     

    三结语(55) 

     

    第二章吴声西曲与永明诗律形成之关系(57) 

     

    一吴声西曲的诗律分析(58) 

     

    二晋宋齐五言四句诗的诗律分析(66) 

     

    三晋宋齐五言四句诗与永明诗律之关系(71) 

     

    四小结(81) 

     

    第三章“王斌首创四声说”辨误(84) 

     

    一相关研究观点分歧之检讨(84) 

     

    二王斌、王份、王彬关系辨(87) 

     

    三《四声论》作者考(93) 

     

    四结语(98) 

     

    第四章大同句律形成过程及与五言诗 

     

    单句韵律结构变化之关系(99) 

     

    一由二五异声到二四异声:五言诗单句 

     

    律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101) 

     

    二汉代五言诗单句韵律结构的 

     

    常见类型及分布情况(105) 

     

    三谢灵运诗句式分布情况及与韵律特点之关系(109) 

     

    四永明三大诗人对单句韵律结构的不同趣尚(116) 

     

    五大同句律产生的创作背景(121) 

     

    六五言诗单句律化进程与表意功 

    能发展的关联性(126) 

     

    附录(132) 

     

    中编唐代“齐梁体”诗考论 

     

    第一章盛唐“齐梁体”诗及相关问题(154) 

     

    一岑参“效齐梁体”诗的格律特征(154) 

     

    二“齐梁调诗”与“齐梁调声”(161) 

     

    三“吴体”非“齐梁体”辨(167) 

     

    四结语(180) 

     

    第二章唐开成年间齐梁格诗考论(183) 

     

    一白居易、刘禹锡所作“齐梁体”诗的体格特点(183) 

     

    二白集中“格诗”与“齐梁格诗”之关系(189) 

     

    三开成试诗变体之诗律学考察(198) 

     

    四开成年间“齐梁格诗”兴盛之原因(203) 

     

    第三章唐开成试诗变体与文宗朝党争之关系(207) 

     

    一牛李党争及其文学观(207) 

     

    二牛李党争对省试诗体格之影响(216) 

     

    三开成试诗变体的诗学意义(226) 

     

    四开成试诗改依“齐梁体格”之原因(233) 

     

    五结语(236) 

     

    第四章晚唐五代“齐梁体”诗歌的体格特征(237) 

     

    一晚唐五代“齐梁体”诗的题材内容(237) 

     

    二晚唐五代“齐梁体”诗的诗律特点(239) 

     

    三《才调集》所选温庭筠“齐梁体”诗的体格特征(250) 

     

    附录(258) 

     

    下编唐集诗体分类研究 

     

    ——以《白氏文集》为考察中心 

    第一章从日藏旧抄本考《白氏文集·前集》 

    的编撰体例(268) 

     

    一日藏白集旧抄本的文献价值(269) 

     

    二日藏旧抄本与白集刊本编次形式之差异(276) 

     

    三《白氏文集·前集》前十二卷卷首旧貌之还原(280) 

     

    第二章《白氏文集》“古体”与“古调诗”之关系(284) 

     

    一《白氏文集》中“古体”与 

    “古调诗”的编次问题(284) 

     

    二梁陈隋唐人对“古体”、“古调诗” 

    诗体涵义之理解(289) 

     

    三《白集》“古体”概念与元稹诗体分 

    类观念之关系(294) 

     

    第三章《秦中吟》非“新乐府”考论 

     

    ——兼论白居易新乐府诗的体式特征和 

    后人之误解(302) 

     

    一从白集旧抄本编撰体例看《秦中吟》 

    与新乐府之关系(303) 

     

    二《秦中吟》与新乐府篇制写法之异(307) 

     

    三郭茂倩对元白“新乐府”概念的借用与引申(316) 

     

    四唐宋元明人对“古调诗”与乐府诗之别的认识(322) 

     

    五清人对《秦中吟》诗体的误判(326) 

     

    六现当代学者对中唐“新乐府” 

    创作活动的主观误读(336) 

     

    七综论(346) 

     

    附录(351) 

     

    附编“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 

     

    的研发过程和学术价值 

    第一章“中国古代诗歌声律分析系统” 

     

    开发缘起和研制过程(356) 

     

    一软件开发缘起(356) 

     

    二“中国中上古汉字音韵数据库”的建立(358) 

     

    三“中国古典诗歌文本数据库”的建立(361) 

     

    四“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的研制(362) 

     

    第二章“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的学术功能(366) 

     

    一先秦两汉诗歌的声律分析(366) 

     

    二魏晋南北朝诗歌声律分析(367) 

     

    三唐五代近体诗声律分析(379) 

     

    第三章“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 

     

    的独特创新和使用技巧(385) 

     

    参考文献(387) 

     

    后记(407)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六朝佛教灵验类小说研究
谷文彬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六朝骈文文体研究
陈鹏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六朝与百济考古论稿
周裕兴、[韩]朴淳发 著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六朝故城图考/南京稀见文献丛刊
[清]史学海 著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六朝松下百花谱
李娜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六朝送别诗研究
叶当前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六朝山水文精读与研究
吴冠文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六朝临海郡考述
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临海郡城(章安)文化研究课题组编著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六朝志怪小说的故事类型及其文化意蕴研究
孙国江 著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六朝艺术聚落研究
雍文昴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六朝文学史(万千人点赞的教授戴建业,通俗讲授迷倒众生的六朝文学。陈引驰、骆玉明、六神磊磊推荐!)
果麦文化 出品;戴建业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六朝诗学论集
曹旭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中国古典学(第四卷)
杜晓勤 主编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中国古典学(第三卷)
杜晓勤 编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中国古典学(第二卷)
杜晓勤 著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文献·文学·文化:中日古典学交流与融通工作坊论集·第一卷
杜晓勤、河野贵美子 著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唐代文学的文化视野(全2册)
杜晓勤 著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20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述论(全二册)隋唐五代文学研究指南系列
杜晓勤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中国古典学(第一卷)
杜晓勤 编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禅林象器笺
杜晓勤 著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陈贻焮集
杜晓勤、陈瑜 著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
杜晓勤 著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谢朓庾信诗选:谢朓 庾信诗选
杜晓勤 著
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
杜晓勤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