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与战争:国族、教育及大众文化

儿童与战争:国族、教育及大众文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10
版次: 1
ISBN: 9787301239940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轻型纸
页数: 240页
字数: 194千字
分类: 文学
47人买过
  •   《儿童与战争:国族、教育及大众文化》以"儿童"是各种文化建构的话语系统的重要集合点(focal point)为讨论前提,研究分析自1937年至1945年前后,现代中国文学和文化领域围绕着"儿童与抗战"这个核心议题而展开的救国、殖民和战时民众教育等重要命题。本书针对目前现代中国学界多数将儿童研究限制在儿童文学这个特定文类的研究现状,试图从漫画和电影、儿童游戏、儿童写作以及战时杂志等更多样化的大众文化材料分析切入二十世纪中后期的文化史和社会思想史。   徐兰君,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和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博士。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化史,冷战政治与亚洲地区的大众文化,以及华北地区沦陷时期电影工业。 主编《儿童的发现:现代中国文学及文化中的儿童问题》(北大,2011)等。 导 论 
    儿童与战争
    第一章 
    国难教育与战争经验日常化: 国防游戏与儿童战时读本 
    第二章 
    劳动与教育:“乡村儿童”的发现和战时边区孩童的抗战宣传实践
    第三章 
    “小先生”:儿童戏剧和抗战时期儿童旅行团的流行 
    第四章 
    “三毛”和战后的“怪诞”记忆:重读张乐平的三毛漫画
    第五章 
    未完成的写作:黄谷柳的《虾球传》和当代中国文学的发生
    第六章 
    上海—香港—东南亚: 文化冷战与五六十年代亚洲华语儿童刊物中的“太空探险热” 
    参考书目
    后 记
  • 内容简介:
      《儿童与战争:国族、教育及大众文化》以"儿童"是各种文化建构的话语系统的重要集合点(focal point)为讨论前提,研究分析自1937年至1945年前后,现代中国文学和文化领域围绕着"儿童与抗战"这个核心议题而展开的救国、殖民和战时民众教育等重要命题。本书针对目前现代中国学界多数将儿童研究限制在儿童文学这个特定文类的研究现状,试图从漫画和电影、儿童游戏、儿童写作以及战时杂志等更多样化的大众文化材料分析切入二十世纪中后期的文化史和社会思想史。
  • 作者简介:
      徐兰君,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和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博士。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化史,冷战政治与亚洲地区的大众文化,以及华北地区沦陷时期电影工业。 主编《儿童的发现:现代中国文学及文化中的儿童问题》(北大,2011)等。
  • 目录:
    导 论 
    儿童与战争
    第一章 
    国难教育与战争经验日常化: 国防游戏与儿童战时读本 
    第二章 
    劳动与教育:“乡村儿童”的发现和战时边区孩童的抗战宣传实践
    第三章 
    “小先生”:儿童戏剧和抗战时期儿童旅行团的流行 
    第四章 
    “三毛”和战后的“怪诞”记忆:重读张乐平的三毛漫画
    第五章 
    未完成的写作:黄谷柳的《虾球传》和当代中国文学的发生
    第六章 
    上海—香港—东南亚: 文化冷战与五六十年代亚洲华语儿童刊物中的“太空探险热” 
    参考书目
    后 记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儿童与战争:国族、教育及大众文化
儿童的发现:现代中国文学及文化中的儿童问题
徐兰君、安德鲁·琼斯(Andrew Jones)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