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五四”:在语义与场域之间

重访“五四”:在语义与场域之间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3-07
版次: 1
ISBN: 9787522819822
定价: 9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368页
字数: 371.000千字
分类: 文学
4人买过
  • “五四”是研读现代中国文学不断重临的“起点”。100 多年前,肩负着思想启蒙使命的知识先贤掀起了影响深远的“五四”文学革命。自此,以“五四”为坐标原点,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座鲜明的界碑,古典文学走向终结,现代文学正式启航。“五四”文学革命所蕴涵的民主、科学、个人主义、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元素无不流布着现代性的内涵,让我们至今还在享受着它的文化余泽。本书借助《新青年》等新文化元典回到历史现场,摒弃单一历史主体的历史叙事,通过呈现“五四”场域中多元主体的语义表达与思维路径,梳理知识界在文学革命方案的规划实施中的话语竞合与群体聚散,从民主、科学、审美、经济等多维角度探讨文学革命中具体而微的理论实践问题,总结其成绩与遗产,剖析其隐患与流弊,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思“五四”文学革命与 20 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现代性演进之关系。 褚金勇,男,山东禹城人,传播学博士,现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新华通讯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履历融贯文学、史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主要从事报刊传媒与中国近代的文化政治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类课题10余项,在《文史哲》《河北学刊》《现代传播》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有《从书籍到报刊:晚清文人的书写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学术成果荣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 绪论

    上编重访“五四”文学革命中的启蒙理念

    第一章民主的魔咒:文学革命中的精英主义与民主意识

    一“他们”与“我们”的尴尬

    二“意识”与“潜意识”的紧张

    三“自立”与“立人”的两难

    第二章科学的诱惑:科学主义影响下的“五四”文学选择

    一科学主义与“五四”新文学观念的建构

    二思想启蒙与科学主义文学观的选择

    三审美追求与科学主义诉求的紧张

    第三章创新的崇拜:“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新/旧”逻辑

    一“唯新主义”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审择标准

    二启蒙心态与“唯新主义”的思想逻辑

    三审美价值与启蒙观念的颉颃对抗

    第四章审美的抉择:“五四”新文学审美意识的现代改造

    一从“含蓄”到“直白”:中国文学话语方式的革命

    二从文学到思维:“五四”思想启蒙的理路设计

    三从内敛到外扬:国人“情感结构”的转换

    小结

    第五章书写的差异:文白之争中的“经济”问题

    一语言的“经济”:文言与白话正当性争夺的关键词

    二书写的“经济”:文言和白话的书写费力程度

    三思想的“经济”:文言与白话的翻译转换

    四“经济”的审思:文学如何在文言、白话之间抉择

    第六章自我的审查:从“不避俗字”到“力避文言”的白话写作

    一自我审查:从“不避俗字”到“力避文言”

    二存典立范:胡适白话书写中的“导师”意识

    三从偏执到自然:文言与白话的自然呈现

    小结

    中编重访“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文体新变

    第七章诗歌的尝试: 《尝试集》与“五四”新文学话语规则的确立

    一理论的创作践行:文学革命中的诗歌理论与创作

    二诗作的出版传播:胡适白话诗歌的社会讨论

    三新诗的阅读讨论:《尝试集》的传播效应

    第八章小说的崛起:文明演进视野下两种文化启蒙

    一地位变迁:“小说”如何登上大雅之堂?

    二形式变革:以“视觉”文本代替“听觉”文本

    三启蒙变革:从“道德教化”到“思想启蒙”

    第九章戏剧的变革:中国现代戏剧演进中的“启蒙”问题

    一道德教化:传统戏曲的通俗话语与道德叙事

    二思想启蒙:现代话剧的精英话语与思想叙事

    三戏曲与话剧:中国戏剧变革中的两种启蒙面向

    第十章散文的涌现:中国近代知识人书写的范式变化

    一体式差异:文章脉络与散文园地

    二历史动因:文界革命与报章书写

    三价值审思:自由民主与泛滥横绝

    小结

    第十一章文质的辩证:“五四”新文学审美体式的生成

    一“抑文扬质”与“五四”新文学的观念建构

    二思想启蒙与“五四”文质观的价值审择

    三“文质之辩”与新文学发展的理想品格

    下编重访“五四”文学革命中的话语格局

    第十二章语言的政治:“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政治密码

    一被凸显的启蒙叙事:新青年派的白话民主诉求

    二被遮蔽的政治推力:北洋政府的语言政治底色

    三白话传播的历史密码:在野与在朝的颉颃互动

    第十三章思想的游牧:文学在“五四”思想启蒙中的角色扮演

    一文学在思想启蒙中的角色扮演

    二思想在文学文本中的意象化呈现

    三启蒙在情感“说服”中的自我背离

    第十四章争议的错位:学衡派与新文化派的文化论争

    一争议之“点”:学衡派与新文化派的“儒礼”认知

    二文饰之“礼”:学衡派与新文化派的真正歧义

    三叙史之“理”:思想史论的书写尺度

    第十五章场域的斗争:论“五四”文学场域的话语博弈与规则确立

    一解构与重组:多种力量角逐的“五四”文化场域

    二话语与资本:文学场域斗争的矢量格局

    三规训与权力:渐行渐固的新文学话语规则

    四反思与再造:亟待重思的中国现代“文学”观

    第十六章话语的裂痕:新青年派在文学革命中的两幅面孔

    一“不容讨论”:启蒙心态下的激进表现

    二“科学容纳”:理性反思后的多元胸怀

    三自由的两难:在激情与理性之间

    结语

    一文学的纪元:“五四”文学革命的贡献

    二启蒙的反思:“五四”文学革命的问题

    三世纪的回眸:中国文学如何重新出发?

    附录

    学术对话:语言变革、历史书写与媒体的公共性

    对话之一:语言是存在之家:重审文白不争的历史悲情

    对话之二:思想史书写的转型:从启蒙书写到革命书写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五四”是研读现代中国文学不断重临的“起点”。100 多年前,肩负着思想启蒙使命的知识先贤掀起了影响深远的“五四”文学革命。自此,以“五四”为坐标原点,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座鲜明的界碑,古典文学走向终结,现代文学正式启航。“五四”文学革命所蕴涵的民主、科学、个人主义、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元素无不流布着现代性的内涵,让我们至今还在享受着它的文化余泽。本书借助《新青年》等新文化元典回到历史现场,摒弃单一历史主体的历史叙事,通过呈现“五四”场域中多元主体的语义表达与思维路径,梳理知识界在文学革命方案的规划实施中的话语竞合与群体聚散,从民主、科学、审美、经济等多维角度探讨文学革命中具体而微的理论实践问题,总结其成绩与遗产,剖析其隐患与流弊,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思“五四”文学革命与 20 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现代性演进之关系。
  • 作者简介:
    褚金勇,男,山东禹城人,传播学博士,现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新华通讯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履历融贯文学、史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主要从事报刊传媒与中国近代的文化政治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类课题10余项,在《文史哲》《河北学刊》《现代传播》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有《从书籍到报刊:晚清文人的书写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学术成果荣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
  • 目录:
    绪论

    上编重访“五四”文学革命中的启蒙理念

    第一章民主的魔咒:文学革命中的精英主义与民主意识

    一“他们”与“我们”的尴尬

    二“意识”与“潜意识”的紧张

    三“自立”与“立人”的两难

    第二章科学的诱惑:科学主义影响下的“五四”文学选择

    一科学主义与“五四”新文学观念的建构

    二思想启蒙与科学主义文学观的选择

    三审美追求与科学主义诉求的紧张

    第三章创新的崇拜:“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新/旧”逻辑

    一“唯新主义”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审择标准

    二启蒙心态与“唯新主义”的思想逻辑

    三审美价值与启蒙观念的颉颃对抗

    第四章审美的抉择:“五四”新文学审美意识的现代改造

    一从“含蓄”到“直白”:中国文学话语方式的革命

    二从文学到思维:“五四”思想启蒙的理路设计

    三从内敛到外扬:国人“情感结构”的转换

    小结

    第五章书写的差异:文白之争中的“经济”问题

    一语言的“经济”:文言与白话正当性争夺的关键词

    二书写的“经济”:文言和白话的书写费力程度

    三思想的“经济”:文言与白话的翻译转换

    四“经济”的审思:文学如何在文言、白话之间抉择

    第六章自我的审查:从“不避俗字”到“力避文言”的白话写作

    一自我审查:从“不避俗字”到“力避文言”

    二存典立范:胡适白话书写中的“导师”意识

    三从偏执到自然:文言与白话的自然呈现

    小结

    中编重访“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文体新变

    第七章诗歌的尝试: 《尝试集》与“五四”新文学话语规则的确立

    一理论的创作践行:文学革命中的诗歌理论与创作

    二诗作的出版传播:胡适白话诗歌的社会讨论

    三新诗的阅读讨论:《尝试集》的传播效应

    第八章小说的崛起:文明演进视野下两种文化启蒙

    一地位变迁:“小说”如何登上大雅之堂?

    二形式变革:以“视觉”文本代替“听觉”文本

    三启蒙变革:从“道德教化”到“思想启蒙”

    第九章戏剧的变革:中国现代戏剧演进中的“启蒙”问题

    一道德教化:传统戏曲的通俗话语与道德叙事

    二思想启蒙:现代话剧的精英话语与思想叙事

    三戏曲与话剧:中国戏剧变革中的两种启蒙面向

    第十章散文的涌现:中国近代知识人书写的范式变化

    一体式差异:文章脉络与散文园地

    二历史动因:文界革命与报章书写

    三价值审思:自由民主与泛滥横绝

    小结

    第十一章文质的辩证:“五四”新文学审美体式的生成

    一“抑文扬质”与“五四”新文学的观念建构

    二思想启蒙与“五四”文质观的价值审择

    三“文质之辩”与新文学发展的理想品格

    下编重访“五四”文学革命中的话语格局

    第十二章语言的政治:“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政治密码

    一被凸显的启蒙叙事:新青年派的白话民主诉求

    二被遮蔽的政治推力:北洋政府的语言政治底色

    三白话传播的历史密码:在野与在朝的颉颃互动

    第十三章思想的游牧:文学在“五四”思想启蒙中的角色扮演

    一文学在思想启蒙中的角色扮演

    二思想在文学文本中的意象化呈现

    三启蒙在情感“说服”中的自我背离

    第十四章争议的错位:学衡派与新文化派的文化论争

    一争议之“点”:学衡派与新文化派的“儒礼”认知

    二文饰之“礼”:学衡派与新文化派的真正歧义

    三叙史之“理”:思想史论的书写尺度

    第十五章场域的斗争:论“五四”文学场域的话语博弈与规则确立

    一解构与重组:多种力量角逐的“五四”文化场域

    二话语与资本:文学场域斗争的矢量格局

    三规训与权力:渐行渐固的新文学话语规则

    四反思与再造:亟待重思的中国现代“文学”观

    第十六章话语的裂痕:新青年派在文学革命中的两幅面孔

    一“不容讨论”:启蒙心态下的激进表现

    二“科学容纳”:理性反思后的多元胸怀

    三自由的两难:在激情与理性之间

    结语

    一文学的纪元:“五四”文学革命的贡献

    二启蒙的反思:“五四”文学革命的问题

    三世纪的回眸:中国文学如何重新出发?

    附录

    学术对话:语言变革、历史书写与媒体的公共性

    对话之一:语言是存在之家:重审文白不争的历史悲情

    对话之二:思想史书写的转型:从启蒙书写到革命书写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