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人文资源考察实录

西部人文资源考察实录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2010-05
版次: 1
ISBN: 9787507735123
定价: 7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5页
字数: 42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39人买过
  • “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是由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课题组完成的。课题始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第二年,由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具体牵头执行,并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西部地区各院校的许多学者共同参与。有关“人文资源”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在课题立项时提出来的。他指出:“人文资源是人类从最早的文明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不断地延续和建造起来的。它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文化、人类的艺术,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人文资源虽然包括很广,但概括起来可以这么说:人类通过文化的创造,留下来的、可以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就叫人文资源。”也就是说,人文资源是人类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创造,它不是今天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是自古就有的。但将其作为资源来认识,却是今天才有的。资源并非完全客观的存在,当某种存在物没有同一定社会活动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是远离人类活动的自在之物,并非我们所论述的资源。也就是说,如果人类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是静态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博物馆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联系时,其只能称为遗产,不能称为资源,只有当它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活动及社会的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后,才能被称为资源。 方李莉,199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被录取到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1998年出站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至今。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科技文化教育专门委员会委员。出版有《新工艺文化论——人类造物大趋势》、《传统与变迁——景德镇新旧民窑业田野考察》等专著近10部,发表有《文化生态失衡的提出》、《谁拥有文化解释的权力》、《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等80余篇。 合阳跳戏——宋金杂剧的遗响
    渭南剧种剧团生存状态成因调查报告
    甘肃陇东道情皮影采风笔记
    藏族仪式剧《公保多吉听法》的流传与演变调查报告
    千阳跑马民俗纪实
    透视“亭棚文化”的一个细胞
    ——晴隆县安谷乡塘边寨春节“出巡”仪式及其文化哲学之考察
    青海湖“祭海”“跳神”礼仪
    陕西剪纸中的民俗
    我所触摸到的陕西传统乡俗刺绣
    凤翔泥塑当代变迁的考察与研究
    长安“社公爷”石雕考察
    西安雁塔区三兆村灯笼制作业与经济发展考察记
    敲打声中的虔诚之心
    ——西藏藏族民间金属工匠采访报告
    陕北民问舞蹈考察报告
    甘肃民族民问舞蹈考察报告
    古代舞蹈的当代遗存——“於菟”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民问舞蹈考察报告
    中国西部人文资源考察日志——陕北民居
    宁夏南部山区田野调查日志
    宁夏北部川区田野调查笔记
    云南摩梭人母系文化保护和开发现状研究
  • 内容简介:
    “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是由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课题组完成的。课题始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第二年,由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具体牵头执行,并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西部地区各院校的许多学者共同参与。有关“人文资源”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在课题立项时提出来的。他指出:“人文资源是人类从最早的文明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不断地延续和建造起来的。它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文化、人类的艺术,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人文资源虽然包括很广,但概括起来可以这么说:人类通过文化的创造,留下来的、可以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就叫人文资源。”也就是说,人文资源是人类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创造,它不是今天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是自古就有的。但将其作为资源来认识,却是今天才有的。资源并非完全客观的存在,当某种存在物没有同一定社会活动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是远离人类活动的自在之物,并非我们所论述的资源。也就是说,如果人类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是静态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博物馆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联系时,其只能称为遗产,不能称为资源,只有当它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活动及社会的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后,才能被称为资源。
  • 作者简介:
    方李莉,199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被录取到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1998年出站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至今。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科技文化教育专门委员会委员。出版有《新工艺文化论——人类造物大趋势》、《传统与变迁——景德镇新旧民窑业田野考察》等专著近10部,发表有《文化生态失衡的提出》、《谁拥有文化解释的权力》、《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等80余篇。
  • 目录:
    合阳跳戏——宋金杂剧的遗响
    渭南剧种剧团生存状态成因调查报告
    甘肃陇东道情皮影采风笔记
    藏族仪式剧《公保多吉听法》的流传与演变调查报告
    千阳跑马民俗纪实
    透视“亭棚文化”的一个细胞
    ——晴隆县安谷乡塘边寨春节“出巡”仪式及其文化哲学之考察
    青海湖“祭海”“跳神”礼仪
    陕西剪纸中的民俗
    我所触摸到的陕西传统乡俗刺绣
    凤翔泥塑当代变迁的考察与研究
    长安“社公爷”石雕考察
    西安雁塔区三兆村灯笼制作业与经济发展考察记
    敲打声中的虔诚之心
    ——西藏藏族民间金属工匠采访报告
    陕北民问舞蹈考察报告
    甘肃民族民问舞蹈考察报告
    古代舞蹈的当代遗存——“於菟”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民问舞蹈考察报告
    中国西部人文资源考察日志——陕北民居
    宁夏南部山区田野调查日志
    宁夏北部川区田野调查笔记
    云南摩梭人母系文化保护和开发现状研究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