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地文化考察记

西南山地文化考察记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2010-05
版次: 1
ISBN: 9787507734850
定价: 3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34页
字数: 20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22人买过
  • “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是由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课题组完成的。课题始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第二年,由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具体牵头执行,并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西部地区各院校的许多学者共同参与。有关“人文资源”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在课题立项时提出来的。他指出:“人文资源是人类从最早的文明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不断地延续和建造起来
    的。它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文化、人类的艺术,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人文资源虽然包括很广,但概括起来可以这么说:人类通过文化的创造,留下来的、可以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就叫人文资源。”也就是说,人文资源是人类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创造,它不是今天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是自古就有的。但将其作为资源来认识,却是今天才有的。资源并非完全客观的存在,当某种存在物没有同一定社会活动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是远离人类活动的自在之物,并非我们所论述的资源。也就是说,如果人类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是静态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博物馆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联系时,其只能称为遗产,不能称为资源,只有当它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活动及社会的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后,才能被称为资源。 潘年英,侗族,1963年生于贵州天柱盘杠村。在故乡生活17年。1980年考入贵州民族学院,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4年毕业,分配至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工作,从事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1997年10月调入福建泉州黎明大学从教。2003年7月到湖南科技大学任教。现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主任,湖南科技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潘年英教授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文学的人类学写作,主要代表作有《木楼人家》、《故乡信札》和《伤心篱笆》等,其独特的叙事和书写风格为文学人类学的写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其主要结集出版的著作有:《民族·民俗·民间》(1994)、《百年高坡——黔中苗族的真实生活》(1997)、《扶贫手记》(1997)、《文化与图像》(2001)、《黔东南山寨的原始图像》(2005)、《雷公山下的苗家》(2005)、《保卫传统》(2005)、《在田野中自觉))(2005)、《走进音乐天堂》(2007)、《长裙苗短裙苗》(2008)、《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本土经验》(2009)、《寨头苗族风俗录》(2009)等。 一、高坡故事
    二、命在麻尾
    三、月亮山的牯脏节
    四、西江风俗琐记
    五、陪安妮去侗乡
    六、八月的榕江
    七、程阳桥头人家的傩事
    八、短裙苗“情人节”亲历记
    九、梭戛实录
    十、夏日途程
  • 内容简介:
    “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是由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课题组完成的。课题始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第二年,由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具体牵头执行,并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西部地区各院校的许多学者共同参与。有关“人文资源”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在课题立项时提出来的。他指出:“人文资源是人类从最早的文明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不断地延续和建造起来
    的。它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文化、人类的艺术,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人文资源虽然包括很广,但概括起来可以这么说:人类通过文化的创造,留下来的、可以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就叫人文资源。”也就是说,人文资源是人类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创造,它不是今天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是自古就有的。但将其作为资源来认识,却是今天才有的。资源并非完全客观的存在,当某种存在物没有同一定社会活动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是远离人类活动的自在之物,并非我们所论述的资源。也就是说,如果人类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是静态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博物馆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联系时,其只能称为遗产,不能称为资源,只有当它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活动及社会的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后,才能被称为资源。
  • 作者简介:
    潘年英,侗族,1963年生于贵州天柱盘杠村。在故乡生活17年。1980年考入贵州民族学院,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4年毕业,分配至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工作,从事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1997年10月调入福建泉州黎明大学从教。2003年7月到湖南科技大学任教。现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主任,湖南科技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潘年英教授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文学的人类学写作,主要代表作有《木楼人家》、《故乡信札》和《伤心篱笆》等,其独特的叙事和书写风格为文学人类学的写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其主要结集出版的著作有:《民族·民俗·民间》(1994)、《百年高坡——黔中苗族的真实生活》(1997)、《扶贫手记》(1997)、《文化与图像》(2001)、《黔东南山寨的原始图像》(2005)、《雷公山下的苗家》(2005)、《保卫传统》(2005)、《在田野中自觉))(2005)、《走进音乐天堂》(2007)、《长裙苗短裙苗》(2008)、《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本土经验》(2009)、《寨头苗族风俗录》(2009)等。
  • 目录:
    一、高坡故事
    二、命在麻尾
    三、月亮山的牯脏节
    四、西江风俗琐记
    五、陪安妮去侗乡
    六、八月的榕江
    七、程阳桥头人家的傩事
    八、短裙苗“情人节”亲历记
    九、梭戛实录
    十、夏日途程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西南山地文化考察记
青山谣
潘年英
西南山地文化考察记
桃夭--贵州苗族生育文化人类学札记(精)/国际视野中的贵州人类学
潘年英 著
西南山地文化考察记
梭戛田野记(中国文学人类学原创书系)
潘年英 著
西南山地文化考察记
木楼人家(中国文学人类学原创书系)
潘年英 著
西南山地文化考察记
山河恋
潘年英
西南山地文化考察记
寻访且兰故都
潘年英 著
西南山地文化考察记
丹寨风土记
潘年英 著
西南山地文化考察记
乡俗中国:寨头苗家风俗录
潘年英 著
西南山地文化考察记
长裙苗 短裙苗
潘年英 著
西南山地文化考察记
在田野中自觉
潘年英 著
西南山地文化考察记
雷公山下的苗家
潘年英 著
西南山地文化考察记
木楼人家
潘年英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