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英] (Estelle Barrett)
2020-02
ISBN: 9787568917490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8页
分类: 艺术
35人买过
  • 对于克里斯蒂娃来说,在这个充斥着便捷图像的世界里,艺术或者审美经验这种实践塑造了主体(自我感知)以及客体,这个客体能够转换意义与感知。《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这本书检视了克里斯蒂娃思想中的几个关键概念,阐明了它们与艺术家之间的密切相关性,以及它们在解读艺术品过程当中的应用。埃丝特尔·巴雷特(Estelle Barrett)列举了梵高和毕加索的画作、当代女性主义画家的作品、比尔·汉森(Bill Henson)的摄影作品以及范·索韦林(Van Sowerine)的动画影片,并由此论述了克里斯蒂娃的理论是如何阐释艺术家和艺术品之间的关系,艺术家、艺术品和观众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的。通过这些关系,她探讨了克里斯蒂娃的哪些研究可以揭示出艺术在社会当中的角色与功能,她将克里斯蒂娃的思想融会贯通,并指出了其与视觉文化之间的相关性。 

    埃丝特尔·巴雷特 
    澳大利亚墨尔本迪肯大学传播与创意艺术学院的副教授和副院长,曾出版《作为研究的实践:探索创造性艺术》(与芭芭拉·波尔特合著,I.B. Tauris 2007年出版)。 
      
    关t 
    辽宁省抚顺市人,锡伯族,200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科学学院和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获民族学与生态学双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获人类学硕士学位。2009年至今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任职,关注并从事西方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理论研究的翻译与推介工作,关注国内传统手工艺研究。曾在各类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译作二十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国家重点项目2项。 
      

    第一章   作为物质过程的语言 
    符号与象征 
    否定、拒斥与意义生成 
    实践与经验 
    艺术、经验与革命 
    第二章   作为实践的阐释 
    欲望与语言 
    作为实践的阐释:经验的符号论 
    符号分析法与X功能 
    作为互动分析的阐释 
    实践与戏谑 
    第三章   艺术与情感 
    什么是情感 
    为什么精神忧郁 
    憎恶与暴力 
    精神分析法、精神忧郁症与艺术 
    艺术中的死亡与耶稣复活 
    什么是爱 
    作为哀悼之做的叙事 
    第四章   贱斥、艺术与观众 
    作为文化启蒙的“贱斥” 
    为什么恐惧 
    “贱斥”与空间 
    “贱斥”与反常 
    “贱斥”、愉悦与升华 
    “贱斥”、艺术与观众 
    比尔.汉森 
    谁的视觉?谁的情感抒发? 
    第五章   作为实践的研究:一种行动范式 
    为什么“反叛” 
    反叛的三种形式 
    违反禁忌的反叛 
    操演性、科学以及新物质主义 
    讲故事:作为重复与反叛的回忆疗愈 
    谁能反叛? 
    取代、组合、游戏 
    女性主义摄影技巧以及多重愉悦 
    结语 
    参考文献 
    术语表 
    致谢 
    著译者简介 

  • 内容简介:
    对于克里斯蒂娃来说,在这个充斥着便捷图像的世界里,艺术或者审美经验这种实践塑造了主体(自我感知)以及客体,这个客体能够转换意义与感知。《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这本书检视了克里斯蒂娃思想中的几个关键概念,阐明了它们与艺术家之间的密切相关性,以及它们在解读艺术品过程当中的应用。埃丝特尔·巴雷特(Estelle Barrett)列举了梵高和毕加索的画作、当代女性主义画家的作品、比尔·汉森(Bill Henson)的摄影作品以及范·索韦林(Van Sowerine)的动画影片,并由此论述了克里斯蒂娃的理论是如何阐释艺术家和艺术品之间的关系,艺术家、艺术品和观众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的。通过这些关系,她探讨了克里斯蒂娃的哪些研究可以揭示出艺术在社会当中的角色与功能,她将克里斯蒂娃的思想融会贯通,并指出了其与视觉文化之间的相关性。 

  • 作者简介:
    埃丝特尔·巴雷特 
    澳大利亚墨尔本迪肯大学传播与创意艺术学院的副教授和副院长,曾出版《作为研究的实践:探索创造性艺术》(与芭芭拉·波尔特合著,I.B. Tauris 2007年出版)。 
      
    关t 
    辽宁省抚顺市人,锡伯族,200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科学学院和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获民族学与生态学双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获人类学硕士学位。2009年至今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任职,关注并从事西方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理论研究的翻译与推介工作,关注国内传统手工艺研究。曾在各类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译作二十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国家重点项目2项。 
      

  • 目录:
    第一章   作为物质过程的语言 
    符号与象征 
    否定、拒斥与意义生成 
    实践与经验 
    艺术、经验与革命 
    第二章   作为实践的阐释 
    欲望与语言 
    作为实践的阐释:经验的符号论 
    符号分析法与X功能 
    作为互动分析的阐释 
    实践与戏谑 
    第三章   艺术与情感 
    什么是情感 
    为什么精神忧郁 
    憎恶与暴力 
    精神分析法、精神忧郁症与艺术 
    艺术中的死亡与耶稣复活 
    什么是爱 
    作为哀悼之做的叙事 
    第四章   贱斥、艺术与观众 
    作为文化启蒙的“贱斥” 
    为什么恐惧 
    “贱斥”与空间 
    “贱斥”与反常 
    “贱斥”、愉悦与升华 
    “贱斥”、艺术与观众 
    比尔.汉森 
    谁的视觉?谁的情感抒发? 
    第五章   作为实践的研究:一种行动范式 
    为什么“反叛” 
    反叛的三种形式 
    违反禁忌的反叛 
    操演性、科学以及新物质主义 
    讲故事:作为重复与反叛的回忆疗愈 
    谁能反叛? 
    取代、组合、游戏 
    女性主义摄影技巧以及多重愉悦 
    结语 
    参考文献 
    术语表 
    致谢 
    著译者简介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克里奥帕特拉(德国巴洛克戏剧经典)
[德]罗恩施坦(David Caspar von Lohenstein)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克里希.那穆提系列—爱与寂寞(精装)
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克里希.那穆提系列—关系之镜:两性的真爱(精装)
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克里希.那穆提系列—关系的真谛:做人、交友、处世(精装)
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克里希.那穆提系列—生活的难题(精装)
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克里希.那穆提系列—生命的完整:人生的转化(精装)
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克里希.那穆提系列—静谧之心(精装)
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克里希.那穆提系列—谋生之道(精装)
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克里奥尔语口语入门(非通用语口语入门系列教材)
Ameerah Arjanee(毛里求斯),杜怡濛,Shirlaine Daniella Bastien(毛里求斯)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克里希.那穆提系列—心灵自由之路(精装)
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克里蒙奇钢琴教程(4)
[美]吴菀夷、[加]陈若心 编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克里姆林宫的信件:斯大林与丘吉尔、罗斯福的战时通信(《金融时报》年度图书,重塑对于二战战争和冷战起源的认知)
[英]戴维·雷诺兹 【俄】弗拉基米尔·佩恰特诺夫 编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心悦读丛书·5分钟疗愈手册
[英]莎拉·克鲁斯比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心悦读丛书·抑郁自救手册:打破强者诅咒
[英]蒂姆·坎托弗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随书附人体拼贴游戏卡,在趣味中掌握人体构造
[英]比尔·布莱森 著;苗德岁 译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万事法则:创造一切可能 [英]理查德·泰普勒
[英]理查德·泰普勒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与陈词滥调一战(英国文坛教父马丁·艾米斯三十年经典书评合集 定格严肃书评的黄金年代)
[英]马丁·艾米斯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甘地
[英]比库·帕雷赫(Bhikhu Parekh)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牛津妇产科学
[英]萨巴拉特南·阿鲁库马兰 主编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DK探索百科系列:地球+生命+文明(精装全3册)
[英]马特·特纳;[英]约翰·伍德沃德;[英]约翰·法恩登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社会营销手册
[英]杰勒德·黑斯廷斯(Gerard Hastings),[英]凯瑟琳·安格斯(Kathryn Angus),[美]卡罗尔·布莱恩特(Carol Bryant)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人体维护说明书
[英]格雷厄姆·劳顿 后浪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国富论(精装典藏版上下册套装2册)
[英]亚当·斯密
克里斯蒂娃眼中的艺术
肯尼斯·克拉克:生活、艺术和《文明》
[英]詹姆斯·斯托顿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