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3-08
版次: 1
ISBN: 9787115616012
定价: 99.80
装帧: 其他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9人买过
  • 本系列图书全面讲述中国人工智能40多年的发展史,几乎覆盖了中国人工智能学科的所有领域,包括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的起源、各个分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当下与产业相结合的现状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以宏观的视野和生动的语言,对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深度剖析。
      作者团队深入采访了全国十余所主要高校、中科院多个研究所老中青三代人工智能研究者,重点介绍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以及他们创造非凡成果的有趣故事。
      本书为该系列第一卷,梳理了自 1979 年至 1993 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初期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用轻松而真诚的笔触,讲述了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寻路的奠基者,并介绍了重要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早期鲜为人知的历史。
      本书供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从业者和相关专业的大学师生阅读。 林军

    中国垂直科技媒体第一人,雷锋网创始人、执行董事长。

    IT第一中文网站天极网创始人、总编辑,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记者生涯中曾任《电脑报》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和《知识经济》常务副总编等职,是中国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之一。长期致力于中国互联网史和中国高科技史的梳理和写作,著有《沸腾十五年》《沸腾新十年》等。

    岑峰

    雷锋网联合创始人、总编辑。

    长期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智能软件与人工智能领域,著有《TABLES:改变中国互联网未来的六大力量》《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等。 推荐序一(高文院士)

    推荐序二(李国杰院士)

    推荐序三(戴琼海院士)

    第 1章

    1979年:符号主义与数学家 001

    1.1 吴文俊推开了中国人工智能走向世界的大门 002

    1.2 从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的机械化到“吴方法” 005

    1.3 数学机械化学派 012

    1.4 王湘浩和吉林大学 016

    1.5 中国的“达特茅斯会议” 019

    附1:中国人工智能学者与IJCAI 1979 025

    第 2章

    1980年:人工智能研究班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筹备 029

    2.1 在长春举办的人工智能研究班 030

    2.2 渠川璐登高一呼,李家治用心经营 033

    2.3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的人选 038

    2.4 农村包围城市: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 043

    2.5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 046

    第3章

    1981年:模式识别风起与信息科学金三角 049

    3.1 ICPR 迈阿密风暴和傅门八君子 051

    3.2 常迵和国际模式识别协会 058

    3.3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061

    3.4 信息科学“金三角” 068

    第4章

    1982 年:专家系统的井喷 071

    4.1 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专业学组成立 072

    4.2 专家系统、知识工程与大系统理论 078

    4.3 肖开美和VLDB 华人群星 083

    4.4 OKBMS 与天马 086

    第5章

    1983年:计算理论的春天和计算语言学兴起 089

    5.1 马希文与计算语言学 090

    5.2 北京大学的数理逻辑与计算理论 096

    5.3 计算理论的春天 100

    5.4 计算语言学开枝散叶 104

    5.5 机器翻译的早期发展 106

    第6章

    1984年:计算机视觉青出于蓝 111

    6.1 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 112

    6.2 施增玮和“交大系” 118

    6.3 马尔的《视觉计算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122

    6.4 留法计算机视觉“三剑客” 127

    6.5 计算机视觉与其他研究的早期融合 132

    第7章

    1985年: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的F4 137

    7.1 百废待兴,清华大学发力研究人工智能 138

    7.2 海外交流,计算机系势头凶猛 141

    7.3 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成立 146

    7.4 三系合力,筹建人智所 152

    第8章

    1986年:第五代计算机归来,上马智能计算机 157

    8.1 新一代计算机的抉择 158

    8.2 “863-306”主题的启动 162

    8.3 1988 第五代计算机系统会议上的小心求证 168

    8.4 李国杰入局 171

    第9章

    1987年:机器人的曲折向前 177

    9.1 “七五”机械手开局 178

    9.2 海人一号 182

    9.3 七剑下天山:“863 计划”机器人专项启动 185

    9.4 从智能化跟踪到工业化落地 189

    第 10章

    1988年:声图文组合拳让哈工大独占鳌头 197

    10.1 李生、王晓龙与微软亚洲研究院 198

    10.2 王开铸和“声图文”组合拳帮助哈工大登顶 202

    10.3 建设计算机博士点,李仲荣托孤高文 206

    第 11章

    1989年:智能语音的承前启后 215

    11.1 语音识别:声学研究所“开山立派” 216

    11.2 语音合成:语言学家与计算机学家的携手 222

    11.3 王作英向左,李开复向右 228

    11.4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接过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的大旗 232

    第 12章

    1990年:从中文信息到自然语言处理 237

    12.1 中文信息学会 238

    12.2 中文分词 243

    12.3 ACL 247

    第 13章

    1991年:人工神经网络 253

    13.1 人工智能已死,神经网络万岁 255

    13.2 从信号处理到其他分支 260

    13.3 助推中文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找到第 一个落脚点 265

    13.4 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 270

    第 14章

    1992年:“人工智能理论危机”中的新希望 277

    14.1 新一代青年研究者登上舞台,大争论开场 279

    14.2 1991 年IJCAI 上中国学者的聚会 282

    14.3 智能中心:年轻人才的特区 287

    14.4 人工智能暑期班:中国人工智能国际化起步 291

    第 15章

    1993年:306渐入佳境 295

    15.1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曙光一号”问世 296

    15.2 智能接口 300

    15.3 机器翻译 304

    15.4 863-306 :中国人工智能的摇篮 307

    大事记(1979—1993) 311

    后记 317

    参考文献 323
  • 内容简介:
    本系列图书全面讲述中国人工智能40多年的发展史,几乎覆盖了中国人工智能学科的所有领域,包括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的起源、各个分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当下与产业相结合的现状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以宏观的视野和生动的语言,对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深度剖析。
      作者团队深入采访了全国十余所主要高校、中科院多个研究所老中青三代人工智能研究者,重点介绍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以及他们创造非凡成果的有趣故事。
      本书为该系列第一卷,梳理了自 1979 年至 1993 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初期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用轻松而真诚的笔触,讲述了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寻路的奠基者,并介绍了重要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早期鲜为人知的历史。
      本书供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从业者和相关专业的大学师生阅读。
  • 作者简介:
    林军

    中国垂直科技媒体第一人,雷锋网创始人、执行董事长。

    IT第一中文网站天极网创始人、总编辑,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记者生涯中曾任《电脑报》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和《知识经济》常务副总编等职,是中国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之一。长期致力于中国互联网史和中国高科技史的梳理和写作,著有《沸腾十五年》《沸腾新十年》等。

    岑峰

    雷锋网联合创始人、总编辑。

    长期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智能软件与人工智能领域,著有《TABLES:改变中国互联网未来的六大力量》《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等。
  • 目录:
    推荐序一(高文院士)

    推荐序二(李国杰院士)

    推荐序三(戴琼海院士)

    第 1章

    1979年:符号主义与数学家 001

    1.1 吴文俊推开了中国人工智能走向世界的大门 002

    1.2 从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的机械化到“吴方法” 005

    1.3 数学机械化学派 012

    1.4 王湘浩和吉林大学 016

    1.5 中国的“达特茅斯会议” 019

    附1:中国人工智能学者与IJCAI 1979 025

    第 2章

    1980年:人工智能研究班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筹备 029

    2.1 在长春举办的人工智能研究班 030

    2.2 渠川璐登高一呼,李家治用心经营 033

    2.3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的人选 038

    2.4 农村包围城市: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 043

    2.5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 046

    第3章

    1981年:模式识别风起与信息科学金三角 049

    3.1 ICPR 迈阿密风暴和傅门八君子 051

    3.2 常迵和国际模式识别协会 058

    3.3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061

    3.4 信息科学“金三角” 068

    第4章

    1982 年:专家系统的井喷 071

    4.1 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专业学组成立 072

    4.2 专家系统、知识工程与大系统理论 078

    4.3 肖开美和VLDB 华人群星 083

    4.4 OKBMS 与天马 086

    第5章

    1983年:计算理论的春天和计算语言学兴起 089

    5.1 马希文与计算语言学 090

    5.2 北京大学的数理逻辑与计算理论 096

    5.3 计算理论的春天 100

    5.4 计算语言学开枝散叶 104

    5.5 机器翻译的早期发展 106

    第6章

    1984年:计算机视觉青出于蓝 111

    6.1 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 112

    6.2 施增玮和“交大系” 118

    6.3 马尔的《视觉计算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122

    6.4 留法计算机视觉“三剑客” 127

    6.5 计算机视觉与其他研究的早期融合 132

    第7章

    1985年: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的F4 137

    7.1 百废待兴,清华大学发力研究人工智能 138

    7.2 海外交流,计算机系势头凶猛 141

    7.3 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成立 146

    7.4 三系合力,筹建人智所 152

    第8章

    1986年:第五代计算机归来,上马智能计算机 157

    8.1 新一代计算机的抉择 158

    8.2 “863-306”主题的启动 162

    8.3 1988 第五代计算机系统会议上的小心求证 168

    8.4 李国杰入局 171

    第9章

    1987年:机器人的曲折向前 177

    9.1 “七五”机械手开局 178

    9.2 海人一号 182

    9.3 七剑下天山:“863 计划”机器人专项启动 185

    9.4 从智能化跟踪到工业化落地 189

    第 10章

    1988年:声图文组合拳让哈工大独占鳌头 197

    10.1 李生、王晓龙与微软亚洲研究院 198

    10.2 王开铸和“声图文”组合拳帮助哈工大登顶 202

    10.3 建设计算机博士点,李仲荣托孤高文 206

    第 11章

    1989年:智能语音的承前启后 215

    11.1 语音识别:声学研究所“开山立派” 216

    11.2 语音合成:语言学家与计算机学家的携手 222

    11.3 王作英向左,李开复向右 228

    11.4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接过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的大旗 232

    第 12章

    1990年:从中文信息到自然语言处理 237

    12.1 中文信息学会 238

    12.2 中文分词 243

    12.3 ACL 247

    第 13章

    1991年:人工神经网络 253

    13.1 人工智能已死,神经网络万岁 255

    13.2 从信号处理到其他分支 260

    13.3 助推中文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找到第 一个落脚点 265

    13.4 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 270

    第 14章

    1992年:“人工智能理论危机”中的新希望 277

    14.1 新一代青年研究者登上舞台,大争论开场 279

    14.2 1991 年IJCAI 上中国学者的聚会 282

    14.3 智能中心:年轻人才的特区 287

    14.4 人工智能暑期班:中国人工智能国际化起步 291

    第 15章

    1993年:306渐入佳境 295

    15.1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曙光一号”问世 296

    15.2 智能接口 300

    15.3 机器翻译 304

    15.4 863-306 :中国人工智能的摇篮 307

    大事记(1979—1993) 311

    后记 317

    参考文献 323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两头不到岸: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高罗佩 : 其人其书
【荷】 扬威廉·范德魏特灵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官家的心事 : 宋朝宫廷政治三百年
吴铮强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
卡罗琳·T. 布朗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范用:为书籍的一生
汪家明 编著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没有面目的人
理查德·桑内特 著;周悟拿 译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两美元过一天 : 美国的福利与贫穷
凯瑟琳·爱丁;卢克·谢弗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以文学为业:一部体制史(艺术与社会译丛)
杰拉尔德·格拉夫 著;蒋思婷 译;童可依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我是谁?段义孚自传
[美]段义孚 著;志丞 刘苏 译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
[美]沙希利·浦洛基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父权制与资本积累:国际劳动分工中的女性(共域世界史)
[德]玛丽亚·米斯 著;李昕一 徐明强 译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守望者)谁是罗兰·巴特
汪民安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张一鸣管理日志(植根中国本土商业实践,解读中国式管理智慧)
林军 林觉民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柳传志管理日志:十周年纪念版
林军 著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新宁铁路档案资料汇编(二)(全七册)
林军 高东辉 罗达全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商务统计分析
林军 钱艳俊 编著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有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林军 著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C 语言程序设计 (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林军 主编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素描考试题要(湖南 广西 广东 福建)
林军 主编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隐形人
林军 著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
林军 主编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高考色彩强化训练
林军 著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 从1979到1993 ChatGPT时代应了解的中国AI史诗
水粉静物表现实技
林军 著;李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