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引论/陈桂生教育学文丛

课程引论/陈桂生教育学文丛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9-01
版次: 1
ISBN: 9787567580114
定价: 4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0页
字数: 259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10人买过
  • 如何看待泰勒关于课程编制的思考?课程演变的轨迹为何?对教师备课、提问、听课、公开课的思考有哪些?“教程本位”教学法的命运是什么……本书作为“课程”专题文集,对课堂教学、当前课程改革、早期教育、教育观念等重新审视。 陈桂生,江苏省高邮人。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代表作有《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普通教育学纲要》、《学校教育原理》、《教育半月谈》等。 Ⅰ课程基本问题(上)
    一、变化中的课程一教学概念系统
    二、涵盖“课程”成分的“教学”概念一德国“教学”概念示例
    三、涵盖“课程”成分的“教学”概念一法国“教学”概念示例
    四、涵盖“教学”成分的“课程”概念——英语国家的“课程”概念示例
    五、中国以教学内容为“课程”、以课程实施为“教学”的概念
    六、课程一教学概念系统一元化刍议
    七、“教养”辨析
    八、智育缘起
    九、智育要义
    十、“以不教为教”辨析
    十一、十字路口的现代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间的纠结
    Ⅱ课程基本问题(下)
    一、课程演变的轨迹
    二、以书定课的文献课程——传统“学程”缘起
    三、学科课程
    四、教科书
    五、劳作的教育价值的发现
    附录:“家庭作业”的由来
    六、活动课程
    附录:英格兰艾博茨霍姆学校课程示例
    七、以社会文化为主题的核心课程
    八、综合课程
    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十、研究性课程
    十一、学生经验的课程
    附:“学生经验的课程”课题研究方案
    十二、校定课程
    十三、中国的三级课程设置(一)
    十四、中国的三级课程设置(二)
    Ⅲ课程实施
    一、基础教育课程的性质
    二、变化中的教与学组织的类型
    后记:教与学组织类型历史性变化的再认识
    三、备课
    四、教案
    五、教与学过程中的对话
    附录:教学中的“满堂问现象”
    六、背诵
    七、复习
    八、兴趣小组
    九、公开课
    十、考试
    十一、为课堂转向喝彩——拟中学生座谈纪要
    Ⅳ课程-教学理论源流
    一、“教学法”界定
    二、教学法缘起
    三、“教学形式阶段”的构想
    附录:赫尔巴特学派教案
    四、传统教学的常理常法(一)——第斯多惠的总结
    五、传统教学的常理常法(二)——斯宾塞的总结
    六、传统教学的常理常法(三)——谢尔登的总结及奥斯韦戈运动教案示例
    七、“新教育”研究中的问题
    八、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中的教学法探索
    九、从“教程”向“学程”转变的趋势
    十、教学法的命运
    后记:假如“教师不懂教学法”
    Ⅴ语文课程问题
    一、教育的人文精神
    二、《文化课本》解读
    三、我国现代小学语文课程历史的见证——吴研因《小学语文的回忆与批判》介绍
    四、一本按照由近及远原则编写的地理教科书——苏皖边区《实用社会》课本介绍
    五、扑朔迷离的语文课程
    六、语文课程的笔墨官司何其多
    七、小学语文课程留下的印象
    八、中学语文课程留下的印象
    九、语文课程向何处去?
    十、再说“语文课程向何处去”?
    十一、三谈“语文课程向何处去”?
  • 内容简介:
    如何看待泰勒关于课程编制的思考?课程演变的轨迹为何?对教师备课、提问、听课、公开课的思考有哪些?“教程本位”教学法的命运是什么……本书作为“课程”专题文集,对课堂教学、当前课程改革、早期教育、教育观念等重新审视。
  • 作者简介:
    陈桂生,江苏省高邮人。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代表作有《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普通教育学纲要》、《学校教育原理》、《教育半月谈》等。
  • 目录:
    Ⅰ课程基本问题(上)
    一、变化中的课程一教学概念系统
    二、涵盖“课程”成分的“教学”概念一德国“教学”概念示例
    三、涵盖“课程”成分的“教学”概念一法国“教学”概念示例
    四、涵盖“教学”成分的“课程”概念——英语国家的“课程”概念示例
    五、中国以教学内容为“课程”、以课程实施为“教学”的概念
    六、课程一教学概念系统一元化刍议
    七、“教养”辨析
    八、智育缘起
    九、智育要义
    十、“以不教为教”辨析
    十一、十字路口的现代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间的纠结
    Ⅱ课程基本问题(下)
    一、课程演变的轨迹
    二、以书定课的文献课程——传统“学程”缘起
    三、学科课程
    四、教科书
    五、劳作的教育价值的发现
    附录:“家庭作业”的由来
    六、活动课程
    附录:英格兰艾博茨霍姆学校课程示例
    七、以社会文化为主题的核心课程
    八、综合课程
    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十、研究性课程
    十一、学生经验的课程
    附:“学生经验的课程”课题研究方案
    十二、校定课程
    十三、中国的三级课程设置(一)
    十四、中国的三级课程设置(二)
    Ⅲ课程实施
    一、基础教育课程的性质
    二、变化中的教与学组织的类型
    后记:教与学组织类型历史性变化的再认识
    三、备课
    四、教案
    五、教与学过程中的对话
    附录:教学中的“满堂问现象”
    六、背诵
    七、复习
    八、兴趣小组
    九、公开课
    十、考试
    十一、为课堂转向喝彩——拟中学生座谈纪要
    Ⅳ课程-教学理论源流
    一、“教学法”界定
    二、教学法缘起
    三、“教学形式阶段”的构想
    附录:赫尔巴特学派教案
    四、传统教学的常理常法(一)——第斯多惠的总结
    五、传统教学的常理常法(二)——斯宾塞的总结
    六、传统教学的常理常法(三)——谢尔登的总结及奥斯韦戈运动教案示例
    七、“新教育”研究中的问题
    八、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中的教学法探索
    九、从“教程”向“学程”转变的趋势
    十、教学法的命运
    后记:假如“教师不懂教学法”
    Ⅴ语文课程问题
    一、教育的人文精神
    二、《文化课本》解读
    三、我国现代小学语文课程历史的见证——吴研因《小学语文的回忆与批判》介绍
    四、一本按照由近及远原则编写的地理教科书——苏皖边区《实用社会》课本介绍
    五、扑朔迷离的语文课程
    六、语文课程的笔墨官司何其多
    七、小学语文课程留下的印象
    八、中学语文课程留下的印象
    九、语文课程向何处去?
    十、再说“语文课程向何处去”?
    十一、三谈“语文课程向何处去”?
查看详情
12
系列丛书 / 更多
课程引论/陈桂生教育学文丛
德育引论
陈桂生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课程引论/陈桂生教育学文丛
中国师资文化的历史特点与现实问题
陈桂生
课程引论/陈桂生教育学文丛
教育实话
陈桂生
课程引论/陈桂生教育学文丛
教育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教育学辨析
陈桂生
课程引论/陈桂生教育学文丛
孔子授业研究(修订版)
陈桂生
课程引论/陈桂生教育学文丛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现时代
陈桂生 著
课程引论/陈桂生教育学文丛
大夏书系·陈桂生教育学文丛:教育原理(第3版)
陈桂生 著
课程引论/陈桂生教育学文丛
徐特立研究:从人师到人民教育家
陈桂生 著
课程引论/陈桂生教育学文丛
聚焦班主任:班主任制透视
陈桂生 著
课程引论/陈桂生教育学文丛
教育学的建构
陈桂生 著
课程引论/陈桂生教育学文丛
师道实话(增订版)
陈桂生 著
课程引论/陈桂生教育学文丛
常用教育概念辨析
陈桂生 著
课程引论/陈桂生教育学文丛
师道实话/大夏书系:教育随笔
陈桂生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