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L)

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L)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3-12
版次: 1
ISBN: 9787010114200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3页
字数: 220千字
分类: 经济
1人买过
  •   书稿运用空间经济理论解释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问题,对国际经济理论体系的补充完善具有理论价值,对推进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有实践意义。书稿对一体化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进行总结,对空间要素聚集一般机理进行阐述,辨析了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特征。构建了三地区和四地区空间经济模型,分析影响冰山贸易成本、影响厂商区位选择和影响规模报酬递增的因素。对效用差异和产业聚集条件进行数值分析,分别模拟了国内外资源禀赋、工业化、产业结构、国内空间结构的不同组合下合作区的要素流动、产业地域性聚集力的强弱和动态趋势。通过经验数据分别验证了"B-C"型和 "B-B"型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产业地域性聚集和扩散机理。通过研究,回答了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推进的快慢受合作方的资源禀赋、市场潜力、发展阶段的匹配性以及国内空间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梁双陆,男,云南石屏人,彝族,1970年7月出生,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立志为云南经济发展贡献毕生。先后在云南省经济研究院、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兴趣为边疆经济与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西部经济发展与能力构建、云南经济运行与工业经济发展等,承担“空间经济学”和“国民经济核算”的课程教学工作。主持了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西部边疆经济发展研究”和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部大开发中的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研究”,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边疆桥头堡经济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的分析”,主持完成云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10项,主研省级及以上课题30余项,所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级“良好”等级鉴定和省级“优秀”等级鉴定。先后发表《边疆经济学》等著作4本。研究成果获1997年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云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4 基本界定

    1.5 主要观点

    1.6 主要创新点

    2 一体化与产业合作

    2.1 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划分

    2.2 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及特征

    2.3 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分类与特征

    2.4 产业合作与产业集群

    2.5 区域分工与专业化

    2.6 经济发展与产业扩散

    2.7 本章小结

    3 “B—C”型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

    3.1 经验证据

    3.2 理论模型

    3.3 边界效应与产业聚集条件

    3.4 自然地理屏蔽与内部冰山成本

    3.5 初始资源禀赋的差异性

    3.6 制度性屏蔽与国际协议成本

    3.7 本章小结

    4 “B—B”型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

    4.1 经验证据

    4.2 理论模型

    4.3 产业聚集条件

    4.4 同源民族与地区生产网络构建

    4.5 国民屏蔽与市场分割

    4.6 开放效应与转口贸易

    4.7 本章小结

    5 “B—C”型的空间结构与地域性聚集

    5.1 境外合作国的资源禀赋与产业聚集

    5.2 境外合作国的弱市场潜力与产业聚集

    5.3 境外合作国的工业化与产业聚集

    5.4 国内产业结构与资源寻求型投资

    5.5 本章小结及启示

    6 “B—B”型的空间结构与地域性聚集

    6.1 国内资源禀赋与产业聚集

    6.2 国内工业化与产业聚集

    6.3 境外产业结构与产业聚集

    6.4 本章小结及启示

    7 “B—C”型经验验证:中国云南和广西与GMS的产业合作

    7.1 GMS内部发展阶段差异与产业地域性聚集

    7.2 GMS国家产业关联性与地域性聚集

    7.3 中国与GMS五国的产业内贸易

    7.4 一体化进程对中国与GMS产业内贸易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及启示

    8 “B—B”型经验验证:中国云南与老挝北部的产业合作

    8.1 中国云南—老挝北部的经济发展与产业扩散

    8.2 中国云南—老挝北部的资源禀赋与产业聚集

    8.3 中国云南—老挝北部的同源民族与产业地域性聚集

    8.4 中国云南—老挝北部的空间结构与产业地域性聚集

    8.5 本章小结及启示

    9 合作区构建:中国西北边疆和东北边疆参与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

    9.1 中国新疆与中亚四国的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

    9.2 中国新疆与中亚四国的产业内贸易分析

    9.3 中国与中亚四国的产业内贸易分析

    9.4 中国吉林—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韩国江原道合作区

    9.5 本章小结及启示

    10 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

    10.1 本文主要结论

    10.2 政策含义

    10.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一 三地区区际要素流动模型

    附录二 四地区要素区际流动模型

    附录三 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目录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书稿运用空间经济理论解释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问题,对国际经济理论体系的补充完善具有理论价值,对推进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有实践意义。书稿对一体化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进行总结,对空间要素聚集一般机理进行阐述,辨析了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特征。构建了三地区和四地区空间经济模型,分析影响冰山贸易成本、影响厂商区位选择和影响规模报酬递增的因素。对效用差异和产业聚集条件进行数值分析,分别模拟了国内外资源禀赋、工业化、产业结构、国内空间结构的不同组合下合作区的要素流动、产业地域性聚集力的强弱和动态趋势。通过经验数据分别验证了"B-C"型和 "B-B"型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产业地域性聚集和扩散机理。通过研究,回答了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推进的快慢受合作方的资源禀赋、市场潜力、发展阶段的匹配性以及国内空间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作者简介:
      梁双陆,男,云南石屏人,彝族,1970年7月出生,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立志为云南经济发展贡献毕生。先后在云南省经济研究院、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兴趣为边疆经济与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西部经济发展与能力构建、云南经济运行与工业经济发展等,承担“空间经济学”和“国民经济核算”的课程教学工作。主持了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西部边疆经济发展研究”和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部大开发中的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研究”,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边疆桥头堡经济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的分析”,主持完成云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10项,主研省级及以上课题30余项,所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级“良好”等级鉴定和省级“优秀”等级鉴定。先后发表《边疆经济学》等著作4本。研究成果获1997年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云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  
  •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4 基本界定

    1.5 主要观点

    1.6 主要创新点

    2 一体化与产业合作

    2.1 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划分

    2.2 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及特征

    2.3 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分类与特征

    2.4 产业合作与产业集群

    2.5 区域分工与专业化

    2.6 经济发展与产业扩散

    2.7 本章小结

    3 “B—C”型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

    3.1 经验证据

    3.2 理论模型

    3.3 边界效应与产业聚集条件

    3.4 自然地理屏蔽与内部冰山成本

    3.5 初始资源禀赋的差异性

    3.6 制度性屏蔽与国际协议成本

    3.7 本章小结

    4 “B—B”型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

    4.1 经验证据

    4.2 理论模型

    4.3 产业聚集条件

    4.4 同源民族与地区生产网络构建

    4.5 国民屏蔽与市场分割

    4.6 开放效应与转口贸易

    4.7 本章小结

    5 “B—C”型的空间结构与地域性聚集

    5.1 境外合作国的资源禀赋与产业聚集

    5.2 境外合作国的弱市场潜力与产业聚集

    5.3 境外合作国的工业化与产业聚集

    5.4 国内产业结构与资源寻求型投资

    5.5 本章小结及启示

    6 “B—B”型的空间结构与地域性聚集

    6.1 国内资源禀赋与产业聚集

    6.2 国内工业化与产业聚集

    6.3 境外产业结构与产业聚集

    6.4 本章小结及启示

    7 “B—C”型经验验证:中国云南和广西与GMS的产业合作

    7.1 GMS内部发展阶段差异与产业地域性聚集

    7.2 GMS国家产业关联性与地域性聚集

    7.3 中国与GMS五国的产业内贸易

    7.4 一体化进程对中国与GMS产业内贸易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及启示

    8 “B—B”型经验验证:中国云南与老挝北部的产业合作

    8.1 中国云南—老挝北部的经济发展与产业扩散

    8.2 中国云南—老挝北部的资源禀赋与产业聚集

    8.3 中国云南—老挝北部的同源民族与产业地域性聚集

    8.4 中国云南—老挝北部的空间结构与产业地域性聚集

    8.5 本章小结及启示

    9 合作区构建:中国西北边疆和东北边疆参与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

    9.1 中国新疆与中亚四国的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

    9.2 中国新疆与中亚四国的产业内贸易分析

    9.3 中国与中亚四国的产业内贸易分析

    9.4 中国吉林—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韩国江原道合作区

    9.5 本章小结及启示

    10 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

    10.1 本文主要结论

    10.2 政策含义

    10.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一 三地区区际要素流动模型

    附录二 四地区要素区际流动模型

    附录三 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目录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L)
云南跨越式发展
梁双陆 著
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L)
模型中的世界:经济学家如何工作和思考
梁双陆 刘燕 译;玛丽·S.摩根
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L)
为赶超构建自我发展能力——以西部为例
梁双陆 著
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L)
云南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研究
梁双陆、李娅 著
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L)
云南产业发展研究(第一辑)
梁双陆、蒋兴明、赵鑫铖、李娅 著
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L)
中国边疆桥头堡经济:基于空间经济学的分析
梁双陆 著
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L)
中国西部经济周期研究
梁双陆 著
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L)
边疆经济学: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边疆经济发展
梁双陆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