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2010-08
版次: 1
ISBN: 9787101073966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4页
字数: 2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33人买过
  • 高罗佩文学创作的主要成果在于长达150万宇的狄仁杰系列小说,风靡西方世界。其汉学成果更加丰富和庞杂,涉及到中国性学,琴学,书画、篆刻等诸多方面。《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基于其成果的形式和影响力,主要选择了高罗佩在中国古代琴学和性学方面的贡献,从而形成了《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的文学,琴学和性学三个视角。
    表面上看,高罗佩的系列汉学研究缺乏理论指导,似乎并不具备学术上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但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他的汉学研究恰恰是在具体的文化碰撞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环环相一扣的研究实践。这种实践性研究最为贴近普通大众的传统观念和文化态度,因而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上的意义并不比主流文化研究有丝毫逊色。
    就中西融合的角度来说,高罗佩基本上是将中西文化放在普遍人性的天平上平等称量,因此他反映中国古代生活和文化的作品能够走出去,也能够被迎回来,这与他能够用这种自然而然的直觉智力,消除偏见,辩证认识差异,平等对待中西文化,努力调和各种文化因子的态度有非常大的关系,可以说是在寻找中西文化的量佳结合点上提供了一个可供研究的范例。 张萍,湖北十堰人。2007年获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清华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教研组。在Perspecitves:StudiesinTransletology、《中国翻译》、《中国文化研究》、《译林》等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学术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 序
    一高罗佩及其文化实践
    (一)高罗佩生平
    (二)高罗佩文化交流活动的针对性和关联性
    二高罗佩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的文化语境和文化走向
    (二)高罗佩文化实践的意义
    (三)高罗佩研究的现状
    (四)本书的研究重点与研究方法
    (五)本书所研究文本的版本说明
    三关于高罗佩文学翻译实践的研究
    (一)文化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高罗佩对待翻译的态度
    (三)翻译的选材
    (四)翻译的结构调整
    (五)统一叙事角度
    (六)避免道德说教
    (七)考量艺术效果:简洁与悬念
    (八)中国文化参照
    (九)关于《狄公案》中译本文化翻译策略与实践的分析
    (十)小结
    四《狄公案》的叙事特点
    (一)分析材料的选择
    (二)主要情节的设置
    (三)文本的比较分析
    (四)小结
    五《狄公案》的人物塑造
    (一)《狄公案》中的狄仁杰
    (二)《狄公案》中的助手们
    (三)《狄公案》中的女人们
    (四)小结
    六《狄公案》的世界观与文化观
    (一)《狄公案》中的鬼神观
    (二)《狄公案》中的爱情观
    (三)《狄公案》中的法制观
    (四)小结
    七高罗佩的古琴文化研究
    (一)关于古琴
    (二)高罗佩与古琴
    (三)高罗佩关于琴文化的研究成果
    (四)高罗佩琴学研究的得失
    (五)小结
    八高罗佩的东方性学研究
    (一)高罗佩收集整理的性学研究材料
    (二)高罗佩性学研究成果:《秘戏图考》、《中国古代房内考》
    (三)高罗佩研究的中国古代春宫画
    (四)高罗佩春宫画的研究态度、策略方法及得失
    (五)高罗佩春宫画研究对于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六)高罗佩研究中国古代性与社会
    九高罗佩文化实践的启示
    附录一:所用研究范本
    附录二:《狄公案》小说中狄仁杰经历与作品对照表
    附录三:高罗佩生平及其主要学术著作年表
    后记
    致谢
  • 内容简介:
    高罗佩文学创作的主要成果在于长达150万宇的狄仁杰系列小说,风靡西方世界。其汉学成果更加丰富和庞杂,涉及到中国性学,琴学,书画、篆刻等诸多方面。《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基于其成果的形式和影响力,主要选择了高罗佩在中国古代琴学和性学方面的贡献,从而形成了《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的文学,琴学和性学三个视角。
    表面上看,高罗佩的系列汉学研究缺乏理论指导,似乎并不具备学术上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但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他的汉学研究恰恰是在具体的文化碰撞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环环相一扣的研究实践。这种实践性研究最为贴近普通大众的传统观念和文化态度,因而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上的意义并不比主流文化研究有丝毫逊色。
    就中西融合的角度来说,高罗佩基本上是将中西文化放在普遍人性的天平上平等称量,因此他反映中国古代生活和文化的作品能够走出去,也能够被迎回来,这与他能够用这种自然而然的直觉智力,消除偏见,辩证认识差异,平等对待中西文化,努力调和各种文化因子的态度有非常大的关系,可以说是在寻找中西文化的量佳结合点上提供了一个可供研究的范例。
  • 作者简介:
    张萍,湖北十堰人。2007年获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清华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教研组。在Perspecitves:StudiesinTransletology、《中国翻译》、《中国文化研究》、《译林》等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学术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
  • 目录:

    一高罗佩及其文化实践
    (一)高罗佩生平
    (二)高罗佩文化交流活动的针对性和关联性
    二高罗佩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的文化语境和文化走向
    (二)高罗佩文化实践的意义
    (三)高罗佩研究的现状
    (四)本书的研究重点与研究方法
    (五)本书所研究文本的版本说明
    三关于高罗佩文学翻译实践的研究
    (一)文化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高罗佩对待翻译的态度
    (三)翻译的选材
    (四)翻译的结构调整
    (五)统一叙事角度
    (六)避免道德说教
    (七)考量艺术效果:简洁与悬念
    (八)中国文化参照
    (九)关于《狄公案》中译本文化翻译策略与实践的分析
    (十)小结
    四《狄公案》的叙事特点
    (一)分析材料的选择
    (二)主要情节的设置
    (三)文本的比较分析
    (四)小结
    五《狄公案》的人物塑造
    (一)《狄公案》中的狄仁杰
    (二)《狄公案》中的助手们
    (三)《狄公案》中的女人们
    (四)小结
    六《狄公案》的世界观与文化观
    (一)《狄公案》中的鬼神观
    (二)《狄公案》中的爱情观
    (三)《狄公案》中的法制观
    (四)小结
    七高罗佩的古琴文化研究
    (一)关于古琴
    (二)高罗佩与古琴
    (三)高罗佩关于琴文化的研究成果
    (四)高罗佩琴学研究的得失
    (五)小结
    八高罗佩的东方性学研究
    (一)高罗佩收集整理的性学研究材料
    (二)高罗佩性学研究成果:《秘戏图考》、《中国古代房内考》
    (三)高罗佩研究的中国古代春宫画
    (四)高罗佩春宫画的研究态度、策略方法及得失
    (五)高罗佩春宫画研究对于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六)高罗佩研究中国古代性与社会
    九高罗佩文化实践的启示
    附录一:所用研究范本
    附录二:《狄公案》小说中狄仁杰经历与作品对照表
    附录三:高罗佩生平及其主要学术著作年表
    后记
    致谢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高罗佩事辑
严晓星 编
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高罗佩 : 其人其书
【荷】 扬威廉·范德魏特灵
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高罗佩大唐狄公案文化回译研究
宇文刚 著
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高罗佩事辑(增订本)
严晓星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阅读:食色行野
张萍 著
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公共健康导向下的美丽乡村空间营造
张萍 付而康 许桐浩
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新媒体与新闻传播发展研究
张萍 著
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移动商务项目实战——墨刀+AppCan+微信小程序(微课视频版)
张萍 陈永运 编著
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
张萍 著
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藏狐的故事
张萍 著;徐骆羿、孙博韬 译;张维赟 绘
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中国学生英语词汇联想能力发展研究
张萍 著
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现代化长株潭大都市圈
张萍 著
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近五百年黄土高原的环境扰动与社会变迁(1449-1949年)
张萍 著
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明代余姚吕氏家族研究
张萍 著
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晨夕碎笔
张萍 著
高罗佩: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长安宫廷政变
张萍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