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叙事分析(修订版)

电视剧叙事分析(修订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
版次: 1
ISBN: 9787106055370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84页
字数: 240千字
分类: 艺术
1人买过
  • :
    本书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的不同题材类型电视剧进行叙事模式分析,并对电视剧在新时代的质量评估进行研究。本书对电视剧专业编刷人员和学生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实用指导意义。 :
    王锋,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编导系系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现为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电视文艺协会会员、浙江省重点网络影视剧内容审核专家。

        主要从事戏剧与影视学的教学工作,致力于影视剧的研究与创作。曾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研究,在《当代电影》《中国电视》《中国文艺评论》《光明日报》等期刊报纸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其中《中国地域流派电视剧发展现状探究》获第八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评选(理论类)三等奖,《从自发走向自觉——论陕西地域特色音乐创作》获得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六届“学会奖’’论文奖。曾参与《绝密档案》《新警察故事》等10余部影视剧的策划与创作。

    绪论 电视剧类型的自我调整彰显自身的强大生命力

    1.国家法律法规保证了电视剧的健康发展

    2.自身调整突破了电视剧类型的瓶颈

    3.理论批评促进了电视剧的繁荣发展

    第一章 军旅剧

    一、军人形象的标杆:《士兵突击》许三多

    1.“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

    2.“不抛弃,不放弃”

    3.“你是一棵大树,我是一根电线杆”

    二、《我是特种兵》中意象的拓展与演变

    1.军人之花

    2.爱情之花

    3.人生之花

    三、《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细节叙事的艺术功能

    1.塑造人物性格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剧情气氛

    4.表现时代背景

    四、军旅剧中正能量的建构与传达

    1.当代军旅剧正能量的建构

    2.当代军旅剧正能量的传递

    结语

    第二章 家庭伦理剧

    一、家庭剧常见的观念问题:《你是我兄弟》

    1.落后的亲情观

    2.落后的爱情观

    3.落后的价值观

    结语

    二、家庭剧中婚恋观的发展与变迁

    1.20世纪80年代:封建残余思想影响下的婚恋观

    2.20世纪90年代:爱情至上的婚恋观

    3.21世纪00年代:物质为上的婚恋观

    4.21世纪10年代:经济基础与爱情至上并重的婚恋观

    三、家庭剧中的幸福观

    1.幸福:有爱情的婚姻

    2.不幸:无爱情的婚姻和无婚姻的爱情

    3.观众对幸福的态度

    四、家庭现实的时代隐喻:《双城生活》

    1.“双城”是指不同地域间的时空距离

    2.“双城”是指不同地域间的文化距离

    3.“双城”是指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距离

    五、家国叙事——电视剧《金婚》策略分析

    1.前景叙事:细节取胜的婚恋家庭伦理叙事

    2.后景叙事:国家与民族,50年的历程

    3.叙事的手段:创新与挑战

    结语

    六、虚实相生——《王贵和安娜》的叙事策略分析

    1.以实求虚

    2.以虚求实

    3.虚实相生

    结语

    ……

    第三章 谍战剧

    第四章 农村剧

    第五章 历史剧

    第六章 商业题材剧

    第七章 改编剧

    第八章 电视剧叙事的主要问题

    第九章 大数据背景下电视艺术质量评估体系的建构

    附录


    内容摘要
    中国电视剧自1958年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截止到2020年,全年有资格拍摄电视剧的单位有2000多家,一年的投资50多亿元,15000集左右的新作品,8000集以上的播出量,人均收看时间达1个小时,广告收入300多亿元。这样的繁荣盛况是其他任何艺术无法企及的,所表现出的“王者气势”使它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样,成为标举当今时代的一门显学,成为带领当今时代的一门“新国剧”。回顾电视剧60多年的发展,其自身强大的调整能力,如相关国家行政法律法规的及时出台,电视剧艺术自身调整以及电视剧批评的积极介入,彰显电视剧艺术自身强大生命力的同时,也保证了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 内容简介:
    :
    本书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的不同题材类型电视剧进行叙事模式分析,并对电视剧在新时代的质量评估进行研究。本书对电视剧专业编刷人员和学生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实用指导意义。
  • 作者简介:
    :
    王锋,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编导系系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现为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电视文艺协会会员、浙江省重点网络影视剧内容审核专家。

        主要从事戏剧与影视学的教学工作,致力于影视剧的研究与创作。曾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研究,在《当代电影》《中国电视》《中国文艺评论》《光明日报》等期刊报纸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其中《中国地域流派电视剧发展现状探究》获第八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评选(理论类)三等奖,《从自发走向自觉——论陕西地域特色音乐创作》获得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六届“学会奖’’论文奖。曾参与《绝密档案》《新警察故事》等10余部影视剧的策划与创作。
  • 目录:

    绪论 电视剧类型的自我调整彰显自身的强大生命力

    1.国家法律法规保证了电视剧的健康发展

    2.自身调整突破了电视剧类型的瓶颈

    3.理论批评促进了电视剧的繁荣发展

    第一章 军旅剧

    一、军人形象的标杆:《士兵突击》许三多

    1.“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

    2.“不抛弃,不放弃”

    3.“你是一棵大树,我是一根电线杆”

    二、《我是特种兵》中意象的拓展与演变

    1.军人之花

    2.爱情之花

    3.人生之花

    三、《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细节叙事的艺术功能

    1.塑造人物性格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剧情气氛

    4.表现时代背景

    四、军旅剧中正能量的建构与传达

    1.当代军旅剧正能量的建构

    2.当代军旅剧正能量的传递

    结语

    第二章 家庭伦理剧

    一、家庭剧常见的观念问题:《你是我兄弟》

    1.落后的亲情观

    2.落后的爱情观

    3.落后的价值观

    结语

    二、家庭剧中婚恋观的发展与变迁

    1.20世纪80年代:封建残余思想影响下的婚恋观

    2.20世纪90年代:爱情至上的婚恋观

    3.21世纪00年代:物质为上的婚恋观

    4.21世纪10年代:经济基础与爱情至上并重的婚恋观

    三、家庭剧中的幸福观

    1.幸福:有爱情的婚姻

    2.不幸:无爱情的婚姻和无婚姻的爱情

    3.观众对幸福的态度

    四、家庭现实的时代隐喻:《双城生活》

    1.“双城”是指不同地域间的时空距离

    2.“双城”是指不同地域间的文化距离

    3.“双城”是指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距离

    五、家国叙事——电视剧《金婚》策略分析

    1.前景叙事:细节取胜的婚恋家庭伦理叙事

    2.后景叙事:国家与民族,50年的历程

    3.叙事的手段:创新与挑战

    结语

    六、虚实相生——《王贵和安娜》的叙事策略分析

    1.以实求虚

    2.以虚求实

    3.虚实相生

    结语

    ……

    第三章 谍战剧

    第四章 农村剧

    第五章 历史剧

    第六章 商业题材剧

    第七章 改编剧

    第八章 电视剧叙事的主要问题

    第九章 大数据背景下电视艺术质量评估体系的建构

    附录


    内容摘要
    中国电视剧自1958年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截止到2020年,全年有资格拍摄电视剧的单位有2000多家,一年的投资50多亿元,15000集左右的新作品,8000集以上的播出量,人均收看时间达1个小时,广告收入300多亿元。这样的繁荣盛况是其他任何艺术无法企及的,所表现出的“王者气势”使它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样,成为标举当今时代的一门显学,成为带领当今时代的一门“新国剧”。回顾电视剧60多年的发展,其自身强大的调整能力,如相关国家行政法律法规的及时出台,电视剧艺术自身调整以及电视剧批评的积极介入,彰显电视剧艺术自身强大生命力的同时,也保证了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