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德国研究(第九卷)

北大德国研究(第九卷)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07
版次: 1
ISBN: 9787301322291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轻型纸
页数: 237页
分类: 历史
4人买过
  • 本书涵盖哲学、历史、文学、法律、国际政治、社会学、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德国暨欧盟研究,既有沉稳深入的历史研究,又有迅捷而活泼的当代政治和社会评论,及时反映国内外新研究成果。本书的主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几十年过去,我国学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基本仍停留于介绍和对二手文献的评述。基于原始资料、多学科深入细致的研究,除在个别学者那里,几乎并未展开,遑论独立而有建树的成果。本书作者为来自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德国研究学者,内容涵盖纳粹时期德国的政党政治、抵抗运动、劳工政策、文学表现、法律框架、检警系统,战后德国的罪责与罪责反思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诸多方面,以及对德国及欧洲经验的借鉴与反思。 黄燎宇,北京大学德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德国文学,尤其是德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翻译和教学工作,同时活跃于中德文化交流领域。研究重点为德国现当代小说和德语文学批评。 他翻译过托马斯·曼(Thomas Mann)、马丁·瓦尔泽 (Martin Walser)、斯文·雷根纳(Sven Regener)、阿诺尔德·豪泽尔(Arnold Hauser)等人的著作和小说,其译作《雷曼先生》(Herr Lehmann)曾获鲁迅文学翻译奖。 编者的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 

    通向战争之路――第三帝国时期德国的政治状况和政治文化 秦明瑞 

    纳粹德国的抵抗运动 李 维 

    德布林的?命运之旅?――流亡、写作与救赎 胡 蔚 

    “权在法上”――施米特学说与纳粹政策 毛明超 

    荷兰抵抗文学的德国与德国人形象(1940-1945) 杰罗恩·德武夫(朱房煦 李牧翰 译) 

    重整军备与“快乐”生产――纳粹党工人休闲政策探源 宋 昊 

    罪责与罪责反思 

    “沟口雄三之问”与部分日本学者的二战说辞 韩东育 

    克服与重建――战后德国罪责反思话语 安 尼 

    二战之后如何克服历史――德国与东邻的和解及中日关系 毛明超 整理 

    以德国为鉴 

    东北亚的合作与未来――以欧洲与德国经验为鉴 乔治·塞尔(陈 维 译) 

    成功的悖论和对新东亚的探索 申光荣(解英华 译) 

    1880-1930年日本社会福利实践――对德国及他国经验的认识与转化 平松英人(李 慧 译) 

    青年学者·学术前沿 

    高识字率的神话――清末文字改革叙事中的德国形象 赫佳妮 

    德国检警关系考 李 倩
  • 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哲学、历史、文学、法律、国际政治、社会学、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德国暨欧盟研究,既有沉稳深入的历史研究,又有迅捷而活泼的当代政治和社会评论,及时反映国内外新研究成果。本书的主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几十年过去,我国学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基本仍停留于介绍和对二手文献的评述。基于原始资料、多学科深入细致的研究,除在个别学者那里,几乎并未展开,遑论独立而有建树的成果。本书作者为来自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德国研究学者,内容涵盖纳粹时期德国的政党政治、抵抗运动、劳工政策、文学表现、法律框架、检警系统,战后德国的罪责与罪责反思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诸多方面,以及对德国及欧洲经验的借鉴与反思。
  • 作者简介:
    黄燎宇,北京大学德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德国文学,尤其是德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翻译和教学工作,同时活跃于中德文化交流领域。研究重点为德国现当代小说和德语文学批评。 他翻译过托马斯·曼(Thomas Mann)、马丁·瓦尔泽 (Martin Walser)、斯文·雷根纳(Sven Regener)、阿诺尔德·豪泽尔(Arnold Hauser)等人的著作和小说,其译作《雷曼先生》(Herr Lehmann)曾获鲁迅文学翻译奖。
  • 目录:
    编者的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 

    通向战争之路――第三帝国时期德国的政治状况和政治文化 秦明瑞 

    纳粹德国的抵抗运动 李 维 

    德布林的?命运之旅?――流亡、写作与救赎 胡 蔚 

    “权在法上”――施米特学说与纳粹政策 毛明超 

    荷兰抵抗文学的德国与德国人形象(1940-1945) 杰罗恩·德武夫(朱房煦 李牧翰 译) 

    重整军备与“快乐”生产――纳粹党工人休闲政策探源 宋 昊 

    罪责与罪责反思 

    “沟口雄三之问”与部分日本学者的二战说辞 韩东育 

    克服与重建――战后德国罪责反思话语 安 尼 

    二战之后如何克服历史――德国与东邻的和解及中日关系 毛明超 整理 

    以德国为鉴 

    东北亚的合作与未来――以欧洲与德国经验为鉴 乔治·塞尔(陈 维 译) 

    成功的悖论和对新东亚的探索 申光荣(解英华 译) 

    1880-1930年日本社会福利实践――对德国及他国经验的认识与转化 平松英人(李 慧 译) 

    青年学者·学术前沿 

    高识字率的神话――清末文字改革叙事中的德国形象 赫佳妮 

    德国检警关系考 李 倩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北大德国研究(第九卷)
大家读大家丛书:启蒙与艺术的心灵史(从启蒙与艺术的角度入手解析高冷的德语文学)
黄燎宇 著
北大德国研究(第九卷)
北大德国研究(第八卷)
黄燎宇 著
北大德国研究(第九卷)
北大德国研究(第七卷)
黄燎宇 著
北大德国研究(第九卷)
雷曼先生
黄燎宇 译
北大德国研究(第九卷)
北大德国研究(第六卷)
黄燎宇 著
北大德国研究(第九卷)
北大德国研究(第五卷)
黄燎宇 编
北大德国研究(第九卷)
北大德国研究(第四卷)
黄燎宇 编
北大德国研究(第九卷)
思想者的语言
黄燎宇
北大德国研究(第九卷)
以启蒙的名义
黄燎宇、[德]奥特弗里德·赫费 编
北大德国研究(第九卷)
托马斯·曼
黄燎宇